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发烧——杀死病毒和细菌的战斗
发烧即体温升高,通常与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刺激有关。正常体温大约在36.5℃~37.5℃(98.6华氏度加减1度之间)变动。发烧是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为特点的全身性反应。发烧后,唾液的分泌、胃肠的活动也会减弱,消化酶、胃酸、胆汁的分泌都会相应地减少。
大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原所引起的,如各种病原体、细菌、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渗出液中的“激活物”、某些类固醇、异种蛋白等,在体内产生致热原,称为内生性致热原。目前认为这些致热原作用于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使其被激活而生成和释放出白细胞致热原,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改变其功能状态,从而影响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产热增加,散热降低,引起体温上升,出现发热反应。
人的体温调解也是和酶有关的。人体体内并不是单一化学平衡而是有非常多的单一化学平衡组成的复杂平衡体系。在这里边一个平衡的反应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各个化学平衡之间交错混杂,最终将人体温度钳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对正常人体温恒定的解释。
正常没有生病的人,身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平衡没有打破。因为酶活性不单受温度的影响,其他的比如pH(酸碱)值、压力等也有影响,当其他因素变化时,酶的活性也会改变。其实病变时就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发生了改变。酶的活性改变则化学平衡对人体温度的钳制作用就失效了,人体的多数主要化学平衡是放热的,所以发烧就产生了。
发烧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体对疾病的反映,一种是人体对疾病的反应。怎么解释呢?
第一种:人体因为某种原因发生了病变,这种病变直接导致人体内的化学平衡紊乱,使得一些本来能够控制的化学平衡失控,进而人体温度发生变化。(www.xing528.com)
第二种:病变并没有产生上边那种体温变化,但是人体的自我免疫系统却对这个病变有了应答,采取的手段就是用升高体温的方式来改变病变化学平衡相关酶的活性,达到自我免疫目的。
也可以说发烧有两种:一种是现象,一种是对策。
炎症性发热疾病时,病灶充血明显,致热原吸收较快,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越多,渗出范围越大,则发热来得越快,热度越高;而增生性炎症(如结核病)致热原来自大吞噬单核细胞,其数量不多,产生致热原较少,再因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也较慢,故发热较慢,热度较低。
感染也是发烧的一个原因。例如,滥用安非他命类药物和戒酒反应都可导致体温上升。环境压力也会引起中暑及相关疾病。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相当于人体恒温器。它由称为热原的流动性生化物质激发,热原从免疫系统识别的潜在病灶开始,通过血液流动。人体组织会制造一些热原,许多病原体也会产生一些热原。下丘脑一旦发现热原,便会告诉身体加强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并减少周围的血液流动,保持这个热度,从而导致发烧。
有时候,发烧可能会严重到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发烧超过40.6摄氏度,就能威胁重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功能。细胞应激、梗塞(心脏病发作)、组织坏死、痉挛和神志失常等都是潜在的不良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