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日至5日,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造访延安。7月4日这天,黄炎培应邀到毛泽东家做客长谈。对黄炎培提出的“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延安“窑洞对”。
黄炎培回到重庆后,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并突击出版,风靡国统区和解放区。按照黄炎培《延安归来》的记载,他与毛泽东的对话如下:
有一回,毛泽东问我感想怎样?我答: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www.xing528.com)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2]
几十年来,这段对话被广为传颂,延安“窑洞对”也成为中共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提醒自己永葆旺盛革命斗志的不朽警碑。但是,文中用到的“周期率”一词也引发了多年的激烈讨论。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显示,自《延安归来》出版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使用“周期率”没有异议;但从1991年开始,关于“周期率”存在误用、误引的说法便开始出现,导致的结果就是“周期率”与“周期律”的长期混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