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幼儿教育缺乏制度及质量保障,仅有的经费无法提高幼师专业综合素质。在经济改革体制下,学前幼儿教育单位被分割,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发挥各自主导性,导致教育体制缺乏严格监管;各类无资质园区的兴建,导致政府难以把握主导发展的方向。这些都使得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下面,主要从政府职能定位、办学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资源配置、师资建设、物质环境等方面,对提高和改善农村幼儿教育质量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者杨莉君、曹莉通过早先的一项调查指出,我国中西部农村幼儿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民办园和校办园占较大比例;标准化农村幼儿园数量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需求,农村幼儿入园率低;农村幼儿园选址布局不合理,办园条件差;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教育投入不足;幼儿教师素质不高,工资待遇差,缺乏在职培训机会;农村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化”,不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因此,两位研究者建议政府应将幼儿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探索建立“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和管理幼儿教育的责任;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和待遇,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44]研究者刘晓红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处于发展的边缘地带,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农村幼儿园存在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随意、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农村幼儿园之间激烈的恶性竞争、严重的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缺位等问题更是严重制约着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因此,政府要从幼儿教育的公益性质出发,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育宏观管理和运行机制,规划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布局,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从作坊式向规范化发展。[45]研究者阳曼超、孙启进指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宏观方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幼儿入园率较低;微观方面,存在教育教学场地和设备缺乏、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小学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缺失或落实不到位、师资不足、教师待遇差和流动性强等问题。因此,如果想加速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作者建议必须从强化政府责任和更新幼儿家长教育观念两方面入手。[46]就目前状况来看,政府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体系建设、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资源配置等外在方面,忽视了对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研究。(www.xing528.com)
从幼儿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幼儿园的基本要素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也主要受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在有关幼儿园的传统研究中,研究者们往往注重对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进行理论探讨和实地调查。尽管这些因素对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从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三个方面综合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充满开放性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带来整体结构及其效果的变化。在幼儿园物质环境既定的现实背景下,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人际关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相差不大的幼儿园中,或者同一所幼儿园中,不同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幼儿教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明显取得了好转,并逐渐走向完善;而相比较而言,幼儿园人际关系环境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进行反思时,应该看到幼儿园人际关系环境的重要性。与学校建设、资源投入等外在发展相比,质量发展才是提高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从量的扩大到质的飞跃,必须注重对幼儿园日常教学,尤其是人际关系环境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