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西省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效果评价所涉及的卫生统计指标众多,所以,科学合理地筛选评价指标是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本章基于一级指标的内涵界定、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所包含的相关内容以及政府官方文件中的考核标准,通过与于都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人员的座谈咨询,并结合于都县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营情况,筛选和提炼出具有共性、代表性和可获得性的具体考核指标。在决定具体评价指标时,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比较和综合归纳,主要参照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的《二级细则》和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发布的《医院评审标准》(第六版)相关内容设计备选指标。指标多以相对值表示,能够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内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最后选择相关科研领域和高校教学领域的理论专家、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高层作为咨询对象,对所选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进一步度量和补充。经过咨询和反馈,获得最后所需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和初步权重。
在实地调研获取调研数据的过程中,考虑到县级公立医院数据收集的局限性,因此在指标体系中进行进一步优化精简,之后具体从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利用率、医疗服务效率和满意度五个方面对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其中医疗资源配置为政府供给性指标,主要体现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属于外部补偿机制的体现;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利用率和医疗服务效率则是绩效薪酬管理体系和补偿机制的效果显现型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两者对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有效程度;满意度则属于监管效果的有效体现,在提高医疗服务效果的同时,各方满意度的变化可有效地反映医疗效率与医疗质量之间的均衡性关系,这也是监管机制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之一。
医疗资源配置集中体现了医疗机构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与质量,从而影响其医疗服务能力的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水平是其发挥区域医疗中心龙头作用、为县域内居民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的基础。医疗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医疗设备资产额、实际开放床位数、卫技人员总数和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数。
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是衡量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根本性标准,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2],处方合格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3]。(www.xing528.com)
医疗服务利用率是指根据卫生资源及医疗服务需求,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利用效率。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资源优势,满足县域内居民的就医需要,促进“大病不出县”目标的实现。医疗服务利用率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点:年门急诊诊疗人次、年住院患者出院人次、支援基层医疗机构次数和公益医疗活动举办次数。
医疗服务效率体现着医疗服务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投入包括金钱与时间,产出包括医疗服务数量与质量。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减少就医等候时间,有效解决广大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医疗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次数、临床路径病种完成率和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满意度是办院宗旨能否实现的具象化指标。对县级公立医院整体满意度的评价分析,通常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即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4]本章所用满意度数据为于都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第二人民医院历年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汇总并量化所得。[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