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越语文教师教学行知录:九于洁的成果

卓越语文教师教学行知录:九于洁的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后任教于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市秀峰中学、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初中部、昆山市葛江中学、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具有29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接触过各种生源,现为苏州市名优班主任工作室“于洁工作室”主持人。2014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学生猜出分别是藤野先生、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阿长。

卓越语文教师教学行知录:九于洁的成果

个人简介

于洁,女,1991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现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先后任教于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市秀峰中学、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初中部、昆山市葛江中学、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具有29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接触过各种生源,现为苏州市名优班主任工作室

“于洁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获得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2011年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昆山四星级教师、苏州首批名优班主任、昆山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出版了《草尖上的露珠》《教育如此美好》《对教育失败说不》《我就想做班主任》等8本教育专著。教育格言为:教育是渡人渡己。

教学设计

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了解了鲁迅先生笔下的诸多人物,老师想考考大家,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此导入目的有三:

1.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符合七年级学生特点。

2. 把名著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贯彻部编教材的理念。

3. 为后面人物描写的方法做铺垫。

二、 观察发现特点

(一) 猜人物

师出示大屏幕:

1.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2.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3.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4.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学生猜出分别是藤野先生、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阿长。

老师再出示大屏幕:

一袭军绿的大衣,披在她高挑的身上,显得端庄优雅。头发黑中带黄,下端微微蜷曲,就像黄河的波浪越到下游越浑浊,有时还溅出几点银色的浪花,那是两鬓的几根白发。戴着一副紫框眼镜,镜片上闪着智慧的光芒。左脸颊正中端坐着一颗引人注目的黑痣,似乎她那优美的词汇就藏在里面。嘴巴较大,却能从中吐出朵朵莲花,让人沉醉。(语文老师)

师出示大屏幕:

他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猜不出)

师:同学们猜得很准确,不管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老师,可是为什么最后一个人物猜不出来呢?

明确没有写出特点。(板书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特点呢?

设计意图:由名著人物到眼前老师,从书本到生活,真实可感,贴近现实。四个人物,对应四种描写方法,表现四个人物个性。外貌特点鲜明的老师和外貌模糊不清的人物形成对比,突出人物描写要抓住特点。同时,老师的外貌描写又为下面如何写外貌做铺垫。

(二) 明方法

1. 观察发现特点

屏显:这个世界脾气特别古怪,你必须凝视它,它才会将大门打开,让你看到它里头的风景。——曹文轩

明确:凝视就是仔细观察,写人首先要仔细观察,发现人物特点,再围绕特点来描写。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呢?

重现前次出现的人物,师生共同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特点,鲁迅先生抓住藤野先生朴素,寿镜吾陶醉读书,范爱农狷介、耿直,阿长的迷信、善良等特点。另外还有心理描写。

师出示大屏幕小结人物描写方法歌:描写现特点,外貌神态连。动作加语言,心理更全面。(板书)

三、 描写表现特点

(一) 学外貌

1. 寻角度

师出示大屏幕:一袭军绿的大衣,披在她高挑的身上,显得端庄优雅。头发黑中带黄,下端微微蜷曲,就像黄河的波浪越到下游越浑浊,有时还溅出几点银色的浪花,那是两鬓的白发。戴着一副紫框眼镜,镜片上闪着智慧的光芒。眼镜下藏着一双多变的眼睛,时而平静,时而含笑,完完全全折射出她的心情。左脸颊正中端坐着一颗引人注目的黑痣,似乎她那优美的词汇就藏在里面。嘴巴很大,却能从中吐出朵朵莲花,让人沉醉。

师:从哪些方面写出老师的外部特点?注意标红线的词语。

生明确:从衣着、身高、头发、眼镜、眼睛、脸颊上的痣、嘴巴,突出老师个儿高、头发蜷曲、两鬓有白发、脸颊上有黑痣、嘴巴大的外部特点。

师出示大屏幕: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等外貌特征的描写。

容貌(面容长相,五官等)

身材(高、矮、胖、瘦)

衣着(穿着打扮)

表情(喜、怒、哀、乐)

