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子兵法.九地篇:九地的特点和战法

孙子兵法.九地篇:九地的特点和战法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篇内容大约分为四部分:1.首先总论“九地”的特点和战法。是故散地则无战[9],轻地则无止[10],争地则无攻[11],交地则无绝[12],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13],圮地则行,围地则谋[14],死地则战[15]。

孙子兵法.九地篇:九地的特点和战法

【提要】

本篇着重从人的心理因素和情绪因素论述如何因利乘便,利用地形,发挥人的战斗积极性,以克敌制胜。其中突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如何造成一种主观条件(严厉的军纪约束和训练)和客观条件(投之于险地),使战士们生发出一种决死心理,从而团结一心,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去夺取胜利。

全篇内容大约分为四部分:

1.首先总论“九地”的特点和战法。诸如:处于本国境内、士卒容易产生恋家情绪的“散地”,应“一其志”,使士卒意志专一而不致逃散;处于进入敌境不远、难进易退的“轻地”,应“使其属”,使部队首尾相连而不致脱节;处于“我得则利,敌得亦利”的“争地”,应“趋其后”,督促后续部队紧紧跟上而不致掉队;处于“我可以往,敌可以来”的“交地”,应“谨其守”,提高警惕,严密戒备;……

2.论述行将对敌国宣战,举兵出征时,政府应采取的基本方略、措施,以及灵活机动、趋利避害的策略。

3.论述大军深入敌后,将军的决心与处置。主要强调大胆深入敌境。认为只有深入敌境,置军队于险地,士卒们才会患难与共、生死相扶,团结一致,专心对敌,才会生发一种决死之心,奋勇杀敌,有进无退。

4.总结:用兵打仗,必须对地形的特点,以及人的心理、感情因素的变化详细地考察和研究,才能率领三军克敌制胜。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1],有轻地[2],有争地[3],有交地[4],有衢地,有重地[5],有圮地,有围地[6],有死地[7]

【译文】

孙子说:掌握用兵的法则,就要懂得在军事地理上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原文】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8],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译文】

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方,叫作“散地”;已经进入别国境内,但还没有深入,在这样的地方作战,叫作“轻地”;我方占据有利,敌方占据也有利的地方,叫作“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到来的地方,叫作“交地”;同几个国家毗邻,谁先占有谁就能得到其他诸侯国援助的地区,叫作“衢地”;进入敌国境内已经很深,背靠敌国许多城邑的地区,叫作“重地”;行军到达山林、险阻、沼泽地带,以及一切难以通过的地区,叫作“圮地”;进去的道路狭窄,返回的道路迂回,敌军只要占据险要便可以寡击众的地方,叫作“围地”;奋起速战可能生存,否则必将全军覆没的地区,叫作“死地”。

【原文】

是故散地则无战[9],轻地则无止[10],争地则无攻[11],交地则无绝[12],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13],圮地则行,围地则谋[14],死地则战[15]

【译文】

因此,处于“散地”,便不宜于轻战,以免士卒因恋家而临阵逃散;处于“轻地”,便不能停留,以免士卒因怀恋故土而轻易退却;处于“争地”,如果敌军先占据阵地,便不要强攻,以免过多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进入“交地”便不能使行军队伍中断,以免敌军乘隙攻击;进入“衢地”便要主动与邻国结交,以取得它们的支持;进入“重地”,便要掠取敌国的粮食,以保证我军粮草的供应;进入“圮地”,便要使部队迅速通过,以免遭到敌军奇兵的袭击;进入“围地”,便要设奇谋突围,以免遭到敌军的围歼;进入“死地”,便要号令将士,迅速决一死战,以求击溃敌军,获得生还。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16],众寡不相恃[17],贵贱不相救[18],上下不相收[19];卒离而不集[20],兵合而不齐[21]。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22],待之若何[23]?”曰:“先夺其所爱[24],则听矣[25]。”兵之情主速[26],乘人之不及[27],由不虞之道[28],攻其所不戒也[29]

【译文】

古代所谓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做到使敌军前队与后队不能相互配合、相互策应;大部队和小分队不能相互协同,相互扶持;长官与士卒不能相互救援;下级与上级不能取得联系;士卒们被击溃走散了便很难再集合起来,就是集合起来了也不能统一行动。至于自己的军队,那就是,有利就打,没有利就不打。试问:“众多的敌军,排成严整的阵势将要来进攻,又该怎样对待它们呢?”回答:“抢先夺取敌方最珍惜的重要地方或物资,他们就会听从我们的摆布了。”用兵的情理,重在快速,要乘敌方措手不及的时机,经由敌方意料不到的道路,进攻敌方放松戒备的地方。

