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是指充分发挥“问题”的定向、指序、选式、反馈与助动功能,通过学习者“自我提问”等方式,以系统性问题的生成、解决和逐步优化来建构内部言语,并保持向书面语言持续转换的写作活动。它要求写作者以写作经验的积累为基础,从命题意图出发,将问题系统的产生与构建作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连续体贯穿写作过程,实现作文内容与作文技巧的连续建构、融合、更新与重组。强调从学习者的作文问题出发,聚焦学习者的写作过程,以控制、创造、影响学习者写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为手段,以“内容取向的问题系统”建构与“问题系统的优化程序”建构为主要内容,深入到学习者的写作过程中去进行作文内容挖掘、表述策略引导、求证修改辅导,开展“系列性·过程化”的指导活动。
(一)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特征描述
1. 由“形式取向”向“内容取向”转变,改变作文“模式化”表达的现状
中国自古有“文以载道”之说,作文优劣取决于立意,因此,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也应当是“内容取向”而非“形式取向”的。然而目前充斥作文课堂的都是些从“形式”出发的“速成式”作文指导,更有甚者还发明了“写作公式”,这使学生的写作状态从“鸦雀无声”直奔“异口同声”,产生了很多“模式化”的套作作文,压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而“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则从作文“内容”的构筑出发,以“内容取向的思维过程”和“立体图式的优化程序”建构为手段,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真正懂得思考,善于表达。
2. 由“专题讲授”向“立体建构”转变,打破“作文知识点”的静态教学
作文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比如从知识技能角度而言的字、词、句、篇、文体的知识;从心理能力角度而言的有关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想象、联想的知识;从写作能力角度而言的有关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的知识等。但是,作文又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劳动,要把作文写好,除了要熟练地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内部语言系统建构与组织的能力,发展由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灵活转换的能力,需要在灵活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完成语言的组织、更新和创造,因此,必须把静态的“章法知识”的讲解,转变为应对写作过程的动态的“写作知识”的运用与“作文问题”的解决上,通过课型突破、策略交织等方式尝试写作教学与学习指导的立体建构。
3. 由“写前指导”向“写中指导”转变,建立作文的“过程化”指导流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文,并不是把头脑中储存的语言材料简单地搬到书面上来,而是依靠比较完善的内部语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方能形成所需要的书面文字。我们认为,学生的作文问题最集中的关节点在于写作者内部言语转换的推进过程,由此,作文学习指导最集中的关节处应当在于基于写作过程分析的写作知识体认与习得的过程中。“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及其学习指导,要求教师将重点放在“写中指导”阶段,将教师的“教”的设计,落实在学生“学”的活动上,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融会贯通,自我提高。
4. 由“内隐思维”向“外显问题”推进,加强“写作障碍点”的针对指导
实践证明,好的作文是完美的思维活动的产物,即便是情感的升华与充分表达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帮助,所以,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分析、综合、想象、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的优化,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因此,使每位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灵活实用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思维程序,在个性化的思维活动的推进下完成整篇文章的构思与表达是作文学习指导的重中之重。然而,人的思维又是内隐而抽象的,这就对“指导”产生了困难。因此,在作文学习指导中,我们更需要帮助学生以写作元素的过程化分解、序列化构建、立体化生成来建构内部言语,并保持向书面语言持续转换;同时,借助过程化思维的演绎暴露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障碍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5. 由“作文指导”向“学习指导”推进,改变作文指导“一刀切”的状态
“作文指导”和作文“学习指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文指导一般都还是站在“教”的角度,站位于作文方法指导的层面上对学生提供“怎样写”的讲授与训练。而作文“学习指导”更多关注学习者的真实问题,从这些富有个性的真实问题出发,聚焦学习者的写作状态,深入到学习者的写作过程中去开展指导。它并不仅仅是对作文方法进行指导,也包括针对学习者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主体经验等开展过程化的指导。因此,作文“学习指导”的研究对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统一指导,改变仅关注作文本身的指导,都有着比较大的意义。
(二)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框架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四个基本过程。从现象上看,都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而实际上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是语言和思维在共同起作用。写作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要实现任何一种功能,都必须依靠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技能,依托一定的思维活动形式,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只有将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写作思维培养的“最佳结构”。因此我们认为,要解决作文的难题,首先必须解决言语的知识架构、思维的流动优化和思想的提升创新的问题。因此,“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意义建构便决定了此项作文教学改革实验的高度和力度!
1.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意义建构
① 为获得信息和提升理解而优化写作
作为说话者和写作者,学生将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自己的表述经验为基础,优化语言的流畅性、简洁性、生动性和逻辑性去获得、阐述、应用和转达信息。
② 为阅读反应和自由表达而优化写作
作为说话者和写作者,学生将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对文学和非文学类作品做出审美赏鉴,并能尝试自我表达和艺术创作。
③ 为批判性分析和个性化评价而优化写作
作为说话者和写作者,学生将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自己的价值取向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提出对文学和非文学类作品的评价分析,以及表达他们基于经验、观念、信息和事件的判断。
④ 为沟通交流和社会交际而优化写作
作为说话者和写作者,学生将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广泛领域里的社会人群进行有效的社会交流,用以表达自我,得到他人的悦纳、欣赏和理解。
2.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实施框架
步骤一:“学程”设定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要“写出文章”至少需要用四种知识: ①语言知识(文章中包含语法规则和词汇术语);②领域知识(在文章内容中表达出的复忆性知识);③实用知识(如文章的语言形式);④程序性知识(为使用前三种并有策略的知识)。而这四种知识在写作过程中又非割裂开来呈现的,而是以这些知识的融合为基础,进行立意构思和材料组织。因此,“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实施框架建构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强调教师要思考“学程”,即参照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形成“写作知识静态模块图”,厘清作文基本要求;然后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认知规律和思维结构的特点,围绕写作基本问题的解决进行学段分解和学程设定;最后确定“学程”中各单的学习目标,配置学习内容。
以高中语文写作学程设置为例:
这是一张“高中语文写作知识静态模块图”,但是,这张图只是“学程”设定的起点,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这张图上的知识点分类来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那就是违背了“学程”分析的初衷。“学程”设定最大的突破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在凸显学科特性、体现学段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学程、单元的合理划分,继而设定学习目标,配置学习内容,设计教学工具,创设学习支持性环境,并对各“学程”的进度与难度作出有效控制。即突破“单线序列”的惯常做法,把静态的“章法知识”的讲解,转变为应对写作过程的动态的“写作知识”的运用与“作文问题”的解决上。
以高中作文学程为例,高一以思维类型为序,围绕立意与布局开展问题系统基础样式构建的学习;高二以作文题类为序,围绕材料、结构、句群、措辞等展开内部语言提取的问题系统构建学习;高三以作文评价要素为序,围绕文体、技巧和速度等开展内部语言书面化转换的问题系统构建学习。从而体现“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立体化序列特征。
高中语文作文学程序列
高一上: 思维问题化(思维类型为序)
第一单 联想思维
第二单 想象思维
第三单 发散思维
