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参与小学班级建设创新实践

家长参与小学班级建设创新实践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的“阳光星期五”活动,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进课堂,带着孩子们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以该校三年级为例,他们先后组织开设了20次“家长进课堂”活动,如表5-3所示。家长进课堂、进校园,不仅能打开学生活动视野,拓宽活动资源,还能丰富学生在活动中的交往关系,使其互动角色更加多元。

家长参与小学班级建设创新实践

家校沟通,除了学校资源的输出,还包括家长资源的引入。家长来自社会各个岗位,且各有所长,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邀请从事某种职业或具有某项特长的家长以客串教师的方式,协助学校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的“阳光星期五”活动,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进课堂,带着孩子们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家长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有的家长主动请缨,有的家长还特意拿来了自己的作品。以该校三年级为例,他们先后组织开设了20次“家长进课堂”活动,如表5-3所示。

表5-3 “家长进课堂”主题一览(三年级)

这些家长有着较高的专业造诣,但通常缺少教育学心理学背景,所以为了确保活动有序展开,班主任要做好“助教”工作,维持活动秩序,协助开展教学工作。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的“阳光星期五”活动采用分年级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参加的学员,属于年级跨班组织的活动。就一个班级而言,也可以自行组织类似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对此班主任要提前对班级学生家长资源进行了解,做好“资源库”建设,提前预约并和受邀家长商讨活动选题及设计,了解介入或前期活动需要渗透的内容,千万不能想着有家长在,就不需要教师做什么了。

除了“家长进课堂”助力学校专题教育或实践活动指导外,家长义工也会参与到每天上学、放学时校门口的秩序维护和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来,对此,班主任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家长义工的劳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捕捉资源,开展相关活动。另外,低年级学生因为能力所限,开展活动会遇到许多困难或障碍,如果能有效利用家长义工资源,邀其成为班级活动的后援团,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帮助、鼓励和引导,就可以推动班级建设的加速发展。

家长进课堂、进校园,不仅能打开学生活动视野,拓宽活动资源,还能丰富学生在活动中的交往关系,使其互动角色更加多元。而且,家长群体通过参与学校活动,会对学校教育、子女教育有更丰富的认识,从而影响他们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校合力,可谓一举多得。

案例链接29

依托“新”家长会 找寻“心”归属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陆科萍

家长会,是家长、老师和学校共同参与,旨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商讨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的活动。但传统的家长会,因为形式过于单一,家长只是被动地听而缺少积极参与的热情。

一次校本培训会上,我看到了美国小学“家长会说明书”实例——《你将受邀参加家长会》。这一过程是这样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带着问题参与家长会,可以讨论、质疑、提问;家长会结束之后,家长还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填写反馈,或者把意见表的解决方案带给老师;当家长不能准时参加时,也可以与老师商量,另外约时间。家长立场在别具一格的“新”家长会细节中被放大和凸显。

我们的家长会能不能借鉴其中可行的部分,打造家长会的“新”服务呢?于是二年级上学期,我在班级里做了尝试。

一、“新”的邀请:家长主体意识萌发

寒假的时候,我在班级QQ群“小豆芽二(2)班”中,发布了一则话题讨论:

○下学期家长会,大家有什么想法,请畅所欲言。

△从妈妈:对小孩的教育问题我有些小困惑,想趁家长会和老师探讨一下,可是人太多,根本讲不了几句。

△潘爸爸:陆老师,我一个人带孩子,开家长会她就要在外面等我两小时,哎!

△赵妈妈:说句实话,我妈那个时候也是这样给我开家长会,我现在还是这样给我儿子开家长会。

……

前后收到31条话题反馈,家长会的问题集中在:老师所讲的话题不聚焦,激发不了主体感受;家长会人数过多,解决问题没有针对性等。根据上述话题的反馈,在寒假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在QQ群中发布了两次投票,第一次是关于参加家长会的人数(见图5-2),第二次是关于参加家长会的人员。让家长参与,一起策划我们的家长会。

