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注意到,我们成年后的共情能力源自我们小的时候。我们都不是完人,而我们共情这种能力所存在的不足大都源自于小时候和父母的沟通不畅。
要培养和别人共情的能力,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对他人境遇的感同身受。我们对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言语和行为会有一种负面的反馈,而且很难感知身边人的情绪变化,这些都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即使感同身受的能力还有一点小缺陷,但这仍可能成为我们和配偶产生共情的绊脚石。共情在某一时刻只能是一种单向的情感,因此夫妻中必须有一个人先做出牺牲,在配偶满足自己的需求前,先去满足配偶的需求。培养共情能力能够让我们从一个自私的人变为无私的人。
第二个障碍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过去来向我寻求帮助的一对夫妻就存在该问题:丈夫固执地认为,共情就意味着完全认同妻子的观点。毫无疑问,这位丈夫很少站在妻子这一边。实际上,共情和同意某人的观点没有任何关系,更谈不上谁对谁错。共情仅仅是用心去体会配偶的情绪,让两人处于同一频率上。
第三个常见的障碍是害怕自己会误解对方的情感。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进入咨询者的内心世界。在我工作的初期,我会有这样的恐惧:要是我的理解和对方的理解完全相反呢?这种恐惧毫无根据,但我还是得去面对。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多,我对咨询者情感的判断越来越准确。即使偶尔出现失误,对方也会友好地纠正我。这就是共情的好处,能让对方对你抱有善意,这样一来,即使你判断错了,配偶会非常乐意纠正你的错误。
最后,正如之前的行动中所谈到的那样,我们要走出自己情绪的舒适区域。产生共情需要我们去感同身受配偶的情绪,也要和自己的情绪“做斗争”,所以会出现许多痛苦的情绪。虽然产生共情的过程会出现不适,但这和共情所带来的好处相比就不值一提了。(www.xing528.com)
要想更好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我们需要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人都不善于倾听,可以说,倾听已经成了一门失传的艺术。我发现,如果某篇文章长度超过两页,或者某件事情要花的时间超过三分钟,我们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进而被其他新鲜事吸引过去,我把这种行为称之为“《人物》杂志的注意广度”。但是共情、情绪调整和信任的建立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我有时会和听众开玩笑,告诉他们,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其实很简单,知道在恰当的时候点头。毕竟,一提到咨询者,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类似的画面。不过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我们是一个倾听者。倾听也需要技巧——除了专心致志地倾听外,我们还要适时地复述对方的话,表明我们确实在认真聆听。
我还发现,男人总是抑制不了去帮妻子处理事情的冲动。男人的大脑构造是:倾听问题、形成图像并给出解决方法。男人就爱解决问题。而女人的构造则是倾诉。虽然会有例外,但是一般来说都是男人爱听,女人爱说。因此,无论男女,都要更加努力才能成为更好的倾听者。
杰瑞就曾为此事烦心。不过有一次他一反常态,在和妻子争吵后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试着和妻子沟通,希望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他那时才知道,妻子只是希望他在一旁倾听。起初,杰瑞觉得只听不做算什么男人,但是当妻子觉得自己的心声得到认可后,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杰瑞尝到了甜头,也慢慢开始接受这种倾听的方式。
男人如果愿意倾听,那就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他们自认为需要解决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解决。倾听加上情绪的协调,你就能更快地培养共情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