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老保险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学》第二节成果

养老保险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学》第二节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老保险金,尤其是公共养老金,基本都是为老年人提供到寿命终止时,而不论领取养老金者的寿命长短。目前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国家采取积累制或者混合制。以此推理,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理念,就是指所设计的养老保险政策和制度方案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具体包括两大基本理念,即公平理念和效率理念。

养老保险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学》第二节成果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与特点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

养老保险(Endowment Insurance),也叫社会养老保险(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或者养老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政府组织实施的对广大劳动者提供的旨在保障其老年退休后经济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措施。其基本内涵是:(1)是为广大劳动者,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自雇者及其他形式的有酬就业者提供的一种保障;(2)是一种专门用于因年老退休、因病残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者等的生活费用开支提供的一种保障;(3)是一种由政府组织、立法推动的针对全体居民具有普适性的一种保障;(4)是一种由国家政府负责筹资、国家财政承担兜底责任的一种公共养老金;(5)是一种与商业养老保险有所不同的保障方式。

(二)养老保险的本质

1.养老保险属于长期风险保障

养老风险不同于医疗工伤、生育及失业风险,其具有长期性,而这种长期性是源于人类生命规律所决定的。在养老保险制度中,一般由最低缴费年限和最低养老金领取年龄参数来反映其长期风险的特点。几乎所有的养老金制度都会规定,参保人在参加工作时参保缴费,而在其达到规定年龄如退休时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这期间往往具有几十年的时间等待和积累。目前,世界各国的养老金制度都规定了最低的缴费年限,而且即使是最低的缴费年限,也大多在10年以上。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除了最低缴费年限外,世界各国的养老金制度也都规定了最低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只有参保者的年龄到达最低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这种长期风险特点,不仅仅体现在待遇享受的时间起始条件上,而且也体现在待遇领取的长期性。养老保险金,尤其是公共养老金,基本都是为老年人提供到寿命终止时,而不论领取养老金者的寿命长短。这充分说明了养老保险的长期性特点。

2.养老保险是一种生存保险保障

在其他四个社会保险中,医疗保险提供疾病风险保障,工伤保险提供工作期间的意外风险保障,失业保险提供就业中断引致的收入损失风险,生育保险提供生育期间的费用及相关服务风险。以上这四种社会保险,均为参保人提供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费用或者收入损失风险的保障。比较而言,养老保险是为参保者提供的在约定的年龄到期后参保者生存的风险保障。也就是说,当参保者到达约定的年龄如退休年龄,只要参保者生存,就给其领取养老金,直到其生命终止时为止;如果参保者去世,则除了退还其个人账户的现金价值外,不再支付养老金权益。因此,养老保险是一种典型的生存者保险。

3.养老保险具有投资和储蓄性

养老保险有两种基本的财务运作模式,一个是现收现付制,一个是长期积累制。目前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国家采取积累制或者混合制。积累制和混合制因为其资金经历了积累和投资环节,确保了基金具有增值收益。同时,这种积累制和混合制均是通过个人账户或者公积金的形式运作,对于参保者个人来讲,自己供款、自己使用,而自己所使用的资金规模已经远远不是当年自己供款的资金规模,因为增加了资金在积累和闲置时期被投资运营所产生的收益部分。因而对参保者个人来讲,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完全具有投资和储蓄性特点。

(三)养老保险的特点

1.社会化筹资

纵观国内外的养老保险,其养老保险资金通常由个人、雇主(单位)、国家三方面承担,即使部分实行储蓄型养老保险的国家,其养老资金也通常至少由两个主体来承担,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养老保险,保险费由个人和雇主来缴费。更何况,不少储蓄型养老保险国家也承担了最低养老金保证。与传统的退休金制度相比较,养老保险具有鲜明的社会化筹资特点。

2.养老风险共担

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由于养老风险的分布、老年风险的发生率等均有个体差异,为此具有同质风险特点的养老保险,其风险不仅会被不同的缴费主体分担,而且会在所有的受益群体中进行分担。因此,其具有共担风险的特点。

3.体现个人责任

从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来看,除了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没有明确的个人缴费规定外,保险型、储蓄型乃至福利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均有参保者个人缴纳税收或者缴费的义务规定。个人缴费,就意味着个人要对自己的老年负责,进而也说明了养老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个人也有责任。所以与基于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思想下的传统退休金制度相比较,养老保险体现了个人责任。

