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活动设计与指导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活动设计与指导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制定可参考美术欣赏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3活动过程教师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是针对丰富他们已有的经验,然后重构的过程。以案例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梦》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如下:“你最喜欢看哪一幅作品?为什么?”5)引导创作阶段根据欣赏活动的内容,引导创作是在评价阶段结束后进行的延伸活动阶段。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活动设计与指导

1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活动目标既为活动指明了方向,也可以成为评价幼儿发展的依据。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制定可参考美术欣赏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着眼于感受环境生活艺术品的线条、造型、构图、色彩等。情感目标着眼于体验生活、环境、艺术品中所蕴含的意境、气氛之美等。

【例】

美丽的彩灯(小班)

活动目标

1.欣赏元宵花灯的造型、色彩、图案的美。

2.尝试用各种线条勾画出元宵花灯的大致轮廓。

3.感受节日快乐的气氛。

米罗的点线世界(中班)

活动目标

1.感受米罗画中点和线的不同组合。

2.尝试用不同的点和线进行想象作画。

3.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

中外名建筑(大班)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外建筑的造型美。

2.能用比较的方式发现中外建筑的不同风格与造型。

3.萌发对周围事物的热情之情。

2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例如欣赏活动《我是山大王》前,教师在活动室用收集的老虎模型、图片等创设“小虎园”情境。

物质准备:教师可根据活动需要准备实物、图片、视频、音乐等。

经验准备:例如欣赏活动《中外名建筑》前,幼儿观察过生活中的建筑。

3 活动过程

教师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是针对丰富他们已有的经验,然后重构的过程。基于经验与美术欣赏对象进行互动对话,通过作品描述阶段——作品形式分析阶段——解释阶段——评价阶段——引导创作阶段五个阶段来进行。

1)作品描述阶段

作品描述指的是将视觉看到的进行详细的叙述,即“你看到了什么?”,儿童谈论自己对欣赏对象的第一印象。教师可以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吸引他们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例如:在案例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梦》中,教师创设“梦的世界”活动情境,幼儿对梦的想法是五花八门的,会很有话说,再结合音乐的刺激,可以更多地激发幼儿进一步感受,进一步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教师出示抽象画《红色的斯芬蒂克》,提问“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中的线条、色彩等。

作品描述阶段教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的观察,建立对美术作品的初步印象,针对他们兴趣的关注点进行适当提问,引导他们大胆感知并详细表达欣赏对象呈现出的主题、形象、时间、地点等层次递进的内容。

2)作品形式分析阶段

作品形式分析指的是作品呈现出的点、线、面、构图、造型、色彩等形式语言在画面的构成,即“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给你什么感觉”。基于对形式语言的分析或教师亲自示范,加深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受,提升审美理解能力。例如,在案例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梦》中,教师结合幼儿的想象可以提问如下:

“有一位法国的画家也做了一个梦,并把它画了出来。你们猜猜他梦见了什么?”

“在这幅画里,请猜猜画家是做了一个可怕的梦,还是快乐的梦,为什么?”

“这幅画里的颜色组合方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快乐的梦可以用那些颜色来表达?可怕的梦呢?”

“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作品形式分析阶段教师既要有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论、实践基础,理解和欣赏能力,又能够通过多次的诱导性语言让儿童深入感知作品,让他们用实践操作的方式体验基本的艺术语言营造出的形式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和形式的美感。

3)解释阶段

解释阶段针对欣赏对象的意义领会、探究它蕴含的内在意义阶段。基于儿童对作品整体感受、艺术语言各要素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更加深刻到位的认知,即“为什么要这样表现?”。教师在解释阶段会拓宽儿童对欣赏对象深层次蕴含意义的了解:作者介绍、创作背景、作品内涵意义、作者创作风格及表现等,帮助儿童进行直觉与理性相结合的感受和思考。

解释阶段是探讨理解欣赏对象所蕴含的意义,因此必须在整体与部分循环反复进行辩证,从欣赏对象的整体中理解部分,又从部分感受欣赏对象的整体。例如:在案例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梦》中,教师结合画面,引导幼儿理解抽象画的概念,教师可以这样说:

“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画家的梦里没有将具体的事物画出来,而是让我们来猜一猜,这种画我们把它叫作抽象画,当你不知道用哪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也可以大胆地用不同的颜色搭配来表达。”

教师在诱导儿童欣赏对象的意义不必苛求他们完全按照作者原意来理解,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更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想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4)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是对欣赏对象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和判断价值的过程,即“你觉得怎么样?喜欢吗?”。它是一种较为理性的审美回顾和总结,是欣赏活动的结束,起到提升儿童审美能力的用意,为创作阶段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欣赏美术作品后,可以引导幼儿自己也来试试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义。以案例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梦》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如下:

“你最喜欢看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请你猜猜你最喜欢的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评价阶段教师应引导儿童总结审美经验,通过交流能说出怎么样和为什么,吸收欣赏对象身上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真正提升了儿童对美的认知和感受。

5)引导创作阶段

根据欣赏活动的内容,引导创作是在评价阶段结束后进行的延伸活动阶段。既可以鼓励儿童借鉴欣赏活动中感性、理性经验的积累为依托,从观察到表现;也可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运用艺术媒介和材料将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审美创造。

引导创作阶段教师应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材料,充当引导者、观察者、帮助者、倾听者、鼓励者的角色,给予儿童广阔的自由空间

6)交流评价阶段

交流评价阶段,教师可引导幼儿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彼此的作品,进而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案例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梦》中,幼儿自由创作结束后,教师可提问“请小朋友们说说你的画是用什么方式画出来的?画的是什么样的梦?”“你最喜欢谁的梦?为什么?”

【例】

梦(大班)

漳州市实验幼儿园 蔡 萍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梦境可以不用将具体事物画出来,知道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梦境。

2.能大胆、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名画的理解。

3.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法国作家奥迪隆·雷东的作品抽象画《红色的斯芬蒂克》、幼儿人手一份材料(一张白纸、小刷子若干支、各种颜料、水、滴管若干、棉花棒若干、海绵球若干)、适合入睡的音乐、可怕的音乐、轻快的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水印画的制作经验(即用小刷子在画纸上先刷一层水,在做上面用不同的工具沾点颜料蘸一蘸或者刷一刷,不同颜色就会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活动过程

1.以“欢迎来到梦的魔法世界”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梦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魔女,今天将带你们去梦的世界玩。听,这声音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播放入睡的音乐)

2.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曾经做过的梦,尝试将梦境用颜色来表示

师:小朋友们在梦的世界里曾经梦到过什么?觉得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也可以播放可怕的音乐或者轻快的音乐加以铺垫和引导)

3.出示抽象画《红色的斯芬蒂克》,引导幼儿猜猜作者的创作内容

(1)师:有一位法国的画家也做了一个梦,并把它画了出来。你们猜猜他梦见了什么?

小结: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画家的梦里没有将具体的事物画出来,而是让我们来猜一猜,这种画我们把它叫作抽象画,当你不知道用哪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可以大胆地用不同的颜色搭配来表达。

(2)师:在这幅画里,画家是做了一个可怕的梦,还是快乐的梦,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色彩上去观察,色彩较鲜艳,还是偏灰暗)

4.引导幼儿将不同内容的梦境与不同的颜色相结合,知道颜色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情境

师:如果我们做的是可怕的梦,那应该用什么颜色呢?(引导幼儿讲出许多灰暗的色彩,当然也可用少量鲜艳的色彩来表现)

5.幼儿尝试用水印画来表现自己的梦境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能表达自己梦境特点的颜料,用水印画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6.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大胆用色和创作

7.欣赏作品,交流分享,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是猜猜他人作品的内容

鱼(小班)

漳州市实验幼儿园 蔡 萍(www.xing528.com)

