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青河县,有一位伟大的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从1963年开始,她和丈夫阿比包先后收养了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的10个孩子,为各族孤儿撑起了一片天。
2009年,在“爱我中华——民族团结专题晚会”现场,阿尼帕亲切抚摸她曾抚养的孩子们的照片
1956年,阿尼帕跟随家人从喀什迁到青河县。不久后,阿尼帕的父母相继病逝。6个兄妹中,年龄最大的阿尼帕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并嫁给了从部队转业回来、在青河县公安局工作的维吾尔族小伙子阿比包。1963年,阿尼帕已是6个孩子的母亲,加上弟弟妹妹在内,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着丈夫每月45元的工资支撑着。这年冬天,阿尼帕的哈萨克族邻居亚和甫夫妇不幸相继去世,撇下3个儿子。阿尼帕深知失去父母后的孤单无助,与善良的丈夫商量后,夫妻俩将3个孤儿带回了家。
1977年,阿尼帕夫妇又收养了回族姑娘王淑珍。小淑珍的身世坎坷,她的父亲去世后,11岁的王淑珍和她的兄妹随母亲改嫁到汉族继父家。不久,母亲撒手人寰,继父又体弱多病,因此兄妹几个流浪街头。王淑珍在流浪街头时遇到了阿尼帕,阿尼帕心疼不已,将蓬头垢面、还患有严重“头癣”的小淑珍领回家悉心照料,并给她取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哈比扎”,意思是“维护、保护”。后来,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的哥哥和2个妹妹,以及她继父去世时留下的3个汉族孤儿。这样,加上自己的9个儿女,阿尼帕就有了4个民族的19个儿女。
收养这些不同民族的孩子,阿尼帕和丈夫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打土坯卖钱,并帮别人宰牛宰羊。阿尼帕也经常去挖野菜、捡麦穗。为了贴补家用,阿尼帕还曾在青河县食品厂清洗羊肚和羊肠。家里虽然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牛奶全部被拿到市场换钱,用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购买生活必需品。
为了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一到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大锅旁有说有笑,简陋的小屋里充满了温情。邻里乡亲们给这口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团圆锅”。谁家里有喜事,都会借阿尼帕家的大锅去做抓饭、炖羊肉。大家认为,只要用了这口锅,家里就会像阿尼帕家一样团结、和睦、幸福。
阿尼帕夫妇不仅让孩子们吃饱饭,还倾力送孩子们去上学。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孩子们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在阿尼帕夫妇的努力下,孩子们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夫妇俩含辛茹苦地将这些不同民族的孩子抚养成人,无论经历怎样的困难,他们始终没有动摇过。阿尼帕常说:“不管哪个民族,都是一家人。”在她和丈夫眼里,19个孩子没有亲生和收养之别,更没有民族之分。(www.xing528.com)
正是因为阿尼帕对这个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艰辛,让兄弟姐妹们早早就懂得了珍惜,也懂得了相互关爱。如今,阿尼帕的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但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依然惦记着自己的母亲。逢年过节,孩子们总会想方设法赶回来陪老人住几天。阿尼帕的爱心也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他们也都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多年来,除了收养各族孤儿,阿尼帕夫妇还帮助寻亲无望、差点自杀的哈萨克族姑娘古丽找到工作,为大龄孕妇江阿古丽筹资、并召集儿女为她献血,热情帮助在牧区的哈萨克牧民……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阿尼帕还找到民政部门要求再收养10个孤儿。在阿尼帕的感召下,全县有10多个家庭向民政部门提出收养地震孤儿的请求。牧民们赶着牛羊来县城捐款,在这个贫困县,各族人民向地震灾区捐款竟达130多万元。
阿尼帕妈妈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2009年,阿尼帕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被评为“新疆十大杰出母亲”;2010年,阿尼帕荣获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入选《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2011年,阿尼帕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09年,阿尼帕70岁生日之际,在她的周围,除了9个亲生儿女、10个收养的孩子外,加上儿媳、女婿和孙子、孙女,这个团结的大家庭里共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6个民族的180多口人。6个民族一个家,19个孩子一个妈,阿尼帕撑起的这个超越亲情、跨越民族的大家庭,是民族团结之大爱的最美诠释,是新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真实写照。她为建设新疆民族和谐大家庭做出了贡献。“不管哪个民族,都是一家人。”阿尼帕这句朴素的话,和她多年来的爱心行动,感动了全中国。
(作者:王磊;选自《中国民族报》2016年1月29日)
【思考】我们伟大的祖国是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56个民族共同来开创。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