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开始,在中国等东亚国家掀起一阵“韩流”风,在韩国政府的推动和韩国影视产业的努力下,如《汉城故事》《冬季恋歌》《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剧不仅在韩国国内获得了超高收视,带来丰厚收入,在海外更是成为亚洲流行文化的代表。韩剧的热播一方面直接帮助韩国获取影视收益,另一方面影视剧中传递出的文化符号则对受众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韩语、吃韩餐、用韩货等,韩国产品及文化风靡一时。[73]韩国“文化立国”产业政策获得巨大成功,一举成为亚洲文化产业的佼佼者。
(一)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韩国政府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与日本相似,在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由国家力量推动,成立多个管理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服务,辅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1998年,继日本之后,韩国推行“文化立国”方针,围绕文化产业进行创造性开发,希望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为切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韩国政府1999年又发布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阐述了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三步走规划和基本战略,并构建了振兴文化产业的框架,后来又推出了《文化产业前景》《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此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1999年2月,首部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律《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诞生;此后,结合具体的发展情况,韩国政府又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等进行了修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74]
(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韩国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施行了一套符合韩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方案,既突出像安在旭、李英爱等知名影视明星的培养,又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建立专业的人才数据库,推行社会各界认可的认证制,开辟多种途径,积极同他国进行交流与学习。[75]2000—2005年,韩国政府共投入了2 000多亿韩元,重点关注电影、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的高级人才培养,加强文化产业与纯艺术人员之间的交互融合,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76]
(三)成功的海外市场拓展(www.xing528.com)
鉴于韩国国内市场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韩国政府在发展初期,就不断探索进军国际市场的方式和路径,在综合考量自身优势和推广成本之后,确立了先进入中国和日本市场,然后推进迈向全球市场的发展路径。为增强国际竞争力,韩国十分重视对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和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同时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交流,在一部分弱势项目上借用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推广韩国品牌[77]。如在游戏行业,韩国政府不仅设立多个研究院助推游戏研发,而且为帮助游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建立了网络游戏全球测试平台,出口费用甚至部分游戏翻译费用都由政府承担。通过驻外机构、企业办事处、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研究,根据地区特点,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发品牌产品。韩国艺人金喜善、金秀贤、李敏镐的走红大热,均离不开韩国政府的背后扶持。
“韩流”文化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通常指韩国服饰、饮食、电视剧、音乐等休闲事物对他国民众观念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韩建交,韩国电视剧及韩国歌手逐渐进入国人视野,形成一股以韩国娱乐文化为核心的潮流。青少年喜欢观看韩剧、听韩语歌、追韩星,继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化妆品、服饰。物质上的追随随着韩国文化的渗透逐渐演变成为生活习惯的模仿和饮食的迷恋,尤其在《大长今》热播之后,著名的韩国泡菜火爆一时,虽然在做法和口感上似有差别,但其代表的文化属性标志着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成功。“韩流”风靡之时,更有甚者,专程到访韩国,寻访宣传彩页或者电视节目上的偶像,韩国的国家形象改善,影响力大福提升。同时,“韩流”也为中韩两国人民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韩国专注于影响中国市场时,也吸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借鉴。
关于“韩流”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原因,研究者认为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韩流”借助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支撑成为韩国的全民族意识;二是完善的产业化机制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韩国文化产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大力推广OSMU(One Source Multi Use)模式,即将一个创意题材用于影视剧、游戏、动画制作、漫画出版、形象产品、音乐等多个子项目中,实现用途的多样化,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一个创意就可以形成一条产业链。
资料来源:刘宝全:《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当代韩国》2014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