4.养老金水平适度

养老保险需要个人缴费,其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缴费贡献及制度内筹资能力。而养老保险是针对有劳动收入的人群,而且为了确保这类人群退出劳动力市场后能有一个基本的生活水平,所以在养老保险中,就个人的缴费贡献自由度往往有限制区间,个人在该区间内缴费,就基本保证了基本养老金水平会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因此养老保险具有适度水平的特点。

二、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及结构

(一)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理念及目标

所谓理念是指做某件事情的指导思想,或者基本的价值判断和取向。主要解决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以此推理,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理念,就是指所设计的养老保险政策和制度方案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具体包括两大基本理念,即公平理念和效率理念。所谓公平理念,就是指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要重视社会群体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所设计的制度运行后要能实现老年群体收入的横向和纵向公平分配目标,公平理念也属于政治目标范畴。所谓效率理念,就是指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更加注重群体间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即养老金的分配要结合参保者在职时的劳动贡献和缴费贡献,遵循多劳动、多缴费、多积累、多享受待遇的原则,促进积极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率上的公平分配目标。在实际中,一项养老保险制度设计通常会兼顾公平和效率理念,进行公平与效率权衡,实现多重目标。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理念和目标会决定养老保险制度参数及政策实施效果。

(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在制度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经济因素,比如所设计的缴费水平和养老金水平,从宏观方面是否会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储蓄、投资等造成影响;从微观方面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增加个人的缴费负担等。在许多公共养老金计划或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都有政府补贴责任,那么所设计的政府补贴责任大小是否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包括政府经济造成压力和负面影响,等等。养老保险缴费和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社会因素。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通常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那么就需要考虑解决哪些社会问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贫困问题还是老年就业问题等。

3.人文因素。养老保险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制度设计时,还得考虑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与习俗、种族特点等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养老保险的模式和水平都有影响。

4.区位因素,也叫区域差别原则。地理上的差别往往会引致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这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5.政治因素。所谓政治原则就是在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需要重视个人选择、项目透明化和国家的政治动态,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要素及参数

1.覆盖对象。是指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的对象,也叫参保对象。一般的养老保险制度中都需要明确制度的覆盖对象及范围。

2.年龄。包括参保缴费年龄和养老金领取年龄,这是养老保险重要的参数之一。参保缴费年龄,就是养老保险制度中符合覆盖对象条件且具有履行缴费义务的人口年龄。一般的制度都会规定起始年龄,处在该年龄之间的人口参保均必须缴纳保险费或者保险税。养老金领取年龄,就是符合养老金待遇享受条件的首次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通常情况下,养老保险制度中都必须明确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龄和领取年龄。

3.责任主体。指在养老保险中具有分担养老风险和承担养老资金供款的责任人,包括劳动者个人、劳动者所在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作为公民权管辖权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采取个人、雇主及国家等三方供款的社会化筹资原则。

4.收缴方式。养老保险基金的集中有“税”和“费”两种形式。有些国家采取收取社会保障税的形式集中养老基金,有些国家采取费的形式集中养老基金。

5.筹资标准。无论是实行待遇确定型(DB)模式,还是实行缴费确定型(DC)模式,养老保险制度中均会涉及到筹资标准的问题。在待遇确定型财务运作模式中,筹资标准往往是根据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结合个人与企业的当期缴费能力确定筹资标准。而在缴费确定型财务运作模式中,筹资标准会主要考虑个人和企业的缴费能力、未来的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以及未来可能的老年消费水平等因素。通常由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两个参数来反映。

6.缴费基数(Contribution Bases),也称缴费工资、缴费收入,是指用人单位和参保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应缴费收入。用人单位缴费基数是其当期职工工资总额,应等于本单位全部职工的缴费工资之和。参保者缴费基数一般根据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确定,或者根据当地上一年度参保者群体的平均纯收入确定。缴费基数经社会保险部门核定后全年不变。

7.缴费比例(Ratio of Contribution),也称缴费率。参保者在规定的缴费工资或者缴费收入中用于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份额,或者用人单位在规定的工资总额中用于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份额。缴费比例大小受参保者收入水平、待遇水平、保障范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的个人缴费,为当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总额的8%;用人单位缴费,为不低于上一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20%。同一社会保险项目,不同的地方,缴费比例也不同。