【原文】

凡为客之道[30]:深入则专[31],主人不克[32];掠于饶野[33],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34],并气积力[35];运兵计谋[36],为不可测[37]。投之无所往[38],死且不北[39]。死焉不得[40],士人尽力[41]。兵士甚陷则不惧[42],无所往则固[43],深入则拘[44],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45],不求而得[46],不约而亲[47],不令而信[48],禁祥去疑[49],至死无所之[50]。吾士无余财[51],非恶货也[52];无余命[53],非恶寿也[54]。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55],偃卧者涕交颐[56]。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57]

【译文】

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深入腹地作战,战士们就会同心协力,意志专一,敌军将无法战胜我们;从敌国富饶的田野掠取粮食,就能保证部队有充足的军粮供给;重视部队的休整,不使将士们过于疲劳,就能鼓足士气,聚积战斗力;同时还要巧用计谋,部署兵力,使敌方无法揣测我军的动向和意图。让军队陷入无路可走的绝境,将士们就会宁死不退。将士们既然连死都不怕,那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那样,全军将士必然会竭尽全力与敌军作战。士卒们既已陷入绝境,反而会无所畏惧了。部队无路可走,军心反而会更稳固。越是深入敌境,士兵的意志就会越集中,也会更团结,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将士就会作殊死的战斗。所以说,在上述情况下士卒们不需要整饬,便能自觉地进行戒备;无须对他们进行强求,他们便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无须对他们有所约束,他们便能亲爱互助;无须对他们三令五申,便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服从。要禁止迷信和谣言,以免士卒猜疑,扰乱军心,这样士卒们至死也不会逃跑。应该懂得,我们的将士没有多余的财货,并不是因为他们讨厌财货;他们并没有第二条生命,却是那样地不怕牺牲;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厌恶长寿。只要看看当命令下达之日,士卒们坐着的,眼泪满衣襟;躺着的,流泪满双颊,便能知道他们的心情。只是由于让他们陷入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才都会像专诸、曹刿那样的勇敢!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58],当其同舟共济[59],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60],未足恃也;齐勇若一[61],政之道也[62];刚柔皆得[63],地之理也[64]。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65],不得已也。

【译文】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就像摆弄“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地方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它的尾便会来救应;打它的尾,它的头便会来救应;打它的中间,它的头和尾部都会来救应。试问:“用兵难道也可以像摆弄‘率然’蛇一样吗?”回答说:“是可以的。吴国人和越国人本来是相互仇视的,但当他们同坐一条船渡河时,遇到风暴,他们也会像左手帮助右手那样自然而然地相互救援!”因此,缚马埋轮,向士卒们表示死战的决心,想以此来稳住阵势,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将士协同合作,英勇奋战,如同一人,关键在于平时治军有方;要使部队不论强弱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关键在于利用地形之利。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上下,携手团结,如同一人,那也是情势所迫,不得已呀!

【原文】

将军之事[66],静以幽[67],正以治[68]。能愚士卒之耳目[69],使之无知;易其事[70],革其谋[71],使人无识[72];易其居[73],迂其途,使人不得虑[74]。帅与之期[75],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76],焚舟破釜[77],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78],人情之理[79],不可不察。

【译文】

带兵的事情,为将者要沉着镇静,幽深难测,办事公正严明又有条不紊。要能蒙蔽士卒们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行动的目的一无所知;要不断变换曾经用过的计谋使人们无法把握;要经常更换军队的驻地,要有意走着迂回的道路,使人们对主将的意图捉摸不透。主帅与将士们约期赴战,要像登高以后就去掉梯子那样,能上不能下。主帅与将士们深入敌国领土,就像扳动机括发出利箭一样,只能一往无前。烧毁舟船,打破炊具,像驱赶群羊一样,时而赶过去,时而又赶回来,使士卒们不知道到底要走向哪里。能聚合三军官兵,让其陷于险恶之地,这正是统率军队的本领。因此,为将者,对于九种地形的应变处置,或进或退的利益所在,以及将士们心理情感变化的规律,都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的啊!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80]。去国越境而师者[81],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82],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83];轻地,吾将使之属[84];争地,吾将趋其后[85];交地,吾将谨其守[86];衢地,吾将固其结[87];重地,吾将继其食[88];圮地,吾将进其途[89];围地,吾将塞其阙[90];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91]。故兵之情[92]:围则御[93],不得已则斗,过则从[94]

【译文】

大凡领兵去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越是深入腹地,士卒们的意志便越是专一,军心越稳固;相反,进入敌境越浅,军心便越是容易涣散。离开本土,越过敌境作战的地区叫作“绝地”;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叫作“衢地”;深入敌境的地方,叫作“重地”;进入敌境较浅的地方,叫作“轻地”;背靠险阻,面临隘路的地方,叫作“围地”;无路可走的地方,叫作“死地”。因此,进入“散地”,我们便要统一部队意志;进入“轻地”,我们便要使部队首尾相连;进入“争地”,我们便要催促后队疾速前进;进入“交地”,我们就要督促部队严密防守;进入“衢地”,我们就要注意巩固与其他诸侯国的结盟;进入“重地”,我们就要重视保证军粮供应不断;进入“圮地”,我们就要使部队迅速通过,不能停留;进入“围地”,我们就要堵塞缺口;进入“死地”,我们就要表示与敌军死战到底的决心。所以说,将士们的心理是,陷入了包围,便更会奋力抵抗,处于绝境,便更能服从指挥。

