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保障概念
“社会保障”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综合性词汇。“社会”既是保障的承担者,又是保障的受益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包括各生产单位、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狭义的社会,特指政府、家庭和个人之外的法人与自然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已冲破国界向世界延伸。
“保障”更是包含了人类从生存到死亡的所有阶段,并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发展。“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国际通用词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其发展更是人类追求和奋斗的重要目标。
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后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一直沿用至今。随着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内涵和外延也逐渐趋于统一。现代社会保障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通常表述为:社会保障是社会向其成员提供的抵御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经济贫困的一系列的公共项目或措施。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政策或法律,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其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特性
(一)普享性
基于“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其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普享理念,享有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种权利,人人都应该从中受益。尤其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它来自社会又服务于社会,作为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社会保障更是理所当然,也就是说“普享”是一种必然。同时,社会保障的普享目的,也是为了使全体国民能共同分享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都能从中获益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最终的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因此,社会保障的普享特性,既是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之基础,又是国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实实在在之可靠途径。
(二)互济性
正如人们所知,社会保障并不是谁对谁的恩赐,其实质是社会成员创造的财富供给社会成员自己享有,不论是通过征税再由财政拨款,还是企业和劳动者缴纳的保险费,社会保障的财源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社会成员,因此,社会保障由社会成员普享和共享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社会保障中,并不是平均享有的,更不是谁的贡献大谁就一定能够多享受,考虑更多的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前提下,按照需要分别提供,特别是尽可能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这就十分明显地突出了社会保障的互济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不可预测的事件频频发生,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是谁也不能避免的,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伸出援手,共同来面对各种危难。可以说,人类这种共御风险、共享安宁的现实愿望,在社会保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社会生产者谋福利。”可见,人们的一生在不断为他人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也在不断享受他人为自己提供的各种帮助,这也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初衷和同舟共济的精神。应该看到,在社会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更加成熟的社会互助的公德和风气,也为社会保障突出互济特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此外,还应强调的是,发展高层次的社会统筹,是实现社会保障互济特性的关键步骤,因为社会统筹的范围愈大,社会互济的力度也就愈强,从而社会保障向人们提供的保障程度也就愈高。
(三)福利性
在社会保障的广泛内容中,存在许多福利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社会保障事业是非营利或微营利的。它的指导思想都是以造福于所有社会成员为前提;
第二,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中包括大量公共财政补贴。公共财政来自社会税收,通过直接投入和转移支付,保证了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相关福利权利的实现;
第三,社会保障中个人的负担相对较轻。在社会保障实施的许多项目中,个人的负担较轻,不少项目是减免费用的,特别是弱势群体从社会保障中获益最多,而负担则最少;
第四,社会保障中的福利性服务范围广泛。除福利性津贴之外,福利性服务也存在于社会保障的许多项目之中,如医疗护理、伤残重建、工伤康复、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老年照顾等,范围相当广泛;
第五,社会保障中对特殊群体的福利安排非常全面。在社会保障的对象中,有不少属于特殊群体,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保障为他们设置了较高的福利待遇,以及较全面的福利保障内容。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
社会保障的政治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现存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促进国家和谐安定等方面。因此,社会保障既是一项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措施,更是一项给国家带来长治久安的政治措施。事实上,社会保障与政治的联系就是如此密切。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中清楚地看出,社会保障不仅一开始就与政治结缘,并且始终既是政治需要的产物,又是为政治现实服务的工具。
首先,社会保障的政治性功能从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文件中可见一斑。一是作为社会保障雏形阶段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及其一系列措施,就是英国政府在由于社会的贫困和失业所引起的政治危机情况下出台的,这是英国政府为了稳固统治地位、寻求政治出路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二是世界上最早推出社会保险的德国俾斯麦政权,也是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的冲击,以及疯狂扩军备战所引起的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下,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缓和矛盾,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法律。也就是说,社会保险首先是被作为一项政治措施推出的。
其次,从各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保障早已经与国家政治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社会保障作为国家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用于促进政府既定目标的实现以及采取的各项社会、经济措施之中,对国家的稳步发展与政治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社会保障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所发挥的政治性功能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人民是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因此,社会保障实际上也是这种所有权的体现,由此就使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保障除了有一般的政治性功能之外,还特别集中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同时,还通过社会保障的完善,缓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二)经济性功能
1.促进消费行为
扩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要素,然而,消费行为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环境的变化,人们往往在储蓄和消费之间游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步伐。在这个重要问题上,社会保障是引导消费行为的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设想,假定预期收入是一定的,当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时,人们会偏好未来消费,即从考虑老后消费或意外情况消费出发,在扣除即期消费外,将收入大部分储蓄起来,以备后用,从而大大影响了社会消费的扩大。再如果预期收入不明朗,人们又不能从社会保障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时,上述情况更会加剧。(www.xing528.com)
但是,如果社会保障体系十分完善,人们的生、老、病、死都有所保障,那么,即使预期收入一定,社会保障对消费的促进仍会十分强劲。事实也正是如此,由于社会保障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诱使人们减少储蓄而大胆消费。此外,社会保障基金本身也包含着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功能,如社会保障大量的津贴、补助及救济金等,实际上也在增加人们的购买力,或在弥补失去的购买力,从而对消费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2.平衡社会供求
