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它更是一种由内向外流露出来的气质和神韵,它源于丰富的内涵、豁达的心胸、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校长的“魅力”是学校的“魂”,它体现在校长的举手投足之间。
一是为人魅力。个人魅力体现在校长的自我修炼上。成功的校长一般都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是代表着教育新潮流的,具有“领衔”作用。这就要求校长善于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广泛学习,不断充电。而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对老师们是一种无声的示范作用。通过自我学习的引领,全校教师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型学校”便由此而生,文化底蕴也由此而更加深厚。“美好教育”就是要引领教育者永远追求渊博、文理兼备、古今贯通。
二是处世魅力。我追求做一名“亲师生”的校长。我经常走进老师们群体,和老师们“聊聊家常、话话冷暖”。工作在谈笑风生中“润物细无声”、渐入佳境,非权力性影响力得到极好的体现。我还善于为他人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也常常为他人的“失败”而痛惜不已。做校长,能力、魄力、魅力,力力相扣,才能成就灿烂;智商、胆商、情商,商商相彰,才会让品格辉煌。我要做一名心向美好的校长,在修炼的路上不断前进。
历史诉说的是“美好教育”行走的足迹,12年的校长生涯,我一直坚持学习和研究,做学习型、研究型校长。我挤出时间加强专业学习,在职进修取得硕士学位;我努力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定期为老师们举办讲座;我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发表。诸多的努力,正因为我知道“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的深意。以下是我选摘的近年来考察学习的些许报告,记录了我个人学习成长的感悟和经历,同样记录着“美好教育”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
在感悟中思考 在思考中前行
2010年9月11日—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三期朝阳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习。在培训中心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专题理论学习、专题交流研讨、自主研修、教育考察、撰写论坛反思和培训总结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培训中,我们共同分享着教授、专家对教育诸多问题研究的教育成果,分享着培训学员们反思的点点滴滴的教育感受,分享着所到考察学校先进的办学经验。培训虽然很辛苦,但收获是巨大的,实现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效的结合,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工作目标。
作为校长,首先要在感悟中思考。在华师学习的过程中,我首先是对学习进行了反思,通过听专家教授们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报告中,教授们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和信息数字,对理论与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准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每一位教授在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且将纲要对教育的要求运用到所研究的领域,为研究找到理论的依据和研究的方向。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补充、再完善、再提高,感受到学习力量的强大。专家们研究学习的精神在影响着我、教育着我,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和学习的不足。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品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广泛地猎取知识的营养,不但要学习自己所从事领域的知识,更要学习掌握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从另一个高度来讲,要求自己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我们工作的性质决定在文明的对接与传递中,作为管理者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样也会带动学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其次是要对岗位工作反思。我是一名德育副校长,听了黄向阳教授的讲座给我深深的刺痛。我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进行反思。德育工作到底是什么、班主任与学科教师之间的管理关系是什么、全员德育涵盖哪些人员、如何对教育过程实施与监控、德育如何回归课堂等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地充斥于我的大脑。
理念的落后导致行动的迟缓甚至是偏差。通过学习,认识到教育最重要的方式是赋予人理性。道德教育是通过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回归课堂。道德教育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管理、指导、教学、训练、环境营造等。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要遵循教育从管理向指导过渡的原则,也就是说行为规则使原则具体化,原则赋予行为规则以理性与情感,是学生管理转向学生指导的教育基础。同时,我认识到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作为校长,更要在思考中前行。行动来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思考,思考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自我提高的必经过程。思考的终极目标是要将思考转变为今后工作的行动。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德育工作,做了如下的思考和行动改进。
作为学校德育副校长,我深知学校管理文化在育人方面孕育着巨大的潜能。通过学习认识到:学校管理文化正在从注重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的管理——以师生的精神追求引领学校的发展。
学校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管理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魅力与能力的第一个阶段,发展到学校的管理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的第二个阶段,我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要持续发展,学校的管理一定要依靠校园文化的引领。