图5-2 二(2)班家长决定单次家长会人数的投票结果

根据图5-2显示的第一次投票结果,结合班级实际人数,我们决定把1次集体家长会拆分成4次10~12人的小型家长会,让交流范围缩小。第二次投票结果,希望孩子也能参加家长会的有40人,占到了班级的绝大多数,所以参加对象变成了家长、老师和学生,让孩子一同听取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按照这样的形式,确定开学后的第三周,选择4天,每次10~12人召开家长会。班级家委会李妈妈,负责整理报名情况。聪明的李妈妈,运用自己的会计能力当天晚上就制作了报名情况及安排列表并发布在了班级群中。在群里,我第一次看见如此热火朝天的家长发言,也坚定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教师不再是家长会的总指挥,家长主动参与策划、组织与分享,也符合80后家长主流群体的特征、个性与担当。

二、“新”的内容:家长参与意识增强

家长会召开在即,我给家长们提了个醒,可以带上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来交流,大家一起切磋进步。如果一时想不出来,可以参考下列问题。

1.学习习惯

(1)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

(2)孩子不愿意看课外书怎么办?

(3)孩子学习没有目标怎么办?

……

2.学校生活

(1)孩子不喜欢上体育课怎么办?

(2)孩子参加学校活动,我们家长怎么指导?

(3)孩子在班级没有好朋友怎么办?

……

3.家庭教育

(1)孩子发脾气,我该怎么办?

(2)在家里都是我管孩子,孩子爸爸问都不问怎么办?

(3)爷爷奶奶每次都护着孩子,我该怎么办?

……

家长主动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参与的热情。如我所愿,第一场家长会一开始,家长们就亮出了自己的话题,他们一改以前的拘谨,热烈讨论起来。

李妈妈提出:“我们家孩子磨蹭得不得了,该怎么办?”高妈妈建议道:“你和他一起制订时间计划,并且设立相应的‘红黑榜’进行奖惩,坚持一个月,我家就是这么做的,现在蛮好……”

本来我还准备了不少问题的解决策略,想在家长会时派上用场,没想到,家长之间互相启发,思维碰撞,不仅增进了家长间的交流,更因为是同行者,彼此的建议更容易引发共鸣。

三、“新”的形式:家长与孩子携手成长

教室里桌子围成了一个圈,孩子们坐在家长旁边,氛围轻松了不少。家长在一边讨论得异常激烈,一旁的孩子也在相互介绍自己的方法。让孩子参与其中的目的并非仅仅如此,借着这次家长会,我还有“文章”要做。小韩同学是我们班里的大个子,成绩一直上不去,妈妈特别焦虑,每次孩子成绩不理想,总要回去棍棒伺候。我意识到这样下去,孩子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弱。趁家长讨论停止的间隙,我说要夸一夸一位同学,请在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猜猜他是谁:他不怕困难,从不会跳绳坚持每天下课练习,到现在一分钟能跳120个;他是默默无闻的园丁,教室里的花草在他的浇灌下茁壮成长。他是谁?在场的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小韩的名字。抬头的瞬间,我看到小韩低头的微笑,以及妈妈温柔的眼神。

我还搜集了其他孩子的美术作品、活动照片、视频,让家长实实在在地感受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对孩子的抱怨,在家长面前树立孩子的自信,从老师的口中获得对自己进步的肯定,让在场的家长和同学也一起见证。孩子的优点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关心集体以及意志力培养中,所以在家长会上,我们老师的导向不能错,即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四、“新”的回望:学校也是家长的学校

家长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但这并不是家长会的终点,而恰恰是后续家校互动的延伸。在班级公众号“小豆芽长,长,长”中,我把4次家长会中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罗列出来,并且还推荐了一些育儿书籍,如《孩子,挑战!》《孩子,谢谢你带我认识温柔》《家有小学生》等。这篇文章收获了39个赞,可见深受家长喜爱啊!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也发现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上很有见地,于是特别邀请其中的沈妈妈在QQ群中开了一次“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语音直播,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新”的家长会尝试,通过“新”的邀请,“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回望,构建了家校互动“新”的变化,促进了“心”的交流,“心”的归属感。本次家长会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家长主体的参与,家长从默默无闻到畅所欲言,老师从侃侃而谈到退居幕后,做更高位的引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在现行的教育中逐渐凸显。因此,在进行家校互动的过程中,要尊重家长的意见,与家长相互启发,不能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来。学校中的孩子回归家庭又会呈现不一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合理有效地沟通才能解决。家长会是一座桥梁,是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成长的载体。我们要把家长会真正开成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连心会”;开成学生对老师、孩子对家长的“感恩会”;开成教师与家长集思广益、共商对策、促进学生发展的“促进会”。