活动目标

1.感受各种鱼的形态美和色彩美。

2.能用语言、绘画、动作等方式大胆表现鱼的形态或动态美。

3.愿意参加欣赏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亲自收集了很多关于鱼的资料。

2.物质准备:橡皮泥、颜料、排笔、纸盘、彩色纸、剪刀、记号笔、蜡笔、报纸等绘画材料;音乐。

3.环境准备:创设海底世界的环境,“海底世界”作品展板

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片片段《海底世界》,感受各种鱼的形态美和色彩美

师:在美丽的大海里,有很多很多的鱼儿游来游去,它们一会儿在珊瑚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泳,可开心啦。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2.放大有特色的鱼,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鱼的外形特征

3.游戏“小鱼游”,启发幼儿跟着音乐用身体的各部位表现鱼的特征,感受音乐意境美和动作表演美

4.幼儿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各种形式的鱼

橡皮泥组:将橡皮泥团圆或搓长后变形鱼的形态。

纸盘装饰组:用剪刀将圆形的纸盘剪出四分之一,贴成鱼的尾巴,再用水彩笔画出鱼的花纹。

报纸组:把报纸用搓、揉、折、拧等方式构造鱼的框架,再用彩色纸撕贴装饰。

5.自主交流,体验成功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海底世界”展板上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者将画作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体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6.欣赏作品,交流分享,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形式美

师:“喜欢谁画的鱼,为什么?”

漂亮的夏装(中班)

漳州市实验幼儿园 蔡 萍

活动目标

1.感受丰富多彩的夏装之美。

2.大胆尝试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衣服和饰品进行装扮,表现衣着搭配之美。

3.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置幼儿夏装和饰品的展台,轻音乐、各种颜料、排笔、贴纸、白色的上衣、裤子、裙子若干件等。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请小朋友们参观夏天的服装店,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套衣服,为什么?

师: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打扮?为什么?

2.引导幼儿从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质地等方面进行讨论

师:你喜欢的这套服装是由哪几种颜色搭配成的?这样的配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你喜欢的这套服装上有哪些图案?这些图案在衣服的什么位置?这些图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你喜欢的这套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摸上去什么感觉?看上去呢?

3.出示白色的上衣、裤子、裙子,师幼共同讨论装饰方法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将这些服装变漂亮呢?(幼儿自由讨论)

师:小朋友可以用颜料、笔、各种各样的饰品、彩色贴纸来装饰我们的衣物,让它变得漂亮,等下请小朋友们把你们设计的服装挂到展示架上,让大家欣赏下各自的作品。

4.幼儿自选材料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欣赏作品,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的衣物,鼓励幼儿互相欣赏衣物的色彩、线条、图案的美

美丽的剪纸(大班)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刘 欢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技艺“剪纸”,感受其艺术美

2.知道剪纸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阴刻,阳刻,剪影”。

3.初步进行剪纸活动,萌发剪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展。音乐《喜洋洋》。

2.课件PPT。

3.墙面布置:苹果树。

4.剪纸用具:剪刀人手一把,各种彩色纸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烘托,导入活动

(1)幼儿随音乐《喜洋洋》进入教室,半圆坐下,导入活动。

(2)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剪纸作品。

(3)小结:小朋友带来的剪纸作品,大多是买来的,泽泽小朋友带来的作品是她的妈妈自己剪的,很好看。

2.剪纸艺术欣赏

(1)播放PPT,欣赏传统剪纸作品

春回大地  剪纸脸谱  单个蝴蝶剪纸   蝶恋花

家有喜事  农家小院  马到成功   各色花鸟

(2)了解剪纸艺术的表现方式

阳刻剪纸: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减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阴刻剪纸: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阴刻作品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阴阳结合剪纸:即阴刻和阳刻的方法都有,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剪影:通过剪出物象的外轮廓来表现物象本身的一种剪纸形式。

3.幼儿尝试剪纸,教师指导

(1)观察剪好的苹果,幼儿欣赏。

①请幼儿观察剪好的苹果。

②出示剪纸步骤图。

(2)教师操作剪纸,幼儿仔细观察。

(3)幼儿尝试自己看步骤图,剪纸。教师个别指导。

4.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将自己剪好的苹果贴到苹果树上,大家一起欣赏,结束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