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渐进叙理
依据思维活动规律,从学生容易接受的浅易道理出发,慢慢切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讲述。这种说理方法好比潺潺流水,慢慢浸到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地被接收。掌握好这种方法,至关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摸清他们的思路,找出症结,以便对症下药,确定班主任说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②分割谈理
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笼统地讲道理往往难以奏效。把问题分成若干“小块”,逐次对每一小块进行剖析、谈透,实行分而治之的方法,最后再把众小块“聚合”起来,分析、提炼成大的道理,达到积小胜为大胜的效果。分割原理不仅限于对问题的分割,对问题的表现同样适用,特别是用来解决班级公共风气、小群体现象,效果尤为显著。
③迂回说理
对于一触即发、一谈就崩的问题,可以先不正面触及,而是拐个弯,借个道,从问题的外围入手,采取“迂回战术”,初听是言及其它,细琢磨触类旁通,收到恍然大悟之奇效。迂回的目地在于以“外传”的形式说明眼前的道理。因而,班主任要确保迂回过程的“方向性”,防止迂止难回,让学生钻空子。
④就事论理
通过具体事情来辩论道理,就是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讲事要讲实在的事、具体的事,论理要贴近事实、符合情理,使事和理相衔接、相吻合。就事论理虽表现为“辩论”,但归结于“就事”。所以,班主任不必害怕学生诡辩、争论,学生辩得越多、争得越烈,距离事实就有可能越远,所争所辩之“理”也就不攻自破,真正的道理也就越发清晰地显露出来。
⑤动情入理
就是运用情感的作用去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进而达到对道理的共识。动情要动真情,入理要在情中含理,使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态度上要诚恳,要与学生平等,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安全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感情上相互融洽、理解、信任,实现教育之目的。(www.xing528.com)
⑥典型寓理
通过讲述典型的人或典型的事,使这些典型所寓含的道理被学生所接受,所推崇,并成为今后生活、学习道德水准。典型教育道德表现在对学生思想意识的逐步提高、良好习尚的养成上,具有广泛、普遍的意义;其次对于解决局部的特殊问题也具有活生生的作用。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的讲述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或为达到某一全面教育目的,或针对个别问题的解决。但不管怎样。典型材料的讲述要明显突出所寓之理,要与一般讲故事有所不同。班主任在材料的处理上要下功夫,特别是反面材料的处理,更要仔细慎重。
⑦形象喻理
通过生动的富有哲理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比喻某一深刻道理。例如:“滴水穿石”、“树大根深”、“蚁穴虽小,可毁千里长堤”等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现象,都可以比喻某一深刻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形象具体。班主任运用形象喻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比喻要贴切、自然,“形象”要生动可见,“道理”要直观明朗,二是要创新,要发觉新鲜的喻理现象,这样才有吸引力。此外还应注意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要用粗鲁、庸俗、不严肃的现象来喻理。
⑧逻辑推理
这里所说的逻辑推理是指由一个或若干个道理经严密的逻辑运作,得出另一个新道理的过程。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尚不完全成熟的特点,推理的前提不仅要正确,而且应是已被学生认可并已根深蒂固的道理;推理过程不仅要有因果关系,最好还含有“必然”的味道;叙述推理也有有别于文字推理,要直接明了,言简意赅,充分体现口语的优势。
⑨暗示省理
班主任说理教育往往会遇到一些不能或不宜直谈的问题,这时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暗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反省,产生正确的判断,体味其中的道理。暗示省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同时也使班主任免予尴尬。运用上要根据环境、事件、对象等因素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何时用、怎么用、对谁用。一般说来,对高年级的要比对低年级的使用普遍些,女同学比男同学普遍些,公开场合比私下教育普遍些。
摘自《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