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组织的评价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师幼互动、环境材料、教育效果、教师言行等几个方面。
【例】
形状变变变(小班)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宋姗姗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新歌《形状变变变》。
2.能根据歌曲内容合作摆放图谱。
3.在活动中体验学会歌曲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歌曲:《形状变变变》。
2.玩偶:圆娃娃、方娃娃、三角娃娃。
3.PPT:《形状变变变》。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引出主题,初步倾听歌曲
(1)出示三个形状娃娃,幼儿认识导入活动。
(2)教师范唱,幼儿熟悉歌曲。
第一遍熟悉(教师范唱)。提问:这三个娃娃是谁呀?他们谁是第一个出场的?接着呢?最后呢?
第二遍熟悉(教师范唱)。讨论:形状娃娃带来了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帮助它把图谱填满。
2.熟悉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1)练习歌曲。
①个别幼儿根据歌曲填充图谱。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验证。
(2)分句练习。
(3)完整练习。
3.趣味游戏《形状变变变》(www.xing528.com)
去图形宝宝家里做客,尝试替换最后一句的歌词。
结束活动
完整演唱,出示“菱形”,抛出问题。幼儿随音乐退场。
★活动评价
《形状变变变》是一节原创小班歌唱活动,取材于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图形作为歌曲内容,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目标设计上,制订了如下三维目标:
①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新歌《形状变变变》。
②能根据歌曲内容合作摆放图谱。
③在活动中体验学会歌曲的成功感。
活动过程中:首先,遵循幼儿的兴趣性原则在对图形的外形特征积累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将其融入了音乐,形成了原创歌曲《形状变变变》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活动的开展。在明显、易懂的歌词和简单、顺口的旋律的配合下,引导幼儿通过对图形外形的了解和语言描述从而进行歌词的演唱,三个段落以排比句为主,紧紧抓住每种图形的特点来替换主体歌词。
其次,通过实践性原则,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图形抱枕,在直接感官和探索实践的相配合下,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外在特征,从而迁移到歌词的替换,总体来说符合小班幼儿对音乐感知的敏感度和接受力。
同时依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较短的年龄特征,老师运用多感官参与法、联想法、情境法、变换角色法为幼儿创设了去图形宝宝家做客的有趣情境,并配合PPT的引导,将图形宝宝拟人化的形象展现在幼儿面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另外,为了配合幼儿更快熟记歌词,感知旋律,老师以帮助填满图谱的任务为挑战的形式,引导孩子观察图谱内容,从而记住图形的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将观察和表达的机会交给孩子,继而自然地引出不同的歌词,并鼓励他们边看图谱边念歌词,感受每句歌词的节奏。
最后,以图形王国为线索,引导孩子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学习演唱歌曲,一边按要求做动作,一边有节奏地歌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旋律而唱,并根据图谱和对图形的认知,进行歌词的简单替换。在游戏情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歌曲节奏性,并能进行演唱,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习题
1.小班幼儿适合的音域是( )。
A.e1-g1 B.d1-a1 C.c1-a1 D.c1-c2
2.歌唱活动中幼儿最难把握的是( )。
A.歌词 B.节奏 C.旋律 D.音准
3.适应于歌词含义对学习歌曲的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歌词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淆的导入方式是( )。
A.直观形象导入 B.歌词创编导入
C.情境表演导入 D.故事导入
4.自选内容,设计一份大班歌唱活动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