首页 理论教育 层层递进的手法:董宏猷的文学课

层层递进的手法:董宏猷的文学课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先读《进山》,它的总体风格特色是写实,大多是作家通过对山的具体而微的描绘来传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厚情感。文章开篇,作者说自己每次进山就仿佛投入了母亲的怀抱。而此刻所谓进山的激情,洋溢着深切的赤子般的感怀。文章以层层递进,逐步抵达对大山的情感高度,最后以卒章显志的表现手法,完成了歌赞母亲的颂词。

风格是指艺术家对主题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也表现为对创作手法的运用、塑造形象的方式、对艺术语言的驾驭等的独创性。

从广义上说,董宏猷的创作风格应该是刚柔相济,粗放自如。具体到这一组中的两篇散文,我们发现,有两种不同风格的散文形式,并存于山水之间,且能深刻地表达作家本人激越的情怀。

先读《进山》,它的总体风格特色是写实,大多是作家通过对山的具体而微的描绘来传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厚情感。

不过我们现在要谈论的,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作家本人对大山的别样的情怀。之所以说是“别样”的,不仅仅是作家在山区度过童年时代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作家不同于或高于山里孩子对大山所拥有的深厚的情感,也就是说,他对大山的情感,超越了山里的孩子。

本文作者曾经在大山里呆过,他的基因的获取更加直接,所以他的情感在《进山》的字里行间的游走更加流畅自如。

我们清晰地看到,贯穿于文章始终的,是一条生命的红线,我之所以提到“生命”,是因为这条红线是具体的、活生生的,而不是那种抽象的、生硬的。你看到那条红线,就宛若看到了含辛茹苦的母亲慈祥坚毅的面容。(www.xing528.com)

文章开篇,作者说自己每次进山就仿佛投入了母亲的怀抱。

有了母亲形象的观照,作者再以人类这个高度,来审视芸芸众生那些低俗的、功利的利益获取方式。在阐述这个观点时,作者多以文明之镜,来照彻那些违背文明意志的思维方式及行为特色,其间所有细节的描绘,往往以比喻的形态来实现,从而更显其生动鲜活的特色,例如,以排比句式来呈现的对母亲的歌赞:“是祖母在油灯下幽幽地擦着纺车,是母亲在寒夜密密地为游子缝补衣衫,是妻子在炕头滋滋地为丈夫纳着鞋底,是少女在窗前偷偷地绣着荷包”。从而使行文更有气势,更显激情洋溢。总之,作者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大山的细部特征,以细节之力雕琢出母亲的慈祥与背叛者们的疯狂,如诗如歌,如梦如幻,如絮絮叨叨般地诉说被背叛了的人们的丑恶行径,以及他们的母亲的柔情。

文章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深化,走向对于大山的形的关于爱的认识,及至越是深入大山,就越是发现另一种时空,一种精神家园的时空,一种能从大山中认识哲学与诗的高古的时空。而此刻所谓进山的激情,洋溢着深切的赤子般的感怀。

作者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爱是没有背影的”认知,来呼应前文所谓“如同母亲无言地伫立在茅屋门前,看游子的背影消失在山道弯弯”。似乎,母亲一直就在“用永恒的明眸,用博大的心胸”,呼唤任性的儿子。

文章以层层递进,逐步抵达对大山的情感高度,最后以卒章显志的表现手法,完成了歌赞母亲的颂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