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合游戏的观察记录和案例展示

融合游戏的观察记录和案例展示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将呈现启英幼儿园融合游戏的日常观察和一些典型案 例。黄妹妹不仅是有分离焦虑而且平时也比较娇气,受到挫折就会哭鼻子,好不容易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对老师产生了依赖,但去融合班级游戏又是一个新的环境,孩子感到陌生和害怕,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融入新环 境。

融合游戏的观察记录和案例展示

本节将呈现启英幼儿园融合游戏的日常观察和一些典型案 例。示例一: 融合观察记录表三则

表6-3 融合观察记录表(小二班)

表6-4 融合观察记录表(小四班)

表6-5 融合观察记录表(中一班)

示例二: 《娇滴滴的黄妹妹》——蔡葵老师

实 录

黄妹妹是语训小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九月份来园,经过好久才逐渐适应。平时生活中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哭鼻子,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在猜到底怎么了。“是裤子尿湿了”还是“袖子没拉好”?有时候又是“小朋友碰了她一下”或者“喜欢的椅子被别人占了”。总之,因一点点小事就会哭,哭起来还停不住。每次哭,我们都跟她讲道理:有话好好说。也采用了鼓励和表扬的方法,不哭老师抱一抱,哭鼻子老师要等一等再帮你。就这样,渐渐地到了11月份,孩子对班级里的各项活动都能适应了,对我们两位老师也熟悉了,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在提醒下能控制住自己不哭,用语言表达需求了。那到底能不能顺利地进入融合班级游戏呢?我心里隐隐地有些担 心。

参加融合游戏的数天前,我就带着语训小班的孩子们参观了各个教室,告诉每个孩子自己的对口班级,认识了对口班级的老师,还特地在小班孩子们玩游戏的时候,带着他们去观摩了各个游戏区域小朋友是怎么玩的。看着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普通小班的小朋友在玩,心中也充满了期待,我想应该会有好的开始。参加游戏的那一天,我带着黄妹妹去了小一班,姚老师亲切地和黄妹妹打招呼,黄妹妹怯生生地站在我的身后,两只眼睛到处看,没有回应也没有哭,我心想:好兆头啊!我再次引导黄妹妹认识了各个区域,并介绍了一位小班的小朋友和她认识,交代那位小朋友要和黄妹妹一起玩。看着黄妹妹情绪还不错,我便悄悄地退出了小一班。20分钟后,我去小一班接黄妹妹,一进教室就看见姚老师正抱着黄妹妹给她擦眼泪,姚老师看见我就说:“哎呀!自你走了以后眼泪水就没有停过,什么也不玩,什么也不说。”第二天,我担心重蹈覆辙,在送黄妹妹去小一班后,陪她玩了一会儿,可是刚一离开,她又哭了。第三天,我延长了陪她的时间。之后的每一天,我都会陪她玩一会儿再离开。离开前,把黄妹妹托付给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告诉她蔡老师等一会儿就来,并和她拥抱后离开。虽然黄妹妹还是会哭,但势头减弱。平时在校园里,碰到小班的老师和小朋友,我都会带领听障儿童和他们打招呼。融合课、融合大活动的时候也不会错过听障儿童和普通小班对口班级儿童及老师相互熟悉的机会。大约过了两个月后,黄妹妹总算适应了,能自己走到融合班级和老师打招呼后,进入到游戏 中。

分 析

对于年龄小、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分离焦虑本身就是需要在适应幼儿园的过程中克服的困难。黄妹妹不仅是有分离焦虑而且平时也比较娇气,受到挫折就会哭鼻子,好不容易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对老师产生了依赖,但去融合班级游戏又是一个新的环境,孩子感到陌生和害怕,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融入新环 境。

