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门寺:一座有岩石的历史遗迹

法门寺:一座有岩石的历史遗迹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门寺号称关中“塔寺之祖”,始建于东汉。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法门寺历经沧桑。法门寺出土的文物珍宝是我国解放后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引起学术界和宗教界极大振动。这次法门寺出土的真舍利验证了“阿育王塔”是“真身宝塔”,果然名不虚传。法门寺大殿前的甬道上有一方青石,长60厘米,宽55厘米。法门寺由于出土了真舍利,游客香客常年不断,寺塔周围不仅有乡野之趣,现开放的地宫还可一睹佛矛佛光和稀世珍宝。

法门寺:一座有岩石的历史遗迹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东距西安120公里,西距宝鸡107公里。法门寺号称关中“塔寺之祖”,始建于东汉。今天看到的法门寺于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重建,由原来的木塔改为砖塔。塔高46米,分13级。塔形分八棱形,塔基周长50多米。在塔第一级(底层)的八面上方,各嵌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字样,分别表示西北、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8个方位。在塔底层的四个方位各有题额,正南入口处是“真身宝塔”;正北是“美阳重镇”;正西是“舍利飞霞”;正东是“浮图耀日”。

塔的最高一级是复钵形塔刹,最下一级只有正南开一塔门,其余11级,每级各开8个佛龛,每个佛龛各置佛像一尊,共有88尊佛像。

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法门寺历经沧桑。北魏时木塔称“阿育王塔”,是佛教传入中国19舍利塔之一。周朝时曾为王室寺院,常年香火缭绕。隋开元年间,寺院改为“成实道场”。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正式定名法门寺。唐朝时法门寺几经扩建,寺庙建筑多达24院。从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到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唐朝政府先后举行过7次迎送法门寺佛骨的活动,波及当时的东西两京,近至长安,远至洛阳。每次活动,兴师动众,仪式隆重。在第六次迎佛时,当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向皇帝上书,指出迎佛仪式劳民伤财之虞,史称《谏迎佛骨表》。唐宪宗李纯不听忠谏,反而下令处死韩愈,最后在尚书裴度、崔群的劝谏下,虽幸免一死,却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了宋代,法门寺依然香火不断。明代4层木塔倒毁,这才改为13层的砖塔,并新塑菩萨天王像。公元1939年,在华北慈善会的资助下,法门寺再度修葺。1981年因地震塔身损坏。1985年再塑佛像20尊,增加了铜佛殿和正殿。

1987年为修整塔基,意外地发现了塔基下的地宫。地宫呈隧道形,自南向北,依次有踏步、漫道、平台、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六部分,地宫总长21.12米,总面积为31.81平方米,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佛塔地宫。更为惊人的是,地宫中封藏着数百件唐代留下来的稀世珍宝。除了舍利外,有金、银、玉、瓷、琉璃、漆木、丝织品等。众多的器具造型精巧别致。出土的琉璃瓶来自西域,可见法门寺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地之一。法门寺出土的文物珍宝是我国解放后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引起学术界和宗教界极大振动。(www.xing528.com)

在发掘的4枚舍利中,有一枚是佛指甲骨。传说佛祖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古印度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公元前273年—前232年)派人把佛舍利分成8.4万份,分送世界各地。但是在现存的舍利塔中,多是代用品。这次法门寺出土的真舍利验证了“阿育王塔”是“真身宝塔”,果然名不虚传。

法门寺大殿前的甬道上有一方青石,长60厘米,宽55厘米。青石正中有两个陷窝,形似跪迹,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宋巧告状石”。据说明朝宦官刘谨将有功之臣傅有德陷害致死,傅的妻子携子流落到郿坞县。由于人地生疏,傅的遗妻交给儿子傅朋一对玉镯,让他自找配偶。一天,傅朋在孙家庄巧遇穷秀才宋国士之女宋巧姣,两人一见情投意合,傅朋将玉镯赠给宋巧姣,订下终身。后来傅朋蒙冤入狱,宋巧姣悲痛欲绝。不久她听说刘谨回乡陪母到法门寺降香,便来到法门寺跪在地上向刘谨诉冤。刘谨派人查实后,使冤案昭雪,傅朋和宋巧姣最终喜结良缘。这个故事后来编成戏曲《法门寺》,从此广为流传。

法门寺由于出土了真舍利,游客香客常年不断,寺塔周围不仅有乡野之趣,现开放的地宫还可一睹佛矛佛光和稀世珍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