【原文】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95];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96],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97];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98]。是故不争天下之交[99],不养天下之权[100],信己之私[101],威加于敌[102],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103]。施无法之赏[104],悬无政之令[105],犯三军之众[106],若使一人[107]。犯之以事[108],勿告以言[109];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110],然后能为胜败[111]。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112],并敌一向[113],千里杀将[114],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译文】

因此,不了解其他诸侯的战略意图,便不能预先与他们结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便不能轻易行军;不使用当地人作向导,便不能取得作战中的地形之利。以上这些事情,如果有一样不了解,都不能成为争霸天下的军队。凡是争霸天下的军队,讨伐大国,行动迅速,能使得敌国来不及动员集中全国军民进行有效的抵抗;要以强大的兵威加于敌国,以使其他诸侯国不敢与其结交而给予支援。因此,无须与天下诸侯国结交,也不用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施展自己的战略,用兵威加于敌国之上,就能攻占他们的城池,摧毁他们的国都。在战争中要施行超越常法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法令,就能做到指挥全军将士,就如同指挥一个人那样自如。向将士们布置作战任务,不需要告知他们计谋所在;动员士卒,只应说明有利条件,无须指出危险因素。让士卒们陷入最危险的境地,有可能转危为安;让他们陷入“死地”,有可能起死回生。全军将士都陷于危难之中,便会众志成城,拼死奋战,赢得胜利。所以,带兵之事,在于仔细地了解敌军的意图,并且佯装依顺他们,使他们落入我方圈套,然后集中兵力,突破一点,便可做到千里奔袭,擒敌杀将。这就是所谓的巧计能成大事呀!

【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115],夷关折符[116],无通其使[117],厉于廊庙之上[118],以诛其事[119]。敌人开阖[120],必亟入之,先其所爱[121],微与之期[122],践墨随敌[123],以决战事[124]。是故始如处女[125],敌人开户[126];后如脱兔[127],敌不及拒。

【译文】

因此,在决定举兵出征的日子里,要封锁关口,废除来往敌国的通行证件,不与敌国互通使节,还要督促大臣们在庙堂之上,共谋征伐大计。遇到敌军出入无常、进退未决,有隙可乘时,便应迅速攻入,首先夺取其战略要地。无须与敌国约期作战,也无须遵循固定的规章制度,一切军事行动都依敌情的变化而灵活变化,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因此,在战争即将开始时,要表现得像处女那样柔弱沉静,不露声色,诱使敌人放松警惕,大开门户;而一旦战事打响以后,便要像脱逃之兔那样行动迅速异常,以使敌军措手不及,无法抵抗。

【战例】

项羽解巨鹿之围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项羽杀死了宋义,楚怀王迫不得已,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这时,秦国正攻打赵国都城巨鹿。赵将陈馀被秦军打败,不敢再战,把军队驻于巨鹿城外,等待观望。秦军则凭其兵多将勇,对巨鹿发起猛攻。巨鹿城内,人心惶惶,日夜不安;守城将士,伤亡惨重;粮食又逐日减少,朝不保夕。赵王歇、赵相张耳,心急如焚,连夜派人缒出城外,一面促令陈馀迅速出战;一面分别向齐、燕、代、楚等国请求救援。然而,慑于秦军威力强大,不仅陈馀心怀胆怯,不敢出战,就是燕、代、齐国援兵也只进至巨鹿城外,不再前进了。唯有楚国上将军项羽骁勇异常,率军渡过黄河后,即下令全军将士沉船、破釜甑,烧毁庐舍,每人只带三日干粮,誓与秦军决一死战。楚军将士面临绝地,见主将项羽英勇无比,人人怀着必死之心,奋力前进,直抵巨鹿城下。

秦将王离见楚军来救,当即调遣军队,亲往迎敌。两军相逢,秦军还没有摆开阵势,楚军便一齐冲来,乱砍乱杀,勇猛异常。秦军猝不及防,竟三战三退。秦将章邯见王离战败,便率大军前往接战,与楚军对阵。这时,燕、齐、代等国援军统统留在自己营中,踞壁观望。秦楚两支军队渐渐接近,秦军甲仗整齐,队伍雄壮,颇有泰山压顶之势,而楚军却衣甲简陋,步伐粗疏,三三五五,各自成队,全然不成阵式,只是一股劲儿向秦军阵中猛冲过去。各国将士见此情景,无不为楚军捏一把汗,都以为楚军没有经过训练,只知一味蛮干,必败无疑!殊不知,这正是项羽用兵之妙。试想,楚军与秦军相比,数量几乎相差一半,如要兵对兵、将对将,搭配均匀,方才动手,楚军明显处于劣势,那才真是必败无疑呢!故而项羽从战场情势出发,临机处置,自己身先士卒,命令将士各自为战,不拘形式,只求杀敌取胜。这一边楚军已是破釜沉舟,怀着必死之心前来,见主将冲锋在前,更是奋勇百倍,故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一时间,呼声动天地,怒气冲斗牛,秦兵抵挡不住这股劲敌,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就是观望的各国将士,看了那情景也禁不住目瞪口呆。秦将章邯本来就曾在项羽手下吃过败仗,这次遇到楚军如此勇猛,自料难以持久,斗了几个回合便下令退兵,这时部队伤亡已是十成有三了。项羽见章邯退去,也下令收兵回营休息,到了夜间,仍严阵以待。