第四单 逆向思维
高一下: 思维问题化(思维类型为序)
第五单 聚合思维
第六单 逻辑思维
第七单 辩证思维
第八单 创新思维
高二上: 问题系统构筑(作文题类为序)
第一单 如果题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第二单 如果题目是一样具体的东西
第三单 如果题目是一个需要判断的社会现象
第四单 如果题目带有隐喻象征色彩
高二下: 材料与结构(作文题类为序)
第五单 如果题目是一组具有辩证色彩的概念
第六单 构建有层次的文章内在逻辑
第七单 创设有品位的文章深度视角
第八单 用关联词推进文章思考深度
高三上: 句群与语言(评价要素为序)
第一单 逻辑推演
第二单 回溯归纳
第三单 句群精炼
第四单 文采点亮
高三下: 技巧与速度(评价要素为序)
第一单 文体借用
第二单 读者意识
第三单 速记
第四单 风格
步骤二:“辅案”运用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实施框架的第二个要素是“辅案”的设计和运用,教师要考虑在“学程”设定的基础上设计出每一学习单元的学习“辅案”,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
我们认为,学习内容的设计不同于学习内容的配置。学习内容的配置只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而学习内容的设计则融入了“怎么学”的引导,从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的角度而言,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而言,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怎么学”往往比“学什么”更为重要。因此,基于“学程”分析,围绕写作过程设计与写作思维培养展开的“辅案”,是对学生进行有效作文教学的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过程化”特征的集中体现。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提问”的方式,以系统性问题的生成、解决和逐步优化来建构内部言语,并保持向书面语言的持续转换,要求学生以写作经验的积累为基础,从命题意图出发,将问题系统的产生与构建作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连续体贯穿写作过程,实现作文内容与作文技巧的连续建构、融合、更新与重组。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辅案”由“自学导航”和“资源链接”两部分构成。
① “自学导航”的设计和运用
“自学导航”是引导学生进行内部语言发展,并由内部语言发展为外部语言,直至表达技巧习得的主要工具。“自学导航”以静态写作知识分布与学程划分为基础,确定“导航主题”,并通过“驱动问题”“基本概念”“思维问题化”“思维体操”等不同板块设置,帮助学生习得内部语言问题系统的构建,以提高思想认知水平,提升思维的层次和品质。
※“自学导航”基本样式:
※“自学导航”示例:
(导航号: 3-1-1-2)
高中语文作文
第一学程: 单链思维训练
第二单 想象思维
我们无法亲吻辽远的天空,却能亲吻到天空的眼泪——雨。
驱动问题
请你用心阅读《奔月》一文(资源链接: 3-1-1-2)。能否把你领悟到的内容说出来: 什么是想象?在写作中,它有什么用?
基本概念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已经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为了学习与借鉴的方便,我们把想象分为象征想象、象形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四类。
① 象征想象,是指以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为媒介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一种想象方式。这种想象要从具体形象的某种具体特征出发,想象出与之相应的精神、品质或含义。
※小贴士: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的写作方式。利用象征想象结构的文章,一要抓好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的同质点,二要注意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的联系,要符合传统的心理习惯,要给人美的享受。象征想象对于寓意于景、托物言志的散文和记叙文的构思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尤其在挖掘重大的社会命题,揭示重要的历史意义方面,象征想象的运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灯》等。
② 象形想象,是指把自然现象、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通过想象以一种相应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想象方式。这种想象往往通过“物化”或“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来表现。
※小贴士: 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要想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使抽象的思想、感情、感觉形象化,就要借助于想象,给一切涂上生命的色彩。而象形想象的基础在于作者对生活认真、仔细地观察和积累。
▲资源链接: 3-1-1-2《怀想天空》
③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或相仿的新形象的想象方式。
※小贴士: 所谓“再造”,一方面是指形象不是自己首创的,而是在别人描绘的形象的基础上得到提示而再造的;另一方面,再造想象虽然以再造原形“复现”为目的,但是,这种“复现”并非简单的、原版的照相式的显影,而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调动起已有的知识体验,去进行体会和揣摩,并根据自己的情感爱憎、美学理念来加以改造和补充。
④ 创造想象,是指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方式。
※小贴士: “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的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康德语)想象力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强的记忆力为基础,而原有表象的改组与表象建立又需要较强的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推测力以及注意力、选择力等。我们可以这样训练自己: ①善延伸: 对一件事只要知其始,便能想其终;②会迁移: 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这种联动性甚至可以带有大幅度的跨越和扩散性;③能虚构: 不拘泥于已知事物,能巧于构思,提出新设想;④易触发,迅速与潜意识的储存沟通,产生灵感,点燃想象的火花。
▲资源链接: 3-1-1-2《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
思维过程
想象的思维过程,可分三步发问:
① 原型启发,情景创设: 我想表达的思想或情感是哪个(人、事、景、物)触发的?触发点是什么(即原型的特征与创造物的相似处)?我想把它放在哪种氛围中表达?
② 典型抽取,放大描写: 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我想重点创造哪几个典型(人、事、景、物)?他(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思想或情感?我将刻意放大他(它)们哪一点进行描写?
③ 借象传意,妙语点睛: 读者能看出我在这些创造物中寄寓的深意吗?能不能在描写中夹一点议论,稍微透露一下我的意图?能再添上几处带有哲理色彩的意蕴深厚的语言吗?
思维体操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
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通过如上示例我们可以发现,“自学导航”的核心部分是“思维过程”板块,教师主要以“思维过程”的系统问题设计来启动学生写作思维程序,学生循着教师精心构筑的“系统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专家思维的基本路径,以“自我提问”的方式,逐步优化了内部言语的建构和发展。
② “资源链接”的设计和运用
问题是思维的外显,因此,“系统问题”其实是写作内部言语构思的外显状态。与“自学导航”配套的“资源链接”,一方面为“导航”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结合了具体的作文题目,更聚焦于学生的“写中指导”。
※“资源链接”基本样式:
※“资源链接”示例:
编号: 3-1-1-2
阅读链接
《奔月》
鲁 迅
(略)
《雷雨前》
茅 盾
(略)
《怀想天空》
(略)
《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
“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头缠白布,身着素衣的老者向我走来,默默微笑看,“我无法从春天的财富里为你送来一朵鲜花,无法从远方的云彩里为你送来一缕金霞,打开门向四周看看,从繁华盛开的园里采撷百年前消失的鲜花的芬芳记忆,让欢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光……”
泰戈尔就这样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边低语,告诉我奉献的美丽,它如一抹春日的阳光,亲吻着每一个生灵。
在熹微的晨光里,叶儿轻轻晃动,飘摇在秋风里。“落叶在泥土里迷失自己的时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了。”你说着,用手托住一片黄叶。叶儿一生的意义便在于此,在深秋晚风中,用一种辉煌的告别方式,来终结自己的生命,为大地奉献自己微薄力量。零落成泥,不奢求什么回报,它只是记住了大地对它的哺育,也渴望用自己的生命予以报答,也许正因为如此,叶子才得到了永生,飘散在诗人缠绵的笔墨里,一幅幅书卷里……
秋日的凄凉过去,是春日的繁花似锦。那枝头含苞的花蕾,抑或层层叶片之间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竞相争艳着。“泥土饱受污辱,却以花朵作为回报。”你让我掏一抔土,我闻了泥土里散发的阵阵幽香。
土壤虽忍受着人们的摒弃,却毫无怨言,经历雨滴的拍打,冷风的肆虐,终于在和煦的春风里,吐纳一地的芬芳,在人们的心头,弹奏着潺潺的乐章。也许,世间某些外表丑陋不堪的事物,它们也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一直在为世间的美好而努力着。
“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我们唯有献出它时,才真正拥有它。”你依旧微笑着,向我讲述着永恒的真谛。是不是世间万物亦如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一无所有,只有在学会付出之后,才能够得到回报;予人方便之后才能够予己方便。只有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为他人奉献的时候,才会收获,会收获喜悦与幸福,也会收获他人的付出。此时,我们才能拥有一份厚重的生命,才真正拥有了它,不是吗?
