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南省文化产业的G-PEST分析报告

海南省文化产业的G-PEST分析报告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的人文环境及对外交流为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届时,海南的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凸显出其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

海南省文化产业的G-PEST分析报告

(一)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海南省作为我国唯一位于热带的省份,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对,东北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其一大特点。

海南岛由于未充分工业化,以其无边的绿色、美丽的沙滩和清洁的空气,吸引了众多前来度假与观光的游客,且外地来琼移民数量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商家也选择在海南举办各赛事活动、企业会议、工作会议、文化展览、销售展览等活动。海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的人文环境及对外交流为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1.特区政策。海南省1988年建省办特区,国务院(国发[1988]24号和26号文件)明确海南经济特区采取比当时其他特区更加开放和更加特殊的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经济体制,享有更为充分的经济活动自主权和更宽的审批权限,同意海南走成片开发和吸引外资的发展道路。为使中央政策进一步具体化,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海南省人民政府运用全国人大赋予的立法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一系列鼓励国内外客商来琼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呈现出冲突、交流、融合发展的多元文化。

2.国际旅游岛战略。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为使海南在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鼓励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并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同年6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具体部署了未来十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及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届时,海南的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生活质量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3.供地政策。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海南省政府在3年内实际投资额达到10亿元,投产后3年内每亩土地年均销售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的,经省政府批准,可在同一区域以公开出让方式,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规划,安排适当面积的配套经营性项目用地,对投资者给予补偿用地开发房地产项目等。在海南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条件下,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实施优先供地、优惠供地、成本价供地政策,能看出海南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4.人才政策。对经过有关部门认定的“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只要在海南从事“文化建设、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项目投资”,不需要在海南安家落户,就可以享受海南省制定的高层次人才的各类政策待遇。对于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海南省政府还规定: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免五”,即5年内省政府把地方留成部分返还给个人;安家补助费和奖金全部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经济环境因素分析(www.xing528.com)

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海南省委、省政府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绿色崛起。201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515.29亿元,比2009年增长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 429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611.41亿元,连续两年强劲增长,增幅均在3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40.09亿元,比2009年增长9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369元,比2009年增长33.6%,去年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6 446元,比2009年增长35.9%,去年增幅位居全国第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两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26.2:28.4:45.4,农业增加值近几年增长幅度在7%左右,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近一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7.94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 141.64亿元,同比增长1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3%。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在全省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成为支撑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凸显出其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全省接待过夜国内外游客3 001.34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收入324.04亿元,增长25.8%。

虽然“十一五”时期海南省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目标、高标准、高要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海南文化事业产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海南文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财政投入与需要相比还很不足,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中心城市缺少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基层文化设施大多场地狭小、设备陈旧、功能不全、人员老化,不少新建成的文化设施由于配套不全、运行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二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三是文化产业总量少、规模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2009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3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只有2%,低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四是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制度尚不完善;五是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强,既缺少有广泛影响力的本土题材文艺精品,又缺少对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文化活动,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不够紧密,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作用不够明显。

(四)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民生投入加大,社会福利提高,导致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增加。海南省民生投入逐年看涨,“十一五”期间民生投入共952.7亿元,比“十五”增加了2.7倍,平均年投入为190.54亿元。而2010年、2011年全省民生投入分别达409.64亿元、546.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70.5%、70.2%,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5.53万套,超额完成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目标。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1 300亿元,重点实施73个民生项目,突出三大亮点:一是力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二是计划新增城镇保障性住房28.8万套,完成6.5万套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完成13.2万户农村危房和库区移民危房改造。三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尽管海南城市建设规划水平以及民生质量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随着政府关注度的不断加深、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以及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一状况将得到很好地改善。这也将为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新建和续建了海口三亚软件产业基地。目前,岛内信息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步入了良好的发展阶段,信息智能岛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已成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支撑。海南初步形成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省城乡的信息通信网络,行政村通宽带率84.5%,3G网络覆盖所有城区和乡镇,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6%。海南农村有着良好的文化娱乐传统,城乡互通互联为发展海南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诚然,海南有诸多发展文化产业的基因,或者说要素,但是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不是很理想,有人说海南的文化产业就在海南人的生活方式里,“上身西装领带,脚上趿着拖鞋”,“一壶老爸茶,顺手抠脚丫”,这一切都被说成了不文明的方式,其实在海南生活久了的人最能理解这种文化,上帝赐给了海南人太多的自然财富,悠闲、洒脱也是一种文化,纯粹地用现代文明去审视传统本身就是对文化的不负责任。当然,随着生活的改变,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将被慢慢地文明化,旅游岛建设需要包容、需要多元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