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下的象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在象鼻山嘴南麓,丹城旧城区北部,东澄河路西侧,与县府大院东北隅仅一墙之隔。原系鲁班殿、樟树庙故址。1957年动工兴建,翌年落成并向外开放。纪念馆为一坐北朝南的园林建筑,周筑围墙,略呈正方形,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大门两侧原有楹联一副:“象山巍巍先烈丹心创世界,东海滔滔后昆壮志绣神州”。1998年修建时改为在大门右侧由顾廷龙先生书的“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10个金色大字。大门内有一四方花坛,汉白玉围栏,正中耸立着烈士纪念碑,方柱形,每边宽为1米,高6米,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为已故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笔所题,背面题有毛泽东主席手迹“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大字。花坛北首有一宽为2米的鹅卵石主道直通烈士事迹陈列大厅,冬青夹道,花圃、亭阁两相映衬,弹石小径纵横有致,翠柏葱郁,古樟参天,花卉烂漫,环境幽静。
穿过主道,登上十一级水泥石阶便是大厅平台,台阶两侧及平台前沿围有仿木红漆水泥栏杆。大厅高踞于中,为一殿堂式仿古建筑,通面宽22.85米,进深15.5米,硬歇山顶,红瓦丹墙,仿木钢盘混凝土墙柱,木结构房顶,花格子门窗,整个建筑庄严肃穆。正门上方悬挂着“象山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匾额,字迹苍劲有力,系已故大书法家沙孟海之手迹。正门两侧有楹联一副:“拯救民族出生入死天地惊鬼神泣,振兴中华励精图治山河奋风雷鼓”。邑人何津撰,张海龙书。再两侧尚有楹联数副。
跨进正门,迎面立着的矩形黑色花岗石碑,上书《前言》云:五四以来,象山无数有识之士,为着国家的复兴,人民的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贞不屈,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又有许多同志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事业中英勇牺牲。
象山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www.xing528.com)
烈士事迹陈列大厅内隔为3室,共76块版面,以殉卒年月先后为序陈列着自大革命时期以来146位本地籍烈士和1956年“八一”抗台牺牲的32位客籍烈士的遗像、321幅照片和9幅油画。玻璃橱内还陈列着部分烈士遗物,有大革命时期的贺威圣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王家谟、殷夫等,抗日战争时期的吴烨等著名烈士生前用过的衣物、器具、文稿、手迹等珍贵的革命文物。
此馆原为纪念在1956年“八一”抗台中牺牲的50位烈士而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象山县委、象山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力量,进行重新扩展,充实内容,渐成现在规模,作为向全县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自1983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海内外专家、学者、爱国侨胞和县内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中小学师生及机关干部等前来参观瞻仰者与日俱增,至今已达数十万人次。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列为宁波市中小学教育基地。1997年10月,被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为宁波市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烈士事迹陈列室内景(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烈士事迹陈列室内景(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