以“新”的家长会为原点,与家长开展有效的双向沟通,寻找家长内心对于教育的认同,明确家长在教育中的定位、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对班集体群体的归属感,把家长和孩子的心安顿好,教育的协同一致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才能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的成长。

案例链接30

爱我你就陪陪我——“21天亲子活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邵沪杰

“爱我你就陪陪我”,这是童谣中一句萌萌的歌词,也是孩子们内心真切的呼唤,更是贯穿班级“21天亲子活动”的主题!

一、交流与访谈

(一)社会现状

纵观如今的家庭教育,《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中的数据就已经显示,17.8%的父母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这两类加起来等于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看手机。的确,身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亲子时间刷手机,是很多年轻父母的常态。有位漫画家创作的名为《小宝的爸爸妈妈被手机抓走了》的动漫被不少人转载,“这个手机,究竟是什么妖怪?它又不漂亮,又不能变棒棒糖,可为什么爸爸妈妈都爱它?小宝只好学着跟熊宝玩,因为熊宝不会看手机,不会不陪我……”众多家长看后,直呼“太揪心”。

其实父母的“手机病”反映出的是庞大的家庭教育体系中的“亲子陪伴”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家长,“手机病”倒并不严重,对孩子也有着较强的“陪伴”意识,但缺乏合适的陪伴方法与途径。《“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作为学生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家庭与学校一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和谐的教育力量,应将家庭支持系统建设也纳入班级建设的范畴

(二)学生立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夕会课上,就“爸爸妈妈和手机”这一话题与孩子进行了交流:

(1)我妈妈整天和朋友圈里的小姊妹在聊天,主要聊买这个好还是买那个好。

(2)爸爸最喜欢在手机上打游戏,我让他教我一道题,他眼睛盯着手机,嘴里说着“哦哦”,可“哦”了半天,脚都没有挪一步。

(3)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他们和我一起玩的时间不多,最喜欢用手机拍这拍那,然后盯着手机发半天照片。

(4)爸爸妈妈如果去上厕所,肯定是拿着手机进去的……

将与孩子们交流的实录发在班级群里,好多家长都是“滴汗”的表情,有的说:几乎条条中招!有的说:这些行为自己不觉得怎样,但通过孩子描述出来真是让人汗颜。

李家成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一书中指出:“在家庭环境下,亲子关系的维护与发展,无疑是以家长为主的。但是,随着班级生活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将极大提高,因此,也将越来越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亲子关系的建设之中。”

低年级学生已度过了小学生活的适应期,主观能动性开始逐步增强。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就是能有意识地参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对家庭活动的安排会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对家庭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在日常交流与夕会课的访谈中,好多孩子都提道:晚上或休息日,爸爸妈妈要么加班或外出,要么就是在家不停地看手机……孩子们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多在家,能放下手机,陪他们一起做一些有意思或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爱我你就陪陪我”系列活动应运而生。

二、畅想与策划

首先,在班级里分小组畅想期待的家庭生活,并互相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爱我你就陪陪我”倡议书。其次,让孩子们将倡议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由小手来牵大手,让父母在倡议书上签名。孩子与父母通过讨论,确定适合自己家庭开展的亲子活动项目,具体细化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人员等,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最后,活动开展多少天为宜?我们从“21天效应”中受到启发: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可能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因此,本次亲子活动就定为21天的时间,期待能通过活动,使亲子活动成为每个孩子家中日常、自然的一种良好习惯。

三、行动与反馈

之后的21天,各个家庭按自己定下的计划开展亲子活动。父母和孩子相互督促,每天在活动之余作适当记录。家长和孩子通过“贴花”,互相评价对方的活动表现,老师也会参与点评。每天虽然只是只言片语的记录,以及不起眼的小贴花评价,但是孩子们的兴奋与期待,家长时而坚持、时而放松,以及慢慢酝酿出的亲子之间亲密的互动,都在字里行间流淌,感染着父母,感染着孩子,感染着老师……

