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情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从幼儿到成人

共情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从幼儿到成人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情这种能力早在幼儿的时候就形成了。共情产生的原因源自于我们出生时,大脑中形成的“镜像神经元”能帮助我们快速观察并模仿他人。人们相信,这种“镜像神经元”是我们产生共情的基础。我们上小学后,就能很自然地体会到其他孩子的痛苦。随后,大脑又会对我们说:“他心情开始平复了,非常好,要注意说话方式。”这就像在演奏一场杏仁核的交响乐会,这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和别人保持同一个步调。

共情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从幼儿到成人

共情这种能力早在幼儿的时候就形成了。你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一群幼儿围在一起,其中一人跌倒后开始哇哇大哭,其他幼儿也随之跟着大哭,然后各自去找父母寻求安慰。我们出生后就形成了和他人产生共情的能力。又比如,只要婴儿室中一名新生儿一哭,其他的新生儿也会跟着哭。

共情产生的原因源自于我们出生时,大脑中形成的“镜像神经元”能帮助我们快速观察并模仿他人。刚出生的婴幼儿,大脑才刚刚开始发育,所以会模仿各种各样的事物。因此,孩子之间会相互模仿别人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某个小孩的哭泣会引起其他孩子的哭泣了。人们相信,这种“镜像神经元”是我们产生共情的基础。

18个月到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会去跟着别的孩子哭了,他们会试着安慰哭泣的同伴,即便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这么做。他们的安慰方式包括给孩子把安全毯盖好、给他们拿回玩具,或者试图让同伴的父母来安慰。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做了错事,与其指出他们的错误,还不如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到了4岁,我们的大脑更加健全了,开始明白自己的行为了。我们上小学后,就能很自然地体会到其他孩子的痛苦。(www.xing528.com)

在这个过程中,又看到了杏仁核的身影。杏仁核和前额皮层之间有很多连接,这些连接会不断读取他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以此来判断他人的感受。同时,这些连接还会在我们倾听和说话的时候不断读取我们的行为。

例如,假如我正在和你谈话,我的杏仁核就会把信息传递到大脑的决策部分——前额皮层。这时我们大脑里会出现“小心,对方非常烦躁”之类的话,进而刺激前额皮层,以此调整说话方式。随后,大脑又会对我们说:“他心情开始平复了,非常好,要注意说话方式。”虽然杏仁核不会说话,但只需要一微秒,它就可以把这种信息传达给我们大脑负责执行的部分。

别人在和你说话的时候,你的杏仁核也在做同样的工作。它会让你读取别人的五官特征,然后随之调整你的五官特征和直觉,以此来指导我们该如何回应别人。这就像在演奏一场杏仁核的交响乐会,这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和别人保持同一个步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