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渡遗址元代石臼和酒醅:中国白酒起源的新发现

李渡遗址元代石臼和酒醅:中国白酒起源的新发现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臼是用石凿成的碾制加工稻谷、捣碎拌匀曲药的器具,位于烧酒作坊遗址中心部位,始建于元代。李渡遗址出土的元代酒醅,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固态酒醅,弥补了我国这一遗物的空白。因曲块体积小,习惯上称为“小曲”。小曲所含微生物主要是根霉,小曲糖化力强,繁殖快,酿酒时用曲量少,在我国南方普遍应用。[5]樊昌生、杨军.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J].《农业考古》.2003.P192.

李渡遗址元代石臼和酒醅:中国白酒起源的新发现

(一)石臼。石臼是用石凿成的碾制加工稻谷、捣碎拌匀曲药的器具,位于烧酒作坊遗址中心部位,始建于元代。

(二)木质拌糟工具。清代木具,出土1件,残缺。

(三)酒醅。

1.元代酒醅:出自元代酒窖

图6—19 酒醅(元代)

2.明代酒醅:出自明代遗迹

图6—20 酒醅(明代)

与此同时,遗址还出土了明代酒糟堆积,如图6—21,在全国亦为仅见。

(www.xing528.com)

图6—21 酒糟堆积(明代)

3.清代酒醅:出自清代晾堂。

图6—22 酒醅(清代)

酒醅,本指酿成而未滤的酒。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中,发酵成熟的固态酒醅采用续糟混蒸法在一种又低又矮的传统甑桶中缓火蒸馏,这是传统的固态蒸馏白酒法。李渡遗址出土的元代酒醅,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固态酒醅,弥补了我国这一遗物的空白。元明清酒醅,清楚地展示出李渡烧酒作坊七百多余未间断的酝酿白酒的历史

【注释】

[1]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进贤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发掘[J].《考古》.2003(7).P46.

[2]徐锦忠.江西李渡发现元代烧酒作坊遗址[J].《农业考古》.2003(1).P181.

[3]樊昌生、杨军.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J].《农业考古》.2003(1).P193.

[4]小曲又称“酒药”,是生产小曲白酒的糖化发酵剂,用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据晋代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的记载,起源于晋代,开始用于酿造黄酒,后来才应用到白酒生产上,所含微生物主要是根霉。有的小曲添加少量中草药或辣寥粉为辅料,有的还加少量白土为填料,接入一定量的母曲和适量水制成坯,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培养而成。因曲块体积小,习惯上称为“小曲”。小曲所含微生物主要是根霉,小曲糖化力强,繁殖快,酿酒时用曲量少,在我国南方普遍应用。明代成书的《天工开物》记载,两广、两湖、江浙(包括江西)一带以小曲酒工艺为主,历来都是用散曲、酒丸或酒饼做酒,没有大曲,这个格局在明代就已形成。大曲是以小麦大麦、豌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形状较大的曲块,是生产大曲白酒的糖化发酵剂,明代后期开始出现,能生产黄酒和白酒,曲霉是大曲中最多的菌。

[5]樊昌生、杨军.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J].《农业考古》.2003(1).P1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