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动理论及其对农村幼儿园师幼关系的影响研究

互动理论及其对农村幼儿园师幼关系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5年,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萨默尔夫和钱德勒提出互动理论,用以解释幼儿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过程。[11]图3.2不良互动导致幼儿发展不良的例子互动理论的提出,最早起源于萨默尔夫在研究中观察到的一个患有分娩并发症的幼儿与其母亲接触、交流的过程。但萨默尔夫认为,从互动模式本身来说,幼儿和幼儿教师之间形成的依恋模式,与幼儿和母亲之间建立的依恋模式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互动理论及其对农村幼儿园师幼关系的影响研究

1975年,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萨默尔夫和钱德勒提出互动理论,用以解释幼儿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过程。他们认为幼儿的发展既不是纯粹的生理学产物,也不是纯粹的环境产物,更不是与幼儿和环境相关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随着时间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幼儿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表现在活动当时,也表现在活动之后。[11]

图3.2 不良互动导致幼儿发展不良的例子(www.xing528.com)

互动理论的提出,最早起源于萨默尔夫在研究中观察到的一个患有分娩并发症的幼儿与其母亲接触、交流的过程。当婴儿患有分娩并发症时,他的母亲可能表现出疑惑,并出现与幼儿不良互动的现象。刚出生的婴儿很难对母亲反复无常的行为做出回应。因此,婴儿可能会出现不规律的饮食睡眠情况。这些现象就是由于婴儿与其母亲的不良互动导致的行为。最终,母亲与挑剔的婴儿都很少感觉到快乐,导致双方的互动更少。如果这种不良互动持续下去,长期以后,婴儿可能就会在某些方面发展迟缓。想要阻止婴儿的不良发展,应通过改变幼儿或者环境(如母亲)来中止母子之间的不良互动。在成长早期,婴儿倾向于扮演一个被动的“接收器”角色。在这个特定阶段想要很快改变婴儿的行为非常困难;相反,帮助母亲做出改变则相对容易。应该改变母亲对分娩并发症的看法,调整她们与婴儿的行为以减少婴儿的焦虑,或要求她们学习一些与婴儿交流的技巧。于是,基于这样多次的观察和记录,加之后续开展的多项幼儿发展研究得出的结论,萨默尔夫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尽管早期的互动理论多用来解释依恋关系,但随着后来幼儿教育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互动理论是可以直接运用到幼儿与教师关系的研究之中的。从互动模式的底层特点来说,幼儿和教师的师幼互动模式与亲子互动模式是并不完全相同的。依据互动理论的观点,对幼儿来说,教师是另一种特别的“环境”,它与母亲这种“环境”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萨默尔夫认为,从互动模式本身来说,幼儿和幼儿教师之间形成的依恋模式,与幼儿和母亲之间建立的依恋模式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他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幼儿进入幼儿园或学前班时,他们常常会与教师建立一种类比亲子关系的成人—幼儿关系。幼儿将倾向于像与父母互动那样的方式和幼儿教师互动,同时还会表现出同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当然,目前在有关师幼关系的研究中,由于互动理论的架构不够清晰,在研究中缺乏较好的干预操作性,已经很少有研究者直接以互动理论作为研究的唯一理论基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