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农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发现最大茶树

神农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发现最大茶树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转课堂问题一:茶是什么样子的?在我国,人们一谈起茶的起源,都将神农列为第一个发现和利用茶的人。偶然一次,神农发现野生茶树叶既能解毒,又能生津止渴、健脑提神,这就是茶的药用价值。1961年发现一棵32米高的大茶树,树围2.9米、树龄1 700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茶树。

神农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发现最大茶树

翻转课堂

问题一:茶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二:中国人是如何发现和利用茶的?

问题三:古人如何称呼茶?

问题四:茶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问题五:中国都有哪些地域产茶?

文化载体茶叶,茶叶主要是用茶树上的幼芽、嫩叶加工制成的,也有用茶树上较粗老的叶子制成的。所以要了解茶文化,首先要了解茶叶和茶树的基本知识。

茶树叶

茶树的定义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山茶科、山茶属”。茶树有乔木型、半乔木型、灌木型。野生茶树都是乔木型,人工种植的是灌木型,从野生到人工种植的过渡期是半乔木型。从乔木到灌木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生长条件的变化;二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而经常剪修,使茶树矮化,便于采摘茶叶。据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在江西婺源茶文化第一村得出的结论,灌木型茶树如果常年无人管理,任其疯长,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乔木,如果再经过几百年,就有可能恢复到野生茶树的形态。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地区,距今至少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中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一、茶树的发现和利用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传说是“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神农本草经》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其中“荼”即“茶”,这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记载。在我国,人们一谈起茶的起源,都将神农列为第一个发现和利用茶的人。

慕课:茶树的发现和利用

(一)神农的传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是“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即炎帝,炎帝就是传说中的太阳神,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的化身。随着人类的生育繁衍,自然界的食物不够吃了。危难时刻,诞生于此时的炎帝,教人们播种五谷,又发明农具,使人类从狩猎时期进入农业时期,不再受饥荒之苦,所以人们尊称他为神农。饥饿问题刚刚解决,疾病又在人类中蔓延。为了给人们治病,神农开始寻找草药,亲自去采摘各种野草,并一一品尝。偶然一次,神农发现野生茶树叶既能解毒,又能生津止渴、健脑提神,这就是茶的药用价值。这个传说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虽然是神话,但是能够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以前,人们对茶已有所了解。也有学者认为神农尝百草主要是为了寻找食物以补充粮食的不足,发现茶还能解毒,所以茶又作为药物进入人们的生活。所以说饮茶之始,是“食药同源”,食用在先,药用在后,饮用是再后来的事。

陈文华教授在《长江流域茶文化》中,采用科学考证方法,利用前贤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将人们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推到了距今约60万年—约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如果得到学术界广泛的认可,那么将改写中华茶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之说。

(二)中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

早在三国时期(220—280年)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据《华阳国志》),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后者指的应该就是野生大茶树。19世纪末,在四川中北部发现了类似野生茶树,在此之前我们仅有野生古茶树的记载而没有发现野生茶树。因此当外国人在印度发现了野生茶树后断定印度是茶的原产地,但是发现野生茶树并不是判断茶叶原产地的唯一根据。从植物学上考证,茶树已有6 000万年的历史,印度发现野生茶树的喜马拉雅山南坡那时候还是海底世界,而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已具备了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1939年在贵州发现7米多高的一棵茶树,转年又在海拔1 400米处发现了十余棵大茶树,有6米多高,1957年又发现了高达12米的大茶树。最有价值的是1958年在云南勐海县境内发现的一棵大茶树,树龄800年以上。1961年发现一棵32米高的大茶树,树围2.9米、树龄1 700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茶树。

根据这些发现,结合地质变迁与考古论证,我国和世界许多科学工作者确定,中国是茶的故乡,云贵地区是茶的原产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树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

云南野生大茶树

二、茶的称谓

在中国古代,茶有各种各样的叫法。从现有史料来看,“荼”最早见于《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中称茶为“槚”“苦荼”;西汉有人将其叫作“诧”,也有人称之为“酒”,东汉有人称茶为“苦卢”“茗”,还有“荈草”“荈”“葭”等,这些都是茶的异名同义字。但是在唐代以前,使用最多的还是“荼”字,该字一字多义,一字多音,一读tu(音途),二读cha(音茶),三读shu(音书),在指称茶时,读音也是“茶”。随着茶事的发展,一字多义的“荼”字最终衍生出“茶”字。到了唐代,“茶”字因出自唐玄宗撰的《开元文字音义》而被定夺,从此“茶”字在唐代之前的种种别称归为一统,“茶”开始成为通用名称,“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一直沿用至今。