2. 析技法

师生讨论明确:“就像黄河的波浪越到下游越浑浊,有时还溅出几点银色的浪花”巧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老师头发颜色以及蜷曲的特点,富有诗意,“从中吐出朵朵莲花”运用比喻,写出老师语言优美;“智慧的光芒”“似乎她那优美的词汇”运用联想,突出老师知识渊博语言优美;“显得端庄优雅”,直接议论,点出老师的特点。

师出示大屏幕:明确特点,巧用修辞。运用联想,来点议论。

3. 巧实践

我写你来猜: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熟悉的同学,突出个性。写完后让作者读,其他人猜,并根据方法点评。

(三) 学动作

屏幕显示: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师生讨论技法:分解动作,写出细节。

练习:在外貌描写的基础上写他的动作。

(四) 学语言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师生讨论技法: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四、 事件突出特点

(一) 第一步

1. 人不会是独立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出现,总是和相关的事件连在一起。

2. 把人放进能集中反映这个人思想、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件,写出他富有特点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出示屏幕:阿长在元旦让我恭喜她和给我吃福橘事件。

师出示大屏幕总结:

写人有特点

描写来表现

外貌加语言

动作心理连

围绕其个性

选取突出面

生动又形象

全靠用心观

(二) 第二步

在刚才外貌、动作描写的基础上选取一二件事,至少运用三种人物描写方法,继续写这个同学,突出个性。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首先要观察发现特点,其次要描写表现特点,最后要事件突出特点。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板书设计:写人要抓住特点。

课堂实录

《钓·鱼》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工作:

1. 下发《钓·鱼》文本,学生自我阅读。

2. 教师以就近原则组建四人小组,鼓励学生放开讨论,各抒己见。

3. 由学生推荐一名粉笔字书写优秀者,安排坐在离讲台比较近的位置,教师递给他一支粉笔。教师与他在黑板前略作交流,交代书写时的一些要求。

导入:

同学们,常常有同学问我:老师,语文学得好不好是不是就看个考试成绩?我的回答是:当然不是。简单地说,应该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是比较能检测一个同学的语文学习水平的。

我们今天这堂语文课上,就把课堂当成展示我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舞台,于老师好奇得很呢,咱们同学到底有多少能耐,我可要好好看一看的。

(学生们渐渐兴奋起来,眼神里也有不安紧张之情。)

我要透露给大家一个小秘密,这堂课,我只和大家一起分析四个字,而且这四个字还是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呢。我呀就通过这四个字来考察咱们同学哦。(学生们好奇、兴奋。)

现在,于老师抛砖引玉,先展示一下朗读,同学们认真地听,看看能否看懂这篇文章,想一想于老师会让大家分析哪四个字呢?

范读:

钓·鱼

梅红建

清明时节,雨后的横山,空气里到处氤氲着淡淡的清香,洁白的不知名的小花瀑布一样从陡峭的山崖上流泻下来。

四周很静,看不到任何一个人。顺着那条斜斜的小道,我牵着女儿的手默默地走着。

“爸爸,爸爸,前面有辆黑色的小轿车。”女儿挣开被我牵着的手,撒腿往前跑去。

“嘘——这里不能大声喧哗。”我的声音还在空中震动,食指还在唇边,她早跑到了停在小桥上的黑色小轿车旁。

“嘘——”一个食指竖在唇边的青年男子正做着与我相同的动作向女儿示意着什么。

女儿一定是被这个陌生的叔叔的莫名的声音和动作给吓蒙了。只好默默地将自己的身体靠向桥栏,两只小手拉着右下的同一个衣角。

“爸爸,爸爸,桥下面还有个伯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女儿的声音里忽然有种兴奋的意味溢出,“有个伯伯在这里钓鱼呢”。桥下的伯伯衣着很整洁,金丝边的眼镜、便便大腹都呈现着他的富态。以膝盖做支架,他的肘部抵于其上,一只白皙而略胖的大手抓着细细的钓竿中后部,另一只白皙而略胖的大手摸着白皙而略胖的下巴。

“伯伯,这里太危险了。”女儿的声音有些颤抖,“这样你会掉到水里去的。”

