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三亚学院 旅业管理学院,海南省 三亚市 572022)
[摘 要]海南省1999年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同年颁布建设规划纲要。由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缺乏统一的管理,生态省建设进程滞后。自2005年修编规划纲要后,生态省建设才全面开启,生态文化产业得到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量申请建立和运营生态文化园区。
[关键词]生态省;生态文化;生态产业园;生态文化园
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同年颁布《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依据《纲要》规定近期、中期和远期战略目标,生态省建设将循序渐进地进行。
①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
②制定有关污染防治的法规。
③制定有关鼓励发展生态产业政策的法规。
④制定保护和鼓励发展海南生态旅游的法规。
⑤制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的其他有关法规。
海南省是全国最早批准建立的生态试点省,也是全国率先对生态建设立法的省份。建设生态省的实质是要推动海南走上切合海南实际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2002年,海南省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村,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海南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起因是他们在农村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中碰到了几大难题:一是“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三农民健康文化生活缺乏;四是农民生态意识不浓。海南省领导认为,只有解决了“脏乱差”,才能谈及建设优美舒适的文明环境;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有物质保障;只有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引导广大农民在求知求美中进而求富;只有广大农民生态意识、观念逐步养成,才能使海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省。
2002年,海南掀起了生态文明村创建热潮。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农村,有条件的重新规划,没条件的加以改造。村中有硬化路面,村外有绿树环抱,改水改圈改厕,兴建文化、体育设施,让农民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感受文明。以农村文化室等为阵地,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民明白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形成关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建设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在2003年,海南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首先,将生态文化转化为新经济、新产业的可能。从生态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品价值;探索用生态文化的手段去解决我省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产品销售的难关。市场规律已经告诉了我们:没有文化或者缺少文化的产品不是被市场冷落就是生命力不强。这就说明了产品是躯壳,文化是灵魂。没有文化就没有品味,就上不了台阶,达不到档次。文化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需要。
2005年,省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修编)》。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了规划修编纲要。修编后的《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把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衔接,增加了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区域布局、生活质量等内容,按照产业和环境的关系对产业部分进行了调整,强化了生态省建设的保障措施。
从2005年开始,海南省陆续出现了生态产业园。琼中县生态产业园属于其中之一。生态产业园建成后,它将成为琼中集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农业科技培训、科技开发与创新为一体的产业基地,能把琼中各种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打造、提升琼中经济、政治、文化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6年2月13日,海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关于文昌市东路镇白鹭湖山庄开展联片创建文明生态村联席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认为,白鹭湖地区面积3万亩,经过香港同胞邢诒前先生(海南怡田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10多年的努力和周边群众的支持,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带动了周边文明生态村建设,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2006年,省委宣传部、省林业局、省教育厅、团省委和文昌市将共同联手在白鹭湖周边38个村庄开展文明片区创建活动。其创建定位为:文明生态村片区联创新亮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基地;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
2008年,我省有了第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这些园区(项目)将得到重点扶持,使其尽快成为产业优势项目。
由省文改办和省发改委公布的我省第一批11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是:海口大致坡镇琼剧文化产业群(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海口长流创意产业园、“印象·海南岛”大型实景演出、三亚创意新城(含海南省动漫产业基地)、南中国海影视文化生态园、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海南航天主题公园、海南文笔峰道家文化苑、海南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其中,海南航天主题公园、三亚创意新城等项目还被列为今后三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
2010年1月16日,来自国内外政界、学术界、工商界精英500人齐聚椰城,共同关注、探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等理论实践内容,以“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在海口开幕。论坛旨在“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和谐发展”。本届论坛设有:共同探寻自然生态“密码”主论坛、“首届百家中国生态文化名镇(乡)成就推介”分论坛、“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发展专题报告”分论坛。论坛同时举办“中国生态文化名镇(乡)绿色联盟发起名镇推介活动”,推介第一批36家中国生态文化名镇(乡),在16日晚举行的“绿色邀请”专题文化颁奖晚会上颁发“中国生态文化名镇(乡)”证书,这表明“中国生态文化名镇(乡)绿色联盟”正式启动。据了解,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还向全国公开征集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领域的学术成果,经论坛组委会认定,澄迈县人民政府荣获“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www.xing528.com)