在第三阶段的实践中,学校要让教师在对管理制度充分认同的基础上超越规范管理,将规范自觉地贯彻在日常的行为中,并以更高的道德与精神的追求来要求自己。同时,要在充分尊重努力提升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用学校的目标去凝聚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要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使教师人生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同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学校的管理文化的实施中,应注意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果的最终创造者是全体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个基础工程,是争取效果最大化和构建和谐学校文化的关键因素。因此,我要高度关注教师职业生命质量。教师职业生命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教师发展需求的新特征。
立德树人就要构建全员德育机制。作为一名学校德育管理者,面对学生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德育该如何是从?我认为应转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要把德育当一项工作来抓,而应把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目的来抓。也就是将德育的工作意识转变为目的意识,只有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才可能建立起长期的坚持全员德育的机制。
1.“建设班级教师集体”。班集体是指班级学生与其所有任课教师共同构成的集体。因此,班集体就是班级学生集体和班级教师集体。班级教师集体应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负责,也是德育教育者。班集体取得的成绩,功劳不是班主任一人的,而是整个班级教师集体的,出现问题也是由班集体共同承担。
2.实施“班主任与教师导师制”并存的工作措施。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班主任可以作为学校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级学生的全面管理工作。教师导师制,把需要更多关心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教师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形成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生思想工作新模式。教师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模式,是全员导师制的育人实践。
教师导师制要求每名导师带5—10 名学生,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及时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帮助班主任、家长共同教育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学科教师不仅负责其学科的教学工作,还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此项措施要与教师的考评联系在一起,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起班级建设责任,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
教育部校长培训班朝阳区第三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为期20 天的培训即将结束,此刻,既有盼望着与家人团聚的喜悦,更有对此次培训的不舍。忘不了专家们热情洋溢的报告场景,忘不了学友们认真讨论交流的场景,忘不了教育考察学友与校长对话的场景,忘不了中秋晚会中心领导、分院领导与学友们共舞的场景,忘不了海宁学友们流连忘返的场景,忘不了夜幕下学友们挑灯夜战的场景,忘不了学友生病大家众帮忙的场景,太多的忘不了。此次培训,我不仅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先进的理论、前沿的理念、成熟的办学经验,更促使我对学校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一定在思考的基础上,将学到的东西物化为实践的方法、手段,做到学以致用,并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将办好一所优质学校的信念作为我不懈努力的追求。感谢教委、分院领导为我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感谢培训中心专家教授们精心授课。
刘美玲
2010年10月
走进荷兰“有效课堂、社会实践课”
2011年10月1日,一行11人带着日坛人的友好与厚爱,经过近10个小时的飞行,来到大洋彼岸友好学校——埃因霍芬学校进行为期7 天的友好访问。本次交流分为两项主要内容:一个内容是中国学生要深入荷兰学生家庭,与家庭成员吃住在一起,深入了解荷兰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文化背景。另一个内容是深入课堂与荷兰学生共同学习,了解荷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此次交流活动收获还是很多的,感受也是很多的。
有感“有效课堂”
个性化课堂、个性化教学
一节活跃的课堂——数学游戏课。伴随着上课铃声,我们一行人走进教室。一位50 多岁的教师,逐一向学生、教师握手问好,学生随即按照教师课前码放的桌椅(四个桌子围在一起,分为一个小组)坐好,自觉分成四个小组,开始上课。在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演示后,将四副扑克牌分发给四个小组,开始做游戏。游戏规则:找出至少三个一组同类或同组的数字,计算谁得到的纸牌最多为本局获胜者。接到命令后,同学们开始认真思考,游戏中“你争我抢”好不热闹。
一节互动的课堂——语言融合课。漂亮的外语教师用流利的英语开始了今天的授课。老师从基本单词教起: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从简单的句式造句:我是××、我叫××等。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用英语交流,中国学生登上讲台用中文教授基本单词、基本句式。荷兰语学生老师不厌其烦地用荷兰语教授我们荷兰语。英语、汉语、荷兰三种语言在学习中不停交换使用,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友好校同学教师之间的情谊。
一节探究的课堂——物理实践课。每组派一位学生到老师处领取一台笔记本。诧异!原来今天物理课讲授的内容要全部在电脑上完成。必须通过学生们亲手操作实验来完成。教师用简短语言说明每一幅电路图装置在电脑中的位置,学生们要依据教师下发的教案完成教学内容。说时迟那时快,同学们仨一群俩一伙开始动手操作。首先,各组同学按照电路图进行画图,按照图中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意下座位挑选自己需要电学仪器,进行操作。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完成所有课堂内容。
有感“社会实践课”
参观“Anne house”
在学校项目组教师的陪同下,与一同来访的西班牙师生共同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进行参观。古朴的建筑、古老的河道、悠久的历史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但使我思考最深、反思最深的环节是参观“Anne house”博物馆。首先,我们被安排在一间房间里,讲解员做了简短的欢迎,开门见山引出“Anne house”故事。讲解员一丝不苟的讲解,过程中不时地提问。在讲解员和风细雨地讲解中,结束了“Anne house”故事。我们原本以为可以参观了,这时讲解员助手把学生分为五个自然组,每组发一份人物填图和一张大大的白纸。让学生根据所听故事梗概判断分析人物,根据说明使人物对号入座。全组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讨论、分析并对人物展开描述,进行发散思维风暴。最后,请各组同学分别到台前用自己组织好的语言进行交流,分享各组成果。通过各组同学们活灵活现的描述,使各个人物生动起来。大家带着对人物的深刻了解,开始了我们的参观……