在没有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每天我回到家就是安排她学习以及完成布置的作业,给予她自己认为的关爱。而自己则是一有时间就拿着手机,不是看小说就是上网浏览新闻,或跟朋友聊聊天。没有意识到在督促孩子学习之外还要去陪着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有时当孩子来找我,让我陪玩或者做事的时候还会不耐烦地说道:“自己玩去啊。”这时候女儿就会很失落地走开,而我还沉浸在手机之中。(www.xing528.com)

当听到老师提出开展“亲子陪伴”的活动倡议时,刚开始也没什么感触,就觉得是一项硬任务要去完成。我和女儿经过商量,确定了一个比较轻松的活动——学跳亲子操。不过每天要坚持,对于我这样没长性的人来说也是真心不容易,如果不是为了在小孩面前树立榜样,我估计真的没法坚持下来。但慢慢地就不一样了,从一开始的敷衍了事,到后来的认真对待以及每天的期盼,我们母女俩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快乐。

在最开始的时候,怕我推诿,都是女儿看了视频学会了再来教我,如此的情况让我觉得汗颜。而且我还会因为有事而忘记,在这个时候女儿就会提醒我说:“妈妈,我们还有活动要做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把这项活动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用提醒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陪女儿一起活动。

以往晚饭后那一段我在手机刷屏、女儿瞎晃悠的时间,变成了充满着欢声笑语的亲子时光。我发现我们两个越来越有默契,而且女儿的学习也比以前进步很多,有些练习一次就能通过了。

经过我和女儿的努力终于很好地完成了这项活动!

四、开放与分享

在为期21天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不同家庭的亲子活动在方式、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引领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在亲子活动开展的第21天,我特别邀请家长们走进孩子的课堂,参与班队活动,希望家长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和孩子一起,坚持有意义的家庭生活。

班队活动开放时,根据各自家庭亲子活动的不同内容分了不同的板块。

(1)“亲子共读”类,通过几个家庭亲子共同参与的童话剧的表演,和十几个家庭亲子共读情景的回放,营造了温馨而又浓郁的亲子共读氛围。

(2)“散步聊天”类,通过几组家庭现场的亲子互动式聊天,传递给孩子与父母:茶余饭后的聊天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

(3)“动手动脑”类,展现了亲子共同挑战智力玩具、共同克服学习中的一项弱点、共同坚持做好一项家务的情景,对孩子与家长都有很大的触动。

(4)“亲子运动”类,是班队课中气氛最热烈的环节。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展示了“亲子操”“亲子花样跳绳”等有趣又利于健康的项目,很多孩子与家长在现场就跃跃欲试了。

亲子活动开展的第21天,我们家长受邀走进了二(4)班孩子的班队活动课堂。看到一张张的笑脸,幸福快乐是看得见的洋溢,女儿也是一脸灿烂的笑容,我逮空问小丫头:你们乐啥呀?丫头环顾了下四周,说:“爸爸妈妈可以来看我上课,我还可以跟妈妈一起秀一秀亲子操,晒晒这个月的成果……”话音未落,我就感觉鼻子一酸,小孩子的要求一点都不高,她因为有妈妈的陪伴而自豪,也希望妈妈能因她而骄傲!但捧着手机的爸爸妈妈能给予他们的是什么呢?

通过这次亲子活动,我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为了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回到孩子的身边,好好地陪伴孩子并和孩子进行互动交流,老师们精心策划,耐心动员,其用心让我深深感动!是你们对孩子发自心底的爱与行动,让孩子享受到了家庭中本该得到的关爱和快乐!

如今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关注手机了,我们家每天也会抽出时间和女儿进行互动游戏,有时候一起看书,有时候去打羽毛球,我也学会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很好地去陪伴女儿。偶尔不自觉时,“小管家”就会说:“说好的远离手机呢?说好的愉快玩耍呢?”我无比的汗颜。到现在,我跟丫头之间的互动更有趣,更温馨,而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邵老师说的那句话:爱到最深是陪伴!