经济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其中特别是社会供求的基本平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经济发展有其规律,并总是沿着一条波浪的轨迹前进,所以,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需要建立一种针对经济不断变动的社会机制,使经济发展减少震荡、增加平稳。从某种角度上说,社会保障正是这种不可多得且能胜任的社会机制之一。
社会保障是调节经济的“蓄水池”,这正是从它能有效平衡供求这一点出发的。当经济衰退或萧条时,社会失业率会增大,一部分人因此会失去劳动收入,从而对社会需求产生负面影响。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尤其是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抑制了这些人个人收入减少或失去的趋势,给失去职业和经济衰退导致生活困难的人们以收入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唤起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减缓了经济衰退的冲击,促进了经济复苏的势头。相反,当经济处于高涨或是过热时,社会保障支出在相应减少的同时,通过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增加基金的积累,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了个人收入量,从而减缓了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减弱了经济过热所造成的供求失衡,并且最终又使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回到基本平衡点上。
3.保证劳动力再生产
物质产品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共同构成了社会再生产,而劳动力再生产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刻也离不开劳动力的维持和延续的。应该看到,除了工资和其他劳动报酬之外,社会保障在保障劳动力扩大再生产上,其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社会保障对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家庭经济生活稳定以及恢复和保护劳动力等方面清楚地看出来。例如,对劳动者的伤病保障,社会保障突出地表现在使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修理费用”得到保证,从而恢复其身体健康,扫除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的障碍,使劳动力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又如,对失业者和生活困难者来说,由于有了社会保障,这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其生存和家庭生活得以维持,实际上也就保护了这部分劳动力不致萎缩和衰退,并为其再就业创造了条件。此外,社会保障中的生育保障以及其对子女的某些保障内容,实际上也为延续后代、培养新生一代的社会劳动力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是社会保障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不致中断或受阻是重要的,而发展社会保障正符合和适应了这种客观需要。
4.调节投融资
社会保障的财源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以及劳动者的缴税、缴费。鉴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一般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仅有保证,而且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有所增加。另外,劳动者的税费都是从其工资收入中直接按比率扣除,随着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增加,实际税费也有所增加。因此,社会保障的财源不仅比较稳定,而且具有增长性。特别是有些项目,如养老保险就是延后支付,经过多年积累,基金规模极为可观。这是每个国家都可利用的一笔重要经济资源。
虽然基金参与投融资是社会保障基金本身保值、增值的需要,但是,在客观上,通过这种投融资的调节,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民众生活的改善。仍以庞大的养老基金为例,其中就有较多的中远期资金可以利用,不仅可以向国家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也可以面向社会成员融资,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能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资金需要,同时还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毋庸置疑,社会保障基金也在频繁的投融资运作中,获得了应有的收益和回报。
(三)社会性功能
1.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所以,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社会之所以会发生不稳定,社会秩序不时受到干扰,主要还是由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所致。要消除这些矛盾和影响稳定的忧患,需要建立起能缓解这些矛盾的社会机制,可以说社会保障正是这种长期起作用的社会机制之一。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基金,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缩小贫富差距,防止矛盾激化。同时,又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提高全社会的就业水平和福利水平,从而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以及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转。
2.安定民众生活
安定生活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功能,特别是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社会保障在安定民众生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愈见显著,至今在安定生活方面形成了高低不同的三个层次。
(1)最低生活保障。我们知道,“救贫”的功能是社会保障的源头,社会保障首先应是最低生活保障,也就是根据最低的生活标准来判断贫困者,然后给予适当的救济,使其能维持必要的或是相对的最低水准的生活。应该说,这种事后救济对于跌入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贫困者来说是“雪中送炭”,更是维持其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生存的最后社会手段。虽然这仅仅是社会保障的最初级功能,但是,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民众生活“托底”作用。
(2)基本生活保障。这个层次比前一个层次的保障程度要高,它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方面。社会保险能够事前预防,尤其是对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不测情况和灾害,事前有所预防且分散风险,这对民众生活的安定有着特殊意义。当然,社会保险不仅仅是事前预防,更是事后补救的手段,这种补救能够使当事者的生活维持在“基本”水准上。这里所说的“基本”的含义,当然不是最低保障,也不是最高保障,它的最重要要求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不少国家的基本生活保障,已经大致维持在国民平均生活水准上。
(3)福利生活保障。这在安定民众生活的功能中属于高层次。社会保障本身具有福利性,在其发展目标中,社会保障把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置于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福利生活保障在安定民众生活方面的作用必定更加突出、更加有效。
上述三个层次各有自己的职责和对象,这实际上为广大社会成员构筑起了一个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待遇不同和作用不同的民众生活保护网,受益者可遍及社会贫困者、低收入者、普通劳动者乃至全体社会成员。
3.促进公平分配
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的劳动能力和家庭负担不同,因此,会产生劳动收入和家庭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异,甚至出现不平等和不公平。一部分劳动能力弱、家庭负担重的弱势人群,会因此出现生活困难,有的还会陷入生存危机。特别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作用下,国民间的收入差距更有可能拉大,社会分配的不公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因此会激化,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具有非常突出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所以,在促进公平分配方面极富潜力。
社会保障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再分配手段来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一是通过“垂直再分配”,即进行从高所得阶层向低所得阶层的收入转移,调节和缩小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上的悬殊差距,尤其对收入较少或丧失收入来源的人们给予生活保障,缓解因分配不公所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二是通过“水平再分配”,即在个人或家庭的健康与患病、在职与退休之间进行收入转移,均衡调节人生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收入水平,保持在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收入时,也有可靠的收入支持,这是社会保障调节国民收入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在调节国民收入、促进公平分配的功能上,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是作用最为显著的两个社会保障项目。此外,在这里还必须强调慈善事业在促进公平分配上的作用,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是增强了社会保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
4.推动精神文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创造,而且需要精神文明的不断发掘。
社会保障作为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重要手段,无疑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但它又属于政府的社会政策,因此,它也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和历史传统。事实上也是如此,社会保障越发达,精神文明越能得到体现。社会保障对精神文明的推动是明显的,特别在培养集体精神、促进社会互助精神以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