指导策略

一、熟悉环境,认识伙伴

幼儿园对听障儿童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熟悉的是自己的教室和班级,以及自己的伙伴和老师。陌生的是除自己教室以外的地方,孩子们很少去,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更不认识。为了能顺利过渡,事先对环境的熟悉很重要,让听障儿童觉得对口班级也是学习和游戏的地方,这里也有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不是全新的陌生的地方。认识伙伴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走进去,也可以请进来,或者在每天户外活动时,和对口班级的普通小朋友一起做操、做游戏。在班级开展游戏时,我们请一两名对口班级的普通小朋友来一起玩。另外,联动活动可以帮助听障儿童结识比较稳定的伙伴,融合课又可以增加与老师接触的机会,这些形式都能有效地促进听障儿童对对口班级的熟 悉。

二、心理准备,积极期待

对于融合游戏这件事,老师要趁早告知听障儿童,并最好给予听障儿童一些积极的期待。在熟悉环境时,让听障儿童观摩小班普通孩子游戏,初步了解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不仅有助于他们接纳游戏形式更能对游戏产生向往和期待。性格外向的听障儿童在观摩时总是跃跃欲试,这时我会在听障儿童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请一两名听障儿童进入游戏。此时内向的听障儿童看在眼里,虽然没有表现出要参与的态度,但在心里至少知道去玩是安全 的。

三、态度和蔼,适当陪伴

像黄妹妹这样的听障儿童,老师切勿操之过急,应给予孩子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她对对口班级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在最初开始游戏时,自己的老师适当的陪伴和引导,可以使孩子逐渐进入游戏角色状 态。

四、逐渐分离,适时关注

熟悉老师的陪伴也不能无止境,听障儿童终究要脱离老师自己参与到游戏中,自己去体会游戏的乐趣。老师对听障儿童的陪伴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渐渐缩短时间,可以将听障儿童逐渐移交到对口班级老师的手里,也可以帮助她与对口班级的小伙伴熟悉起来以后再离开。离开前告知听障儿童,老师很快就回来接她。有了这样的过渡,像黄妹妹这样的小朋友最终能顺利地进入游戏区域,自己做起游戏的主 人。

有较为严重分离焦虑的听障儿童,每一学年的新小班都会碰到一两个,开学初与父母的分离,到学期中进入普通班级的融合都会需要比较长的过程,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并采用适当的方法,相信听障儿童不仅能顺利过渡到新环境,也能在其中成长和成熟起 来!

示例三: 《傻傻地笑》——沈迟老师

实 录

儿童早上来园后就开始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我班儿童对于角色游戏的要求逐渐熟悉,每天早上都能正常开 展。

12月份开始,语训小班的宝宝们也来参加我们班级的游戏活动。经过前期聋健家庭联动活动以及班级融合活动的开展,班级里的孩子对佳言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 解。

今天,佳言来园后主动与我打招呼,他走到我面前,头抬起来看着我说:“沈老师早!”我蹲下跟他也打了招呼,请他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游戏。过了一会儿,我转身看到他搬了小椅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的小朋友玩,脸上还笑嘻嘻的,我就走过去问他:“佳言怎么不去玩呀,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他摇了摇头,我就说:“那我们一起去甜甜屋吧!”他点点头,我就拉着他的手去去甜甜屋买东西 了。

营业员问:“你要买什么 呀?”

佳言只是傻傻地笑,不愿意说 话。

营业员说:“这个饼干很好吃的,买这个 吧!”佳言点点 头。

分 析

佳言在刚来参加游戏的时候一直不怎么说话,常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与其他儿童玩耍、交流。通过与语训班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我了解到佳言比较慢热,不爱与自己不熟悉的人交流,所以每次来到我们班级后,由于对周围环境不熟悉,佳言总是会选择坐在一旁观察,看别人游戏。其次,因孩子的听力受损、语言在起步阶段的原因,孩子对于不熟悉的游戏、不懂的规则也不知道如何参与,如何表达自己的意 愿。

指导策略

1. 听障儿童进入一个新的集体,普通班教师要事先和语训班的老师了解孩子的情 况。

2. 当发现听障儿童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与普通儿童不同的行为时,我们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解原因并及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 们。

