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话,即行业黑话,是民间艺人进行内部交流而不便被外人所知的一些行业术语。环县道情皮影艺人所使用的行话词语并不多,但在使用中足以掩盖其真实用意,不被外人所知晓。据民间艺人讲,皮影艺人所讲行话暗语同绺子(土匪)通用,带有很浓的江湖韵味。现简单罗列如下:
上驾饭(开戏饭)
下驾饭(戏毕饭)
勾城、勾台子(搭戏台)
拾戏(摆放影人和道具)
万子(戏)
打簧、扛万子(唱戏)
岔句、道白(说)
走(开戏)
捋丝儿(拉四弦)
丝儿(弦)
顺子(唢呐)
楞子(鼓)
抹杆子(吹笛)
扇子(铙钹)
撇个扇(小便)
拉个条(大便)
丢星了(下雨了)
万子减(戏减一点)
润窗(眼晴)
闲着呢(有小偷)
伴万的(看戏的人)
升弦(外调)
带上笛呐子了(演出过半)
蔫了、下线子(没有唱腔)
挨喇叭头子(迟到没赶上演出)
马晃戏子(学艺不精)
唑唑(小孩哭)
江湖不乱谱(睡处固定)
扇条子(被子)
垂胡(瓜)
柳家娃(酒)
温台不喜(炕不热)
苍杆或苍床(老妇人)
斗花子、挑子(年轻女人)
苍虎(老头)
虎头子(小伙子)
鬼杖子(毛驴)
沙子(盐)
长冠升堂(鸡鸣)
收嘬(吃饭)
尖得很(漂亮)
猛子(老虎)
火焰子(龙)
岔话(说话)
圈(锣)
铃(木棒)
打铃(二手打锣)
节子(长号)
把子(兵器)
卷帘(算账)
恶子(犬)
溜子(蛇)(www.xing528.com)
鬃子、疯子(马)
马茹子开花(黄米饭)
雾子(烟)
角角(娃娃)
挑条(年轻已婚女子)
云条子(旱烟锅)
灰包子(烟袋)
光赤子(香皂)
合子(嘴)
蹩脚(小男孩)
斗斗(小女孩)
雪花子(白面)
灰尘子(荞面)
扛火(唱神戏过关)
嗅子(鼻子)
塞福子(头)
蹬子(鞋)
干尖(小媳妇)
奶膜(妈)
岔乐(牛)
羔羔(羊)
管杖子(鸡)
哼家娃子(猪)
瓜(娱乐)
雌窝子(女的)
流势子(男的)
钢腕床(前台)
干枚雷子的床(打鼓的)
干枚根的床(敲锣的)
拉小丝的床(拉二胡)
炸角(吹号的)
代表数字的暗语
留(一) 月(二) 汪(三) 窄(四)
中(五) 伸(六) 星(七) 挂(八)
挨(九) 足(十)
【注释】
[1]黄虎:《影戏表演与民俗生活、民间信仰关系初探》,《音乐研究》2010年第6期。
[2]李跃忠:《影戏与民俗关系论略》,《文化遗产》2009年第1期。
[3]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第110页。
[4]王胜华:《关于外族根曾戏剧的人类学思考》,《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第第1期。
[5]陈抱成:《中国的戏曲文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第24页。
[6]崔高维校点:《礼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35页。
[7]孙建君:《中国民间皮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26-27页。
[8]李跃忠:《影戏》,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第43页。
[9]梁志刚:《关中影戏叙论》,大象出版社,2013年,第267-268页。
[10]杨祖愈:《论中国影戏的起源》,《戏曲艺术》,1988年,第4期。
[11]《中国戏曲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甘肃卷》,1995年,第620页。
[12]《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0年,第242-243页。
[13]王光普、张莉:《北豳神怪皮影》,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据民间老艺人讲,赛戏习俗是指庙会根据需要,同请多家戏班,同台竞演,招徕观众信徒的庙会活动。
[15]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