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各个历史时期的酒种,最初是果酒(猿酒为代表),后来是黄酒(粮食酿造酒代表),再后来才有蒸馏酒(含烧酒、葡萄烧酒),近现代才有进口的洋酒(包括外国蒸馏酒、啤酒等)。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白酒,中国人称露酒、酒露、露滴酒、白酒、白干、老白干、烧刀酒、烧锅酒、蒸酒等,科学术语为蒸馏酒,蒸馏酒必须经过蒸馏获取,因此酒精浓度高,适当饮用后发热力度大。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它特指谷物粮食等原料而酿成的蒸馏酒,与西方的葡萄蒸馏酒不同。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蒸馏酒并非白色,而是无色透明的,或是淡淡色调,所以“白酒”这一称谓并不贴切,只是人们约定俗成,也就沿用至今了。因乙醇浓度很高,一般含乙醇45%~65%,遇火能够燃烧,故俗称“烧酒”。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统一名称为“白酒”。
白酒的出现,是酿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是我国继果酒、黄酒之后出现的第三代酒。果酒、米酒、黄酒都属于发酵酒。发酵酒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酒精浓度的饮料。发酵酒和烧酒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只发酵但不经过蒸馏,因此酒精浓度低,容易酸败。(www.xing528.com)
中国蒸馏酒(白酒)起源于何时,产生于何代,是世界科技史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最先提出和设置本课题的,似乎是明代的叶子奇与李时珍,他们的《草木子》《本草纲目》皆言古无白酒(专指一种蒸馏酒),自元始有之。这种说法为明清多数学者接受。现代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应该始于曹元宇,早在民国十六年(1927),曹先生便认为“宋时已知有烧酒矣”[1]力主宋起源说。继之而起的有30年代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方心芳等一批化学家[2]。这个问题也引起了英国李约瑟、日本筱田统等国际知名学者的深度关注,加上李约瑟、筱田统、袁翰青、曹元宇、方心芳等中外学人皆有高见,遂成酒史显学。但考察各家所以众说纷纭,主要在于资料的缺乏和分散,以及各人对文献理解的不同,其次是古酒样品和古代蒸馏器发现极少,烧酒起源作坊遗址亦少,古蒸馏酒实物更少。因此我们先从文献成果的研究入手[3],进一步考察中国白酒起源,期在抛砖引玉,求得各位方家批评和教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