3. 给进入班级游戏的听障儿童结对,找一个能力较强的普通儿童与之建立友谊,再带着小佳言一起玩游 戏。

4. 鼓励听障儿童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班级的联动活动,与家长一起帮助儿童快乐成 长。

示例四: 《我来做你的爸爸》——姚青青老师

实录一

11月中旬早上游戏时间,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班级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游戏。佑佑今天又是蓝蓝家的爸爸,只见他戴好了领带,手里拿着手机在不停地打电话。这时语训小班融合幼儿欣欣也走进了蓝蓝家,她想拿起锅子烧菜烧饭。佑佑立即走过去要将欣欣推出蓝蓝家,欣欣立刻反抗起来,一边哭一边叫“老师,老 师”。

看到孩子们起了纠纷,老师介入了孩子们的游戏。我问佑佑:“你为什么要把欣欣推出来?”看到老师的询问,佑佑也感到很委屈地说:“她不是我们班级的小朋友,而且她也不是妈妈,我们家不能让陌生人进 来。”

分 析(www.xing528.com)

孩子们从9月开始进入小一班已经有三个月了,他们与老师之间、同伴之间建立了初步的友情关系,有基本的认同感。当语训小班的小朋友进来时,孩子自然而然产生了对陌生伙伴的排斥心理,这也是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和意识比较弱的原因。同时,孩子们在近三个月时间的游戏过程中形成了初步的角色意识,佑佑把自己真的当成了蓝蓝家的爸爸,在游戏角色中他觉得欣欣是一个陌生人,而家里是不能让陌生人随意进来的,因此出现了游戏中佑佑推欣欣,不让她参加游戏的行 为。

语训小班的欣欣小朋友,由于刚刚开始语训几个月,语言能力还比较薄弱,语言表达相对简单,同时也因为孩子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她最熟悉的就是“家、爸爸和妈妈”,因此她喜欢参与娃娃家的游戏,而娃娃家也是欣欣最想去的地方。当佑佑推她的时候,欣欣只能用“哭”和“喊”来向老师表达诉 求。

对 策

在游戏后分享交流中老师向孩子们郑重介绍了欣欣小朋友,告诉大家欣欣是一个耳朵听不见的孩子,她听声音依靠助听器,并且发动幼儿一起为帮助欣欣想办法,鼓励幼儿在游戏中都要好好帮助 她。

实录二

第二天欣欣又来到蓝蓝家,这时佑佑看着她也不说话,只管自己在一边玩游戏。欣欣也不管别人,自己在灶台边烧饭做菜给娃娃吃。这时,老师也来到蓝蓝家,并开始自说自话:“我今天来当蓝蓝家的妈妈吧!”说着老师拉过欣欣说:“欣欣,今天,你当我的宝宝好吗?妈妈烧好吃的菜菜给你吃。”欣欣看着我点点头。于是我带着欣欣给她烧饭,喂她吃菜,还拿了一本书给她讲故事。一会儿又对欣欣说:“欣欣,晚上天黑了,妈妈带你睡觉吧!”接着让欣欣躺在床上给她盖好被子,这些佑佑都看在了眼 里。

实录三

第三天佑佑和欣欣又都来到蓝蓝家,各自只管自己玩,老师又做了欣欣的爸爸,不一会儿爸爸对佑佑说:“妈妈,我有点咳嗽,要去看一下医生,你照顾好宝宝。”说着老师退出了蓝蓝家。佑佑回答着“好的”,先是看了一会儿欣欣,随后拉着欣欣让她坐下来说:“我来做你的妈妈,宝宝,妈妈烧菜给你吃。”接下来“妈妈”像昨天的“妈妈”一样开始照顾宝宝,两个人玩得不亦乐 乎。

分 析

老师看到孩子们各自游戏,他们对娃娃家有一定的游戏经验却缺乏交流的意识,特别是小班孩子和语训小班孩子的交流更加生疏。于是老师用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让孩子看到老师的游戏行为并模仿,从而丰富、发展孩子的游戏情 节。

