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二十世纪初叶以来,中外众多心理学家和美术教育家都十分关注儿童心理的成长,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他们的绘画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各自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观点。综观前人的研究,虽然在观点总结中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年龄范围、概括的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特征均不尽相同,存在些许差异,但基于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各阶段核心特征趋于相似的原则上,将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归纳为四个阶段:涂鸦期(约1.5~3岁)、象征期(约3~5岁)、图式期(约5~8岁)、写实期(约8岁以后)。
1 涂鸦期(约1.5~3岁)
1)概念
这是指儿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玩笔画线阶段),转变为对图画的想象、思考阶段[4]。
2)特点
儿童从出生后,就懂得通过各种声音、表情、动作等自发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岁半左右,儿童最常见的与外界沟通的行为便是开始在纸上、墙上、地上等乱涂乱画:点、线,画面乱而无意义,但他们不受打扰,尤其专心,甚至乐此不疲。这种行为称为涂鸦,一方面是儿童身体运动本能的需求,并随着感知觉的发展和手部运动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表现成果。涂鸦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
(1)无意识涂鸦(图7-1至图7-3)
一岁半左右的儿童,手臂肌肉控制能力差,动作不协调,虽然他们接触到了笔,但只能依靠手臂在纸上前后移动;因他们不知涂鸦结果和运笔的联系,只能涂画出杂乱的点和各种线条,画中的点线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也找不到始终,但却能让儿童感到开心,获得心理的满足。
图7-1 无意涂鸦1
图7-2 无意涂鸦2
图7-3 无意涂鸦3
(2)控制涂鸦(图7-4至图7-7)
2岁左右,随着儿童手眼控制力、协调性逐渐加强,他们已经可以意识到手部肌肉和运笔之间的联系,能够在纸上画出上下左右具有方向性的各种点和线条。此阶段控制运动的感觉增强,手部肌肉较前灵活。
(3)圆形涂鸦(图7-8至图7-9)
2岁半左右的儿童,手部肌肉、关节发育更加有力灵活,涂鸦时能注视运笔的方向,开始尝试更加复杂的涂鸦活动,反复画出各种形状的圆圈:未封闭的涡状形线、未封闭的圆、封闭的圆等,大小不一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绘画圆形的运笔需要有起笔和落笔的控制,同时圆形将空间分为内外两区域,因此,圆形涂鸦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7-4 控制涂鸦(图形涂鸦)1
图7-5 控制涂鸦(图形涂鸦)2
图7-6 控制涂鸦(纵线涂鸦)1
图7-7 控制涂鸦(纵线涂鸦)2
图7-8 控制涂鸦(圆形涂鸦)1
图7-9 控制涂鸦(圆形涂鸦)2
(4)命名涂鸦(图7-10至图7-11)
当儿童在涂鸦的同时开始说故事,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已经进入命名涂鸦阶段。虽然我们可能看不出具体画的是什么,但儿童利用涂鸦和生活经验进行对话,能清楚知晓并说出“我画的是树,是花,是太阳……”将其命名,表达意图明显。他们发生了肌肉运动到想象思考的质的飞跃,因此,命名涂鸦阶段对儿童进一步的发展意义重大。
图7-10 命名涂鸦1
图7-11 命名涂鸦2
2 象征期(约3~5岁)
1)概念
儿童开始有目的地创造形体,用自创的样式符号(儿童图画中的形象)来尝试表现物体的阶段。[5]
2)特点
象征期是涂鸦期过渡到图式期的一个中间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仍然以满足自我需要为中心不受约束,在不受成人干预的情况下大胆按照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创造性描绘出直觉性的粗略物体形象的符号,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表现方式,虽然物象与真实形态相差较大,但具有象征性意义。“蝌蚪人”是象征期最具代表性的儿童画形象:大圆圈、类似眼睛的点,与四肢相似的线。象征期具体可划分为早期象征阶段和中后期象征阶段。
(1)早期象征阶段(图7-12至图7-14)
随着视觉能力的发展,儿童能用简单的点、线结合一起画出物体的基本轮廓,虽然所画物体常常不完整、缺乏综合概括能力,但已经能形成最早的表征形象。色彩上能够识别少数暖色及明度较高的颜色,对间色、复色和色相接近的颜色认识还不易认知;用色取决自己的喜好,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挑选高明度、高纯度的原色,和强烈对比的搭配;涂色控制力弱,不均匀且涂到轮廓线以外。构图上将每个物体独立排放,互不联系,一个个罗列在画面中。
图7-12 榴莲
图7-13 手套
图7-14 我和我的好朋友(www.xing528.com)
