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县道情皮影戏:渔鼓与简板的象征性乐器

环县道情皮影戏:渔鼓与简板的象征性乐器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渔鼓、简板5.简板古称“简子”,与渔鼓同源,亦是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象征性乐器。(二)三吹专门吹奏笛子、笛呐、大唢呐者称“三吹”,由一人承担。四弦的外弦定为笛子或笛呐“2”音,内弦定为笛子或笛呐的“5”音,即“5 2 5 2”,称为“正弦”。

环县道情皮影戏:渔鼓与简板的象征性乐器

后台的四五个人是乐队伴奏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们按照“司鼓”“四弦”“三吹”“二胡”“二手”几个行当,合作操作十几种乐器,承担着唱腔、曲牌、锣鼓的伴奏、演奏任务,由于人手少,必须一人多能,每人都要兼操几件乐器。有的艺人吹、拉、打样样在行,俗称为“转移位”艺人。

(一)司鼓

“司鼓”承担干鼓、战鼓、小锣、渔鼓、简板的演奏任务,直接服务于前台,是整场戏的副指挥,他要密切注意前台的每一个动作、手势、眼神及口音,努力使自己的表演精彩、准确(抡锤是体现司鼓水平的关键),还要指挥“二手”共同表演。有的戏班不带渔鼓、简板时,司鼓就兼奏二胡。

1.干鼓

又叫边鼓,是用于演奏锣鼓点子的打击乐器,一般从乐器店购买,少数戏班也用爆鼓(板鼓)代替干鼓。干鼓与爆鼓相比,鼓心皮小,音高而亮,而爆鼓鼓心皮大,音低而沉。演奏干鼓的鼓槌由艺人用竹板或竹筷削成,坚实耐用且手感好。

干鼓、战鼓与鼓架

2.战鼓

亦称小皮鼓,在武场锣鼓点中较多使用,除少数在乐器店购买外,大多由艺人自制,即把鞣制好的皮子绷紧蒙在正方形的木匣子两面,再用铁钉或木钉钉严。艺人专门用红柳条做成鼓架,干鼓在左,战鼓在右,既稳当又结实,且携带方便。

司鼓

3.小锣

也是演奏锣鼓点子的乐器,一般从乐器店购买。当然,由于司鼓手很忙,除小垫、双锤等锣鼓点多用外,其他基本不用。演奏小锣的锣槌是艺人用木头做成的条形小板(两头较圆),也可用来敲击干鼓边。为方便演奏,小锣就挂在司鼓眼前的勾城绳上。

4.渔鼓

出自道观,是道家传法的象征性乐器,道情说唱也由此而承袭。南方诸多道情说唱曲艺,皆以“渔鼓”命名。环县道情皮影戏中使用的渔鼓用空心圆竹筒制成,或将竹管破为若干U形条片,而后用胶重新黏合,并缠以皮麻涂以大漆。其长约74厘米,筒口直径约7厘米,一端口蒙以羊护心皮,再用布圈套紧即成。演奏中,艺人们随时用口水调节鼓皮的松紧。现民间仍流传关于渔鼓的传说:“渔鼓本是一根竹,生在深山长在峪,打柴樵夫砍将下,鲁班一断三尺六……”现在很多艺人用PVC管制作渔鼓,羊心皮也换成薄塑料纸,音色稍逊于竹筒渔鼓。渔鼓演奏时放于左臂弯处,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轻拍蒙皮,即发出“嘣、嘣、嘣”的声音,音色沉闷短促。

渔鼓、简板

5.简板

古称“简子”,与渔鼓同源,亦是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象征性乐器。简板由两个竹片制成,一端弯曲,长约75厘米,厚0.5厘米,宽约3厘米。演奏时左手执定,两根竹板的背面相对,弯曲端向上,且两个竹板叉开,上面的竹板在大拇指的力量下去弹下面的竹板。“简板生就一梢弯,梢弯下面钉金环,一打惊天动地,二打阴阳二气……十打十殿阎君”等就是民间对简板的形象描述。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爱打简板、渔鼓,艺人中便有了“顶天立地的渔鼓,降龙伏虎的简板”等说词。倘没有渔鼓、简板的参与,那就不成为道情了。

(二)三吹

专门吹奏笛子、笛呐、大唢呐者称“三吹”,由一人承担。在实际运用中因笛呐比笛子调高,所以笛子用在前半场,笛呐用在后半场(在完整的一场戏中,换上笛呐后,表示戏已过半,俗称“折过腰”)。

