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空间是指“学校中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特定物质性基础以及教室中各种共存性关系的总和”。[10]教室空间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影响着课堂教学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室的空间因素能够影响个体对教室的满意程度和拥挤压力感,包括教室空间大小、教室布置、灯光和色彩等。[11]研究者认为环境的设置强度有力地影响着幼儿的合作与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感。在师幼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空间和环境的合理安排通常是鼓励或改变幼儿行为的第一要素。一方面,当教室空间足够大时,幼儿们更愿意在教室里进行活动;另一方面,当教室很拥挤时,会增加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在这些情景下,教师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处理幼儿间的冲突。可以说,这种师幼间的相互作用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行为或是纪律管理,而不是愉快地教学。国外有学者曾建议50平方英尺是每个幼儿在幼儿园教室的适合空间,认为合理的空间安排能够减少或者防止幼儿问题行为的出现。合适的教室空间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学者张文新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教室墙面环境对幼儿的社会交往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墙面环境的设置,有效防止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引导幼儿产生良好的社会行为。[12]2013年,学者黄玉娇等人在研究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与幼儿攻击性行为时也认为,教室的墙面环境设置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有影响,提出科学创设教室环境以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13]另外,我国学者对教室空间的研究,较多的是从建筑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视角,少部分涉及社会学。其中,学者陈向东、蒋中望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教室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实现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研究教室的空间布局是如何影响幼儿园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提供了良好的视角。[14]从实证主义方法出发,马艳云探寻了教室空间的布局和功能。[15]还有学者从建筑学的角度讨论了教室空间的规模、空间布置、光线和色彩。[16]他们通过与国外小学教室空间的对比,为我国学者研究影响幼儿园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的教室空间因素打下了良好基础。
另外,国外有学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幼儿提供足够的学习材料或者玩具。有时,还有必要提供个性化的材料让幼儿从事一些特定的任务,这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选材时要特别注意基于幼儿自己的选择、兴趣和能力。当幼儿正忙于适合自己的活动或者继续自己的任务时,他们处于合作状态,自然也不会制造麻烦,这对形成融洽的师幼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有效管理课堂也具有积极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