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忠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以理服人,使学生端正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这是师生之间交谈的基本手段和目的。但如果掌握一些交谈的基本技巧,使交谈富于一定的艺术性,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暗示法。不直接批评学生的某种成见,而是通过提供意外的经验、事例来改变对方的知觉,让他感到自己从前的想法是错误的,暗示他,其成见仅是一种“例外”。如毕业前求职时,有些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不愿到电子线作装配工。教师可告之:谋到好的职业,人人都有此想法。电子线同样能造就人才,如某某某;劳动法的颁布和执行,使装配线劳动者的福利、安全都有了保障。对这一点你也一定会认识到。
二、以同论异法。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常会也现对某一问题看法相左的情况。有时明知某一种想法不对,但如果直接加以批评又会挫伤学生爱护集体荣誉的积极性。对此,采用先确立共同点,再巧妙地摆出不同点的说服办法,效果会更好。如有一次,班级准备参加校运会,进行队列训练时,一位女同学虽很刻苦却怎么也走不好正步。她本人很自卑。体委怕她影响班级成绩,坚持不让她参加检阅。与体委谈话时我讲:我们大家的愿望是一致的,即都是为集体争得荣誉。但一个集体要想得到货真价实的荣誉,它的团结、互助精神就应充分体现出来。如果她不参加集体检阅,自卑感会进一步加深,我们班级也因缺少一个人而在赛场上留下缺憾,这种结果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被说服后,体委与另几位同学帮助她训练,终使全班成员共同踏上检阅跑道。
三、暂时容忍,待机而动法。误解是群体生活中觉见的现象。有时,教师误解某位学生或与学生看法不一致,可能引起学生的不快或反感。当与之交谈时,他很可能仍然耿耿于怀,面露不满。如果老师火气上来,以硬对硬地大发雷霆,谈话往往会以不欢而散告终。此时,最好采取宽容态度,暂时容忍,等待他反感情绪解除后摆明观点,陈抒己见。比如当你叹道:“哎呀,真没有想到你这么讨厌我…”,让他感到:你知道他有反感。这样诱导后,对方会答:不,绝对没有这回事…别这么说,您是误会了。这样一来,他就会容易接受你的谈话和观点了。(www.xing528.com)
四、迂回入题,消除排斥心理法。有些“差生”属屡教屡犯者,当他因某种不满而捣乱后,自己清楚班主任会“升堂提审”或私下交谈时毫不客气地训斥一番。这种情形下如果以刚克刚,效果往往不好,因为他在来办公室的路上,甚至在这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心理承受的排斥准备。怎么办呢?可避开正题,先从其感兴趣的话聊起。他喜欢足球就谈足球,他爱好集邮就说邮票。或者彼此介绍一下自己的某一段经历。这种信任和理解一开始会令其感到意外,一旦双方进入融洽的状态,他开始会令其感到意外,一旦双方进入融洽的状态,他内心的排斥力就减弱了。然后把话锋绕到正题上,如“球员的成功少不了勤奋和毅力,其实学习文化课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你保持注意力在听课上,你的知识面会更宽,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会更全面,对邮票的欣赏也会更充分”等等。
五、委婉含蓄法。许多情况下,学生偶尔失误或做错什么事,他们自己立刻就会产生自责,特别是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更显得难堪和不安。这时,班主任不必在班会上加以批评或处罚,含蓄地点拨一下,就可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有位男同学,由于兴奋,在教室内踢足球,但其脚法不准打碎了窗玻璃。他本人很后悔,但又粗心,没有及时换掉打破的玻璃。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全体同学讲话时,指指那个窗子,开玩笑似地一句话:守门员被炒了,不然攻破的“球门怎么没人管啊。”点到为止,笑声中那位“攻门者”领会了老师的意思,很快为教室换上了新玻璃。
《教育艺术》9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