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优生的生存训练课程发展历程

资优生的生存训练课程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5月7日至8日,学校组织高一年级30名男生在东海之滨进行24小时野外生存训练。(二)从24小时到48小时上海中学的生存训练课程经过师生的不断探索与努力,经历了从刚开始的尝试到不断的规范,课程体系愈加完善。

资优生的生存训练课程发展历程

上海中学的48小时生存训练课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设想到现实,从萌芽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它是对时代发展的认识,对学生发展的思考,对学校“乐育菁英”办学理念的践行,着重于“生存意识养成、生存环境体验、生存能力提升、生存德性熏陶、生存素质升华”五个主题,提升学生的生存素养、加强生存意志。

(一)“东海之滨”的成功试水

上海中学48小时生存训练课程的缘起要追溯到1992年,当时一篇关于中日少年比较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曾震撼中国教育界,“中国孩子的表现远不如日本孩子”的言论引起了一场中国少年素质教育的大讨论。虽然这则报道在后来被证实有很多不实之处,但是这篇文章当时确实引起了广泛讨论,也提醒了学校重视资优生德育中生存素养与生存意志培育的重要性。于是上海中学开始进行一项新的尝试——东海之滨24小时野外生存训练。

1994年5月7日至8日,学校组织高一年级30名男生在东海之滨进行24小时野外生存训练。生存训练是从第一天的13∶00开始从学校出发,到第二天的12∶00这段时间内,进行“背包行军”“安营扎寨”,分组“生火做饭”等活动,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次“训练”,而是锻炼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学生危机意识,最终增强其心理素养的一次成功探索。《文汇报》《青年报》《上海教育报》分别发表文章,肯定了本次训练所取得的成果。其中《青年报》文章的题目是“全国中学生头一回生存训练 三十名男孩不平凡的24小时”。上海市前预备役师师长熊庆对这次活动也给予很高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从学生抓起的预备役训练。部队进行野战生存训练有七字:走、打、吃、住、藏、管、保,你们这次除了‘藏’未进行外,其余都进行了实践,而且都做得不错,学生的精神状态良好。”

学校感到24小时野外生存训练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整个生存训练过程中,教师与教官都不插手,让同学们自己去解决生存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对他们认识自己很有帮助。

小资料:24小时的收获——记上海中学高一学生“一日营”训练活动 

24小时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不同的24小时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收获。最近上海中学高一年级49位学生在特殊环境下经历的24小时,可以给我们的老师、家长一点启示,能不能给学生多些时间、多些机会,去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呢?

被称为“九八龙门精英连适应性训练”的此次活动,地点选在奉贤南桥炮兵某营房,计划的内容有行军、扎帐篷、铺床位、打扫营地、采购主副食品、准备午餐和晚餐、夜间站岗等。在营地驻留的时间正好24小时,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安排,没有老师参与。

对这些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独生子女来说,要独立完成这24小时的任务,还确实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点力气。

背着自己扎的行囊行军5千米,首先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头上是烈日,脚下是看不见尽头的大道。行程才过半,学生们都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有的已露出失望的神情,有的不时地发几句牢骚。在宣传组成员的鼓动下,唱起军训时学的部队歌曲,精神为之一振,低落的士气又很快高涨起来。他们高唱着“我是一个兵”昂首挺胸地踏进了营地。

但困难接踵而来,面对一堆铁桩、柱子、绳子,要支起4顶帐篷,绝不是件省力的活计。学生们又是测量又是拉绳,忙乎了半天,大致划了方位。身强体壮的男生挥起了二三十斤重的铁锤打桩立梁,才打了几下,手就抬不起来了,只得十来个男生轮番上场。打下桩、立好梁、盖好帐篷布,却发现帐篷搭得太小了,只好重新来一遍。万事开头难,搭建最后一顶帐篷只用了15分钟,而且坚固又漂亮。

乍看到澡盆那么大的锅,洗脸盆那么大的菜盆、小铁锹般的锅铲,小厨师们惊讶得瞪大了眼睛,看来炒菜又是个不小的挑战。第一道要做的菜番茄炒蛋。先将打好的蛋倒入锅内,或许是锅太大,或许是油太少,鸡蛋迅速粘在锅底上。炊事组长连忙用锅铲去铲。也许是从未拿过这样的锅铲的缘故,他有些手忙脚乱,差点把蛋铲出锅外。花了两个多小时,锅铲几经易手,番茄炒蛋、黄瓜肉丁炒青菜、煮豌豆、冬瓜汤,四菜一汤终于上了桌。

累了一天,晚上睡得特别香。但美梦才开始,却被叫起来站岗。强打起精神,披上军大衣,抵御着不时侵入的睡意,艰难地熬过1小时。

具有挑战性的24小时过去了,虽然满身疲惫,但学生们都十分留恋,他们说从来没有哪个24小时让人如此振奋,这24小时比过去的24天、24个月都更有意义。许多学生在这之前从没去过菜场,有的在家没干过家务,在这24小时里,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任务,干起了从未尝试过的体力活。他们不仅经受了锻炼,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还认识到了劳动的乐趣和自己的潜力。人虽然累了点、菜虽然烧得有点咸,但他们觉得这类活动非常有意思。他们说:“即使再苦再累,也好似一缕炊烟,袅袅飘过,而留给自己的是劳动后的一桌美食佳肴。”他们感叹平时功课太忙,父母对他们也太疼爱,使得劳动成了他们的奢望,许多简单的家务都不会做。他们都希望今后能多一点这样的机会。这也许对老师、家长会有些启示。