流连在繁花盛开的院落里,我采撷了一朵在奉献的雨露滋润下盛开的花朵,娇艳异常,我轻轻一嗅,闻到了鲜花的芬芳记忆,在一位老者的笑容里,穿越百年时光……
(点评)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大胆想象,用自己跟泰戈尔的对话展开叙写,将历史与现实融合,让想象与现实相交,在与历史人物的对话中,巧妙地将伟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句有机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中,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较为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思维方式既新颖又独特,既驰骋于想象的空间,又扎根于现实,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思维过程立体化
示例:
优文库
面对大海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每当我面对蔚蓝色的大海,我总会想到这句话。它告诉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一般的胸怀。
我曾见过海,也见识过海的胸怀。无论是一叶孤帆,还是一条大船,没有它所不能容纳的。而无论是掠过的鸟儿的排泄物,还是人类的废弃物,它总笑而受之,毫无怒状。它用和煦的微风抚平鸟儿们受惊的心灵,用细微的浪花向人们展现它的宽容。它毫无怨言,哪怕是受到再多人类的破坏,它仍能温和地运送他们,伴随人们进入一个个甜美的梦境。
那我们呢?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呢?海洋的包容使它获得了许多——作家赞美它,诗人吟咏它。那我们,如果也变得胸襟开阔,我们一样也可以获得许多——家人的爱戴,朋友的尊敬。一个人,只有拥有大度的胸怀,只有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的生活才会充实、幸福,他的身心才会健康。而那些整天为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而喋喋不休的人,他的身边一定缺少朋友甚至是家人的陪伴,他的生活定是空虚寂寞的。
蔺相如连让廉颇,造就赵国几十年的和平;齐桓公宽释管仲,成就了齐国的一代霸业。历史上的人都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能获得成功。而反观那2008年杀死几名警察的×××,只因自行车被收的小事,竟想不通以致冲入警局犯下滔天大罪,是心胸狭隘使他走上了不归路。
俗语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都该忍。当人们肆意破坏大海生态时,它便会以狂风恶浪的形式告诫人们,警醒人们!同样,如果别人放肆地骚扰,那就不该忍受。人要有胸怀,但并不是无时无刻,任何事都得忍,否则,这只能叫懦弱。一个人要有开阔的胸襟,但有时也得有适当的愤怒,而这种愤怒必须是点醒别人,警醒别人。
海无包容必将衰,人无胸襟必将哀。面对大海,我领悟到了胸襟的真谛,也清楚了自己应做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推荐理由:
① 从议论文的角度来看,本文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叙议得当,内容充实。
② 从思维逻辑看,本文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使文章带上了理性色彩,逻辑严密。
③ 从借象传意的角度看,本文对物象特点的把握与描绘不温不火,适时而现,恰到好处;且言语质朴,措辞得当。
由如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资源链接”不仅仅是拓展性阅读的资源库,更是对学生进行“写中指导”的重要工具,由“阅读链接”“思维过程立体化”和“优文库”三个部分构成。“阅读链接”皆名家名作,加上“点评”后,更聚焦于本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既有面的阅读拓展,又有点的思考提升。“思维过程立体化”是“资源链接”的核心部分,与“自学导航”中的“思维过程”相匹配,其核心技术是“立体图式”的设计,通过系统问题的图式化建构,把“自学导航”中比较抽象的问题系统具体地演化开来,实现了内部语言建构的结构化和显性化。“优文库”则是同学们的优秀习作,既提供了样例学习的材料,又成就了激励平台的创设。同时,在“辅案”设计中,我们也竭力营造一种轻松亲切的氛围,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口吻,带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步骤三:“课型”突破
面对语文作文课目前常见的三种基本课型,即“当堂作文课”“作文讲评课”“专题作文知识讲练课”,我们发现,这些课的实质,皆强化了教师的权威,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作文课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写作思路,这就需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形式。由此,我们开发了“说写”“读写”“评议”三种作文新课型。
① 读写课——读佳篇,佳文赏析开视野
类比是人类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获得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最重要机制之一。这就成了读写课简单而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学生除了从佳作中学习语言和表达方式外,更主要的是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然后通过模仿性的习作,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读写课建立在细读文本上。例如在写“冬”这篇作文前,我们先同学生一起鉴赏了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梁实秋的《北平的冬天》、贾平凹的《冬景》、普里斯特莱的《初雪》、沃罗宁的《冬》等中外名作。具体做到“三读”:
一读其文,学习其遣词造句,揣摩其言语品位。
二读其格,学习其格局匠心,如结构、布局和写作思路等。
三读其法,学习其写作方法、修辞手段和观察方法、立意方法等。
读写课的细读,不仅开了学生的眼界,加深了其阅读积累,增加了学生长时记忆的储备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到了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写作知识,这才是读写课的关键意图。
② 说写课——说思路,小组活动开心扉
针对学生作文思路狭窄,文章深度不够的问题,说写课采用交互式主动说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多角度思维拓展,能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在多次质疑和辨析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与评判,同时也能让学生做到“自我启发”,将思考的内容层层推进,达到一定的深度。说写课的一般操作如下:
●课前准备: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初步构思,并自行搜集写作素材。
●课堂流程:
i. 学生发言,展现自己对作文题目的初步思考,教师注意及时点明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思维角度。
ii. 师生抓住值得深入思考的思维角度对作文题目进行三言两语的初步剖析,启发思路。
iii.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准备的写作素材,构想写作提纲。
iv. 小组代表陈述相关提纲(包括所持论点、所用论据及论证方式等)。
v. 师生确定有代表性的几个提纲,选择其一,课堂共同质疑、辩驳,以加强观点的说服力,增进作文思想的深刻性和材料的丰富性。
vi. 学生对自己的提纲进行修改,教师作适时指导。
※【“说写课”案例】
作文题目:
据上海媒体报道,上海女生用奶瓶做茶杯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北京晨报》也报道了北京高校里类似的现象,校园里时常可以看到这类热衷于“哺乳行为”的女大学生,她们左手拿着五颜六色的奶瓶,右手抱着《英语六级必过》,让外人大跌眼镜。
要求: 读了以上材料,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请围绕上述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题目,拿出一篇千字作文的写作思路并尝试列出写作提纲。
提纲(一)(逻辑思维)
题目: 不唱“摇啊,摇”
观点: 不能拒绝长大,祖国建设需要我们“成材”,更需要我们“成人”。
文章构架:
1. 现象分析: 材料中的这种青年人的“男孩子”“女孩子”心态表面上看是“童心未泯”的表现,实际上是拒绝长大的心理在作祟,为了逃避社会压力,推卸社会责任。
2. 例证: 台湾地区、日本的“单身寄生贵族”,已到成婚年龄却赖在父母身边,为了逃避婚姻家庭生活的责任。
3. 推断分析: 此心态不仅不利于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4. 立论: 青年人应正视成长,适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提纲(二)(逆向思维)
题目: 呼唤童真(我要奶瓶)
观点:“大小孩”挺可爱,“小大孩”才可怕,我们需要童真。
文章构架:
1. 对材料稍加评论: 此现象无可厚非,而且恰恰是人们呼唤童真的表现。
2. 联系生活实际例证: 文坛“小鬼当家”现象,如方舟《正在发育》“男友标准”、8岁娃娃称“老吴”、6—29网恋不知情、“蜡笔小新”受欢迎、日本女童化妆、学生干部领工资等“小大孩”现象。
3. 分析:“童年期”过早消失,缺乏童趣的危害。
4. 用“欢乐蹦蹦跳”时间延长来证明人们呼唤童真、童趣,老子所云: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小孩子)”也是提倡人人都有一颗童心,观点得证。
提纲(三)(辩证思维)
题目: 自然长大