过了一宵,项羽命令将士饱食干粮,再次出战。临出发时,项羽对将士们下令说:今日务必尽扫秦兵。否则,我军粮食已尽,将会全军覆灭。你死我活,就在今日一战!务请诸君拼力杀敌,以求全胜!楚军将士得令后,一个个信心十足,勇气百倍,才进入战场,便向秦军奔去。秦将章邯刚刚上阵便陷入被动,尽管他也鼓励士卒,要与楚军决一雌雄;无奈经过昨日战败,士卒们已经胆怯,任他如何鼓励,总是敌不过楚兵。章邯屡次下令前进,秦兵总是进一步退两步,进两步退四步,直到五进五退,已经是溃不成军了。

总之,项羽率军抵达巨鹿城下,与秦军先后大战九个回合,秦军无一不败,章邯逃回城南大营。王离勉强守住本寨,不敢出战。项羽便又下令英布、蒲将军领兵堵住甬道;自己亲自率军攻打王离,一鼓作气,直捣王离营门。王离想夺路逃走,却碰到项羽,只战三四个回合,便被楚军生擒了。

就这样,楚军一举解了巨鹿之围。

李愬雪夜袭蔡州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家开始从鼎盛走向衰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独揽军政、财政大权,营造自己的独立王国,并在实力雄厚之时抗拒朝廷。藩镇割据势力的发展,进一步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唐王朝为了维护统一的局面,恢复中央集权,便在国家财力比较丰厚和边疆形势逐渐缓和的情况下,开始致力于消除藩镇割据。807年,唐宪宗顺利地平定了四川、夏绥、镇海三镇的叛乱,开始向淮西、成德的割据势力讨伐。李愬奇袭蔡州就是朝廷军队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势力的战例。在这场奇袭战中,李愬针对士兵因屡战屡败而产生的厌战心理,制定了利用险峻的地形、恶劣的天气袭击敌人的策略,以此稳定士兵的情绪,坚定他们殊死作战的决心。最后,他的军队在雪夜攻下了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这场战斗的胜利,对平定淮西、成德的藩镇割据势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承袭其职,拒纳唐朝吊祭使者,并且发兵在今河南舞阳、叶县、鲁山一带四处烧杀掳掠。唐宪宗决定对他用兵讨伐。朝廷调集军队从四面进攻淮西,其中南、北方向的军队曾稍有些进展;东、西路军则被淮西军击败。815年至816年,唐廷曾多次调整淮西的东、西路军的统帅。朝廷派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接任原西路军将领严绶,而高霞寓在朗山的一次战斗中击败了淮西军后,不久就在文城栅大败。其后,朝廷再换袁滋接替高霞寓,在仍没有什么进展的情况下,李愬代替袁滋,继续肩负从西面进攻淮西的任务。可以说,李愬是在四路军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上任的。

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李愬到达蔡州。当时,唐军在连败之后,士气低落,士兵都十分惧怕作战。李愬上任后对士兵说:“天子知道我李愬柔懦,能忍受战败之耻,所以派我来安抚你们。至于攻城进取,那不是我的事。”士卒们听了李愬的这些话,才稍稍安下心来。

李愬针对官兵们的这种心理状态,首先做了许多安定军心的工作。他亲自慰问士卒,抚恤伤病者。当地由于战乱频繁,大批老百姓逃往他乡。李愬派人安抚当地百姓,派军队保护他们。在军中,李愬也不讲究长官的威严,不强调军政的严整。他的这些行动,一方面安抚了士兵,另一方面也是向敌人佯示无所作为。他的行动果然麻痹了吴元济。吴元济对这位上任前名位不高,也没有什么名气的唐军将领放松了戒备。在将士情绪稍稳定一些后,李愬开始着手修理器械,训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制定并实行了优待俘虏及降军家属的政策,在先后俘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官员、将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佑等人后,对他们给予信任,并且委以官职,并通过他们逐渐摸清了淮西军的虚实。同年五月,李愬夺占了蔡州的一些外围要点并占领了蔡州以南的汶港、楚城等地,切断了蔡州与附近申州、光州的联系。五月二十六日,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军队前来救援,唐军遭到内外夹击而失利。他手下诸将都懊丧不已,但李愬并不气馁,他说:“我如连战皆胜,敌必戒备。此次败北,正可麻痹敌军,为以后攻其不备奠定基础。”他在战后招募了死士三千人,早晚亲自训练,以增加军队的突击力,为袭击蔡州做准备。

