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教寺:黄土高原唐代佛教瑰宝

兴教寺:黄土高原唐代佛教瑰宝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教寺位于西安市东南约20公里长安县的少陵原畔,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3个寺庙译佛经,历经19年,译出佛教经典75部,计有1335卷。后来唐肃宗李亨来寺游览,题塔额“兴教”2字,从此得名兴教寺。进寺不远,可见正殿,碧檐舒殿,红柱彩绘,殿阔5间,陈设有铜佛及缅甸赠送的白玉弥勒佛像一座。寺院两侧各有跨院,东院名叫藏经院,藏经楼收藏草木本经及近代影印经书数千册。

兴教寺:黄土高原唐代佛教瑰宝

兴教寺位于西安市东南约20公里长安县的少陵原畔,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唐代高僧玄奘遗骨迁葬于此。

玄奘(公元602—664年),唐代僧人,原名陈祎,俗称唐三藏唐僧,今河南偃师人,他13岁出家,21岁受戒,一生钻研佛学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内行,经过新疆及中亚等地。前往印度取经,同时游历印度等国。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3个寺庙佛经,历经19年,译出佛教经典75部,计有1335卷。他还把《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玄奘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述了中亚、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当时的情况,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民间广泛流传他的故事,如元代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明代吴承恩小说西游记》,都是从他西天取经的故事编著的。

玄奘圆寂于玉华宫(今宜君县境内),葬于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上。公元669年迁葬于现址,同时建塔志念。后来唐肃宗李亨来寺游览,题塔额“兴教”2字,从此得名兴教寺。(www.xing528.com)

公元828年,此寺曾修葺一次,19世纪中叶(清同治年间)除3塔外,寺内建筑毁于兵火。公元1922年—1934年间,又重修建,寺内正殿、藏经楼和寺外方形敞亭等,均为近代仿唐建筑。

进寺不远,可见正殿,碧檐舒殿,红柱彩绘,殿阔5间,陈设有铜佛及缅甸赠送的白玉弥勒佛像一座。正殿后是宽敞的四合院,植有梅、兰、竹和菊花。院北高台上另有5间大殿,内有佛像等。寺院两侧各有跨院,东院名叫藏经院,藏经楼收藏草木本经及近代影印经书数千册。西院名慈恩塔院,3座砖塔立于松柏果树之中,其中最高的一座是玄奘舍利塔,高23米,分5层,方形仿木砖砌,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砌大古塔。塔底层北面镶有石刻“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记述玄奘生干事迹。塔的底层砖洞里,放有清代泥塑玄奘像,东西两侧的小塔是玄奘弟子的基塔。东侧还有一小塔,是新罗国国王子孙圆测舍利塔。三塔以北有3间刹殿,内部陈设玄奘及两大弟子石刻影像及影赞,其中有《玄奘负芨图》。另外,壁间悬挂《玄奘行程图》及《古代中缅友好往来使》等图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