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中国白酒外来说从中国白酒产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是相沿既久的传统的权威说法。但是近现代以后,随着中国受到外患的日益加深,科学探索的日益精进,民族情结的日益增长,许多反传统、反权威、反国粹的新思潮诞生,新时代的大汉族主义思潮也随之产生,都在影响着思想界与科学界,如给外来说扣了一顶“民族虚无主义”的政治大帽子,就是以政治干扰学术研究的余风。[12]因之,传统的权威的白酒外来说受到挑战。这里有英国学者李约瑟为中国科学代言,更多的是国内关于白酒起源的唐宋说者、南北朝说者、两汉说者甚至是先秦说论者,内应外合,赢得民族情绪高涨的读者们的赞同,甚至是非理性的喝彩。因此对这些论调的考辨十分必要,既要剔除其中的盲目乐观的非理性的因素,又要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从而对中国白酒起源、产生作进一步的探索。
综合起来,反对中国白酒“外来说”的主要理由有:
(一)中国蒸馏器的起源非常早。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新石器时代的炊器“甑”就是蒸馏器,它的“构造十分古老,其历史竟可追溯到如此久远的年代,因此很难相信它是从外域传入的。”[13]基于这点,所以国内个别学者主张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蒸馏酒了。按:这是典型的非理性的结论,也是民族情绪在学界的反应,本书已在第一、二章辨之甚详,兹不赘述。这些学者把中国白酒外来说提高到“民族歧视”的高度。如有人对英国学者斯蒂芬·F.梅森1962年在其《自然科学史》中提出蒸馏烧酒“通过蒙古人于13世纪传入中国”[14],评价说:老外的观点虽有依据,但不乏“民族歧视”的嫌疑。如果对中国人提出类似看法,就一概斥之为“民族虚无主义”,这些都是非理性的学术探讨。
必须明白的是,从源头上说,中国蒸馏器最早可以溯源到新石器时代的“甑”和道教炼丹的用具,这是事实;但这种蒸馏器用于制酒,则是几千年后的事,这也是事实。蒸馏器与蒸馏酒的出现,并不是一回事。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蒸馏酒的产生必须以蒸馏器为前提,但从实践上来说,蒸馏器的产生,并不能立即引发蒸馏酒的产生。蒸馏器是利用蒸馏法分离物质的器具,在我国是先用于炼丹术、提取中药术、蒸花露术,然后再用于制作烧酒的:其间的发展变化至少经历了一千多年。
(二)中国白酒起源早于西方。中国白酒起源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代诸说,除了宋、元代说外,其他说法都认为中国白酒起源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自然而然地否定了中国白酒外来说。如:赵建华、宋书玉认为:蒸馏酒技术源于炼丹蒸馏技术,蒸馏酒产生于中国。液态法蒸馏酒产生于汉代,固态法蒸馏酒产生于唐代,固态法蒸馏酒技术完善于宋元时期,所以说,“中国是最早发明蒸馏技术的国家。”[15]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之《中国蒸馏酒器渊流考》:
从现今已知道的蒸馏酒器来看,其制作工艺是继承商周甑釜的传统工艺而来,与阿拉伯地区的蒸馏器的工作原理相异;从制取烧酒所采用的蒸馏方法来看,在明初以前中国主要是处理酸坏之酒,即所谓“一切味不正之酒”,“凡酸坏之酒”,或“用好酒蒸熬”,“以水火鼎炼酒取露”,是属于对成品酒进行蒸馏的液体蒸馏法。与阿拉克(arak)烧酒以椰子、棕榈汁、甘蔗、葡萄等为原料的制取工艺不尽相同;从蒸馏酒的发展史来看,一般认为欧洲蒸馏酒起始于11—12世纪,据说公元1155年左右,欧洲萨勒那的老师傅们首次蒸出烈性酒。[16]而阿拉伯地区虽说在10世纪之前已知道酒精,且已有特制蒸馏器,但因《古兰经》禁酒,故13世纪之前并没有用蒸馏器去从事酒精或蒸馏酒的实际制造。由这三点而论,中国烧酒的起始,是唐宋时期的中国人独立完成,并不由外域传入。
这段话在阐述中国白酒的特殊性方面来说,有其相当的合理性。但提出中国白酒起源于唐宋,对外来的影响与元代文献全然忽视,也不尽然。西方对蒸馏原理的发现,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Aristotle曾经说:“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这是人类最早对蒸馏原理的清晰表述。古埃及人曾用蒸馏术制造香料。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发明了酒的蒸馏。在10世纪,哲学家Avicenna曾对蒸馏器进行过详细描述。但当时还未提到蒸馏酒(alcohol),有人认为蒸馏酒肯定在那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公元1313年,一位加泰隆(Catalan)教授,也许是第一次记载了蒸馏酒(alcohol)的人。[17]
