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月全食是月亮在很短的时间里,也就是几个小时之内完成的一个从圆到看不见到又变圆的过程。而我们平常看到的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则是整晚的样子基本没有变化。比如今天晚上月亮是一个弯弯的月牙儿,那么整个晚上它都是这个样子,等到第二天晚上,它才会稍微有一点儿变化,一个月才会完成一次从月牙儿到满月再到月牙儿的变化。
我们通常说一个月30天,就是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变回新月的一次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是29天半。以前人们用的日历,比如我国的农历,一个月的长度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参考标准的。所以每月农历初一的月亮就是新月,农历十五的月亮就是满月,完全符合这个规律。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是根据太阳运行制定的历法,虽然公历也把一个月设为30天左右,但就不符合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了。我们平时看到月亮完成一个周期变化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在月全食的时候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这种变化,古代的人们当然觉得害怕。
其次,大家还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月全食是地球的影子把月亮挡住造成的,所以很多人也误以为月牙儿旁黑暗的部分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造成的。其实平时地球是不会挡住太阳的,只有在月食的时候地球才会挡住太阳。平时月亮即使是一个月牙儿,它的缺口也不是地球挡住阳光造成的,而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造成的。
感兴趣的话,我可以教你做个实验。在阳光明媚的时候你站在窗边,手里拿一个小球,面向窗口。你现在就扮演地球的角色,让手里的小球在你面前从左向右移动。你会发现:即使你没有挡住小球,这个球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阴影。小球被阳光照到的那一面是亮的,没有被照到的那一面则是黑的。你会看到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呈现的样貌也不同。比如小球移动到某一个地方时,你看到上面出现了一个小月牙儿形。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被地球遮挡,月球也会出现小月牙儿。你再走到另一个位置,会发现它亮的部位变成了一个半圆,不再是一个弯弯的月牙儿了;再往前走,又变成了一个橄榄球的形状;当你把它转到你身后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小球完全被太阳光照亮,这就相当于满月了。
做完这个实验你就会知道:月亮平时的阴晴圆缺变化完全是因为月亮本身的位置变化造成的,并不是因为地球的遮挡。还有一件事也能证明这一点。月亮在月初时是一个弯弯的月牙儿,我们叫它蛾眉月,因为它像眉毛一样,而过一段时间它会变成上弦月。上弦月是什么意思呢?月亮不再是由两条弧线组成的月牙儿了,而是由一条弧线和一条相对较直的线组成的月相,像一张弓一样。弓本身是弯曲的,而弓弦是直的。月亮就变成了一个半圆,半圆中间的线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这是因为我们正好站在月亮的侧面,看到的这一半的月亮被阳光照亮,而另一半正好在黑暗里,所以形成了上弦月。如果是地球遮挡月亮的话,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是不可能呈现出一条直线的。所以这也可以直接说明: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并不是由地球遮挡造成的。(www.xing528.com)
月全食是月亮全部被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按理说,月亮被挡住了,我们就应该看不见它了,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这时候整个月亮突然变成了红色的月亮—“血月”。虽然这个红色的月亮不像平时的月亮那么耀眼、那么亮,但是我们用肉眼完全可以看见。那么,为什么当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月亮还能被看到并且是红色的呢?因为这时月亮虽然被地球挡住了,但是仍有一部分太阳光线,擦着地球的边,照到月亮上。
光是直线传播,原本阳光照不到月亮,但地球多了大气层,光线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会发生拐弯。太阳光里红色光拐弯的程度最大,大量的红色光拐弯后照射到了月亮的表面,所以月亮看上去就是红色的。这样,月全食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红色的月亮。
月亮在平常圆缺变化的时候,比如当月亮是一个月牙儿的时候,如果天气很好,你仔细观察月牙儿,能看出月牙儿以外的部分并不是完全漆黑的,边上有一个轮廓和月牙儿一起组成了一个圆形。这就说明暗的部分其实还是被稍微照亮了一点儿,只不过跟月牙儿相比亮度不够,所以不明显。这种现象我们叫“地球反照”。这一部分才是阳光照在地球后,被地球反射到月亮表面形成的月相。因为这部分是直接反射的阳光,所以不是红色的。它和月食时形成的红月亮的原理是不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