九月二十八日,李愬经周密准备,率军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吴房外城,淮西军千余人被歼,其余人退到内城坚守。李愬命军队佯退诱敌,淮西军以骑兵五百追击官军,官兵受惊欲退,李愬下令道:“敢后退者斩。”于是官军又回军力战,击退敌军。将士们要乘胜追击攻取其城,李愬不同意,他认为,如不攻此城,敌人必分兵守之,而敌人兵力分散,正有利于夺取蔡州,因此他下令回营。这时,降将李佑向李愬建议:“蔡州的精兵都在洄曲及周围据守,蔡州城内都是些老弱兵卒,可以乘虚直抵蔡州城,等外边的叛军听到消息,吴元济就已经被擒了。”李佑的意见,正好与李愬的想法不谋而合。十月,李愬见袭击蔡州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开始部署袭击蔡州的计划:李愬命随州刺史史文镇守文城栅;命降将李佑、李忠义(即李宪)率三千士兵为前驱,自己率三千人为中军,李进城率三千人为后军,奇袭蔡州。为严守行军秘密,军队从文城栅出发时,李愬不告诉他们行动的目的地,只命令说:往东前进。这一天天气阴晦,风雪交加,军队东行六十里后,到达张柴村。李愬率军迅速攻破了这个村子,全歼淮西军布置在这里的守军及通报紧急情况的烽火兵,抢占了这一要地。李愬命令士兵稍事休息,吃点干粮,并留下五百人截断桥梁,以防洄曲方面的淮西军回救蔡州,另留五百人以警戒朗山方向的救兵。布置完毕后,李愬亲自带领部队乘夜冒雪继续向东急进。将领们请示去哪里,李愬告诉他们:去蔡州城捉拿吴元济!

雪夜入蔡

将士们听了都大惊失色,以为此去必死无疑。这夜的天气异常寒冷,大风夹送着大雪,旌旗也被风撕裂,沿路可看见冻死的兵士和马匹,军队所经的道路非常险峻,尽是官军从未走过的。因为李愬宣布了严格的军纪,因而没有人敢违抗。军队继续行进了七十里,赶到蔡州时,天还没亮。近城处有个鹅鸭池,李愬命令惊打鹅鸭以掩盖军队行进的声音,分散淮西军的注意力。自从吴少阳抗拒朝廷以来,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有三十多年了,因此蔡州城的戒备松懈,淮西军未做防范。李愬的军队很快进入了蔡州城并占领了战略要地。天明雪止之时,有人告诉吴元济说,唐军已至并占领了蔡州。这时,吴元济根本不相信唐军会来得如此迅速,后来听到李愬的号令,才仓促率亲兵登上牙城(内城)抗拒。蔡州民众帮助唐军火烧内城南门,唐军破门擒获吴元济。当时,吴元济的部将董重质拥有的数万精兵据守洄曲,李愬派人厚抚董重质的家属,叫董重质之子前来招降董军,使这部分淮西军归降朝廷。唐廷北路军此时也占据了洄曲。申、光二州的守兵见蔡州已破,也先后投降,淮西平定吴元济之战至此宣告结束。

淮西藩镇平定后,成德方面的割据势力慑于唐军的压力,也先后上表归顺朝廷。淮西、成德为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中的强镇,这两个割据势力的平定,使唐王朝又获得了暂时的统一。

从李愬奇袭蔡州而取胜的过程可以看出,李愬不仅通晓孙子所说的一些重要的用兵原则,如示弱惑敌、速战速决、避实击虚等,而且他还善于根据士兵的心理状态,利用地形、气候等作战条件影响对士兵心理,确保军队战斗力的充分发挥。这就是《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说:“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李愬很清楚他所率领的是一支多次战败、士气受到影响的军队,要想让这支军队有战斗力,就必须将士兵置于恶劣的环境中,那时,“士兵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而斗”。因此,他选择了风雪严寒之夜,让士兵“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最后一举成功。李愬的因势利导、因情用兵以及他将兵法原则与地理条件相结合的出色作战指挥,奠定了他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

失街亭

街亭是通往汉中的咽喉,是西蜀军队后勤供应的必经之处;同时,街亭还是蜀国陇西地区的天然屏障。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三国时,司马懿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祁山,当时诸葛亮正在祁山驻兵,听到魏军杀来,便召集众将领商议战事。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也是工于心计之人,必定要夺占街亭这一要地,便决定挑选重将把守。参军马谡请令,说愿领兵前往。诸葛亮本来心中有些疑虑和犹豫,因为他早就听刘备在生前说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他对马谡说:“从表面上看,街亭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关系到我军的安危。且街亭既没有城郭,又没有险要之处,因此不易把守,一旦失去,我军处境就困难了。”马谡却自视过高,仗着自己熟读兵书,对守街亭很有信心。他立下军令状,以全家性命担保。

