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渡遗址:水井与散面的研究结果

李渡遗址:水井与散面的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发掘出水井一口,是为酿酒过程中提供优质用水的重要场所。散面,编号为S1。图6—14明代水井及散水面(一)位置。考古发掘区内的水井J1,正处于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中心部位。水井周围分散地布设14个短小木桩,与之配套。水井J1井口露头于地面,位于T1内,开口于第1层下,直接由地表打入地下冒出泉水处的出水层。S1即散水面,实为J1配套设施,周沿面积约6.32平方米。

李渡遗址:水井与散面的研究结果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发掘出水井一口,是为酿酒过程中提供优质用水的重要场所。编号为J1。散面,编号为S1。

图6—14 明代水井及散水面(J1,s1)

(一)位置。考古发掘区内的水井J1,正处于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中心部位。水井周围分散地布设14个短小木桩,与之配套。

(二)层位。水井J1井口露头于地面,位于T1内,开口于第1层下,直接由地表打入地下冒出泉水处的出水层。

(三)形状与结构。S1即散水面,实为J1配套设施,周沿面积约6.32平方米。水井埋深1.02米,圆形,直径1.50米,井深4.25米,底部用红麻石建在流砂层上,井壁用红石砌筑。

水井始建于元代,中经增建、修补,至近代废弃:(www.xing528.com)

1.由井底往上2.46米为元代部分,口径0.86米;在井的东北壁上部留有一块长30厘米、宽22厘米、厚13厘米的红石,为水井始建时的痕迹。

2.由此块红石往上至井的3.50米处,用红麻石筑成六边形井圈,口径0.66~0.72米,其周围有用三合土构筑的散水(S1)和水沟(G1)。由于S1和G1均开口于第4层下,打破第5层,且与六边形井圈连成一体,因此,该部分是水井在使用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该部分是水井在继续使用过程中的明代部分。

3.从六边形井圈往上至井的4.14米处,构成水井的清代部分,口径0.74米。

4.最上部井口用石灰勾缝,口径0.62米,属民国时期。

保存现状:井圈砖松动,井深处已渗入地下水,井沿散水面为红石和三合土,红石松脆,表面腐蚀严重,地面泛青灰霉斑。

(四)堆积与包含物。考古揭示,井内填土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灰褐色土,质地疏松,颗粒大,含大量碳渣、砖、瓦,厚3.8~4米,出有较多陶、瓷片;第二层为黑褐色淤泥,夹少量黄砂,含大量碳渣,厚0.1~0.13米,出有少量瓷片;第三层为黑褐色淤泥,夹大量黄砂,厚0.1~0.12米,出有青白釉盅、黑釉灯盏青花瓷海水奔马纹碗等遗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