这孩子,我只好对女儿说:“宝宝,没事的,伯伯有经验的。”

“那也不行啊,伯伯这么大了,万一掉进去就出不来的。”孩子总是不善解人意的。

伯伯总算有了第一次回头,只是脸上有些愠怒了。

我只好将自己的右手伸向女儿的左手:“宝宝,我们走吧!”“不走,不走,我要看伯伯钓鱼。”女儿的话音刚落,一条梳子大小的鱼被伯伯“唰”地一下甩了上来。这时岸上的小伙子一脸的兴奋,“王局,真行!”小伙子也很行的,从鱼钩上将鱼取下的动作很娴熟,鱼儿的嘴巴上渗出了鲜红的血液,它的身体仍能活蹦乱跳。女儿的心一定疼痛了,她是一个容易伤感的孩子:“鱼儿这么可爱,怎么能杀死它呢?”

伯伯没有回头,他早把鱼饵放好,等待另一条鱼上钩了。

“它们太可怜了,怎么能杀死它呢?”女儿反复重复着这句话。我知道,这里没有故事,只有尴尬了,只好拉着女儿的手朝前走去。“宝宝,我们去前面看看吧,那里有个大大的纪念碑。”我知道,如果不转移孩子的视线,她一定能将这句话重复到底的。

高耸的纪念碑上大大地书写着“为人民的福祉和祖国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四周整整齐齐的是各位先烈的墓碑,神圣而庄严。洁白的花朵和花朵里氤氲的清香让此刻的此地崇高而神圣。

“爸爸,这个公园怎么这么多石碑啊?”女儿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傻丫头,这不是公园,这是烈士陵园。”

“那什么是烈士啊?”

“烈士就是为了我们过好的日子而牺牲的人!”

“那什么是牺牲啊?”

“牺牲就是死的都是好人,为了我们过好日子而死的好人就是烈士。”

“爸爸,那烈士死了都去哪里了?”这孩子,她的问题总是一串儿连着一串儿,让人应接不暇。

“他们活着的时候受了很多苦,死了应该变成快乐的天使了吧。”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或许天使是对先烈最崇高的敬意吧。

“爸爸,烈士会不会变成快乐的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啊?”女儿斜歪的脑袋和流泻出来的话语,让我瞬间失语。

“宝宝,天又下雨了。”

此刻,天真的又开始落雨了;横山四周,一片迷茫。

(教师范读的时候,营造了安静的氛围,模仿文中“我”“女儿”“小伙子”的语气,朗读时没有读错一处地方,学生们流露出钦佩的表情。朗读时间大约8分钟。)

教师:好,我们开始吧。第一个字,第一声,我找的是“嘘”,我发现这个字在文中不止一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含义。同学们如何理解的呢?四人小组开始讨论吧。

(板书者上黑板书写“嘘”字,学生们很兴奋地开始了讨论)

学生:我发现有两个人发出了这个“嘘”的声音,并且做了相同的动作。“我”发出这个声音是因为这里是烈士陵园,要保持肃静,不能喧哗,以示对烈士的尊敬;而小伙子发出这个声音,是担心“我”的女儿打扰了王局长钓鱼,把鱼吓跑了。这个小伙子是在拍局长马屁。

教师:你说得非常好,不同的人发出这个声音是有不同用意的。两个“嘘”字让我们看出“我”是一个对烈士很敬仰的人,小伙子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请问文章哪里还可以看出“我”的敬仰烈士、小伙子的爱拍马屁?(www.xing528.com)

(学生们在下面各自说出答案)

教师:我们一起来把相关句子读一下吧。“我”敬仰烈士的句子还有……

学生(齐读):

“烈士就是为了我们过好的日子而牺牲的人!”

“那什么是牺牲啊?”

“牺牲就是死的都是好人,为了我们过好日子而死的好人就是烈士。”

“爸爸,那烈士死了都去哪里了?”这孩子,她的问题总是一串儿连着一串儿,让人应接不暇。

“他们活着的时候受了很多苦,死了应该变成快乐的天使了吧。”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或许天使是对先烈最崇高的敬意吧。

教师:小伙子拍马屁的句子还有……

学生:一条梳子大小的鱼被伯伯“唰”地一下甩了上来。这时岸上的小伙子一脸的兴奋,“王局,真行!”