诸葛亮忽略了刘备的叮嘱,见马谡胸有成竹,便让他写下了军令状,拨给他两万五千精兵去把守街亭。同时为以防万一,诸葛亮又派了王平和高翔辅助马谡,并再三交代要他们守住街亭要道。

来到街亭后,马谡和王平首先察看了地形。王平认为五路总口地处街亭要道,是街亭大门,在此驻扎比较好,但马谡一意孤行,执意要在路旁的一座小山上驻扎。他认为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他们可以杀得魏军片甲不留。王平无法说服马谡,只好驻扎到山的西边另一个地方。

当司马懿来到街亭后,看到马谡把蜀军兵营驻扎在山上,嘲笑诸葛亮竟然任用马谡这样的庸才。他一面派大将张郃挡住王平对马谡的增援,一面又派兵将小山层层包围,断绝了山上的饮水。

蜀军看到自己被包围,又被断绝水源,军心大乱。司马懿趁机放火烧山,蜀军大败,马谡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才得逃脱。街亭失守,使魏军顺利攻入蜀地;诸葛亮也来不及后撤,只好用“空城计”退敌。

挥泪斩马谡

【注释】

[1] 散地:指在自己国土内同敌人作战的地域。由于在这种地方作战,遇上危急情况,士卒们容易因恋家而逃散,所以叫作“散地”。

[2] 轻地:进入敌国境内不深的地域。由于这种地方离本国尚近,士卒们怀恋家园,意志尚不专一,打起仗来,难进易退,所以叫作“轻地”。

[3] 争地:指敌我双方,无论哪一方夺得都有利的地域。由于这种地域,敌我双方都要争夺,所以叫作“争地”。

[4] 交地:指一种我可以往、敌可以来,四通八达不可堵绝的地域。

[5] 重地:指进入敌国境内很深,归路已断、难以退还的地域。

[6] 围地:指一种进入的道路狭窄险峻,返回的道路迂回曲折,敌军只需用少量兵力便可对付我众多军队的地域。

[7] 死地:是一种背山阻水,粮草断绝,进不得前,退又有阻,或者是被敌军重重围困,难以冲出的地域。处于这种境地,只有迅速决一死战方有生存希望;否则,拖延时日必将陷于灭亡,所以叫作“死地”。

[8] 诸侯之地三属:三,泛指众多。属,归属。诸侯之地三属:这里是指与众多诸侯国交界的地方。

[9] 散地则无战:无战,不要轻战。散地则无战:这里是说在本国境内不宜轻战,以免士卒因恋家而逃散。

[10] 轻地则无止:无止,指部队不要逗留,不要停止前进,以免士卒因离家路程不远而轻易退却。

[11] 争地则无攻:无攻,不应攻取。争地则无攻:是说对于争地,应先期占领,如已被敌方所占,则不应拼力攻取,以免损耗太大。

[12] 交地则无绝:无绝,指各种部队要首尾相连,不可使其断绝。交地则无绝:意思是说,进入道路四通八达的交地时,应使各种部队首尾相连,不可使其断绝,以防敌军乘隙攻击。

[13] 重地则掠:掠,这里是指掠取敌国积蓄的粮食。重地则掠:意思是说,当部队深入敌国境内很远时,就要掠取敌国的粮食,以保证源源不断地供给军粮。

[14] 围地则谋:谋,这里是指出奇谋。围地则谋:这里是说,进入前有隘、后有险,返回的道路迂回曲折的围地时,应运用奇谋以取胜。

[15] 死地则战:战,这里是指迅速决一死战。死地则战:是说当部队处于敌军围困数重或背山阻水、粮草断绝,进不得前,退又有阻的死地时,必须号令士卒迅速决一死战。

[16] 前后不相及:前后,这里是指前军与后军。及,这里是指策应、配合。前后不相及:前军与后军不能相互策应、配合。

[17] 众寡不相恃:众寡,这里是指大部队与小分队。恃,依持、协同。众寡不相恃:这里的意思是说,大部队与小分队之间,不能相互协同,相互扶持。

[18] 贵贱不相救:贵,这里是指军官。贱,这里是指士卒。贵贱不相救:这里是说军官与士卒之间,不能相互救援。

[19] 上下不相收:上下,这里是指上级与下级。上下不相收:这里的意思是说,上级与下级不能取得联系。

[20] 卒离而不集:离,离散。集,集合。卒离而不集:这里的意思是说,士卒被击溃走散了,很难再集合起来。

[21] 兵合而不齐:合,集合。齐,整齐。兵合而不齐:这里的意思是说,士卒们即使集合起来了,也不能整齐统一行动。

[22] 敌众整而将来:敌,敌军。众,众多。整,严整。将来,这里是指敌军将要来进攻。敌众整而将来:敌军人数众多,队形严整,将要来进攻。

[23] 待之若何:待,对待、对付。之,指示代词,指敌军。待之若何:如何待之,如何对付它(敌军)呢?