观点: 人应自然长大,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有好结果,但即使是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应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文章构架:
1. 对材料作适当分析,联系Alen永远25岁的例子,认为这种现象都属不正常,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2. 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小儿早熟、青年幼稚等有代表性的例子,具体分析“拔苗助长”和“拒绝长大”的不良后果,提出人应自然长大的观点。
3. 进一步论证“长大成人”和“失去童心”并不矛盾,“童心”并非“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在成人的世界里,在勇挑社会、家庭重担的同时,仍当不失一颗纯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提纲(四)(发散思维)
题目: 让我们自在地长大(如此“温室效应”)
观点: 青年人“长不大”是由国家有待改进的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造成的。
文章构架:
1. 结合材料指出,此现象确实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除了要对这些青年人作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探究。
2. 从“孩子画不出梦境”这一报道和巴金老人的一席话引出中小学生(甚至刚懂事的孩子)课业负担太重,使得童趣早逝,而进入大学,一身轻松,于是行为上重返童年。
3. 从寄宿制学校里学生的娇惯病,引出是社会和家长把我们当小孩子,他们的溺爱使我们没有锻炼的机会,因此长不大。
4. 由《狮子的雄壮》一文引出,要让孩子长大就要放手让他们实践锻炼,在经历挫折中成长,实践比书本知识有用,而磨炼更有利于成长。
提纲(五)(发散思维)
题目:“大丸子”层出不穷
观点: 大学生叼奶瓶是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心理需求年轻化倾向”的表现之一,而人们的这种心理年轻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文章构架:
1. 女大学生流行使用奶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种“年轻化”现象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各个年龄段人群中。例证: 上海白领丽人爱看《樱桃小丸子》;日本男青年“返童”现象;三四十岁自称“男孩”“女孩”;七八十岁穿红戴绿……如此种种,心理学家的术语是“心理需求年轻化倾向”。
2. 进一步论证这种倾向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现代医学证明,人起码可以活到120岁,所以2 000年前的那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理论早该被推翻,100岁再“知天命”也不算晚。
五六十岁老太太扎小辫,穿肚兜跳舞屡见不鲜,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需求也相应提高,年龄不是界限,调整好心态就能“永葆青春”。
3. 上海正步入“老龄化城市”,也许这种“心理需求年轻化”的盛行是让她不失勃勃生机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不要把它看作“洪水猛兽”。
说写课主要是通过头脑风暴的办法,在单链思维构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构思,在讨论中互相启迪完善,将“辅案”学习的结果作进一步推进。
③ 评议课——辨习作,当堂争议开思路
评议课是以学生自主命题、评分、讲评为特征的课型,这种课型对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别能力、质疑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评议课的课型设置意图是: 让学生在命题过程中体会命题者的思路和意图,启发更深入的审题技巧;让学生从作文实例中发现问题,并能有条理地加以表达,自觉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去。
评议课的基本流程是:
i. 学生自主命题,通过投票表决,确定当选作文题,师生共同进行题目的修改和完善,全班以此为题作文。
ii. 教师初步筛选,挑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4—5篇,隐去作者姓名,打印后师生人手一份。
iii. 课堂分小组讨论,对选文进行评议,评分。
iv.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评分理由,并提出修改意见。
v. 命题学生上台陈述命题意图,表达对同学评议意见的意见。
vi. 选文作者陈述听评后的意见,课堂讨论。
vii. 教师总结,归纳,提升。
viii.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
评议课利用集体思考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由学生自己作深入剖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评议课是最能实现由“内隐思维”向“外显问题”推进,对“写作障碍点”进行针对指导的课型。主要表现为三个“透视”上:
●“透视题旨” 通过学生自主命题,使学生知晓作文题产生的过程,明白了每个题目都有出题背景和命题意图,使学生以“知情者”的身份进行作文,在理解和认同命题意图的情况下,深刻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习得审题技能。
●“透视构思” 是通过“逆推”和“碰撞”的形式剖析问题作文的行文漏洞,还原优秀作文的构思过程,使学生能找到仿效和学习的样例和台阶。
●“透视批阅” 将教师的打分权交到学生手上,使学生在自行评议评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作文评价,指导修改,也给学生创造了表达初衷和申辩的机会。
(三)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学习指导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写作既然是学生思想与观点表达与交流的活动,那么它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先天语言机制的问题,而是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中体现,而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教授,可以学会的。因此,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写作过程的训练和策略方法的指导来提高。于是,对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只要指导得法,就会产生效果,这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学习指导的实质是聚焦于学生的作文问题,深入到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作文内容挖掘、表述策略引导、求证修改辅导的“系列性·过程化”指导活动。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套带有个性特色的自动化的思维程序,以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我们还试图将具体细致的描写,严谨有序的逻辑,朴实简练的文风,辩证通达的思路,高尚脱俗的境界,积极阳光的格调当成一种品格、一种习惯来培养,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高洁的品性。
1. 写作过程的内在机制探究
写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其内在心理机制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写作环境、写作者的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每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又包括一些子成分。写作过程主要发生在工作记忆中。工作记忆中的写作过程可分为相互作用的三个阶段: 计划、转译和检查,这些又都与写作环境,特别是写作者的长时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转译即落笔写作,转译的不流畅,会占用工作记忆中大量的认知资源,引起认知超载;通过反复练习,转译会逐步自动化,工作记忆负担也会大大减轻。而转译需要提前大量的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同时,必须在良好的写作环境的支持下完成,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过程的指导,就必须搞清楚写作过程的心理机制,从而对关键性因子进行有效干预。
2. 影响写作过程的因素及相应的指导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写作过程的障碍点主要集中于主题知识的缺乏,话语知识的生疏,元认知的缺失以及个性因素的备受忽视等等。对此,我们展开了深入调研,并构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① 主题知识的影响及指导策略
主题知识是指围绕某一类事物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也指就某一现象或事件提出的见解、立场和观点。主题知识会影响到写作内容的产出质量和产出过程,是写作过程中构思的来源。主题知识丰富的学生在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时间相对较短,能促进写作过程的自动化。在主题知识上,个体差异一般与年龄增长无关,即主题知识并不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自然增长,因此,主题知识是需要通过积累不断去丰富和拓展的。针对这一影响因素,我们设计了如下指导策略:
② 写作任务立体化策略