教师:对呀,才梳子大小的一条鱼(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比划梳子大小),就说王局真行,真是会拍马屁。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不错,好吧,第二个字,第二声,“鱼”。讨论开始。

(学生们兴奋地开始讨论,粉笔字书写者上黑板写“鱼”。教师走入各小组,听听大家的讨论)

学生:在女儿的眼中,鱼是牺牲的烈士的化身。

学生:我觉得在王局眼中,鱼是他消遣娱乐的工具。

教师:哎……停一下。我想起来网络上曾经流传过的一句话:“哥钓的不是鱼,哥钓的是休闲。”你刚才的回答似乎就对应了这句话哦。不过我有个疑问,要是王局是在别的地方钓鱼,比如野河里或者鱼塘里,那就真的是钓的是休闲,可是,现在,他在烈士陵园里钓鱼哎……

学生(脱口而出):他钓的是权力、地位!

教师:嗯,不错,一般人是不可能被允许在烈士陵园里钓鱼的。

学生:特权!

教师:嗯,王局钓的不是鱼,是在享受一种特权。我们的作者对王局这种享受特权的行为是什么态度呢?文中似乎没有哪个句子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呀。

学生:有间接表现的。比如那个“白皙而略胖”就一再出现,带有一点讽刺的语气。

教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吧。读出这种语气。把王局的养尊处优、享受特权的样子读出来。

(学生齐读:桥下的伯伯衣着很整洁,金丝边的眼镜、便便大腹都呈现着他的富态。以膝盖做支架,他的肘部抵于其上,一只白皙而略胖的大手抓着细细的钓竿中后部,另一只白皙而略胖的大手摸着白皙而略胖的下巴。)

教师:大家对“鱼”这个字的分析结束了吗?我怎么觉得好像还没完呢?似乎还有一条“鱼”呢。你们再想一想哦。

学生(恍然大悟):那个王局,就是一条大鱼

教师:谁在钓他呀?

学生:小伙子。小伙子拍他的马屁,就是在钓这条大鱼,可以获得一些利益。

教师(模仿文中小伙子的语气):你,真行!

(师生一起笑起来)

教师:哎呀,难不倒你们呀。

(学生得意起来,笑得很开心)

教师:有本事把第三个字猜出来呀。第三声哦。

(学生们紧张起来,各自思考后又凑在一起讨论)

(教师走下去,让学生们轻轻把想到的答案告诉自己)

教师:那么厉害,我问了四个小组,居然答案完全一致。哪一个字啊?

学生(异口同声):雨。

教师:组织好句子,来谈一谈你们对这个字的理解。

(学生组织句子,板书者上黑板书写“雨”字)

教师:一起来把带“雨”字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后的横山,空气里到处氤氲着淡淡的清香,洁白的不知名的小花瀑布一样从陡峭的山崖上流泻下来。

此刻,天真的又开始落雨了;横山四周,一片迷茫。

学生:文章开头的“雨”字,是天空中真实的雨,文章结尾的“雨”字,既是天空中真实的雨,更是下在心中的雨,让“我”觉得迷茫。

学生:开头的“雨”渲染了一种安静的气氛,结尾的“雨”中包涵了文章的一种深意,写出了“我”的心中也好像下了雨一样,很迷茫。

学生:这是首尾呼应,而且是虚实结合。

教师:说得真好!那么我追问一下,“我”到底为什么而迷茫呢?

学生:他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女儿了。女儿以为鱼儿是烈士的化身,可是现在鱼儿被王局钓起来了,还在流血。

学生:他对这个社会产生了迷茫,他看到了社会上不好的一面。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还是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的。现在,就剩最后一个字了。第四声。哪一个字比较合适呢?

学生(脱口而出):钓!