[24] 先夺其所爱:其,指示代词,指敌方。爱,爱惜、珍爱。先夺其所爱:这里的意思是说,先夺取敌方最珍惜的重要地方或物资。

[25] 听矣:听,听从。听矣:这里是指听从我方的摆布。

[26] 兵之情主速:兵,用兵。情,情理。主,这里是指重要、重视。速,快速。兵之情主速:这里的意思是说,用兵的情理重在快速。

[27] 乘人之不及:乘,同“趁”。不及,指措手不及。乘人之不及:趁敌人措手不及之时。(www.xing528.com)

[28] 由不虞之道:由,经由。虞,料想、臆度。由不虞之道:经由敌方料想不到的道路。

[29] 攻其所不戒:其,指示代词,这里是指敌方。戒,戒备、警戒。攻其所不戒:攻打敌方没有戒备的地方。

[30] 为客之道:客,客人、做客。这里是指进入敌国领土后,相对于敌方来说,敌方是主,我方是客。道,道理、原则、规律,这里是指作战之道。为客之道:这里的意思是说,我军进入敌方领土作战时应遵循的规律。

[31] 深入则专:深入,这里是指深入敌境。专,专一,这里是指将士的意志、思想专一。深入则专:这里的意思是说,深入敌境作战,将士们就会同心协力,意志专一。

[32] 主人不克:主人,这里是指在本国领土作战的军队。克,克复。主人不克:这里的意思是说,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军队往往不能战胜入侵的军队。

[33] 掠于饶野:掠,抢掠。饶野,富饶的原野。掠于饶野:这里是指要掠取敌国富饶原野上生长的庄稼。

[34] 谨养而勿劳:谨,谨慎、小心。养,养息、休整。劳,劳累。谨养而勿劳:这里是说,要注意搞好部队休整,不要使将士过度劳累。

[35] 并气积力:并,集中、鼓足。这里是指,鼓足士气。积,聚积。力,这里是指战斗力。并气积力:意思是说,要鼓足士气,聚积将士的战斗力。

[36] 运兵计谋:运,运用。运兵,运用兵力,即部署兵力。运兵计谋:这里是指要部署兵力,巧用计谋。

[37] 不可测:不可被揣测。

[38] 投之无所往:投,投入。无所往,没有地方走、无路可走。投之无所往:这里是指,让军队陷入无路可走的绝境。

[39] 死且不北:北,败北、败退。死且不北:宁死也不后退。

[40] 死焉不得:焉,怎么、什么。焉不得,怎么会得不到?或什么事办不到?死焉不得:这里的意思是说,将士们死都不怕,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

[41] 士人尽力:士人,这里是指将士。士人尽力:这里是指全体将士都尽自己的力量与敌军作殊死的战斗。

[42] 兵士甚陷则不惧:甚陷,陷得很深,指陷入绝境。惧,畏惧。兵士甚陷则不惧:意思是说,士卒们既已陷入绝境,反而无所畏惧了。

[43] 无所往则固:无所往,没有去处、无路可走。固,稳固、巩固。无所往则固:意思是说,军队处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军心反而会更加稳固。

[44] 深入则拘:拘,拘束。这里可引申为凝聚、集中。深入则拘:这里的意思是说,军队深入敌境,意志反而更集中。

[45] 不修而戒:修,修治、整饬。戒,戒备。不修而戒:这里的意思是说,军队不需要整饬便会自觉地进行戒备。

[46] 不求而得:求,这里是指强求。得,获得。不求而得:这里的意思是说,对士卒们无须强求,他们便能完成任务。

[47] 不约而亲:约,约束。不约而亲:这里的意思是说,士卒们不需要约束便能亲爱互助。

[48] 不令而信:令,命令。信,信任服从。不令而信:这里的意思是说,不需要对将士们三令五申便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服从。

[49] 禁祥去疑:祥:吉凶的预兆,这里是指预卜吉凶的迷信活动。疑,疑虑、猜疑。禁祥去疑:这里是指要禁除迷信和谣言,以免士卒猜疑,扰乱军心。

[50] 至死无所之:之,往。这里是指逃跑。至死无所之:这里的意思是说,士卒们至死也不会逃跑。

[51] 士无余财:士,士卒。余财,多余的钱财。士无余财:士卒们没有多余的钱财。

[52] 非恶货也:恶货,厌恶财货。非恶货也:并非厌恶财货。

[53] 无余命:余命,多余的生命。无余命:没有多余的生命。

[54] 非恶寿也:寿,寿命、长寿。非恶寿:并非厌恶长寿。

[55] 涕沾襟:涕,眼泪。涕沾襟:眼泪沾满衣襟。

[56] 偃卧者涕交颐:偃,仰倒。颐,面颊。偃卧者涕交颐:这里是指一些仰卧的士兵们眼泪在面颊上流着。

[57] 诸、刿之勇:诸,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勇士,曾将剑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结果自己被杀害。刿,曹刿,春秋时期鲁国的勇士,曾在齐鲁柯地会盟上,手持利剑劫持齐桓公,迫使齐桓公同鲁国订立盟约,退还所侵鲁国的土地。诸、刿之勇:像专诸、曹刿那样的英勇无畏。