文化表达的就是学校的精神。没有文化的学校是苍白的、是贫瘠的,更是失去生命力的。北大、清华因为独立精神而屹立于名校之林,毫不夸张地说,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必须有其独特的、以师生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来引领和支撑。学校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园地,需要不断地关注人的生命成长,不断积淀学校文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生命发展规律,照亮生命发展历程,引领生命精彩绽放。
刘美玲
2011年10月
行无疆 学无界
——加拿大教育考察报告
由朝阳区教委组织的全区18 名校长教育考察团,于2013年11月3日至11月23日,在加拿大进行了为期21 天的文化教育考察、学习和培训。此次考察中,就加拿大《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学区及学校教育计划的制定规划和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及特殊和个性化教育》《中小学课程设计及教学监管》《学生的招收与管理》《教师管理及再教育与培训》《校长在教育体系中的角色、作用》《校长领导力的培养》等政策要求,听取了有关专家所作的报告;对最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中加教育管理的差异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观摩了加拿大中小学生课堂教学以及校长日常管理工作,并参观、访问了维多利亚大学、草莓谷小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6 所学校。
三周的考察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对加拿大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照国内的教育教学情况,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有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值得我借鉴学习,特别是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更使我感触颇深。
听专家授课。授课专家都是退休的老校长。他们从任教经历,学校各个项目的开展、实施到岗位工作的落实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授课发人深省。授课专家准备的课程内容、形式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非常丰富,引人入胜。优秀教育工作者总有很多神似的地方。他们对从事教育职业的眷恋是那样的醒目。老师们那种高涨的工作热情和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以及爱生如子的责任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职普融合。在考察过程中,我发现加拿大的中小学教育,在重视学生各科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用技能的培养。比如在中学阶段,从高二年级到高三年级学生会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各学校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职业技术培训类课程,有木工、烹饪、电工、管工等。这也是加拿大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加拿大中小学这种特别重视劳动技能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广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毕业后顺利地融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拿大教育工作者认为: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因此中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最终使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和家庭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培养有适应力、选择力、对社会有用的人,便成为加拿大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向。从教育理念上讲,这既是一个培养目标问题,也涉及教育功能问题。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才会成为有竞争力、有选择力的人。
重视培养环保意识。加拿大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考察过程中,我发现,在加拿大,不管是幼小的孩子还是年长的老人,他们的环保意识都非常的强烈。
在中小学,我们看到,学校的每个楼道中都放有三个不同颜色简单的垃圾袋,没有国内造型各异、华丽的垃圾桶,学生们每天都会自觉地把垃圾分门别类地放到不同的袋中。加拿大人的这种特别注重环境保护的意识,不仅是由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学校都十分重视孩子们环保意识教育的结果。
我们国家也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滥砍滥伐、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等等都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也一直在呼吁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但实效还欠缺,如何将环保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加拿大教育体制中,是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的,因材施教、尊重个性,重视人的潜能发挥是加拿大基础教育的又一大特点。为了使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拿大的每一所学校还都为那些在行为养成和学习活动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安排了专门的老师。我们在学校里,经常看到在走廊里、楼梯间、教室一角,老师们在辅导一个或几个孩子学习、谈心、游玩的身影。为残疾和智障学生单独配备学习所需要的特殊场所、设施、学业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还有义工老师帮助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加学生在学校的幸福感,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
走进加拿大的学校,可以在大厅看见一张摆满衣服的长条桌。这张桌子承载着孩子们相互间的关爱。这些衣服是孩子们自己穿不了的旧衣服,在天气寒冷的时候,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就可以从长条桌上随手拿起外罩穿在身上保暖。这种无声的关爱,在加拿大校园中随处可见。
在加拿大的学习考察中,我深入中小学课堂,对其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感触颇深,亦有不少启发和思考。就学校管理而言,教育教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都离不开学校发展策略的全面规划以及有条不紊的实施。学校作为一个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摇篮,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积极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管理科学有序、富有成效,是一件迫在眉睫和事关国家未来、民族振兴的大事。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要由上到下、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宏观到微观地把总目标分解为各年级、各学科,直到个人的岗位目标。把长期目标分解为中期、近期目标,把综合目标分解为单项目标,层层展开,最后落实到每个科室和教职工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自己应当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标准和要求,以及完成的时间和保证措施等,才能实现各项目标的实施有的放矢。