教师:厉害!我想的也是这个字呢。

(板书者上黑板板书“钓”)

学生:这个字的理解其实刚才已经谈到了。王局在钓他的特权,小伙子在钓他的大鱼——王局。

学生:老师,我想说另一个“掉”字。

教师:好啊,说说。

学生:“伯伯,这里太危险了。”女儿的声音有些颤抖,“这样你会掉到水里去的。”

这孩子,我只好对女儿说:“宝宝,没事的,伯伯有经验的。”

“那也不行啊,伯伯这么大了,万一掉进去就出不来的。”孩子总是不善解人意的。

我觉得这里的“掉”字,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除了女儿担心王局掉进水里,其实还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意思,就是王局如果一直这样享受特权,执迷不悟,那么将来很有可能会掉进欲望的陷阱,再也出不来了。

教师:你说得真好!我同意!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真是非同一般,除了于老师说的这四个字,大家也可以放开思维,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文中其他字词的理解。我给大家一些时间,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我想说说一个第四声的字“痛”,鱼儿被钓上来的时候,流出了鲜血,鱼儿是痛的,善良的女儿的心也痛了,因为她觉得鱼儿是烈士的化身。我觉得我们读者的心也痛了。

学生:我想说一下“牺牲”这个词语,当年烈士为了人民的福祉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女儿眼中,鱼儿是烈士的化身,今天鱼儿又被王局这样享受特权的人钓上来了,烈士再一次牺牲了。我觉得如果不良风气不被制止的话,有可能整个民族和国家都要牺牲了。

教师:你太厉害了,绝对深刻!所以我们要刹住不良风气!我们拥抱一下!

(师生拥抱,学生一齐鼓掌)

教师:看来确实难不倒同学们,我出一道附加题吧。请板书的同学上黑板写本文的课题。

(板书的同学写了钓和鱼以后,在中间加上了间隔号)

教师:这位同学非但粉笔字写得好,而且非常细心,他注意到了两个字之间有个间隔号。我的附加题是:你看到这个小黑点,产生了什么联想呢?觉得它像什么?联系文章来谈谈你的想法。刚才我看到了小组合作的成功,现在我想看看同学们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刻性。

(学生们开始思考)

教师:还是于老师先抛砖引玉哦。我就借用刚才那个同学的说法吧。我觉得这个小黑点就像一个无底洞,王局如果一直这样只知道享受特权,养尊处优,不知道做人民的公仆的话,那么迟早会掉进这个欲望的无底洞中的。

学生:我觉得这个小圆点像小女孩的一只眼睛,它单纯地看着这个世界。

学生:我觉得它像个伤口,从鱼儿身上流出血来,这个也是烈士心头的伤口。

学生:我觉得它像一滴眼泪。烈士如果看到自己当年流血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被某些贪官糟蹋,他们会流泪的。

学生:我觉得它是一个间隔,一边是物质世界,充满诱惑,一边是崇高的精神世界,有些人站在这边,有些人站在那边。

学生:我觉得它是一个污点,王局和那个小伙子心上的一个污点。

学生:我觉得它是有些人身上仅有的一点良知。

……

教师:说得真好。确实如此,这个世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除了看到同学们听说读的理解文本的能力外,我也明白了大家心里自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大家心如明镜,一点也不迷茫。

教师:最后,布置今天的回家作业。你可以写一篇这个文章的读后感,可以写一篇记叙文来记叙今天的这一堂课,也可以写一写听了今天这堂课后的感想,还可以写一写于老师我——一个只给大家上了一堂语文课的陌生老师。把你们写的能力展示给你们的同学和老师。你们非常棒!谢谢大家!

(学生鼓掌)

学术论文

我这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这些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听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感慨:学生写的作文完全是在应付老师,字迹潦草,内容空洞,没有构思,语言干巴巴没有可读性。因此,批改学生作文成了一件很没意思的事情。

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希望自己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一、 告诉学生什么是好作文

