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起源于外来说,是中国科技史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权威说法,主要原因有:
一是因为中国白酒产生初期(元朝),存在着大量相关的外来音译蒸馏酒名词,如阿刺吉、轧赖机、阿刺奇、阿刺古、阿里乞等,这些名词本指用棕榈汁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正如罗志腾所指出的:至于元朝蒸馏器的出现,从当时一种蒸馏酒名上推测,可能由阿拉伯传入我国。[1]阿刺吉是外来语,这是研究者认同了的。这种语言及其所名之酒、酿酒技术从何而来?学者不少人认为来自西域、南洋,如波斯(伊朗)、阿拉伯、印度、暹罗(泰国),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2]
二是元明清时期的权威酒史专家多持此看法,如元代的许有壬,明代的叶子奇、李时珍,清代的屈大均、檀萃、章穆、梁章钜等皆持这种看法,这一点我们在第一章已经引述,兹不赘述。
三是现当代国内外权威专家,如美国劳佛尔(Laufaer)、英国斯蒂芬·F.梅森、黄时鉴、周嘉华、台湾刘广定等认为白酒产生于元代。有些学者既肯定中国元以前有烧酒,也肯定了元代从国外引进了蒸馏酒器与技术,从而双重肯定,如吴德铎。(www.xing528.com)
四是根据世界蒸馏酒史研究的成果显示,中国白酒来源于外来说。台湾学者刘广定说:“外国科技史家根据古代文献认为虽使用酒精的正式记载是十二世纪,但阿拉伯人在会制造蔷薇水后不久即能制酒精做为医疗之用。日本学者汤浅光朝以九世纪末阿拉伯医者Rhazes(852—923)已知制造硫酸和酒精,正与我国记载所示蔷薇露在八世纪、九世纪初已传入之说相符。故知阿拉伯人的蒸馏技术约自十世纪后流传各地,十三世纪末中国始知蒸馏酒方法(南番烧酒法)。但到了十四世纪中叶蒸馏酒‘轧赖机’在中国仍是稀珍物品,朱德润因而为之作赋。此后才逐渐普遍流行。”[3]
目前,世界蒸馏酒史专家的现成研究成果还没有发现能够突破的确凿证据,从而使得外来说更加不易突破。外来说又分为西域说、南洋说等。正如曾纵野先生所说:“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4]下面试从西域与南洋(东南亚一带)两方面分析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