所谓立体化写作任务,即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定期与随性相结合,规定与自由相结合的写作任务设立方式。
其中,教师主要强调三种写作任务,即“考试作文”“按要求作文”和“非正式作文”。“考试作文”,主要指的是针对高考作文的写作,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拥有有限材料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主题或内容写作。“非正式作文”,指的是日常写作练习,比如日志、书信、随笔、自荐材料等。“按要求作文”则是教师按照一定的训练目标,给学生布置的有明确要求的写作任务。
以高中阶段为例。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在初中写作要求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个人观点的表达,强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四类“按要求作文”,强调学生在充分阅读相关评论文字的基础上发表个人的观点,并作清晰陈述,以此提升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水平,积累主题知识。四种类型如下:
●时文共析——指阅读一些比较深刻的,或具有独特视角的时事新闻评论文章,针对这些评论,学生撰小文发表自己的观点。
●美文同赏——指阅读一篇中外美文,选取一点作带有批判意识的文学批评或挖掘作品意义的文学阐释。
●经典榷议——指阅读一本中外名著类经典作品(教师推荐书目作为参考),并搜索相关评论,写一点针对这些评论的商榷性文字。(www.xing528.com)
●好剧众观——指欣赏一部电影或戏剧,并搜集相关的影评、剧评,在此基础上撰文写一点自己的见解。
③ 读写结合策略
此项策略主要通过“读写课”(参见上文)和“哲学思辨课程”展开。
“哲学思辨课程”是30个15分钟的微型课程系列,主要撷取了30位古今中外知名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以故事、名言、观点为主,给学生作一点介绍;并整理出了20种比较常见的哲学关系,以此帮助学生积累主题知识。
④ 提炼积累策略
我们认为,纯粹的事实性材料对学生主题知识的积累帮助不大,而“提炼积累策略”就是帮助学生对事实性材料进行加工,提升长时记忆中主题知识积累的品质。主要是以叙议结合的方式将事实性材料加工成“一句话例子”,进而发展成集“叙、引、议、叹”为一体的句群。
※【提炼指导示例】
讲故事海瑞买棺进谏(略)
概括成一句话海瑞买棺进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写尽了为民请命不畏死的刚直性情。
扩展成句群
海瑞买棺进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写尽了为民请命不畏死的刚直性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能为真理和正义不惜牺牲,为民众之幸福勇于献身,便重于泰山;而那些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之辈死了,则轻如鸿毛。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为真理为民众献身,虽死犹生!
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句群的结构
⑤ 话语知识的影响及指导策略
话语知识主要包括词语、句子结构和文章体裁结构等内容。良好的话语知识可以使写作的转译加工过程自动化,它是快速进行言语信息加工的重要因素。话语知识主要以图式和规则的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样例学习是话语知识积累的有效方式。
⑥ 图式建构策略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使人们能够将问题进行迅速归类,这种快速、正确归类是一种自动化的认知加工过程,它不需要有意识控制和资源消耗,可弥补工作记忆容量的不足。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图式,一旦被恰当地激活,就能引导学生以特定的方式搜索问题空间,寻找问题的有关特征,展开积极思考,并最终产出思想火花,完成构思任务。因此,“图式建构策略”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典型的作文图式,以减轻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
※【社会现象类作文图式】
⑦ 样例细解策略
样例学习是指从具有详细解答步骤的事例中归纳出隐含的抽象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是人自适应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求助于样例而不是规则,因为,样例可以简化认知技能的获取,提高学习效率。
※【解剖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作文题:
一位诗人说:“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告诉人们要立足于现实,不要在幻想中生活。一位科学家则说:“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才能让我们更快地腾飞。”
这两则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既要“幻想”,又要“现实”
诗人说:“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来告诫人们不要沉迷于幻想,科学家则认为没有幻想就无法发展,感性与理性的对峙,究竟应立足现实还是保留幻想?抑或两者兼有?
(开笔承题。从材料出发,评价材料,提出问题,做到落笔进入题快!)
事实上,“幻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很微妙的角色,成分太多就成了一种病: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成分太少抑或没有,生活就变得苍白枯燥。适当的拥有,才能如科学家所说,打破传统、促进发展,才能更快腾飞。这也是“现实”的态度、“现实”的眼光。(加上这句使现实与幻想都照顾到,不至于偏向一方。)
(以上是解题。对“幻想”与“现实”,给予适当的解释,为下文展开打基础。)
生活就应该留有一点点的幻想。(先议论一方面。)
幻想的梦,曾带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总起一句解释为什么“应该留有一点幻想”。有了总起下文才便于展开。)人们正是有了幻想,才会萌发出许多创意,才会使思维的过程渐渐完善,才会得以进步发展。西方哲人曾说过:“幻想就是以立足于现实之外的形式来改变现实的。”(引证)事实也确实如此,倘若爱迪生不在黑暗中萌生出“光明”的念头,我们如今还要靠火来映照人类的文明。爱迪生的创造的“明灯”不仅点亮的人类的生活,也打破了现实传统的束缚。昨天有人幻想着光明,今天便有了电灯,今天有人幻想着无线输电,或许将来达人的梦想就真的实现了。(例证)幻想不仅仅是梦,它是梦实现的第一步。
(论证段一,对生活应该留有“幻想”进行论证。举例有特色,主例“爱迪生”详写,副例“无线输电”略写,例子不是以记叙的笔法写,而是以评议的笔法写,这样能使例子简洁,分析议论也在其中了。)
但是,幻想或许就是一个梦,这个梦只有立足于现实才能不那么遥远。(再议论另一方面,用“但是”转接,深入一层。)
如今社会上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年轻的女孩们做着“一步登天”的明星梦,却不知刘若英当了多年的助理才得以成长,五月天的成功是建立在“咸鱼般的倔强”之上,滚石三十年的梦是一代代人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过来的。可见,梦是不能离开现实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互相补充,互为基础。因此,如果你只是做梦幻想,那么距离现实就会很远;如果你醒来时在现实中行动,那么幻想与现实的距离就会很近。
(论证段二,从“幻想”推进到“现实”。论证现实的重要性,着重从两者的关系上分析,用的简洁举例法,以排比将例子展开。用“可见”总结例子的共同倾向;用“如果”进行假设论证,丰富议论内容和层次。)
(以上是证题部分,分两个部分展开,证题一与证题二构成层进关系。)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现实就是眼前一张张卷子和一道道难题,没有对未来自由开放的大学生活的幻想与憧憬,哪有艰苦学习中的前进动力?如果我们用暗淡而沉重的目光来审视现实,那看到的只会是失望与难堪,这不是我们该有的生活态度。同样,如果仅有美丽的幻想,不在现实中付出艰苦的努力,幻想永远是一场醒不来的梦。所以,作为学生,既要跳出现实的框框,让生活多一点幻想的空间;又要直面现实,为幻想的实现而奋斗,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以上延题。延伸到自己的现实,体现写作的针对性及现实意义。这一段不用写得太多,以免喧宾夺主。)
让我们记住,诗人如果醒来行走,便能看到现实的天地;科学家以幻想加上实践才能开拓一片新天地。
(点题。回应材料,文章首尾呼应,再次点明观点,使文气内聚,结构圆合。)
3. 元认知的影响及指导策略
元认知是一个人对知道与如何知道的了解,它包括两个构成要素: 一是对自己认知过程所了解的知识;另一个是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整。元认知主导着人们诸如期望成功等动机因素,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自定义策略和自管理策略,以此来干预学生对写作的元认知状态。
① 自定义策略
自定义即学生自己对作文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目标的设定,由此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作文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明确学习任务的价值,维持较高的学习动机。目前,高中学生自定义的作文意义主要聚焦于以下七点:
●写作可以使学生成为一名快乐的讲述者。
●写作能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思想者。
●写作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形式和作用。
●写作能够使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技巧。