(2)中后期象征阶段(图7-15至图7-17)
掌握较多基本形和点线的组合,儿童的绘画内容、种类越来越丰富,涉及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各种生活常见物等。随着颜色认知增多,画面的色彩越来越丰富,用色能根据物体固有色来选择;涂色的控制力增强,能在规定的轮廓线内涂抹,颜色均匀,画面也较为整洁。构图上有着明显的秩序性,开始有空间意识,画面物体出现空间关系。
图7-15 我们
图7-16 杨桃树
图7-17 烟花和公主
3 图式期(约5~8岁)
1)概念
儿童逐渐形成并发展其绘画表现的“样式”的阶段。[6]他们有目的地通过完整物象的描绘表现出成人可以理解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
2)特点
随着儿童身心进一步的发展,在绘画中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多以固定的样式直观地表现事物。他们的画作时而生动时而呆板,但从画面内容上看基本能获得成人的理解和肯定。图式期是儿童更加准确把握事物基本特征和本质的一个时期,促进他们对认知过程的更加复杂化,为将来抽象化能力萌芽和发展的奠定阶段。图式期具体分为早期图式阶段和后期图式阶段。
(1)早期图式阶段
造型上能比较细致地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但线条不流畅,依然存在着象征期绘画的特点。色彩上感知辨别能力提升,能根据物体选择相应的固有色,更有儿童能搭配相近色或互补色,使画面层次变化更加丰富。构图上有了一定空间关系的意识,开始注意事物间的大小比例、位置层次关系,但呈现出来的画面没能有正确表现空间遮挡关系。他们常常夸张表现自己主观意识中印象深刻的事物,用“透明画”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简单明了的关系。
(2)后期图式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能细致描绘物体的特征,比例关系较准确,线条使用已经十分流畅了。色彩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能运用颜色间的相接达到渐变效果,更能用某种颜色使整个画面统一在一个基调上,形成主色调,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用色达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构图中常常出现“透明画”和“展开式”,画面中出现一条或几条类似地平线的“基底线”,使物体之间的表现方式有了互相遮挡的关系,表明儿童在画面空间感中的意识。
随着儿童身心的快速成长,从象征期到图式期阶段,绘画作为表达他们意愿的手段,变化着形成多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①夸张性。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思考解决问题,因此他们细致刻画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有兴趣的事物,不知不觉夸大、突出这些部分且占据画面大部分的空间,因此这种“夸张”是无意识的,是受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图7-18至图7-20)。
图7-18 我爱吃的零食
图7-19 妈妈在跳舞
图7-20 厉害的变身
②拟人化。孩子的世界是生动的,世间万物在他们眼里都如同人一般有着生命力,且和人一样有着五官四肢,懂得喜怒哀乐。因此太阳可以面露微笑普照大地,张开双臂拥抱万物;小动物们可以和人一样直立行走,等等(图7-21至图7-23)。
③透明式。儿童在绘画时,认为现实中的物体均客观存在,他们还未学会如何变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如同X光射线透视一样,将重叠或被遮挡的物体完整的画出。如公共汽车里的座位和座位上的乘客,盖着被子躺着的人,在纸上表露无遗(图7-24)。
图7-21 小蜜蜂
图7-22 小树比高高
图7-23 快乐的小青蛙
④展开式、鸟瞰式。由于儿童空间意识能力不足,绘画时画中各物体形成由中心向四周或从上往下俯视的角度展开。他们不考虑观察角度,只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将他们知道的事物通过以多个视角毫不遮挡地在纸上呈现出来(图7-25至图7-26)。
图7-24 我爱你
图7-25 过中秋
图7-26 我心中的小学
4 写实期(约8岁以后)
1)概念
写实期是想要描画写实物象的时期。虽然此时知识较丰富了,但技术却未能跟上,由于不能把所看到的事物画得很像,往往会丧失画画的自信[7]。
2)特点
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变化发展,视野扩大,绘画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写实初期,他们已经不能认可“透明画”“展开式”等绘画形式,绘画向自然描绘阶段转变,探索透视原理来表现物体间的空间关系。写实后期,由于审美能力和客观技能培养结果不同,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情况是儿童遇到绘画的瓶颈阶段,在处理画面时力不从心、畏首畏尾,最终往往丧失了绘画的兴趣;一种情况是儿童有着良好的美育基础,稍加引导能激发更大的想象创造潜能,因此绘画中他们很有自己的想法,且饱有创作的激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