五、拓展与延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班级活动还延伸到了学校的四季课程中,如公园里访春,同学家嬉夏,校园里品秋,小区里迎冬等。班级活动还辐射到了整个年级,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中,整个二年级的孩子发挥各自的创意,用自己的方式陪妈妈过节,作为对父母爱的回应。那天,送给妈妈自制的贺卡上,孩子们写了这样的话:妈妈辛苦了,爱你我就陪陪你!

案例链接31

听一段,冰雪飞舞的童“年”佳话——“你好,寒假!”玩伴团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常州市紫云小学 程美琴

2018年寒假到来之际,我校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发起的“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

前期调研时我们发现,学生的假期生活缺少计划,缺少玩伴,缺少趣味性。于是,我们二(2)班小星星中队组建了三个“寒假玩伴团”:“春联纳福团”“年味窗花团”“体育运动团”,期待通过玩伴团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我们邀请热心家长担任玩伴团团长,指导、帮助孩子们开展活动。

在与团长们的协商中,我们确定了初步的寒假团计划,人员分工和简单的活动安排。在项目组工作会议中,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建立团规,在守时守纪,合作、谦让、包容等方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1)“春联纳福团”第一时间以微信的方式传递了他们活动的快报。镜头里,团员们和青龙苑书画室的老爷爷们开启了春联写作之旅。他们看着笔舞,闻着墨香,听着祝福,拿起老爷爷们用过的毛笔,书写了一张张稚嫩的福字。老的诚心相接,倾心相传,小的虚心请教,笔笔用心。孩子们在一片欢腾吉祥的笑声中向鸡年送上了自己最好的祝福,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2)“年味窗花团”在校园网上亮出了他们的风采。团员们做了一回生活的小主人,先来到商场里挑选喜爱的窗花、中国结,询问价格,采购年货,之后又来到常武购书中心,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杨兆群老师虚心学习刻纸技巧,学习承担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任。

(3)“体育运动团”也通过媒体传达了他们健美的身姿。团员们充分利用“弘辉教育基金”的奖励——羽毛球拍,组织大家打羽毛球赛,跳羽毛球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让家长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孩子,给孩子们的寒假生活留下了一个精彩的瞬间!

品味着寒假三个活动团的成果,将它们放进我的班主任工作背囊里,我要记住这个寒假我们走过的路,记住那些与寒假有关的故事。

一、寒假在孩子们的日记里微笑

荆奕茗:杨老先生讲解结束后让我们自己操作画蝴蝶和刻蝴蝶。在这期间虽然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并没有气馁,每个人都情绪高涨,努力克服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我们终于把蝴蝶刻出来了。尽管不怎么漂亮,但是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刻纸的乐趣,喜欢上了刻纸。窗外的气温很低,而我的蝴蝶依旧在玻璃上舞蹈。

陶可欣:看过商场里的窗花我自己也想做做呢!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他是“杨师傅”,我们叫他“杨伯伯”。在杨伯伯的讲解下我知道了许多关于窗花的知识。到了大家动手的时刻,同学们仔细画出自己想创作的窗花图形。沙沙沙、嗞嗞嗞,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的窗花做好了!有的同学的窗花有一点点瑕疵,不过没关系,因为同学们都知道重在参与!

王景:我们上了二楼走进了年货超市,这里的年货真多呀,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窗花、“福”字、可爱的金鸡挂件让我们爱不释手。别看我们年纪小,还会还价呢!10元钱的金鸡挂件我还到6元钱买来了。店里的老板看我们一群小朋友买年货也特别热心,3元钱一张的窗花只收我们1元钱,我们都开心地挑着自己喜欢的图案。结好账以后老板娘还叫我们等一下,说有赠品送给我们,老板送给我们每人几个爱心气球。在一楼我把喜欢的心形气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朋友,因为,我想让爱心传递下去。

