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玫:男性英雄塑造与体制运作

胡玫:男性英雄塑造与体制运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胡玫是以性别表达蜚声影坛的。当陈凯歌、张艺谋以老中国寓言频频获奖国际电影节时,胡玫选择了一条务实的路线:创办公司,拍摄广告,制作电视剧,把市场化生存作为第一要义。凭在电视界的突出业绩,胡玫再次跻身著名导演之列。《雍正王朝》的成功使胡玫看到了主流话语护航下的巨大商机,于是便沿着体制内的精品路线继续走了下去。胡玫近年来影响最大的电影作品是《孔子》。

胡玫:男性英雄塑造与体制运作

曾与张艺谋陈凯歌同窗的胡玫仍是当下中国影视界中的翘楚。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女导演之一,媒体对她作品的评价常常是“恢宏”“大气”,而她所热衷的“宏大叙事”也往往带有强烈的国家色彩。

但胡玫是以性别表达蜚声影坛的。她于1984年导演的《女儿楼》灵动而惆怅,大胆地表现了军中女护士悸动的春心和压抑的爱情,被称为亚洲第一部女性主义影片,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胡玫的第二部影片就远离了女性,拍于1986年的《远离战争的年代》取材退役老兵生活,设置历史回溯视点,从赋闲晚年穿越战争年代,感悟老有所为,捐助山区小学,呈示一个老战士个人情感社会升华。

凭借这两部影片,胡玫获得了电影协会、当代电影杂志、中国电影报三家权威电影机构联合评选的“十大青年导演”称号。

20世纪80年代后期娱乐化风潮兴起之际,胡玫迅速转变方向,拿出了《无枪枪手》(1988)、《江湖八面风》(1990)、《都市枪手》(1992)等商业电影。在90年代电影业不断下滑、艰难维系之际,胡玫转战电视领域,接连拍摄了电视片《姊妹迷踪》、电视剧《新兵小传》,以及连续剧《无尽的爱》。

当陈凯歌、张艺谋以老中国寓言频频获奖国际电影节时,胡玫选择了一条务实的路线:创办公司,拍摄广告,制作电视剧,把市场化生存作为第一要义。90年代前半期,她制作了一部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小说电视连续剧《昨夜长风》,以“回归”和“商战”迎合经济腾飞的现实需求;她拍摄了中央电视台的《女飞行师长》,以军人魂魄应对“主旋律”精神。这时的胡玫已褪掉了青年导演的“文艺范儿”,而显出与市场互动的敏锐感觉和操作能力。

胡玫事业的第二个高潮是在1998年,她制作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在全国热播,收视率不断攀升,成为各大电视台收视排行的第一名。而此剧审查的过程也被相关人员惊呼为“奇迹”——一次通过,一集未删,一集未改。《雍正皇帝》的制片人罗浩曾在12人中遴选导演,胡玫因《昨夜长风》入选,她拿到机会后不负众望,创下了最高收视率,并同时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等多个奖项,她还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女导演”“双十佳电视剧导演”。凭在电视界的突出业绩,胡玫再次跻身著名导演之列。

《雍正王朝》之所以备受关注,更内在的原因是它把雍正皇帝塑造为励精图治的铁血改革家,翻了历史的案,又合了当代的辙。《雍正王朝》的成功使胡玫看到了主流话语护航下的巨大商机,于是便沿着体制内的精品路线继续走了下去。

2000年,胡玫身兼制片人、导演二任,执导了反腐电视剧《忠诚》,该剧被中宣部列为“建党80周年献礼剧”,收视率数周位列榜首。

2004年,胡玫执导30集电视剧《香樟树》,通过三位女主人公的个人命运折射中国社会变化图景,获2005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2005年,胡玫执导兼制片的《汉武大帝》再次荣登央视排行榜首位,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和最佳导演奖。

2006年,胡玫的新剧《乔家大院》再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成为国内第一个连续两次获得该奖的导演,《乔家大院》亦获国外认可,夺得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www.xing528.com)