学生往往对于“好作文”三个字有一定的误解。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写不出好作文的,还有好多学生觉得写出好作文的总是班级里那一两个学生。而语文老师每次在课堂上赞扬的、朗读的也总是那一两个学生的作文。这样一来,大量的学生写作文就是为了完成作业。把作文当作业是很多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重要原因。没有写作的冲动,没有皱紧眉头的思索,没有灵感顿现的快意,没有文思泉涌的过瘾,只有应付,只有抄袭,只有马虎。长此以往,作文的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高,学生也把写作文当成了一件苦差事。如果哪次考试不考作文,学生就欣喜若狂。这样的情况,究根到底,就是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好作文。

误区一:好作文必须有华美的文采。

误区二:好作文必须有曲折的情节。

误区三:好作文必须有深刻的主题。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三个误区,学生才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文采不好,我过的是平淡的生活,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我这个年龄也没有深刻的思想,无法挖掘出深刻的主题,所以,我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其实不然。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行文中并没有华丽的辞藻,相反语言非常朴实,全文没有任何一处的煽情;也没有曲折的故事,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而去爬月台买橘子;若要说主题的话,更谈不上深刻,就是平时学生们也经常写的父子深情。

那么,是什么使这篇文章让每个看过的人公认这是一篇好文章呢?是它的真实、真情,激发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一篇好作文,它是真实的,因为它来源于生活。

一篇好作文,它是充满真情的,因为真情使它高于生活。

所以,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用笔端的真情去书写生活,那么,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一定是好作文。

这一点,必须向学生说明。好作文,不是个别同学的专利,而应该是每个同学的可能。

二、 拓宽学生写作素材的范围

很多老师抱怨学生写作素材少得可怜,有些女生除了写母亲雨中送伞,有些男生除了写打篮球踢足球外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写了,于是出现了一个素材出现在各种不同题目的作文里。比如,要写团队合作精神了,就写一场篮球赛;要写不怕挫折屡败屡战了,就写一场篮球赛;要写自己与一个好朋友的交往了,就写一场篮球赛;要写一件难忘的事情了,还是写一场篮球赛……

这样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造成的。两点一线的学习与生活,极少走进大自然,造成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现生活常识的缺乏。

如何拓宽学生的视野?很多老师感慨无法让学生直接获得生活常识,无法亲身走进大自然感受天地万物的朝暮变化。

我于是在作文讲评课上增加了走进大自然栏目。把我自己利用假期和周末走进田野山间水边拍到的蔬菜瓜果风景的照片,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们看。通过这样间接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一棵空心菜的成长史,了解春草夏树秋霜冬雪,感受天地万物一瞬间的宁静……通过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通过我自己的下水作文,引发学生对身边的大自然进行细腻观察。窗外的一棵树,天上的一朵云,飞过的一只鸟,都可以进入我们的内心。

别人的生活也可以间接成为我们的生活。课堂上,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童年生活,你的爆炒米的经历引发了我关于麦芽糖的回忆,她的差点走丢的惊险引发了他的一次掉入河里的回忆……只要细细去想,发现每个人的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

父母、爷爷奶奶的故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饭桌上的闲聊、周末的休闲生活,既有了亲人间的沟通,又增加了写作的素材,何乐而不为?

三、 圈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构思

很多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非常认真,在学生的文章后面写了很多评语,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学生下次能够改进。

其实,作文和作业还是不一样的。作业哪里写错了,是可以及时订正的,下次不犯这样的错误了。而作文,一般写完了一篇后,下次就写另外一篇了。所以,大量的学生对老师苦心写下的改进评语只是看看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没有按照老师的意见去修改或者重写作文。这样,老师做的就是无用功。更有可能的是,老师提出的改进意见越多,越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那么,如何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做点事情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呢?

是鼓励。

经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很在乎老师在他的作文本上圈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很看重老师写的关于作文的构思很好、情感很真实之类的点评。简而言之,老师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这样一个方法:尽可能多地在学生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出比较好的地方,并且写清楚这里好在哪里。比如:这里的神态描写很好,很传神地表现出了人物当时的内心;这一连串的动词用得真好,你是个有心人,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开头真好,没有大段的议论或者虚夸的抒情,而是直接从人物的一个表情或者动作写起,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这样肯定性的语句,学生会看很多遍,就好像在听老师一遍一遍表扬自己一样,心里喜滋滋的。他会觉得写作不是那么难了,原来这样写就可以得到老师肯定的。那么,下次写作文,他就会有意识地加强这些优点的展示。