同年10月至11月,海南海大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组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调研成功完成《国际旅游文化生态主题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受海南科龙德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拟在海南省琼海市国营东红农场附近建设5 000亩的旅游经营开发与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国际水准的旅游文化生态主题产业园,海大源领导高度重视对该项目的调查研究。
《2011年度海南生态省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于6月出台。《通知》指出,海南省要以发展生态产业、节能减排、治理城乡环境污染为主线,坚持生态立省、环保优先,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加快退化土地治理与生态恢复重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低碳生态人居,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打好基础。《通知》明确了海南省将建设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区、示范村、示范乡镇和示范县市,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和20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着力打造5—10个特色旅游小镇。同时,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海防林保护工程和“三边”(海边、路边、城边)林建设工程,新增造林20万亩,中幼林抚育30万亩,后备资源培育(补植补造)30万亩。
2012年,海南省将推介四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包括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国际创意港和海南省动漫产业基地。其中,作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将集中发展文化产业,用文化赋予旅游灵魂,用旅游承载文化发展,探索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规模大、开放度高、国际一流的国家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国际旅游岛建设先导区、滨海城市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的度假胜地。
同年8月,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和它的创建者袁金华收藏“痴人”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了海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海南省政府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扶持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的建设,力争将其打造为生态文化产业园。措施一:组织专家对白沙河谷藏品进行甄别、鉴定。措施二:帮助白沙河谷进行生态博物馆申报工作。措施三:为白沙河谷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措施四:与乐东县政府合作,打造生态文化产业园。
海南文山沉香文化产业园将于2013年3月正式开工,预计于2017年全面建成。作为海口市和龙华区的重点项目,海南文山沉香文化产业园将融种植、贸易、科研、文化、旅游和养身于一体,打造成为沉香文化产业国际示范园及全国沉香交易中心。
随着《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的出台,海南省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一直被视为旅游的灵魂。尽管海南省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缺乏统一的管理。随着管理机构的明确和管理办法的出台,首批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选命名工作也即将启动。这标志着海南省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按照“一区三带九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了生态旅游产业、科技创意产业和影视动漫产业三大板块。在2012年国家命名的海南省四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旅游景区就占了一半。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生态旅游业将成为海南省文化产业独特的优势行业。
2013年11月,海南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19家园区基地接受面试。这次申报的4家产业园区分别为海南省动漫产业基地,海南灵狮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生态科技新城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而在申报的产业基地中,则包含了呀诺达、文笔峰、天涯海角、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等知名景点。
自开展生态省建设13年来,海南已相继颁发了60多项涉及生态省建设的法规规章,为生态示范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这60多项法规规章包括《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省松涛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规定》、《海南省万泉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定》等,内容涵盖了森林、土地、矿产、海洋、水资源保护、流域生态保护、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方面,保证了海南生态省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海南省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对海南岛的发展至关重要。海南岛的生命线就是这些自然资源,但不能为了保护资源而放弃发展。在长时间的探索下,海南省以环境优势推动经济优势,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摆在核心地位,培育壮大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现代工业等生态优势产业。在推进新兴工业省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把大项目、高科技企业集中安排在西部少雨地区,以利于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有效处理,把污染降到最低限度。这些原则与举措都对海南生态岛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
海南省生态文化建设从生态文明村开始,逐渐转移到生态产业园、生态文化园的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从村的建设到园区的建设,海南生态省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自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生态省建设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优势,加强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生态省建设氛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南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发展计划厅,海南省国土海洋环境资源厅.海南建设生态省规划纲要[N].海南日报,1999-08-03。
[2]王书明,高晓红.自然、文化与发展战略的整合——论海南生态省建设的三大优势[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8—22。
[3]雷丹.对海南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5—108。
[4]刘艳玲,王如松,欧阳志云.海南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147—148。
[5]刘建波,温春生,陈秋波,彭懿.海南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09,29(1):39—43。
[6]欧阳志云,王如松,郑华.海南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
12(4):70—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