此时的胡玫虽非大银幕一线导演,却是电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2008年她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选为“中国电视剧最具影响力导演”。胡玫在一次采访中说,以前认为只有电影奖项才是导演的桂冠,但如今电视剧的成就也让她感到欣慰和满足。

在电视界风生水起的胡玫对电影也未完全忘怀,2002年她执导了中奥合拍片《芬妮的微笑》,讲述奥地利少女芬妮与中国留学生马云龙相爱结合,远渡重洋在中国度过坎坷一生的故事。该片以中奥建交30周年纪念为契机,是一部具有外交意义的作品。

胡玫近年来影响最大的电影作品是《孔子》。《孔子》于2010年1月22日上映,2月11日票房突破亿元,胡玫成为国内首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女导演,但她自己强调说《孔子》的意义“远远超过它的票房带来的价值,而且它本来就不是一部商业片”。

评论界这样归纳胡玫的成功:“胡玫历史剧文化策略选择直接受到了国家文化与市场文化、意识形态和消费市场两方面共存的现状的影响,在大众文化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形式下,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严格操控下,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势力汹汹涌入甚至主宰文化市场的情况下,三方实施了最大程度的共谋,各种形式的文化产业以合法合理的身段和姿态周旋于官方大众市场之间,最大程度地追求其投资的回报,采取了为现实而历史的文化策略。”[1]

关于对历史题材和帝王形象的热衷,胡玫自称是追求“新历史主义”风格,但她对这个词的使用和学术研究中的概念并无关联,只是对个人创作的一种形象化说法。

她在《“新古典主义”(新历史主义)艺术宣言——〈汉武大帝〉电视剧导演阐述》中说道:“我更明确地在艺术上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历史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这种风格,我称之为‘新历史主义’或‘新古典主义’。所谓‘新’,就是以现代的审美眼光,重新估价和表现古典与历史。所谓‘新古典主义’的主要风格在于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强调节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

胡玫对帝王形象的塑造,被评论者称为“强力崇拜”,但她却认为社会上普遍流行反对崇仰古代帝王将相,反对正面描写古代王朝与制度的历史观,这是一种无视中国历史文化的狭隘观念,而她拍摄《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就是要颠覆上述历史观,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历史;从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角度,重新评价历史中的伟大帝王。胡玫把帝王叙事纳入英雄神话,毫不掩饰自己对英雄的崇拜:“英雄对一个民族的提升太重要了!……黑泽明电影中的英雄振奋了二战后的日本,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千百个皇帝中塑造一个好皇帝?”因为作品中常有精彩的权谋争斗,胡玫甚至被媒体戏称为“权谋女宗师”,但残酷的宫廷倾轧在她微言大义的国家话语里被形塑为雄才大略的威武范式,着上了合乎情理的正面色彩。

在奉行英雄叙事的同时,胡玫也明确表达了对“女性创作”的刻意疏离,“我是一个英雄主义者,我很崇拜英雄。非常可悲的是,现在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男人的社会,真正推动一个历史前进的还(多)是男人。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就想,那我们应该让男人做成什么样子”[2]。“到了一定的年龄我发现,女人的命运已经不足以吸引我的眼球。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大体就是这么一个阶段,如果没有特殊的经历,女人基本上都比较善良,喜欢梦想,比较浪漫,这些特质都千篇一律,在我的眼里,就显得比较苍白。不如男人步入社会和推动历史发展来得那么丰富,那么多层面。”[3]

对男性英雄形象的出色塑造使胡玫的作品提携了一批中年实力派男演员,而胡玫也以擅长选用男演员著称。在胡玫的帝王剧、儒商剧和反腐剧中,这些男性明星双重地成为智慧与魄力的化身。反之,这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相对乏味贫弱,常被批评为缺少个性特征或选角不当。

国家主义的历史叙事使胡玫成为“主旋律精品”的代表性导演,在近30年的影视活动中,她积极寻求多方支持,稳健地开拓出一片个人的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