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旧址系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冠英村冠英小学(旧称保世小学、观音庄小学)旧址,是抗战初期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后称浙东临特)成立和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地方。现在,旧址已修缮一新,并被开辟为冠英文化园。这里原是观音庄(冠英村的旧称)陈氏宗祠,20世纪初,成为保世小学的校舍。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呈二进四厢格局,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传统的复合式四合院建筑。
在土地革命时期,宁波党组织6次遭到破坏,4次重建,到七七事变前的整整五年中已经没有党的组织,只有几个共产党员零星地分布在各地。1937年春,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土地革命时期的宁波县委书记、浙江省委候补委员,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获释而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鲍浙潮在鄞县鸣凤乡(今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乡公所(乡公所驻地观音庄,即今冠英村)当事务员,竺扬、周鼎、陈秋谷分别在前周小学、保世小学当校长、教师。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他们在观音庄举办民众时事讲座,组织生活剧团和农民讲习会,自发地进行抗日宣教活动。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日益高涨,抗日救亡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群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此时恰逢原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宣传部长朱镜我来家乡朱家峰养病,鲍浙潮、竺扬、周鼎、陈秋谷得悉后,经专程联系和朱镜我在观音庄的实地考察,并经过5人慎重研究,于1937年9月下旬在此(保世小学)正式成立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公推朱镜我为书记,开始领导本地区党的工作。接着朱镜我抱病到上海找到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汇报情况,接上组织关系。上级党组织对朱镜我在宁波成立临时组织等事宜作出决定:同意恢复朱镜我、鲍浙潮、竺扬、周鼎、陈秋谷等五人党籍,撤消原有自行组织的“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建立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简称浙东临特),由朱镜我、鲍浙潮、竺扬、周鼎、陈秋谷五人组成,朱镜我为书记,其余四人为委员。同年10月,朱镜我返回观音庄,宣布上级党组织这一决定。自此,中断5年之久的宁波党组织又恢复活动。鄞县(宁波)形成了领导抗日救亡的核心力量,观音庄成为浙东抗日救亡运动的发源地。浙东临特成立后,一面迅速恢复和发展党员,于11月,建立中共鄞东、郸南支部,一面为适应抗日救亡和游击战争的需要,与国民党邺县县长合作,举办“飞鹰团”游击干部训练班,派遣生活剧团、茅洋山垦荒团成员和其他进步青年参加训练班学习。1938年2月,朱镜我奉调去新四军军部工作,增补的委员华白沙也奉调离开那县,由张贵卿任书记,后王文祥(王平)继任,鲍浙潮、竺扬、周鼎、陈秋谷、江闻道、秦加林为委员。浙东临特机关驻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迁往宁波城区。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宁波地区各地党的组织纷纷恢复。后来,浙东临特发展成为宁绍特委。到1941年4月19日宁波沦陷前,一共恢复和发展了1500位党员,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准备了一批坚强的骨干力量。
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旧址——观音庄祠堂前厅(鄞州区委党史办公室供图)(www.xing528.com)
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旧址——观音庄祠堂前廊(鄞州区委党史办公室供图)
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旧址——观音庄祠堂门厅(鄞州区委党史办公室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