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五丁包子”名闻全国。它的做法主要是以海参、母鸡、猪肉、冬笋、大虾为馅心,做成包子,入蒸笼用猛火蒸熟而成。其特点是鲜、香、脆、嫩、补,吃起来味美异常。
这五丁包子的创制,还是被乾隆皇帝的五句圣谕给逼出来的。
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御驾路过扬州。扬州府的大小官员既高兴,又害怕:皇帝来了,侍候得好,自然能升官晋爵;一不小心,轻则罢官,重则掉脑袋。服侍皇上的内容相当多,最难的要数他那张嘴。这张嘴可以说吃遍了全国,什么山珍海味,龙肝凤胆,他都尝过。知府便早做准备,除了到各地采办材料外,还提前将所有名厨都传到行宫左右,以防万一。
乾隆皇帝来到扬州,太监传下圣旨:皇上要尝尝扬州茶点。知府和属官们早有准备。无奈扬州名点太多,都上吧不可能,上几样吧又不知皇上口味,他们赶紧问太监皇上爱吃什么茶点。太监说:“皇上喜欢吃包子,你们扬州名厨能做什么包子。”知府马上说:“这好办,我们扬州的包子有:大肉包子、肉丁包子、豆沙包子、白玉包子、素菜包子、蛋黄包子、虾仁包子……,请您点。”太监说:“你们这些包子没一个是皇上喜欢的,皇上吃的包子要求是五句话: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你们赶快去准备吧!”
知府等人一听,一个个小脸变得蜡黄:这样的包子怎么做呢?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他们连忙向太监陪笑应承,大汗淋漓地退出来。知府亲召当地十个名厨训话,对他们恩威并施,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做出这“五句包子”。(www.xing528.com)
十个名厨听了知府的一番话,九个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听说过这“五句包子”;继而个个胆战心惊;做不出“五句包子”,一家老小性命难保矣!只有年纪最大的老厨师,面不改色,正在缓步想对策。其他厨师见知府走开,连忙向这位老厨师围过来说:“丁师傅,你是五代名厨,我们就靠您来保证一家大小平安了。”
老丁师傅想了一会儿,缓缓地说:“这皇上想得真绝:这吃包子,既要补、要鲜、要香、要脆、要嫩,但又不能过补、过鲜、过香、过脆、过嫩。这包子可是不好做啊。我刚才想了想,也许能做得出来,先说给大家听听:滋养莫过于海参,少用点,不过补;味美莫过于鸡肉,少用点,不过鲜;油香莫过于肥肉,少用点,不过腻;松脆莫过于冬笋,少用点,不过硬;细嫩莫过于虾仁,少用点,不过软。用这五味料来做包子,大概皇上会满意吧。”其他九人一听,点头不已。忙簇拥着丁师傅来到厨房,七手八脚地将海参、母鸡、猪肉、笋、虾加工成小丁丁,放上佐料,包入包子皮里,上蒸笼烧熟。
知府等到包子做好后,先尝了一只,觉得味道非常好,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但不知是否合皇上口味,还不知底。他小心翼翼地捧着包子进上太监。太监又忙送上乾隆御席。乾隆吃了一口,味道很好。一口气吃了好几个,这才腾出功夫问太监:“这是什么包子?”太监忙答道:“这是根据陛下的五句圣谕制成的‘五句包子’。”听说皇上吃得满意,知府等都眉开眼笑。
后来,人们因包子的馅心是海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又是丁师傅发明的,就叫它“五丁包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