在学校人文管理中,作为管理者更要对师情、学情了解彻底,建造人性化的校园。对学校的环境布置、建筑设计、室内外装饰等物质条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力求做到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传递学校教育信息,渗透学校意志、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激励学生、教育学生。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参与,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得到润育,塑造自己完善的人格。把高标准地塑造教师人格形象、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放在首位。建立育人文化的研培体系,不断完善自我形象,不断提升自我内涵,不断升级自我能力。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构建人性化的关爱体系,包括开设心灵驿站、开展网上沟通、实施心理辅导等,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
走出国门,看看外面世界的教育状况,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精彩的东西,使我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以上是我对加拿大学习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学习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培训给我带来的思考是无限的。感谢朝阳区教委给我提供这次机会,我愿和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讨论、多思考,让我的学生更快乐、更有效地学习。(www.xing528.com)
刘美玲
2013年11月
访名校 学名长 品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之我见
为学习先进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提高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38 期全国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师班主任、熊老师、彭老师的带领下,于4月22—25日,我们第38 期全国初中骨干校长培训班一行51人赴苏州景范中学、苏州立达中学、常州第二十四中学、常州明德实验中学、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五所学校进行教育考察活动。于4月26—27日,我们又一起参加了在江阴举办的全国优秀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教育考察和参加优秀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的过程中,我们访名校、学名校长,在行走中深入学校、体会校长办学思想、聆听专家们现场高质量的点评,深刻感受到这些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独特的办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深。
学习提炼,借专家之力做学校文化建设之事。我要做一个有追求的校长。从一种无奈应对走向一种自觉选择、从一种自我展示走向一种深度思考、从一种常规重复走向一种系统重构、从一种形式研究走向一种理性审视和从一种抽象构想走向一种创新实践。跳出分数的桎梏,提升思维品质,传播知识分析能力,保持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学校的高品质发展,师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才是真正优秀的教育质量效果。办高品质的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前瞻的课程建设,有精致的学校管理,有长效的德育机制,有高效益的课题教学。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学校是能够站在“人”的视角,将其理解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向现实能力转化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的场域”,它切实促成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权和获得感的落实。
学习反思,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既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主导着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都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随处享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办学理念在学校中随处得以体现,无论是展览室,还是学校的每一栋教学楼,处处体现着学校的文化积淀,厚厚的底蕴让人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
学习感悟,文化建设领导力是校长的关键能力。一所好的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一位好的校长要有自己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良好的教育思想,追求办学个性化、特色化,一个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力也是学校成为名校的关键所在。在参观考察和听取名校长的报告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作为一名校长,要想引领学校成为一所名校,必须要提升自己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力,提升自己在文化认知、文化创新、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引领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名校。
学习所思,名校长是一所名校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所学校的成功是学校和校长个人的共同成功。通过到名校考察和听名校长报告,使我充分感受到:这些名校长都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崇高的敬业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智慧的办学策略。他们精管理、善研究,个个是教育专家。正是有了这样成功的校长,才能引领着学校不断发展,走向成功。因此,我认为:名校的发展离不开成功校长的教育智慧,面向未来,校长的主动求变,做有道德的学校领导者:发展人、成就人。做有格局的学校设计者:超越分歧、规避功利、目标长远。做有品位的文化建构者:一种训练有素的文化。有教育智慧的校长是引领学校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高品质学校需要高境界、高站位、高质量、高引领。《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只有站在高处,也只有站在高处才会生出冲破迷雾,俯瞰群山的通灵。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路上,需要校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视野、文化价值、文化品格、文化精神和文化影响力,并不断将学校文化力转化为文化领导力,从而影响师生的价值观、信念与行为,并增强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愉悦感。