●写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范标准。
●写作能够为学生走进真实世界的生活做准备。
② 自管理策略
自管理策略充分发挥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监控与调整功能,主要通过“文件夹管理”和“评价约定”来达成。
●“文件夹管理”
建立文件夹之初,要求学生想好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路线图。它能够向自己和别人展示出一个学习者,现在所处的位置和程度。写出这三年里要求自己达到的目标,把它们列在文件夹的最前面。其余包括:
●自己所写的作品,包括目录、图表、其他计划、初稿等。
●大作文的最终修改稿。
●其他已完成的“按要求作文”和“非正式作文”。
●自我评价和反思: 自己已取得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的地方。
●“评价约定”
通过师生沟通讨论协商,制订出某一个阶段某一个人群的作文评价约定。
※【高二下中上水平学生的“评价约定”示例】
1. 主题集中而明确,表现出清晰的连贯性,思想发展过程表述顺畅。
2. 有效而富有洞察力地发展自己的观点,表现出一定的批判性思考,清晰地使用恰当的事例、推理以及其他证据证明自己的立场。
3. 表现出对语言技巧的熟练使用,词汇丰富、准确,在语法和语言技巧上很少有错误。
4. 在文段结构上,作出有意义的变换。
4. 个性因素的影响及指导策略
思想个性是创造的重要内涵。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的作文是“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被“班级授课制”压制住了,根本无法表现出来。而“个别化辅导策略”就是为解决学生个性因素对作文能力提升的影响而构建的。
个别化辅导,通俗的叫法是“面批”,它强调师生间一对一的沟通交流,教师在充分知晓学生的写作初衷、选材依据和构思过程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集中于写作知识、写作策略与写作过程的指导与训练,并强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润饰与评价。通过修改作文,学生将会在结构组织、内容选择、段落发展、细节层次、风格、语气和措辞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而经常性的个别化辅导,就是经常的构思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思维习惯,思维会日趋有条理、严谨,书面语言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个别化辅导工具:
“个别化辅导”一般从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对作文进行润饰加工:
第一,通过对学生习作的点评,使学生习得写作的一般技巧。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用事实或例子来证明观点等,由此展开修改。
第二,通过修改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对作文结构与语言特征的自觉意识,学生评价自己的文章,反思写作,为下一步提高写作能力,调整写作策略做好充分准备。修改技巧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用事实和例子支持陈述的观点;添加细节,注意有效的过渡;使用过渡词语和句子,阐明意义;使用积极的声音,避免循环论证;作出结论,等等。
第三,通过字句与句群的分析,帮助学生构筑语言艺术规范。
第四,借助思维过程化系统,对文章的立意提出改进建议。
5.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写作指导的实施步骤
① “开怀”阶段: 从作文基础入手,内倾于写作心理定势突破
“开怀”是“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的一个酝酿阶段。我们认为,作文的学习指导必须基于学生的写作经验,学生的写作经验分技能经验和心理经验两大类,而学生的作文障碍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的心理经验。有学者称,“优化写作心理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必须突破学生的情感定势,以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给学生营造“想写、敢写、乐写”的氛围。
途径一,内倾于学生写作动机的培养,增强自觉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沟通作文学习的目的,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情感铺垫);②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和条件,满足写作需要(氛围促发);③利用效果反馈,巩固学生的写作动机,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动机(成效刺激)。可以在班中建立一个个由3—5人组成“互助作文小组”,开展“笔会”“小说接龙”“简报制作”等组内或组际特色活动,也可以开展集体性的课堂优秀时文赏析和社会热点话题争议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写作的自觉性。
途径二,内倾于学生写作意志的锻炼,提高自制力。写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艰苦的活动,因此,意志是一个需要重点激发、维持和调解的因素。①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活动(如班级博客的创建,笔会机制的形成等),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②通过榜样的宣传(作家勤于写作的小故事、教师自己的成长经历、身边同学的学习事迹等),形成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锤炼写作意志。
途径三,内倾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培养主动性。①在作文题目设计时能真正考虑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采用让学生参与命题或参与选择的方法;②“透明题旨”,即对学生清楚地交代出题背景和出题意图,使学生以“知情者”的身份进行作文,在理解和认同出题意图的情况下淡化因题目“不对味”而产生的厌烦或麻木心理;③尽力发现和放大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④大力开发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同学作品研讨会”“隐身创作”大赛(匿名写作)、五月美文大赛、十月时评辩论赛等,使学生在新鲜感与陌生感中品尝写作的乐趣。
② “重建”阶段: 从思维优化入手,构建内容取向的立体过程
在“重建”阶段,主要是通过作文“辅案”的运用,课型的突破等方式,力求帮助学生借助立体化系统性问题的生成、解决和逐步优化等“过程化”思维来建构内部言语,并逐步提高向书面语言持续转换的效率。
③ “释行”阶段: 从评价改革入手,形成思维过程的优化程序
“重建”先行,“释行”随后,但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两者同行。因为内部语言的问题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建立起来,但是极具写作主体个性的问题系统优化程序一定需要一个长时的锤炼过程,这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设计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的。我们主要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实现这个运行环境。
●课堂延展,开辟交流评议空间 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课堂”学习的时空平台,通过网评、回帖、论坛等形式开辟更丰富的资源与交流空间,开创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的有效实施环境。
●标准认同,增强评价指引功能 即在每次作文前,先将作文目标罗列清楚,以文案形式呈现,让学生充分了解、认同,并签订《作文评价协议》。
●阶段评议,健全反馈调节机制 在写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评和同桌的互评,边写作边阅读上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巡视、抽样等方式,在课堂写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闪光点,及时反馈(注意隐去作者名字),让学生养成不断回顾前文,调整文句的习惯。
●分制多元,促进自我效能提高 采用“多元分制”的方式,如: ①主题分+基本分;②师评分+生评分;③环节分+等第;④基本分×努力系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弱势。
●师生对话,提升评估指导质量 即在教师的评估后增设一个后续的“对话”环节,通过师生个别交流,或同类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各抒己见,分析原因找对策,从而提升作文评价指导的质量。
④ “默会”阶段: 从主体效能入手,追求书面语言转译自动化
“默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该阶段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减轻认知负荷,提高认知加工效率。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强化自我教育意识,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入手,增加学生长时记忆中主题知识的储备量,提高学生工作记忆的计划(即构思)阶段生成和提取观念的速度,使学生作文的转译过程逐步变得自动化或接近自动化,最终达到最终提高文本质量的目的。
(四) 作文主动思维导航系统辅案精选
(导航号: 3-1-2-1)
逻辑思维
幽默只是开心一笑吗?
