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景别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景别。景别运用主要讲的是镜头(画面)组接时景别之间要有差异,一般情况下相同或相邻景别的镜头(画面)不宜组接在一起,比如全景接全景、全景接中景等。当然,我们也经常看到,有这样的组接方式,比如电视新闻片。但在非电视新闻片中,这样的组接一般会做淡变和化变等方式的处理,尽量不会用切换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镜头(画面)跳动,让受众看得不舒服。若是用切换方式,常被电视专业人士看作“硬切”。电视新闻特别是会议新闻,在编辑组接镜头(画面)时多采用这种方式。
景别运用的基本原则是镜头(画面)不跳动、顺畅、合理。合理,是指镜头(画面)内容要符合我们前面讲的那些原则,也指镜头(画面)组接内容的连续性,视频主题的一致性。比如前一个镜头(画面)展现的内容,与后一个镜头展现的内容要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而不是驴头对不上马嘴,风马牛不相及,任何逻辑关系都没有。
景别运用的基本原则有三点。
第一,景别与景别之间要有明显的变化,否则镜头(画面)将产生明显的跳动,给受众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图一接图二,也可以调过来组接。因为两个镜头(画面)的景别有明显变化,图一为中景,图二为特写,中景接特写或特写接中景。
图一
图二
第二,景别差异不大时,必须采用拍摄角度不同的镜头(画面)来组接。特别是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镜头(画面),两者的景别差别不大,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否则产生的跳动会更大,好像一个连续镜头从中间被掐掉了一段,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图三为中近景,图四为近景。两个镜头(画面)的景别虽相邻,相差不大,但拍摄角度不一样。我们看到的电视会议新闻,很多时候就是通过拍摄角度的调整,将景别相差不大的一些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的。
图三
图四
第三,景别相同或相近的镜头(画面),内容又相同或相近,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组接在一起,而内容不同可以组接在一起。图一、图二均为全景,但内容不同,两个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也是可以的。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一段较长的视频中连续这样组接镜头(画面)。长时间让观众看这样的视频,很疲惫,因为景别变化不大,就像语言平铺直叙一样,平淡无味。所以要运用不同景别来表现、表达,发挥好景别的作用。
图一
图二(www.xing528.com)
景别运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点。
第一,景别不相邻、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镜头(画面)可以组接在一起,如全景接近景。景别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差却很大,甚至是相反,这样的镜头(画面)一般不宜组接在一起。这两种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中间要有转换镜头(画面)。转换镜头(画面)要与前后镜头(画面)中的任何一个镜头(画面)有合理的逻辑关系,而且景别是特写。若硬要组接的话,要注意其合理性。
图三
图四
第二,景别相邻或相同、内容不相同的镜头(画面)可以组接在一起,比如电视会议新闻。景别相同或相邻、内容又相同的镜头(画面)不应组接在一起。
图一
图二
第三,尽量不要大景别与大景别组接在一起,而小景别与小景别组合可以用,但不能乱用、滥用。因为大景别如远景、全景,所展示的场面宏大、壮观,如果两个大景别组接在一起,往往会产生跳动,带给受众不舒服的感觉。小景别如近景、特写,所展示的是人或景物的细节,受众视线关注在镜头(画面)所展现的某一点上,景别的变化在不经意间被淡化了,带给受众的感受不是特别强烈。不过,乱用、滥用小景别与小景别组合,也会让受众感到平淡、乏味、不舒服的。
第四,内容相同或相近、景别相同或相邻的镜头必须组接在一起,应采用淡入淡出等方式处理。
镜头组接和景别运用,既有技术的操作,又有艺术的感悟。实践出真知,只有多实践、多思考,才能悟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创作灵感,制作具有艺术魅力的视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