1.笛子

环县道情音乐的传统伴奏乐器,俗称“枚”,它不但承担着为乐队定调的任务,在乐队中更具有勾画色彩、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它在演奏时,常常离开主旋律即兴加花,并突出声腔特征音(伤音“2”、花音“3”),形成丰富多彩的变奏,和声效果非常明显,演奏技巧有花舌音、颤音和超吹等。艺人们使用的笛子全为竹笛,且粗而长,类似于江南曲笛。其6孔距离相等,吹孔与指孔之间有笛膜孔。由于音孔距离相等,导致出现“↓4”和“↑b7”,这与现在乐器店所卖6孔距离不等、有半音、全音之分的竹笛有很大区别,恐怕也是形成环县道情音乐调式特点的主要原因。现在艺人在买不到6孔等距离竹笛时,就用塑料管子仿照旧笛自制。

唢呐与笛呐

2.笛呐

又名叽呐、海笛。据说笛呐是解长春在宁夏王爷府演出期间,由徒弟李儒贵从当地乐器中借鉴并运用在环县道情皮影戏中的乐器,但并无具体考证。体积比民族管乐队中的小唢呐还小,音量也稍弱。笛呐演奏以主旋律为主。(www.xing528.com)

笛子和笛呐都以下数第四眼做“2”,固定音高分别是c1和d1;笛子以上眼音做“5”,笛呐以筒音做“5”,固定音高分别是f和g。

3.唢呐

指陇东中音唢呐,是专用于唢呐曲牌演奏之乐器,单杆(一个)、双杆(两个)均可。唢呐在演奏中,通过鼓腮等技巧快速换气,可使演奏持续不停,俗称“一口气”。唢呐演奏指法一是以筒音为“5”,为B调(或bB调);二是以筒音做“1”,为F调(或F调)。

四弦

(三)四弦

四弦又称“四股弦”,艺人行话称为“丝”,是环县道情皮影的领衔乐器,主要用于唱腔伴奏和丝竹曲牌演奏。四弦演奏者紧靠司鼓近旁,文场时演奏四弦,武场时吹奏军号和唢呐。其演奏方法与陕西弦板腔中的硬二弦相似,左手戴铁指帽,形状又与内蒙古等地的四胡相仿,共有四根弦,由艺人自制。四弦的音色洪亮、优美,不瘟不火,演奏时,左手二、三、四指要戴上铁皮卷成的指套,右手弓法传统以长弓为主,并辅以滑音。20世纪80年代后,新创了以短弓为主、左手音符围绕旋律加花的演奏方法,使音乐更加华丽和丰富多彩。

四弦的结构主要有音筒、弦担子、弦轴、弦、音环、弦码、弓子、弓毛等。音筒一般用质地较清脆的椿木、桑木挖空而成,形状为圆柱形(或六棱柱形),直径12厘米,筒长18厘米,一端敞口传音,一端粘上用杨木或桐木做成的共鸣板;弦担子(主杆)和弦轴用质地较硬的椿木、杏木做成,弦担子长71厘米,所按的四个弦轴长17厘米;外弦用丝弦,内弦用羊肠弦;音环类似“千斤”,大多用小铁环代替;弦码即琴码,用一般木质做成,高1.6厘米,长2.5厘米,音环与弦码之间的距离约23厘米;弓杆用竹片或红柳木弯曲而成,弓毛为马尾毛,分成两股,分别穿在一、二弦和三、四弦之间。

四弦的外弦(一、三弦)定为笛子或笛呐“2”音,内弦(二、四弦)定为笛子或笛呐的“5”音,即“5 2 5 2”,称为“正弦”。

二手击奏大锣与铙钹

(四)二胡

二胡是1953年由高士杰、陈志刚、石廷彦等甘肃省音乐工作者建议,用于道情皮影戏伴奏的。其音色纯正,演奏时以长弓为主,音乐简洁、抒情,与主旋律自然形成复调和声,与四弦配合形成互补。有时演出因缺少人手,由司鼓兼奏(渔鼓、简板停用)。二胡的外弦音高为四弦内弦音高,内弦比外弦低纯五度,即“15”弦,又称“反”弦。

(五)二手

二手俗称“催后台”,因专门配合司鼓演奏大锣、铙钹,其乐点要随司鼓而定,所以称为“二手”。二手在文场中还要演奏甩梆,所以这个行当较简单,但却是最忙的,艺人学艺都从此开始。

1.大锣

又称“勾锣”,为圆形铜质打击乐,发音低沉浑厚,演奏时挂在自制的锣桩上,右手拿锣槌去奏锣中凸起的部分。

2.铙钹

为圆形铜质打击乐器,状如草帽,中心鼓起,一副两只,两片相击发声,演奏时,一只平放于板凳的垫子上,左手拿另一只去碰击演奏。

3.甩梆

文场中的“二手”敲击节奏的自制乐器,它由梆子和碰铃组合而成。梆子其实是木鱼的改造,碰铃有两只,相撞发音。梆子在环县道情皮影戏中起着击节定眼的作用,相传它与碰铃在早期分由两人敲击,后二者合一,使其更加协调统一。人员较多的戏班还可加入低胡、电子琴等乐器。

二手持甩梆演奏

艺人演出位置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