反 思

小班孩子特别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教师在游戏中要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幼儿刚开始玩游戏时,他们即使有了生活经验也不会反映到游戏中,教师要启发孩子回忆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反映出来。小班孩子刚开始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千万不能心急,不要急于问:“你是谁?在干什么?”让孩子有独立玩的过程,教师以角色身份和幼儿玩平行游戏效果较好,参与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幼儿的游戏动作。小班孩子特别好模仿,容易受身边老师和同伴的影响。教师可以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来模仿丰富其游戏的动作。同时,语训小班的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但是借助他们熟悉的情景、角色,进行角色间对应的交往更易于语训小班孩子接受,充分利用游戏场景促进聋健幼儿之间的交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示例五: 《琪琪爱上游戏了》——薛琪老师

一、个案的介绍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琪琪,男,双耳由于感音性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效果达到最适,于2017年9月正式进入语训小班学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正常交流,会回答一些简单的提问;因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备受大人的呵护,运动能力弱于同龄儿童;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平时工作较忙很少带孩子外出;对陌生环境容易产生排斥心理、过于敏 感。

(二)在融合游戏中的表现

【案例一】2017年10月13日

今天是我们班级融合游戏的第一天,8点刚过孩子们陆陆续续进园了。我和李老师分别带领两个听障儿童前往对口班级参加融合游戏。正在此时,琪琪也进园了。我就请保育员方老师带琪琪去楼上的小四班,并叮嘱琪琪:“你先上去,我待会就来。”过了一会儿,等我安顿好其他孩子,准备去小四班与普通班老师对接时,只见琪琪哭着怎么也不肯进教室游戏。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琪琪都不愿意再去融合游戏。即使在后期能够接受新环境了,琪琪仍然只喜欢在我在场的前提下安静游 戏。

【案例二】2018年3月9日

琪琪又来到了小四班参加融合游戏了。琪琪一走进教室就看见了小伙伴们都在玩游戏,于是琪琪也走进了娃娃家,开始在娃娃家里烧饭。只见琪琪一会儿把水果放在锅里烧一烧,一会儿又从梳妆台上拿了一把梳子在煤气灶上拨弄,眼睛不时地到处张望着。过了一会儿琪琪又来到了公交车上,想要做开汽车的小司机。一会儿,又见他扔下方向盘,跑到建构天地去搭积木 了。

【案例三】2018年4月12日

今天琪琪和乐乐一同参加融合游戏,他们高高兴兴地插好工作牌,开始了今天的游戏。琪琪带上白帽子当医生,乐乐带上粉帽子当护士。这时,妍妍(普通班女孩)来到了小医院,乐乐拉起她的手问:“你好!请问你哪里不舒服?”琪琪见状连忙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放在妍妍的胸口上听了听,“要打针!”琪琪边说边夺过乐乐手上的针筒,对准妍妍的手背就是一针。针打完了,琪琪摆摆手说:“走、走!”妍妍似乎还未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呆呆地坐在那里。琪琪见她半天不动便连推带搡地说道:“走、走,回家。”妍妍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赶走 了。

(三)分析

1. 面对陌生环境有恐惧心理,造成对融合游戏产生抗拒。

琪琪在一进入对口班级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不免心里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感。主要原因有:一是对于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个体,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老师,琪琪一开始选择自己熟悉的伙伴进行游戏,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属于正常现象。二是由于自身佩戴助听器的特殊性,当听障儿童在第一次面对陌生的互动对象时,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惧怕感和排斥 性。

2. 缺乏基本的游戏规则意识,很难融入游戏。

游戏作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听障儿童进入小班就读时也与普通班儿童一样可以享受到这个“权利”。但是由于自身听力障碍和语言认知的滞后性,在融合游戏之初听障儿童往往会产生“不懂游戏规则”“不会玩”的现象出现,具体表现为无所事事、不停地更换角色内容 等。

3. 由于交往语言和技能缺失,使得交往问题时有发生。

对于刚刚进入初融期的琪琪来说,由于缺乏最基础的礼貌用语和必需的沟通交往策略,造成其在融合游戏中表现出缺乏角色意识、沟通被动、交往不顺畅等问题。但普通儿童之间经过言语协商一般都会自行顺利完成交往,而发生在与听障儿童之间的交往冲突常以普通儿童的妥协、听障儿童的退出告终,或者是教师干预之后才得以结 束。

