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声学和心理环境为听障儿童营造良好的融合课堂氛围
环境是儿童成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一个温馨、融洽、友爱和公平的游戏环境,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至关重要。物质环境上选择融合地点所处的声学环境要适宜,避免噪声和回响声大的活动室,活动中建议使用无线调频系统,座位的安排上尽量保证有助听设施的一侧耳朵靠近老 师。
除了给听障儿童一个好的聆听环境,心理环境的适应也至关重要。聋健家庭联动为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建立平台,每月定期开展联动活动,给听障儿童寻找固定的玩伴,促进聋健儿童情感的互通。幼儿园还利用“爱耳日系列活动”“爱自己”“爱他人”等启爱活动来引导普通班儿童关注听障儿童,认识助听器与耳蜗,用实际行动去接纳即将到来的“小伙伴”。“启爱”活动的大带小、交换礼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都为听障儿童进入融合课建立了安全自由的心理准 备。
(二)帮助听障儿童积累课前知识与经验是融合课开展的基础
基于听障儿童生理特点与心理发展特征与普通儿童存在不同步性,幼儿园将融合课的进度分成了准备期、磨合期与适应期三个阶段。准备期主要发生在小班上学期,在此期间,语训教师旨在帮助听障儿童愿意参与到融合课的活动中,面对新环境不排斥。由于小班上学期的听障儿童还处于语言起步阶段,因此设计的融合课语言表达要求相对低,更多偏重于理解。磨合期主要发生在小班下学期,此时听障儿童、普通儿童、融合班级的普通教师之间都已经有所了解,听障儿童的语言、认知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因此,此时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为融合课提供保障。到了中班上学期则进入适应期,此阶段听障儿童语言到了飞速发展期,掌握的词汇、句式等逐渐丰富,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周围发生的事,融合课中的参与性明显提 高。
(三)选择均衡的融合课程内容,关注听障儿童在不同领域的学习特点
1. 语言领域。
选材适宜,针对不同时期听障儿童选择合适的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儿歌,有情景的、有重复语言的、有对话的小故事等,逐步向有一定逻辑联系、有引发想象的故事过 渡。
2. 社会领域。
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内容,可以选择与听障儿童日常贴切的内容,如感谢别人的帮助,请求一起玩等;也可以选择与人相处的规则,如帮助别人,管理情绪 等。
3. 艺术领域。
美术活动中,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差异较小,基本可以同步。音乐活动中,可选择节奏、欣赏、表演等内容,歌唱活动对听障儿童来说较困 难。(www.xing528.com)
4. 科学领域。
该领域中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差异较小,活动中指令要明确,听障儿童视觉优先,可根据听障儿童的特点,准备适宜的教 具。
5. 健康领域。
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差异较小,基本可以同 步。
(四)加强有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促进听障儿童发展的重要推手
融合课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促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听障儿童的情况和选择的内容提前讨论,对于各种问题及听障儿童有可能的回应进行预设。活动过程中教师适宜的提问、非语言的互动以及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听障儿童增强自信,愿意参与到活动 中。
除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外,良好的生生互动可促进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融合课中教师预设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互动的环节,让双方儿童共同讨论、交流,听障儿童也由原来被动参与、逐步参与,最后愿意和朋友说说自己的想法。普通儿童也在和同伴的互动中,获得了更多同伴指导的机会以及培养了帮助他人的责任 感。
(五)聋、健双方教师及时有效沟通是融合课顺利开展的保障
语训教师和普通教师一起根据听障儿童的特点进行分析,把听障儿童按照组别安排在对口融合班级里做游戏。语训教师把听障儿童的情况及时与普通班教师进行沟通,使普通教师在融合课中能够有重点地指导与帮助。活动前,根据双方儿童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活动目标;活动中,双方教师一位主教一位辅教,既面向全体,又对听障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活动后,双方教师共同反馈、交流,旨在帮助听障儿童逐步熟悉环境并适应双方教师不同的教育风 格。
除了教师间的沟通,在融合课结束后,普通班教师会利用闲暇时间和班级儿童再次商讨如何与听障儿童交流,鼓励普通儿童主动与听障儿童进行语言交流,进一步提高听障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语训班教师会利用简短的时间对今天的融合课进行再次的回忆和总结,利用照片和录像记录有价值的案例,帮助听障儿童学习、提炼好的经 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