你认为它是……?实质上它是……?从某种意义来说它也是……?
基本概念
逻辑思维是指对某一类事物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加工,从而得到对其本质或规律的一般性认识,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判断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的高级阶段。其基本方法包括: 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概括等。
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的特有的属性的思维形式。
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这里的“种差”就是指一个种概念和同一个属概念下面的其他种概念见的本质差别)。
判断——是指对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案例学习
豁 达
豁达绝非圆滑世故,也不是放纵闲适,无奈自慰。豁达是一种修行、一种节制、一种智者的心态平衡,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最大追求。与豁达相对的是贪执,是沉溺,是患得患失,是嫉妒与仇恨。
欧阳修面对东坡文稿,放下文坛盟主之尊,拍案叹曰:“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是大度提携后人的豁达。直面人生的喜怒哀乐,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超然物外的豁达。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却又能“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深谙事物消长变化规律的豁达。
人生失去了豁达,也就失去了人生的品味、人生的哲思、人生的情爱。庄子丧妻,未曾抢天呼地,而是鼓盆而歌之,他是懂得真爱的人;老子骑青牛西去,留下五千精妙文字,字字凝聚哲思,他不亏为千古智者;曹孟德既能功建霸业,又能东临碣石,歌之咏之,他这才是品味生活的情趣。可见,强者、智者、多情者才是真正的豁达者。
豁者,放也;达者,通也。放开一点人生的私利,达晓生活的乐趣,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眼前的一切都将变得风清月朗。
诚 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讲诚信,最早重视诚信教育的国度。“五常”中的“信”,是中国人最高人伦准则之一。
诚信是一种文化,是文明和秩序的表现;诚信是一种伦理,是诚实、守信和道德的体现;诚信是一种人格,是自尊、自爱、自律和自信的“集成”;诚信是一种哲学,它代表正义和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诚信还是一种习惯,它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养和民族精神的写照。
但是,诚信是脆弱的,它容易被破坏,被摧毁,被亵渎。在当今浮躁喧嚣的社会氛围中,诚信的贬值,令有识之士痛心疾首;然而,我们不能仅停留于对“诚信”的呼唤,因为“诚信”更需要呵护、捍卫,更需要每一位正直公民的实践。
宽 容
错误不同于罪恶,宽容也不是纵容,所以宽容的错误只限于技术性、非原则的范围内,宽容错误绝不意味着不分是非的乡愿。另外,错误虽然可以成为正确的先导,但并非必然的而是有条件的。
历 史
历史不只是一面镜子。因为历史的回响,还在我们的心中引起一阵阵的疼痛。历史是血脉,牵连在现实的血肉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也是无法忘记的。我们有理由要求,科学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诉说苦难的历史,目的在于终结苦难。苦难的历史不仅能提醒我们曾经受伤,同时会阻止我们受更大的伤害。对于历史灾难善于健忘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强迫人们健忘的行为则是犯罪。
思维问题化
从作文的角度而言,逻辑思维,即探究本质、揭示因果的一条深入分析的思路,要想使文章写出深度,这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其基本问题模式是“是什么?”“为什么?”
用逻辑思维进行构思,可依据命题类型的不同作不同发问:
① 如果命题是一个概念——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作出基本判断。
问题化: 它是一种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它?我们该如何看待?
② 如果命题是一个现象——透过现象,判断推理,探究本质。
问题化: 表面上看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它是什么的一种体现?
例1: 小草的这种表现,表面上看只是一种不计回报的默默付出,其实是“无私”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这作为一种人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例2: 等,是中国人“不为最先”、消极保守心理定势的体现,是无为而治的文化使然。
③ 如果命题是一个定论——充分肯定,突破视角,表达己见。
问题化: 它不仅仅是什么?在什么范围或视角上而言,它也是什么?
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生产力,如果从哲学或美学的观点看,科学的意义,也在于它总是能推动社会性的发展,使其越来越成为理想的社会;它总是创造着机会,使人成为越来越全面的人。
思维体操
训练五:
请在“忏悔”和“幽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导航号: 3-2-1-1)
第五单 逆向思维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驱动问题
问题1: 一道数学题: 每天长一倍,87天长满,问长到一半多少天?
问题2: 建筑学上的一个故事: 有一公司新建一座高耸入云的大楼,电梯速度太慢了,方法一: 换一部电梯;方法二: 原电梯提速,但这对新大楼来说都行不通。此时,有一人说,他认为用不着以上两种方法就能解决问题,你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吗?
基本概念
逆向思维主要是采用正反置换的方法进行反向思考,从而得到与众不同的新观点。逆向思维逆转的范围很广,常见的有: 正反逆转、上下逆转、左右逆转、前后逆转、里外逆转、胜负逆转、大小逆转等。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他的《艺概·诗概》中指出:“要擅长佳文,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打破思维定式,从相反的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这便是逆向思维,也称“反弹琵琶法”。
① “求异”不等于“求谬”,我们在拟题及行文时要注意,思想意义应是积极向上的,应当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要符合情理,思之有度,客观辩证,有驳有立,自圆其说。
② 尤其在由成语本有意义逆出新观点时,要有合理性,要能被社会接受,同时必须在文中明确表现出你理解社会或材料对这个问题的通常看法,并明确地在文章中交代清楚之后,才能展开逆向思维的阐述。
思维问题化
① 先正向,再逆向——“在常人的认识中,这个命题是什么意思?……但是,我认为并不一定是这样。”
② 反常理,谋合道——
自问一:“能否添个条件,使之合理?”
案例学习资源链接3-2-1-1《有志者,事竟成》
自问二:“能否正话反说,使之合理?”
案例学习资源链接3-2-1-1《愚公移山》
老马识途→小马也能识途: 后生更可畏。
选择→放弃: 会放弃的人才是真正懂得选择的人。
镜子→像→不像:
自问三:“能否重新评价,使之合理?”
案例学习资源链接3-2-1-1《杞人忧天》
昙花一现→昙花虽然短暂,但它毕竟向世人展示了美丽,为世界增添了光彩。
东施效颦→?
③ 正反说,求周全——“总之,在通常情况下怎样?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什么?”