刘美玲
2019年4月28日
现在已在 未来已来
我们的课堂教学已走进“信息技术”时代
2014年,《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提道:今天技术自身走出了附属或辅助的角色,第一次走上教育改革的最前台,推动着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从而带来教育最根本的结构性改变。无论你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受,这就是今天,你必须直面的挑战。这一段对信息化教育的阐述来源于校长培训中心田爱丽教授的讲座《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变革》。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正在对持续了400 多年的现代教育体系提出范式挑战。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是教育发展从现代走向未来的重要标志。从教育学意义上看,未来教育和未来课堂教学不是“到了未来”的时间概念,也不是“为了未来”的目标概念,而是现在已经走进“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
听了田爱丽教授的《信息化与课程教学变革》课程之后,深感作为一线校长责任重大。我觉得现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创新的演进路径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等各环节的全面变革。
第一,强调主体性、个性化,注重以人为本、开放多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回归到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我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即组建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载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体系。
第二,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转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探究式、讨论式和混合式学习方式逐步普及,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精准教学、智能导学可以提供更富个性的学习服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第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向多元化、多维度发展,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时空得以空前拓展,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和教室,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时段,随时随地通过信息技术进入数字化虚拟环境中学习成为可能。
第四,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创造了网络空间,这给传统的三维物理空间增加了一个维度,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一体化,可为教学全过程提供信息化支撑,有助于发展混合式学习,实现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培养。我倡导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趣学乐考”模式是借助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在线学习)方式,并通过线下快乐的考试或检测(学科大赛)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信息技术使学习评价从单一的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表现性评价与档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转变,从注重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过程与行为的评价转变,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情诊断将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支撑。
第六,人工智能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也将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发明。当前教育界一方面对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充满期待,期待着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能引领教育的一场新变革。只有把未来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才是当代学生拥抱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最佳出路。
现在已在,未来已来。展望未来,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育教学的全面变革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培养出一大批在新时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刘美玲
2019年5月
遇见华师 许你未来
——写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30 周年之际
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存在着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也是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30 周年。在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多年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教育底蕴,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高端教育资源,通过整合华东师范大学和国内国际顶尖的教育资源,聚焦中国基础教育管理者和实践者的培训与发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锐意进取,致力于培养造就教育改革家、科学管理带头人、具有教育思想的名校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干部培训模式,为实现“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品牌学校校长,我有幸成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38 期全国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一员。通过一个半月的学习交流,重新全面审视了自己的办学体系,使点滴碎片式的管理赋予它思想与灵魂!