二、个案的干预与实施

(一)创设轻松、自由、接纳的游戏环境,激发听障儿童参与融合游戏的兴趣

琪琪在参加融合游戏之前就已经参加过学校里各种大大小小的聋健家庭联动活动,这些联动活动让琪琪很早就与普通班儿童相识,促进了琪琪与普通班儿童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通,更为琪琪和普通儿童一起开展融合游戏创设了很好的平台。同时,教师们组织的各种参观、大带小等活动以及对口班级中设置的融合角(用于专门介绍琪琪的个人信息、活动照片及双方幼儿的寄语)也为琪琪参加融合游戏增添了许多信 心。

(二)巧用儿歌、故事,引导琪琪在融合游戏中与普通儿童顺利交往

听障儿童由于在听力、言语和认知方面都弱于同龄普通儿童,要想在游戏中能够灵活顺利与人交往,就必须进行必要的专项技能训练。因此,我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内容,旨在提高琪琪的沟通交往技能。比如:语训小班运用《礼貌歌》《小客人》等简单、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其习得基本的礼貌用语;语训中班利用讲故事、棋牌游戏等,在学学、说说、练练的过程中提高其“主动开启话题、学会轮流、主动询问和说明”的沟通技 能。

(三)重视“游戏分享”,帮助琪琪提升游戏经验

游戏的交流与分享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融合游戏中分享交流环节往往由普通班教师主持,教师除了兼顾本班幼儿的游戏发展和表达欲望外,亦会照顾到琪琪的“发言权”,让他们说说游戏中的新发现和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大声表达自己的心 声。

同时,为充分满足听障儿童表达表现的要求,发现和解决听障儿童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和游戏水平,我们探索出一种“游戏后再分享”的环节。顾名思义,“游戏后再分享”环节,即为在融合游戏结束后,根据需要,语训班教师根据游戏中发现的重点问题或者是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的典型问题,再次进行的补充分享环节,但并非每次融合游戏结束后都要进行此环节。针对非常有价值的案例,语训班教师还利用照片和录像回忆、组织语句,帮助幼儿提升语言技能和延续游戏技 能。

三、个案的干预后记

【案例】2018年5月25日

融合游戏开始了,琪琪和普通班儿童萱萱走进理发店穿起理发师的白大褂,做好了准备工作,迎接顾客的到来。他们把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可还不见一个顾客光顾。琪琪有点着急了,气呼呼地说:“我们一个剪头发的顾客都没有,怎么办?” 萱萱也附和着说:“是啊!怎么办?”在一边观察的我没有马上去理会他,我想再看看情况,看他们如何扭转局面。时间过了两分钟,琪琪似乎有点按捺不住了,低下了头,一副无奈的样子。这时,萱萱抬起头大声地叫道:“剪头发喽,谁来剪头发?”琪琪听见了,顿时眼前一亮,也学起萱萱的样子叫卖起来。我看准了时机,走了过去。我故意问:“有人吗?”听到我的声音,两个人同时站在我的跟前,琪琪抢先说:“有人。我来给你剪头发。”就这样,一个给我剪头发,一个迫不及待地给我卷头发,忙得不亦乐乎。随后,他们更是把“生意”扩展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琪琪大声地吆喝着:“剪头发咯!都来剪头发咯。”“剪不好,不要钱!”不一会儿,理发店里就坐满了客人,生意火起来 了!

四、个案总结

本研究持续两年时间,经过两年来对个案的跟踪观察和干预,我们发现琪琪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琪琪与人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愿意与同伴交流。其次,在融合游戏中琪琪会使用许多交往语言与同伴互动,主动邀请同伴一起参与游戏。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琪琪也能够主动帮助。最重要的就是琪琪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多次在幼儿园开放汇报活动中扮演主持人和小演员的角 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