二、寒假在家长的支援下温暖

孙欣言家长:今年寒假,孩子从电视、手机等单一的娱乐方式中走了出来,了解了不同的民俗文化,体验了书本以外的乐趣。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动手动脑和组织能力,也让孩子们接触了学校没有教到的年俗知识,增长了见闻。家长的参与,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赵欣妍家长: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节日气氛。今年的门上,有了新的春色,老师、家长、孩子一起参加了写春联,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年间,每个亲戚朋友来了都会称赞一番,孩子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性格变得开朗多了。

陈芊伶家长:活动把有共同爱好的家长和孩子凝聚在了一起,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集思广益。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交流,与名师名家近距离接触,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家长也能更好地陪伴孩子。

三、寒假在团长的组织中盎然

徐季源妈妈:为了当好这个团长,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树立认真负责的榜样,我将自己积攒的所有人脉、资源及生存、生活之技能和经验,融入孩子的寒假生活中,为他们走向生活世界提供媒介。在活动中,我是他们智慧点拨的导师,分工协作的伙伴,提供物质保障和安全保障的服务者,也是不断给予他们肯定和欣赏的啦啦队员。

马紫爔爸爸:我的孩子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因此活动中我主动承担了团长这个重要角色。整个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商量活动团的计划,聆听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充分尊重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决定。我鼓励我的孩子做活动的主持人,并邀请了另一个平时也比较内向的孩子宣读团规,在活动中我尽力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施展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和潜能,这也让我认识到了不一样的孩子。

四、寒假活动心得

纵观大家对整个寒假的评价,寒假之前调查所表现的学生们寒假无计划、有烦恼的问题已经荡然无存,寒假活动的价值也显露出来。

首先,有效满足了成长的需求。活动敢于打破教育的局限,让学生在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挫折之时,通过请教、学习、思考、尝试的方式解决问题,感受触摸到雨后彩虹般的幸福,这也成为他们这个假期极为重要的成长记录。

其次,弘扬了时代的精神。时光的纸笺,在多元互动的活动中铺展出深深浅浅的记忆,相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在面对以后众多的假期时,将家庭的、时代的期待以尊重、唤醒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打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壁垒,促成跨地域、跨学校的教育者的新合作,成为孩子走向社会世界的媒介。

最后,促进了亲子的陪伴。在雪花打枝、梅花绽放的冬季,家长愿意静静地走进孩子的心底,在里面柔软地呼吸。他们交融在一起,家长心中对寒假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的教育时空起了重新思考、重新组织、重新优化的想法,他们意识到培养素质高、会生活的人比看成绩更重要。直到开学,才恍然,想说声再见,却蕴藏着对下一个假期的期盼。

案例链接32

开设向日葵课堂,给学生撑起一方灿烂的天空

常州市博爱小学 钱舒蕾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镜子,要想解决学生的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让父母走上学习、成长的道路。我在“向日葵”中队为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开设了“向日葵课堂”,希望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孩子为中心,探索构建家长学习线上线下新模式,建立更为健康活跃的家校氛围,促进家校资源共享、平等对话、真诚沟通、融合观点、多向互动,最终实现孩子全面和谐、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

一、新生长,着色彩——向日葵课堂的多元形式

每个孩子都是有着不同色彩的生命体,就如一朵朵小向日葵。向日葵课堂秉承着“爱的自由,心的陪伴”的理念,祈愿每个不同的生命都能向阳花开,灿烂芬芳,展现各自的精彩。

(一)初探“互联网+”的线上新形式

1.吴文君的“180天父母蜕变”

向日葵课堂的内容之一就是带领班里的爸爸妈妈,利用微信平台,学习吴文君老师的“180天父母蜕变”课程。吴文君老师是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心理发展中心主任,亲子导师培训师,国家首批职业心理咨询师,二十多年来致力于亲子教育、心理教育培训和咨询,一直倡导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导师和精神偶像。作为一名母亲,我自己订阅了这一项课程,每天10多分钟的网络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我利用班级QQ群和家长会向班里的家长作了介绍,一部分爸爸妈妈很感兴趣,也订阅了课程。

自此,每天在班级群里,就有家长分享听完当天课程之后的感悟。小夏爸爸说:听了今天订阅的内容,我更加感受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了,亲子关系能够决定孩子的性格,而性格会改变命运!小仲妈妈说:原来在小仲的成长过程中,我已经错过了一段重要的时光,希望自己不要再错过下一段……在家长们的热议中,越来越多的观望家长也订阅了课程。大家在一起抱团学习,分享心得,交流感悟。