(摘自1998年《文汇报》)(www.xing528.com)

(二)从24小时到48小时

上海中学的生存训练课程经过师生的不断探索与努力,经历了从刚开始的尝试到不断的规范,课程体系愈加完善。2002年以前,生存训练选在奉贤、南汇等地开展;2002年东方绿舟以我校该课程为模板建立生存挑战园区之后,48小时生存训练活动固定在东方绿舟进行,也成为东方绿舟的一个亮点和特色。2004年,生存训练课程从24小时发展到48小时。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长,更是该课程的一次华丽“蜕变”。这一课程从刚开始的30名学生到一个班,再到现在的整个高一年级,从当初的摸索到现在完整的活动记录和规则,逐步发展并完善。在课程目标上,从当初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今天完整明晰的课程目标,即通过训练,培养参训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互助协作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进行生命教育;围绕“爱国,卫国,强国”,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志向。全面体现了对学生身心素质及能力的各项具体要求,同时,在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国家安全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更加深入与明确。

课程内容上,最初的24小时生存训练内容是第一天的13∶00开始从学校出发,到第二天的12∶00这段时间内,进行“背包行军”“安营扎寨”,分组“生火做饭”等活动,这些内容都是野外生存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如今的48小时生存训练课程,除去基本的生存技能训练内容,“野外军事活动、轻武器射击、单兵战术、火炮操作、龙舟竞赛”等新增内容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内容上更加完善全面,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程准备上,随着生存训练课程的不断开展,师生们也在不断地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使得课程准备工作更有针对性与条理性,尤其是东方绿舟课程基地固定下来之后,校方与东方绿舟共同配合,使得课程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率

课程评价上,从最初教师写课程评价,发展到今天的个人自评、基地教官评价、结营仪式总体评价、评奖活动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该课程获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如2014年4月28日《德育报》头版以“教室外的成长体验课”为题进行了报道;2014年5月12日《中学生报》以“自给自足48小时”为题进行了报道;2014年5月12日《家庭教育周刊》以“野外生存挑战自我——上海中学学生48小时户外生存体验”为题进行了报道。

小资料:上海中学开展48小时生存训练 体验艰辛磨炼意志 

高中生离开父母,关掉手机,到一个陌生环境生活两天,能想象是一番什么情景?日前,上海中学400多名高一学生在东方绿舟开展了一场48小时生存训练,考验耐力意志,提高生存能力。

首日中午12时,学生们抵达青浦朱家角。所有学生换上迷彩服,要求在一个小时内步行5千米,到达东方绿舟。每个班级发放一张地图,上面标着行军路线和最终目的地。不同班级各显身手,有的仔细研究地图摸索最佳路线;有的则拿着地图询问当地人,讨论后再确定路径。在规定时间内,10个班级都到达了目的地,没有一个学生掉队。

行军只是这次生存训练实践活动的第一关,学生们还进行了搭帐篷、烧饭、打扫卫生和军事训练等。为何开展此类活动?张老师说,现在不少家庭让孩子以学习为中心,生活技能普遍缺乏,一些住宿的学生周末还要将衣服和床单打包带回家洗,扣子掉了也不会缝。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考虑问题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相处时经常会产生摩擦和矛盾。生存训练是学校的传统项目,希望通过48小时封闭活动,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生存训练对学生是一次严格考验。出发之前,学校老师申明:这不是旅游,每人只能带两瓶水,不允许带任何零食,也不能带零钱;19名随行老师只能当旁观者,不能给学生任何指点和帮助。学生们说,48小时内,三顿正餐和两顿早餐都必须自己烧,并且不能煮面,每顿正餐要有两菜一汤。“平时在家都是饭来张口,做过以后才知道生活多么不容易。尽管刚开始做的时候,饭是夹生的,但我们还是觉得很美味。”

睡觉的困难也是学生们始料未及的。学生孙卉说:“十几个人睡一个帐篷,里面湿漉漉的,还有虫子,不少同学的枕头都湿了,一直睡不着。大家互相安慰:生活也要‘能屈能伸’,住得了好房子,也要受得了差环境,这点小困难算不了什么。”最让老师们欣赏的是,军事训练中大家毫无“忸怩”作风,如在泥地里匍匐前进、反复卧倒等,本以为有的学生会拒绝,但所有的学生都不怕脏和累,坚持了下来,圆满完成训练任务。

东方绿舟负责人说,在东方绿舟进行野外生存实践,这样的经历对“读书郎”来说是一次全新的锻炼,学校应多开展此类活动,磨炼学生意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摘自2010年4月29日《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