8.缴费年限(Contribution Period)。参保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长度。通常按年或者月计算。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还有最低缴费年限与累计缴费年限的规定。最低缴费年限,是指参保人享有社会保险利益的缴费时间门槛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参保人缴费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则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累计缴费年限,是参保人在整个参保缴费期间缴费时间的累计,通常按月累计,满12个月为1年,不满整年的就按月计。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参保人享受全额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缴费期间累计缴费年限不低于15年。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是累计缴费不低于15年。

9.财务运行方式。养老保险基金有两大基本的财务运行方式,一是现收现付制,其与待遇确定制相联系;二是积累制,也叫基金制,其与缴费确定制相联系。这两种运作模式均有优缺点。在现实中,往往为了发挥这两种方式的综合优势,又产生了一种两者的混合模式,即现收现付与积累制的组合形式。

10.基金账户。养老保险账户有两种模式,即统筹账户(Social Pooling Account)和个人账户(Iindividual Account)。统筹账户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一种方式,即在某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设立的公共账户,把参保者个人的缴费、企业的缴费、政府补贴的缴费以及其他来源的缴费的全部或者部分资金放入该账户,归所有参保人员共享。该账户基金称作统筹账户基金,实行现收现付的财务运作方式。由于公共账户的性质,也决定了统筹账户基金具有互济性特点。从其资金来源看,大多数统筹账户的基金来源于企业缴费和政府补贴,如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账户基金主要由企业缴费形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形成。也有个人与政府补贴合作的筹资模式,如我国不少地方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统筹账户等。

个人账户,其与统筹账户相对应,也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一种方式。即在某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为参保者个人设立的私人账户,把参保者个人的缴费、企业的缴费、政府补贴的缴费以及其他来源的缴费的全部或者部分资金放入该账户,归参保人独享。进入该账户的资金称作个人账户基金,具有私人性、资产性和继承性。如我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均设立有个人账户,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基金来自职工个人的缴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主要来自个人缴费和政府的缴费补贴。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具有长期使用的特点,故可以进行中长期的资金投资。

11.预期利息率。养老风险是一项长期风险。其缴费年龄与待遇享受的年龄之间有较长的时间差,在这个过程中,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存在时间价值,而该时间价值的形成主要来自养老保险中所设计的预期利率。同时,如果养老保险待遇是按照年金的形式领取,则在整个领取期,还存在一个相应的利息。因此,养老保险中通常存在两个时段的利息率,缴费阶段的利息率和领取待遇阶段的利息率。有些制度中两者按照统一利息率处理,有些制度中二者设计为不同的利息率。

12.领取年限。也称支付年限,指养老金待遇的领取时间长度。(www.xing528.com)

(四)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结构

1.制度目标。任何一项具体的养老保险制度,均首先要明确建立该制度的目标,主要体现国家、政府或者社会举办该项制度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以及责任问题。通常会在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权利与义务之间做出选择、取舍或者偏好,以达到其政策目标。

2.制度原则。养老保险制度中通常都会规定制度实施的原则,而这些原则主要是限定制度操作和实施的限度,常常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及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3.基本要素及其确定依据。如前所述的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诸多参数如缴费年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领取年龄等,均会在制度中有所规定,有时候制度设计中也会对相应参数的取值给予交代。

4.账户模式。通常,对于采取缴费方式形成养老保险基金的制度,均会涉及资金的账户管理模式,包括统筹账户、个人账户或者统账结合三种形式。

5.资金筹集和使用方式。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主体、来源及财务方式,以及资金的使用条件、使用办法和计发方式等,通常都要在养老保险制度条款中加以说明。

6.其他规定。对基金的管理机构等的规定。

三、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以上模式要素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不同的制度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制度模式。如按照提供养老金的层次性来看,可分为基本养老金制度和补充养老金制度模式;按照制度覆盖的人群与年龄看,有普遍制与选择制模式;按照资金的来源主体看,有政府资助型、保险型、个人储蓄型及国家保险型等模式;按照资金的管理方式看,有政府管理、市场化管理、政府与市场的混合管理模式等。但是最常见的分类是以筹资与财务运行方式来划分的模式,主要包括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现收现付与完全积累相结合的混合养老保险制度。

(一)现收现付与待遇确定制模式

现收现付制是养老保险基金集中和使用的一种财务运作模式,是指在养老保险制度中,会计年度内需要向退休参保者支付的养老金资金额,通过事先预算,按照一定的收取标准向所有在职参保者收取,即采取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当年收当年支,资金不做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向当期在职的参保人员收取保险费,或者保险税,或者专项税收,所集中的资金用于支付当期已界年老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财务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代际养老方式。

