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李渡城区开始以块石筑岸,兴建码头。李渡柳树下出土的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清远傅处士衍昌墓志铭》中的“临川北乡之清远”,指的就是今天的“李家渡”。后来清远渡已更名为李家渡,李家渡城区得以稳定发展。至清代,临川行政区划依元朝体制,县下设乡、都、图。李渡属明贤乡,乡驻李渡,辖四十至四十五都,共45个图,191个村庄。管辖地带为抚河李家渡段的一河两岸,依然称为“清远”,为今罗针、桐源、大岗以及李家渡等地。有黄昏渡圩、许家渡圩、桐源集、大岗圩、焦石市、李家渡市等6个圩市。四十五都管辖抚河李渡段两岸,共有11个图,为石港、古坑、清塘、站头、溪头、李家渡、焦石、南坪、麻畲、埠头、漤头。四十五图管辖地带为抚河李渡段的一河两岸。为了便利,民间习惯上把四十五都这一地域依然称为“清远”。
民国二十一年(1932),推行保甲制,县下设区、乡(镇)、保、甲。临川县有8个区,53个联保,729个保,8425个甲。其中:李渡属于第七区,区驻李家渡,辖李渡、云山、文港、长山、焦石5个联保,96个保,1278个甲。民国二十六年(1937),联保改名为乡(镇)公所,临川县缩小为6个区、6个镇,38个乡。其中:李渡属第四区,区驻李渡,管辖李渡、温圳2镇以及易俗(今大岗)、云山、文港、焦石、长乐(今长山晏)、箭港6个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李渡改名为第三区,区驻李渡,依然管辖李渡、温圳2镇以及易俗(今大岗)、云山、文港、焦石、长乐(今长山晏)、箭港6个乡。
1949年10月废除保甲制度,县下设区、乡(镇)、村。李渡属于临川县第三区,区驻李渡。管辖李渡镇和焦石、易俗、长乐3个乡。1950年7月,李渡区辖李渡镇和新盘、洛湖、易俗、淮云、金山、熊隍、焦石、新华、舒坊、百源、安阳11个乡。1953年底,李渡属临川县第三区,区驻李渡,辖李渡镇和老居、舒坊、安阳、土桥、东庄、新华、洛湖、焦石、新岭、前坊、新盘、百源12个乡。1956年3月,撤销区委,改设李渡工作队,管辖李渡镇和新华、土桥、安阳、洛湖、南溪、易俗、院前7乡。1958年成立李渡人民公社,由李渡镇和洛湖、安阳2个乡合并而成。1961年6月设李渡区工委,辖李渡镇和土桥、洛湖、院前、安阳、长山晏、大岗6个公社,1962年6月又兼管温圳镇和东岗、院上、箭岗、文港、前途、平湖、桂花7个人民公社。1963年6月又兼管魏坊人民公社。1965年7月,李渡区工委辖鉴良、安阳、长山晏、土桥、院上、东岗、文港、前途8个人民公社。其外:县直辖上顿渡、李渡、温圳3镇和钟岭、荣山2个国营垦殖场。(www.xing528.com)
1968年10月,临川县取消镇建制,撤销区工委,全县行政规划为30个公社和3个国营垦殖场。其中:李渡人民公社辖焦石、东南、坡西、柴埠、文丰、安阳、北田、排楼、桂桥、松山、红桥、大桥、鉴良13个大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