2.情绪管理课程

父母的言行举止、思维习惯会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家长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而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等情绪,这种焦虑会无声地传递给孩子,对孩子原本的状态造成更加消极的影响。

班里的小诺妈妈就是典型的代表。去年下半年,小诺的成绩又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小诺妈妈在得知后的第一时间就急忙打电话来咨询。她的焦虑情绪隔着电话我都能明显感受到。一连串的怎么办,把我问得都有些不知所措。小诺妈妈有些过分焦虑了。于是,以此为契机,我向妈妈们推荐了“小安绘心理”课程和海蓝博士的情绪管理课程。家长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就可以直接搜索到情绪管理内容进行学习。

小诺妈妈在学习之后,感觉到要做一名合格的母亲,一定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为子女自我奉献,但更不能忘记自我成长。

3.散点式获取成长营养

除了与家长一起重点关注的亲子课程外,我也引导班里家长一起利用其他的互联网平台的教育资源,如关注微信公众号“父母课堂”等,同时应用网络技术,构建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家校共育模式,使学生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管理实践中来,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效用。

(二)融通“可见课堂”的线下新内容

1.阳光“校内”播撒

1)每月荐读

向日葵课堂除了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外,还进行“每月荐读”。我会适时为家长推荐优秀的家教读物,并利用阳光沙龙、葵花研讨会等搭建读书交流平台,让家长面对面交流育儿心得。家长的参与热情很高。目前推荐书目有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吴文君的《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养育男孩》,孙云晓的《好好做父亲: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蔡笑晚的《我的事业是父亲》等。

同时我还带领班级家长共读《正面管教》这本书。“正面管教”体系在美国已发展30多年,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教育方法。孩子们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2)智慧传递之家长讲坛

“智慧传递”是博爱教育集团家校教育连续多年的经典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交流,让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实现学校、家庭教育的智慧传递与分享。2017年下半年,集团精心策划了“智慧传递”活动的新形式——“博爱家长讲坛”。学校在集团内邀请有专业经验的“智慧家长”,为身边的爸爸妈妈传经送宝送智慧。

我们的向日葵课堂也借助学校的资源平台开设了线下内容。想参与的家长可在班级QQ群中报名,前3位家长可获得现场参与机会。第一期邀请了龙锦校区宿雨爸爸作《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首场演讲。第二期邀请父子结对看电影。第三期“我的餐桌有营养”的健康讲座关注怎样搭配食物使之既有营养又美味,孩子吃得更健康。

2.阳光“校外”寻觅

王苏弘博士是常州市“王苏弘家庭教育工作室”负责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门诊的副主任医师。“王苏弘家庭教育工作室”更是我市唯一一家具有医疗背景的心理健康特色工作室。工作室围绕家风家教建设、青少年儿童健康心理培育模式等重点内容,研究开发了相应的实用性教材和专业指南。

了解到身边有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我积极组织,带领班级家长参加王苏弘医生的“正念父母成长营”活动。

二、散真叶,开葵花——向日葵课堂的成效

1.融洽的亲子关系

向日葵课堂的开展,使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对话,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孩子学习的现状,逐渐学会使用更适合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从而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2.亲近的师生关系

向日葵课堂促使班级的家校沟通更加频繁,在我与家长更加亲近的同时,与学生的关系也更加亲密起来,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向我敞开心扉,有问题愿意寻求我的帮助,有心事愿意与我诉说,有矛盾愿意找我解决。学生对我所教学科的热情与兴趣也由此更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我在班级管理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班级凝聚力也在不断加强。

3.和谐的家校关系

向日葵课堂的开展,也提升了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促进了家长和学校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拓宽了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让家校更加心贴心,让优质资源得到共享。

每个人都爱花,不仅爱它绽放瞬间的娇艳欲滴,也爱它静静等待绽放时的那份从容和美好。以爱为土壤,以互联网为雨露的向日葵课堂,一定会给如向日葵般充满生命力的孩子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一定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绚烂的彩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