在该种模式下,养老金待遇标准往往是事先根据当期的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及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来确定,故现收现付财务运作模式从养老金的发放方式来看,也叫待遇确定制模式(Defined Benefit,DB),学术界也称受益确定制或者受益基准制模式。

从资金的管理角度看,现收现付与待遇确定制养老保险模式常常与社会统筹和统筹账户相关联。社会统筹体现了资金的来源形式,统筹账户体现了资金的管理形式。现收现付与待遇确定制养老保险的资金通常采取统筹账户的形式管理资金,但是如果养老保险资金是来自一般税收通过财政预算的形式发放,则不需要设立统筹账户。

现收现付与待遇确定制模式的优点是:(1)能够确保养老金待遇满足老年生活需要。因为养老金标准是根据当期的经济和消费水平确定的,不会出现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物价过于脱离的情况。(2)养老资金不会贬值。现收现付,资金没有积累,不存在基金投资和贬值问题。(3)养老金管理成本较低。养老金待遇计发不需要复杂的精算技术,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基金没有积累,减少了基金的投资与运营环节。故与积累制相比较,此种养老保险模式的整个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现收现付与待遇确定制模式的缺点是:(1)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在人口深度老龄化状态下,参保缴费人口逐年减少,而领取养老金人口逐年增加,出现制度内赡养率不断攀升,而缴费率或者税率缺乏上升空间,从而会导致该种模式的不可持续。(2)会增加财政负担。由于制度内参保人口结构失衡,导致养老金基金难以平衡,为了确保养老金持续支付,政府不得已加大财政补贴,如果财政收入的增长程度不能抵消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继而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3)产生代际收入分配的不公。当代在职人口承担了当代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在未来劳动人口不断减少的状况下,为当代在职人口的未来养老承担责任的人口在减少,继而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可能会降低当代在职人口未来的养老金水平,因为承担缴费的人口在减少;二是有可能会降低未来在职人口的收入水平,因为为了确保当代在职人口未来的养老金水平,未来在职的人口就要付出更多的缴费,从而出现不同时间退休、不同时期在职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情况。

(二)完全积累与缴费确定制模式

完全积累制是养老保险基金集中和使用的一种财务运作模式,是指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对参保退休人员发放的养老金金额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参保者所收取的保险费及其利息的积累额给予支付,采取权利与义务对等、多缴多得的原则进行缴费积累,供个人养老之用。通俗地讲,就是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在劳动期间按照个人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个人账户供款,并逐期积累,等到参保人员到达退休年龄时,再根据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多少计算个人所享受的养老金额的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储蓄性养老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养老金待遇标准往往是根据个人的缴费积累额来确定,不受当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消费水平所影响,故完全积累制财务运作模式从养老金的发放方式来看,也叫缴费确定制模式(Defined Contribution,DC)。

从资金的管理角度看,完全积累与缴费确定制养老保险模式常常与个人账户相关联。个人账户是一种资金的管理形式,体现了个人的责任及其资金的私有属性。完全积累与缴费确定制养老保险的资金通常采取个人账户的形式管理。如果养老保险缴费中,有来自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的资金,一旦进入了个人账户,则同样具有私有财产性。

完全积累与缴费确定制模式的优点:(1)有聚集资金的作用。完全积累制的本质就是缴费积累,而且所积累的资金只有在领取年龄条件达到时才启用,从而会在缴费与基金使用之间产生较长的闲置期,而这个闲置期会为所积累的资金提供再利用的机会。大量的个人账户闲置期资金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储蓄资金,进而通过各种形式用于生产建设。(2)体现个人养老责任。个人缴费积累为个人养老所用,完全体现了个人的养老责任。(3)减轻财政负担。由于养老金待遇水平取决于个人缴费积累额,多缴多得,不存在财务运作上的资金缺口,故不会加重政府负担。(4)不受人口结构影响。由于个人缴费个人享受,不存在互济性,故这种模式不受制度内参保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因而具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优势。