慕课:茶的称谓

由于茶叶最先是由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的,所以,时至今日,全球对茶的称谓,大多数是由中国人,特别是由中国茶叶输出地区人民对茶的称谓直译过去的,如日语的“cha”、印度语的“cha”、都为茶字原音。英文的“tea”、法文的“t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thea”,都是从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民的发音转译过来的。大致来说,茶叶由我国海路传播到西欧各国,茶的发音大多近似我国福建沿海地区的“te”和“ti”音;茶叶由我国陆地向北、向西传播到的国家,茶的发音近似我国华北的“cha”音。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从侧面告诉我们“茶”字的形、音、义,最早是由中国确定的,至今已成为世界人民对茶的称谓。它还告诉我们: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值得一提的是,自唐以来,特别现代,“茶”是普遍的称呼,较文雅点的才称其为“茗”,但在文献,以及诗词、书画中,却多以“茗”为正名。可见,“茗”是茶之主要异名,常为文人学士所引用。

小思考(www.xing528.com)

“茶”字的诞生对于茶文化发展有什么益处?

三、茶的传播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利用茶这种植物,并由此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茶文化。这种格局的形成与传播有关系,中国茶从原产地向全国、从中国向全世界的传播是一个历史过程,从传播途径上看存在着国内和国外两条最基本的路线

慕课:茶的传播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

茶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这是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记载。后来由于民族的迁徙和地区之间的往来,形成了茶树传播的三条路线:一是由云南、贵州传至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二是由云南、四川传至湖北、湖南及长江中下游各省;三是由四川北移,传至陕西、河南、甘肃,最终传至西藏。目前我国已经有上千个县(市)种茶。

(二)茶向国外的传播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法师从我国携茶树种子回国,植于近江(滋贺县)坂本的日吉神社,这是茶种传入日本的最早记载。公元806年,空海法师从长安返回日本不仅带回了茶种和制茶工具,还带回了制茶技术。

韩国百济时期从中国传入茶种,与韩国当地的风俗文化相交融,先后形成了韩国历史上新罗茶道文化(以花郎道茶文化为特色)、高丽时代茶道文化(以宫廷、僧侣、文人茶道文化的丰富为特色)、朝鲜时代茶道文化(以《朱子家礼》冠婚丧祭之茶礼为中心的茶文化特色)。[1]

我国云南的茶树顺着元江、红河传入越南,准确的年代尚未有人考证。

明代末期,1610年荷兰人从澳门贩茶销往欧洲。1690年,清康熙年间中国茶获得在美国波士顿出售的特许执照。1785年,“中国皇后”号海轮运茶抵达纽约,开始华茶直销美国的新纪元。1833—1834年,英国殖民地印度派戈登两次来华收集茶籽、招聘制茶技工,回去后开创了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种植生产。此后,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逐步发展成为与咖啡、可可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小思考

茶的传播对于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

四、中国茶区

慕课:中国茶区

我国的茶区分布东起东经122°的台湾东岸的花莲县,西至东经94°的西藏自治区米林,南起北纬18°的海南省榆林,北至北纬37°的山东省荣成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江苏、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二十多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 600米的高山上,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和茶叶的适应性、适制性,形成了各类茶种的分布。

世界上有茶园的国家虽然不少,但是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土耳其等几国的茶园面积之和就占了世界茶园总面积的80%以上。世界上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有300万吨,其中80%左右产于亚洲。中国的茶园面积有一百余万公顷,茶区分布较广,每一茶区因土质、气候与人为因素影响,生产出的茶叶无论是在外观、香气或口感上,都有细微的差别,因而造就了中国茶叶的多样风貌。我国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近千个县(市)产茶,茶学界根据我国产茶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将其划分为四大茶区。

(一)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等,是中国最适宜茶树种植的地区。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9~22℃(少数地区除外),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左右,为中国茶区之最。华南茶区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很高,土壤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树品种资源也非常丰富,集中了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等类型的茶树品种。部分地区的茶树无休眠期,全年都可以形成正常的芽叶,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可常年采茶,一般地区一年可采7~8轮。该茶区适宜制作红茶白茶等,武夷大红袍、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凤凰单枞铁观音、正山小种、英德红茶、台湾乌龙等名茶即产于这一地区。

(二)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也是中国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所在。这里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该茶区土壤类型较多:云南中北地区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四川、贵州以及西藏东南地区则以黄壤为主。该茶区所产茶类较多,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等。普洱茶六堡茶、滇红、都匀毛尖、蒙顶甘露等名茶即产于该茶区。

(三)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安徽、江苏、湖北3省的南部等地,茶叶年产量约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2/3。这里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水量约为1 600毫米。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种植的茶树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安化松针、古丈毛尖、太平猴魁、安吉白茶、白毫银针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庐山云雾等名茶的原产地。

(四)江北茶区江北茶区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安徽、江苏、湖南3省的北部。江北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气温较低,积温少,年平均气温15~16℃,年降水量约800毫米,且分布不均,茶树较易受旱。茶区土壤多为黄棕壤或棕壤。江北茶区的茶树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要以生产绿茶为主,是信阳毛尖、午子仙毫等名茶的原产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