国外已有证据表明大约在12世纪,人们第一次制成了蒸馏酒。据说当初蒸馏得到的烈性酒并不是饮用的,而是作为引起燃烧的东西,或作为溶剂,后来又用于药品。[18]国外的蒸馏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馏。后来Paracelsus又把葡萄蒸馏的烈性酒称为“alkohol”(意指:the fiest,the noblest)。从时间上来看,公元12世纪正相当于我国南宋初期。
有些学者不但否定外来文化对中国白酒起源、产生的影响,反而进一步推断出“欧洲人制蒸馏酒的方法,是从中国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19],或者 “13至14世纪,中国的蒸馏技术还通过‘丝绸之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此后西欧诸国才出现了白兰地、威士忌等蒸馏酒”[20],甚至质问:“《酒小史》说成都有麻刺酒,不是也辣麻吗?宋代的蒸酒与刺麻酒因为没发现它们的制酒遗物与遗址,我们硬要将烧酒、蒸馏酒的发明权奉送给外人,这恐有点欠公道吧?”[21]法国阿里·玛扎海里(AlyMazaheri,1914—1991)也提出了蒸馏酒起源于中国的说法:(www.xing528.com)
大家经常讨论酿酒起源,学者们各自根据自己的倾向,有时把这种荣誉归于“阿拉伯人”,有时又归于“印度人”。但是,无疑应把这一调查方向转向中国一方。……在13世纪时,波斯人继畏兀儿和蒙古之后也以造大米酒而出名,这里当然是指白酒,而不是啤酒(即阿拉伯人所说的米酒和粮食酒)。[22]
但是,他只有判断,没有提出文献与考古证据。
按:关于中国白酒起源早于西方的说法,主要来自于中国学者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诸说。但前面两章我们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两方面考辨,充分证明诸说的证据不足。另外,提出中国白酒起源早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献证据是《本草纲目》卷二五关于葡萄蒸馏酒“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其实中国古代的国酒是黄酒,而葡萄酒则以借鉴、引入为多,况且很多学者对李时珍的这段记载也有异议(详见下文),因此中国白酒起源早于西方之说,值得商榷。
(三)13至15世纪亚洲其他国家没有“阿刺吉”蒸馏酒。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李映发。鉴于元代大量关于“阿刺吉”是蒸馏酒的文献记载,1997年李映发撰文,从元、明两代汪大渊、郑和、耶律楚材等人的出国访问考察中研究,认为13至15世纪亚洲其他国家没有“阿刺吉”蒸馏酒,因此中国白酒不可能从这些国家输入。最后,作者说:没有阿刺吉、没有烧酒,这便是公元13世纪至15世纪元、明两代人考察东西洋和西域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后的结论。因此,作者认为:中国蒸馏酒或蒸馏技术不可能来源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按:这个论点,从明人著述中,完全否认南洋、西域诸国生产了名为“阿刺吉酒”的蒸馏酒,等于否认了元朝和明初的传统文献的一贯记载。细而忖之,李说忽视了两个事实:一是“阿刺吉”名称从明初以后,逐渐被“烧酒”取代,所以越来越少见于汉人的记载,这是朱元璋禁用“胡服、胡语、胡姓”(《明太祖实录》卷三〇)的结果;二是从中国、外国旅行游记(汉译本)中研究南洋、西域诸国蒸馏酒史,也有失偏颇;三是明以后的“烧酒”含义,不再是唐宋时代的“烧春”(一种粮食酿造的加热酒),而具备了蒸馏意义。因此,李文遭到一些专家的质疑。洪光住等认为: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中出现的“阿刺吉酒”、朱德润《轧赖机酒赋》中出现“轧赖机酒”、《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出现的“阿里乞酒”,都不能作为中国始有蒸馏酒的证据,也不能作为推测中国元朝以前已有蒸馏酒生产的证据。在以上3种史料原文中,酒名不是烧酒、白酒等中国传统名称,而是阿刺吉、轧赖机、南番烧酒或阿里乞。……这就是说,前面这些“酒名”和“蒸馏技术”可能都是从国外传来的,而试“生产”是在中国进行的,是中外酒文化交流的典型产物。这恰恰是中国元朝以前还没有制蒸馏酒技术,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又一证明。[23]
这一概述,应该符合元代酒史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元代的液态发酵白酒是中外酒文化交流的产物,是没有问题的;但固态发酵白酒,则体现了我国酿造史上独立发展的特色,这一点绝对与外来说无关,这已经为江西省进贤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所证明(详见本书以后各章)。因此,在中国白酒起源与产生的问题上,对外来文化影响和作用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过分夸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