完全积累与缴费确定制模式的缺点:(1)养老资金有贬值风险。由于个人账户资金长期积累,会受利息、通货膨胀投资收益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贬值。(2)养老金水平不确定。由于养老金待遇的高低仅仅取决于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量,与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等无关,因此会出现养老金待遇水平与当期的物价脱离的情况,进而增加了养老金水平的不确定性。(3)养老金管理成本高。养老金待遇计发需要复杂的精算技术,管理部门需要维持精算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同时,个人账户积累基金,在暂时闲置期内需要投资与运营,故与现收现付制相比较,此种养老保险模式的整个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三)现收现付与完全积累制相结合的混合制模式

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模式各有优缺点。在人口老龄化和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现收现付与完全积累制都难以实现较好的养老效果。现收现付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基金积累制最大的缺点是难以抵御养老资金的贬值风险。为此,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相结合的半积累制模式不失为一种应对人口老龄化与资金贬值风险的良策。

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相结合的混合制模式的一种体现。统账结合模式也是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一种方式。即在某一养老保险制度中同时设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并根据养老保险费的性质及养老保险目标,将养老保险费按照比例或者按照来源不同归入不同的账户,实现为参保人提供最大程度保障的目标。其中,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财务方式,为当期的养老保险金领取者提供保障;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制方式,为参保者个人未来到期的养老保险利益提供支付。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统账结合模式集中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孤立模式的优点,是一种优化的混合模式。既能体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互济性特点和避免资金贬值的风险,又能与个人利益挂钩,激励个人参保的积极性,并且可以适当地抵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便采取由过去单纯的现收现付模式为现收现付与积累制相结合的统账模式,目前的做法是企业缴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不过,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变革不仅仅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和资金风险的因素,更多的有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变革需要稳妥推进的改革因素。

总之,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制度模式。

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来看,世界各国均有所差异。通常按照养老金的水平层次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和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Supplementary Old-age Insurance System)组成。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叫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养老保险的一种,指由政府主办并通过立法强制居民参保,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或者雇主与参保者缴纳的保险费,为参保者提供基本水平的养老金待遇。其与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私人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应,主要特点是强制性、普遍性及适度性。例如:英国公共养老金,包括对每个人提供的基本养老金和对雇员提供的与收入相关联的国家养老金,两者都实行现收现付制;加拿大公共养老金,包括基于联邦政府预算的老年保障金和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所建立的强制性缴费确定制养老金计划。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地方性农民工养老保险、地方性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等。按照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家层面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for Urban Employees,BOISUE)、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New Rural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NRBOIS)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for Urban Residents,BOISUR)三大类型。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该保险主要覆盖企事业单位及其在职人员、退休人员,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人员、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非全日制劳动者、失业人员以及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专职人员等,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各类企业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0%左右缴费,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8%,企业缴费进入统筹账户,个人全部缴费计入职工个人账户。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其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月发放标准是按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发放标准是按照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详见表8-1)。计发月数是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基本养老金,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退休职工死亡后一次性支付的丧葬费、抚恤费等。

表8-1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注:本表为《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所发布的计发月数。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该保险主要覆盖农村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且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实行社会统筹(Social Pooling)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养老保险资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其中,个人缴费分为每年100、200、300、400、500元五个档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调高档次水平,参保人可自主选择,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多缴多得。政策规定有条件的村集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政府也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参保农民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拨款,地方有能力的可以资助,资金由当期财政支付,现收现付,资金不做积累。个人账户资金由个人缴费、地方资助、有能力的集体补助三方组成,基金完全积累。其中,中央对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根据区域不同,发放金额也不同。基础养老金为每月55元。中央对于中西部地区给予100%的全额补贴,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贴。地方可以根据自身财政水平和当地经济水平,适当增加基础养老金的额度,对于个人账户的补贴每月不得低于30元,可以自行调整,并根据缴费年限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补贴金额,以鼓励农民参保。基金投资运营获得的利息也计入个人账户。中央根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调整缴费标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相同。

3.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该保险主要覆盖城镇中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且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非从业居民,制度模式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致,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模式。不同的是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且个人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要高一些。个人缴费分为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 000元10个档次,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地方政府对参保居民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为55元,由政府全额支付,中西部全部由中央承担,东部地区中央承担一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样。

(二)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

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为参保者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提供补充保障作用的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通常,参保者是在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为了提高养老金水平,另外再参加的一个或者多个养老保险制度。补充养老保险的特点是:自愿性、补充性、储蓄性。例如,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公共养老金计划之外,提倡职员所在单位为其举办职业年金、企业年金,鼓励个人自愿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等。在我国,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有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