专家授课,快速成长,提升校长综合素养。走进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家们的教育思想与接地气的教育实践感悟,两位班主任老师具体细致的班级管理都让我深深折服。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校长培训课程是丰盛的精神大餐,其丰富的课程、名校参观学习、教育思想研讨会、精彩的点评,所有的学习安排都是面向新时代、面向核心素养教育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最新的思想,反映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促进我快速成长。感谢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全体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精心安排设计学习课程、遴选专家与生活关照,感谢十几位教育专家和多所学校为我们献上精美盛宴。
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学习,首先,使我对校长角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校长既是一名教育者、领导者,又是一名管理者。作为校长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该敏锐地把握社会转型期,尤其是新时代的特征,创造性地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办学实践中,这是一个教育家型校长的党性所在,必须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要有立足的高度:立德树人;要有思考的深度:合规律性;要有情怀的宽度:合道德性。
其次,校长专业标准从角色定位、专业职责、专业视角帮助我们从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形成校长专业发展的框架:要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特别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尤为重要,校长要引领全校师生创造性地开发、实施与评价课程,要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能力。
最后,在中心的培训学习,既有针对学校管理中沟通问题的解决策略,又有未来教育前沿变革的发展引路:教育没有小事,但学校也没有什么大事,抓好每件小事就能培养大师。未来教育可能不需要只会教书的老师,但始终呼唤懂得育人的大师!我们不能总替孩子们建筑未来,但我们可以教育出主导未来的孩子!然而触及到心灵深处,感知家庭教育到家校合作那一抹朱红、一种伤痛、一种共鸣是万恒教授那看似严厉不近人情但直指教育本质的讲座,使我陷入沉思!
提升自我,不负重托,领航校长专业发展。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学习,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校长。一所学校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位有思想的校长,要有一位有深厚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教育情怀的校长。校长要把准国家教育发展脉搏、国家教育政策,教育面临的各种现实环境等,站得高才看得远、站得高,学校才能走得远。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学习,我体会到成为名校长肩负的使命与担当,我真正认识到“名”的深刻含义,真正学习到了“名”副其实。
一是“名”在信念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通过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系统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思路、胸怀,坚定了我的教育理想,让我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是“名”在思想引领。一位校长,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是基本的岗位实践。而名校长则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应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理论学习、实践总结中凝练出来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学习,统筹学科专业,兼顾科学、人文、艺术、哲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帮助提升抓住事物本质和掌握事物规律的能力,增强了教育教学改革及管理的能力,自觉地将获得的新理念、新思路,运用于学校的管理实践,提高办学质量,创建学校特色。
三是“名”在实践创新。作为校长,我要多从当下的教育实践提炼,主动了解经济社会变革的趋势,准确把握新时期学生成长的特征,努力掌握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规律,把所学所悟对接于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去检验,通过检验去反思,通过反思去提升,从而不断凝练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我们第38 期全国初中骨干校长培训班一行51人赴苏州景范中学、苏州立达中学、常州第二十四中学、常州明德实验中学、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五所学校进行教育考察活动。于2019年4月26—27日,我们又一起参加了在江阴举办的全国优秀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教育考察和参加优秀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的过程中,我们访名校、学名师,在行走中深入学校、走进校长办学思想、聆听专家们现场高质量的点评,深刻感受到这些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独特的办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深!培训学习之后,我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简单划一地评价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
四是“名”在社会担当。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学习,我们一起关注学校关于反欺凌的沉重话题,随着影片的深入,我的心一次次被揪起,一次次被重重放下,对恶劣的学习环境发出呐喊,“救救我们的孩子”。中外教育比较讲座,用比较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班主任熊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学校安全是办学的底线,依法办学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宝。
我们要成长为名校长,就应拥有家国情怀,更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更多地胸怀天下、心系未来,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情怀,具备家国情怀。
作为有30年培训历程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秉承“增强教育自觉、启迪校长智慧、推进培训创新、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为提高中学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积极引进全国各地成功的培训经验的同时,还开发原创性的培训模式,不断扩大和深化培训领域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根据教育部的总体规划、面向基层的方针,为推动教育公平,为构建新时代整体优质教育做出努力。精益求精,铸就卓越教育领导高地。精准辐射,搭建思想引领互助平台。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提供了“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名校长的“成长”创设百花齐放、争相竞艳、奋勇争先、人才辈出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作为第38 期学员校长,45 天的研修使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教育理想的升华。45 天的研修,我的内心充满感恩的涌动,真切地感受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我们前行的灯塔、力量的源泉,是校长们的家。
30 载峥嵘岁月,镌刻着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30年之际,我衷心地祝福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这个“校长们的家”蓬勃发展,永立前沿!
第38 期全国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刘美玲
2019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