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后续具体实证研究给予思路支撑,从而有效改善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师幼关系,本章对有关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章还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幼儿园师幼关系存在的难题进行了探讨。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发展心理学领域,用以解释人类的行为和发展。他认为个体的成长环境包括一系列按等级划分的子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外部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行为。此外,他还指出这些子系统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结果。[1]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发展理论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框架,包括影响幼儿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它认为环境因素和多层次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塑造了幼儿。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发展理论中,环境被设想为一系列嵌套的结构,延伸到家庭、学校和幼儿日常生活的社区环境之外,每一层都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目前不少研究者都采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模型,研究幼儿在课堂和学校环境中嵌套的各种活动行为,以及幼儿与教师、同龄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发展理论展示了幼儿环境和社会系统(父母、教师和学校)的质量和背景,以及相互影响的过程。例如,父母教养或教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和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发展理论最初由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和外部系统四层体系构成。
第一层是微观系统。该系统强调了“发展中的人在特定直接接触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具有特定的生物和社会特性……”,如幼儿在直系亲属、邻居和学校环境中的经历。布朗芬·布伦纳后来补充,在幼儿的直接环境中,个体的人格和能力也对幼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初,布朗芬·布伦纳将生态系统模型的最内层称为“二元系统”。幼儿和照顾者(如父母、教师等)共同经历一个成长过程,二元系统内行为的发展和影响是相互的。此外,该系统还描述了幼儿在应对环境中有利或不利因素时第三方的作用,这些因素与环境中来自他人的支持、父母的作用以及在系统内家庭的压力有关。由于幼儿接触的直接环境中相关因素发生的相互作用和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微观系统对幼儿的生活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微观系统指的是当下的环境,例如,幼儿与父母在家中的互动或者与教师在学校中的互动。在这些环境中,幼儿直接参与其中,幼儿的体验与环境紧密相关。微观系统是一系列的关系组合,这些关系存在于与幼儿紧密相关的环境中,如家长与教师的关系。[3]
第二层是中观系统。该系统强调了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之间建立联系或交流的重要性。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一个中观系统包括主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环境又包括个体生命中某个特定时刻发展中的人。”中观系统中的各种微观系统连接在一起,影响幼儿的行为和活动。学校和教师一起工作,支持家庭的参与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4](www.xing528.com)
第三层是宏观系统。该系统是指对相对个体来说更大的、与价值观相关的社会背景。这些文化和社会因素通过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会影响幼儿。[5]例如,美国的人权运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残疾人士的政策法规。1986年美国99-457法律的出台,让美国所有3~5岁的残疾幼儿也能够享受免费的公共教育。布朗芬·布伦纳引用了维果茨基在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影响幼儿发展的框架,并指出信仰系统受文化背景的约束,通过文化背景,个人(如教师、家庭)定义了他们的教育目标,特别是教育幼儿的实践方法。后来,研究者还使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型来定义教师信念,这些信念存在于相互关系和广泛的环境因素中,如可能影响教师信念和实践的学生角色、教室布置、文化气氛、教育和国家政策等。[6]同时,还有研究者认为,教师信念可以塑造教师的想法并影响他们在特定情境中出现的特定行为。也正因为如此,多层系统的动态特性被认为是一个有用的框架,它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该如何进行工作,而不是与环境之间相互孤立,这样,教师们就会形成他们自己的独特信念。[7]
第四层是外部系统。该系统超越了中间系统,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结构,它们本身不包括发展中的人,但影响与个体接触的直接环境。换而言之,幼儿可能不是直接环境的参与者,但是环境对幼儿的生活有间接的影响。外部系统可以是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例如,直系亲属的工作场所、政府组织和社区环境等。[8]
基于以上观点,布朗芬·布伦纳指出,人类发展是基于过程、人、环境和时间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互动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相互关系或直接或间接的环境过程影响着人。布朗芬·布伦纳和其挚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莫里斯利用这一范式支持着鲍尔比的理论,即支持着在母子二元制背景下,近端过程(如早期与主要照顾者的安全依恋)如何导致幼儿独特的内部心理工作模式的理论。他们认为这是幼儿与母亲和老师形成积极安全关系的先决条件。以此为基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里姆·考夫曼和美国教育学学者、弗吉尼亚大学教育与学习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万利斯,在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基础上阐述了教师的指导与支持等近端过程是如何在课堂环境中促进幼儿自我心理调节的。上面提到的四个组成部分与微观、中观、外部和宏观系统以及幼儿的特征、父母、老师、教室和学校(以时间为重要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解释了近端过程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9]同时,生态系统模型也证明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环境中发生的近端过程可以对幼儿的社会和学习成绩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10]此外,相关研究还探索了生态学方法是如何通过幼儿在家庭、教师和学校中的互动和关系等因素,来确定幼儿要在统一的年龄段进入幼儿园的。
图3.1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发展理论在师幼关系中的应用举例
总之,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展现了影响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复杂因素,它提出的环境交互的核心观点为师幼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