文章结尾处应再提一次正向思维的观点,作一正反比较,强调逆向思维的观点中能够成立的合理部分,使逆向思维不至过于偏激。
案例学习资源链接3-2-1-1《不诚不信不为过》
思维体操
训练六: 请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资源链接
编号: 3-2-1-1
第一则: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是千百年来人们普遍信仰的一条准则,众多的名人大家成功的事例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心存志向,最终归于失败的也大有人在。如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志在奴役全世界人民;袁世凯开历史倒车复辟帝制,但结果都事与愿违。更有人经常立志,信誓旦旦,但缺乏矢志不移的努力,最终也是一事无成。据此,我们得知: 有志者,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功,那便是所立之志应符合自然、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要有“力”与“物”的支撑,即自身条件和外在条件相佐,才能成功。
第二则: 愚公移山
【原意】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苦难;对愚公有赞美之意。
【逆向思维】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北山愚公的确愚。
【分析与论证】第一愚在其不知变通之理。山不好移,但人好移,若苦于在山中居住何不搬离呢?若是搬离山区,那种经济账很明显呀。第二愚在他死脑筋。出山不易,何不让人进山呢?让名人写一幅“国家重点天然博物园区”匾牌,再稍作宣传,则会游客商户云集,何必再要出去。第三愚在其破坏环境,却不以为然。破坏自然环境,于子孙后代无益,于社会无益,移山纯属一意孤行。
第三则: 杞人忧天
【原意】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多是批评人考虑得太多了。
【逆向思维】多考虑些是对的、是好的。
【分析与论证】①多思可使人领悟人生,洞悉社会,摆脱肤浅,走向睿智;多思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②“杞人忧天”包含着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精英心态;忧患意识激励人们发奋图强、抗争命运;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忧患意识,进者祸患己身,远者殃及子孙。
范文
不诚不信不为过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都讲究待人诚实守信,喜欢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孙子兵法》中写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在硝烟弥散的战场上,要想打败对手,就得抛开“诚信”,巧妙运用计谋,以诈取胜。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战例。春秋时,燕国派大将乐毅攻打齐国,占领了七十多座城,只有即墨还未攻下,田单是即墨的将军,他决心誓死保卫城池,而攻城的乐毅是他最大的威胁。于是他利用乐毅与燕王之间的矛盾,巧用反间计,散布乐毅要造反的谣言,使昏庸的燕王撤掉了乐毅。而后,田单又假意降燕,却暗地准备,乘夜大摆“火牛阵”,使围城燕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正是田单在国家危难之际,使诈谋迷惑了敌人,才打败侵略者,保全了国家,假如他在这种生死关头仍抱着“诚信”美德的背囊不扔,和敌人硬碰硬,恐怕齐国的历史之舟就要在此倾覆了。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名垂史册的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使“诈”的专家?而对他们所创下的伟业来说,这点不诚不信的手段又算得了什么?这点不诚不信的手段甚至正是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我们后人手捧青史、唏嘘赞叹的所在。时至当代,古人使诈的方法依然大行其道,当然我这里说的仍是在一些特殊场合。
都说商场如战场,真是一点也不假。在行情瞬息万变的商场上,诈而不欺之道也是可取的。当然,我所说的“诈而不欺”是在不违法、不违纪的情况下运用计谋,赢得先机,使企业之舟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上乘风破浪。英特尔公司的前总裁葛洛夫曾说:“在我的哲学词典里,手段和目的是可以互换的词汇。”如果在商场上恰当运用诸如“避实就虚”“暗度陈仓”“扮猪吃虎”等计策,那么你的对手就摸不清你的虚实强弱,从而达到“治人而不治于人”的效果,使你的企业在竞争中获胜。
“诈而不欺”固然好,但我们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可运用。在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时仍要本着“诚信”的原则。
总之,我们欢迎诚实守信的人,但社会是复杂的,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
(导航号: 3-2-1-2)
第六单 辩证思维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驱动任务
让我们一起动用“逆向思维”解读“镜子的辩证法”:
●你对它微笑,它也会对你微笑;你对她发怒,它也会对你发怒。
(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先要这样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镜子能展现美丽的容颜,却不能让美丽永驻。(美在心灵)
●破镜固然能重圆,但拼接的裂缝却难以弥合。(人的感情需要小心呵护)
●以自己为镜是孤芳自赏,以别人为镜是取长补短。
(走出固守的自我,发现他人的长处)
●镜子是无私的,它不因你的地位高而吹捧你,不因你的地位低而贬斥你;但又是自私的,只反映别人的缺点却不能反映自己的缺点。
(能公正地对待别人,但不能客观地审视自己)
基本概念
辩证思维,要求人们从事物本身的矛盾、发展、运动、变化中去把握研究事物的本质。反映在议论文写作上,要求作者能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并用这样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使文章的内容不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
辩证思维通常分为“对立、统一、变化”三条路径,具体包括个性和共性(也就是个别和一般、特殊与普通)、绝对与相对、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和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正面与反面等辩证法。
① 逆向思维: 反面立意,反常合道。 A→A’
例: 镜子: 像→不像: 镜子的缺点在于它虽然惟妙惟肖,但是左右颠倒。
② 辩证思维: 正反相对,探究本质。 A·A’→B
例: 镜子: 能照射人的外表·不能透射人的内心→我们要学会透过美丽的幻象捕捉内在的真实。
思维问题化
① 变单为双——“这个概念的反义词是什么?”/“这个观点的否定式如何呈现?”(例见【驱动任务】)
② 判断关系——“看似对立是否真的完全对立?属于以下四种关系中的哪一种?”
A. 对立关系: 必须分清主次,表明立场,一分为二,作出选择和判断。(如:“义与利”)
B. 对立中有统一: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其内在统一性。(如:“生死”“美丑”)
C. 对立中可转化: 必须全面考虑问题,看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相对性。(如:“成败”)
D. 发展中有联系: 必须视具体情况而言,有些认识在发展中会发生变化。(如:“苦乐”)
③ 挖掘本质——“从关系辨析中梳理出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对为人处世或社会发展或人类进步有什么启示?”
★示例: 《生与死》作文提纲
题目: 生命的厚度
中心论点: 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 ←内在统一
开头:“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也提出了我们对于生死的思考。
第一段: 分论点: 壮烈的死,胜过苟且的生。 ←一分为二
阐述: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没有随众逃亡,而想以生命唤起世人的觉醒,临刑前,他慷慨陈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自嗣同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历史长河中,多少谭嗣同这样的壮士豪杰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精神却如群星灿烂,在历史的天穹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所以,正如韩愈所说的:“曲生(苟且地活着)何乐,直死(正直地死去)何悲?”壮烈的死,永远胜过苟且的生!
第二段: 分论点: 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相互转化
阐述: 海瑞买棺进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写尽了为民请命不畏死的刚直性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能为真理和正义不惜牺牲,为民众之幸福勇于献身,便重于泰山;而那些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之辈死了,则轻如鸿毛。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为真理、为民众献身,虽死犹生。
结尾: 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免苏格拉底的罪过时,他拒绝了,是的,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谭嗣同是如此,海瑞是如此,死于火刑柱的布鲁诺和差点死于火刑的哥白尼也是如此,那么我们的思考呢?“君子不为苟存(苟且偷生),不为苟亡(轻易死亡)”,在生命的几何中,有时我们应该选择生命的厚度。
案例学习资源链接3-2-1-2《一切都会过去VS一切都不会过去》
思维体操
训练七: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远与近》
这首小诗带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远与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诗歌除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