也正因为本子上写了很多老师赞扬的语句,所以当老师要求大家互相交换看看彼此的作文时,学生们是很乐意的,他们也会很注意地看老师到底表扬了别人什么,这个注意的过程,等同于老师也教了看作文的同学怎么写作文,那么,他下次写作文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表现那些被老师肯定赞扬的方面。

这样,表扬的面就铺开了,每个人至少都有那么一两点是被老师肯定的,而这一两个优点就会被学生很小心地记住,在下次作文中有意识地体现出来,也因为交换看了别人的作文,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别人的优点发扬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慢慢得到提高了。

四、 开设美文赏析课让学生兴趣大增

虽然教学任务很紧张,但我还是确保了每周一节的美文赏析课,让它成为我自己的班本课程。我会精心挑选文学性强并展示美好人性的千字美文,供学生欣赏。

学生会以四人一组的标准分成十几个小组,拿到美文后小组进行朗读训练,小组之间或者个人之间进行朗读比赛,小组之间相互提问一些理解性的问题,针对美文发表自己的评论,说说在写作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教师穿插其中,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评,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这一个月,我们赏析了迟子建的《伞和龙眼》,同样的母亲为女儿送伞的故事,为何不会让人觉得老套,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赏析了朱自清的《冬天》,朴实的语言,贯穿其中的真挚情感,以及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的父子深情、朋友深情、夫妻深情,一个动作两个微笑让人记忆深刻,学生们明白了描写就像绣花一样可以丝丝入扣,渗入人心;赏析了《文字屋》,从幼年时的搭建草房子,到后来的积木房子,再到后来的文字搭建的屋子,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精神,从自己的精神家园到引发读者的共鸣,学生明白了写作需要一定的思路,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赏析了《少时的记忆》……

这样的美文赏析课,既弥补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又教会了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还能够从别人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写作灵感。

如果前一次作文中有谁的文章写得不错,教师完全可以用它来作为美文赏析的材料。赏析的时候,不出现作者的名字,等学生们点评了该文的优缺点后,再揭晓作者名字,既是对该文作者的一次极大的激励,又是对全体学生的一次极好的心理暗示:原来,写美文,我也可以。

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布置一个作文题目,给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去构思,去交流,去写作。什么时候有了灵感就什么时候开始动笔,写完了就直接交给老师批改,改变把写作文搞成快餐的做法,让学生体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五、 博客发表和编辑优秀作文集让学生在乎写作质量

语文教师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博客,在教学日志上记录学生每一次写作上给自己带来的惊喜;每次作文后,教师批改完,学生作文本上写满了教师的圈点勾画鼓励肯定之词,每次还有一个关于改进作文的建议,周末的时候,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打成电子稿后发到老师邮箱,老师再发表在教育博客上。打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再思考和修改的过程。发表出来后,供家长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起评点,就是一个大家一起进步的过程。

发表的过程本身就是再次鼓励和肯定的过程。平时很少有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文章,现在有了互联网,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作文的机会。

我和学生开玩笑说:“等你有了孙子孙女,他们要开始写作文了,你就可以打开这个博客,找到自己十几岁时写的作文,骄傲地对他们说:瞧,这是你爷爷当年写的作文,被老师发表了,爷爷厉害吧。”

可以在学生一开学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对学生讲明白:每个学年结束,每个同学都要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三篇作文,连同自己的一张生活照片,汇编成一本班级优秀作文集,作为永久的珍藏。每个同学可以拿几本,送给过去母校的老师或者曾经的老同学和亲戚朋友。

当我上一届初三学生的两本优秀作文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出版的时候,学生们很骄傲地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时引起轰动,隔壁班级很多学生翻阅了作文集后,课间都在交流感叹自己的老同学作文写得不错,小作者本人听到了当然美滋滋的,写作的积极性再次得到提升。

博客的发表,优秀作文集的出版,更是学生写作生涯的一段真实记录。若干年后,当学生还可以看到自己当年的一篇篇作文,感慨怀念之情会油然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