[58] 吴人与越人相恶:恶,仇恨。吴人与越人相恶:这里是指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争霸而引起两国人民的相互仇恨。

[59] 同舟共济:济,渡河。同舟共济:同坐一条船渡河。

[60] 方马埋轮:方,按曹操注为“缚”。方马,即缚马。方马埋轮:把马缚起来,把兵车的轮子埋掉。

[61] 齐勇若一:齐,全部。勇,勇敢。一,一样。齐勇若一:这里的意思是说,要使得战士们全都勇敢奋战。

[62] 政之道:政,治理。道,道路、方法。政之道:这里是指治理军队的方法。

[63] 刚柔皆得:刚柔,按曹操、杜牧注,皆作兵势强弱解。皆得,皆得其用。刚柔皆得:这里是指要使部队不论强弱,都能因地势而得以各自发挥其作用。

[64] 地之理:地形之理、地势之理。

[65] 携手若使一人:携手团结如同一人。

[66] 将军之事:将,主持、带领。将军,带领军队。将军之事:率领军队的事情。

[67] 静以幽:静,冷静、镇静。幽,幽深。静以幽:冷静而幽深莫测。

[68] 正以治:正,公正、严正。治,治理、有条不紊。正以治:这里是说治理军队公正严明而又有条不紊。

[69] 愚士卒之耳目:愚,蒙蔽。愚士卒之耳目:这里的意思是说,要蒙蔽士卒们的耳目使他们一无所知。

[70] 易其事:易,变易、变更。易其事:这里是说要变更作战任务。

[71] 革其谋:革,变革、变换。谋,计谋。革其谋:这里是说要不断变换已经用过的计谋。

[72] 使人无识:识,认识。使人无识:使别人认识不到、了解不到。

[73] 易其居:居,居住。这里是指军队的驻地。易其居:变换军队的驻地。

[74] 不得虑:虑,思虑、考虑。不得虑:思虑不到、料想不到。

[75] 帅与之期:帅,主帅。期,约期。帅与之期:指主帅与将士们约期赴战。

[76] 发其机:机,机括。发其机:扳动机括,射出利箭。

[77] 焚舟破釜:釜,煮饭用的锅子。焚舟破釜:把用来过河的船烧掉,把煮饭用的锅子打破。

[78] 屈伸之利:屈伸,这里是指军队的进退。屈伸之利:军队或进或退的利益所在。

[79] 人情之理:情,情绪、情感、心理状态。理,道理、规律。人情之理:这里是指部队心理状态变化发展的规律。

[80] 浅则散:浅,这里是指部队进入敌国境内不深。散,涣散。浅则散:是说部队进入敌国境内不深时,军心容易因恋家而涣散。

[81] 去国越境而师者:去国,离开本国。师,军队。这里引申为“作战”。去国越境而师:意思是指离开本国越过边境进入敌国作战。

[82] 背固前隘:固,坚固,这里可引申为“险阻”。隘,狭隘。背固前隘:背靠着险阻,又面临着隘路。

[83] 一其志:一,统一。其,代词,这里是指全军将士。一其志:统一全军将士的意志。

[84] 使之属:之,指示代词,这里指部队。属,连属。使之属:使部队紧紧连接,不致中断。

[85] 趋其后:趋,疾走、赶快。其,代词,指部队。后,这里指后继部队。趋其后:这里的意思是指催促后继部队疾速跟进。

[86] 谨其守:谨,严谨。谨其守:这里是指要督促部队严密防守。

[87] 固其结:固,巩固。结,结交,结盟。固其结:巩固原来的结盟。

[88] 继其食:使粮食获得不断的供给。

[89] 进其途:按曹操、杜佑注,“进其途”可以解释为“疾过去”,“疾行无留”。意思是说,要迅速通过,不能停留。

[90] 塞其阙:阙,缺口。塞其阙:堵塞缺口。

[91] 示之以不活:示,表示。示之以不活:这里是指表示要与敌军死战到底的决心。

[92] 兵之情:兵,士兵。情,心情、心理。兵之情:士兵的心理。

[93] 围则御:围,包围。御,抵御。围则御:这里的意思是说,部队陷入包围,士卒们就会竭力抵抗。

[94] 过则从:过,太甚、太绝。从,服从。过则从:这里的意思是说,士卒们陷入绝境,就会服从指挥。

[95] 不能预交:预,预先。交,结交。不能预交:不能预先结交。

[96] 四五者不知一:四五者,按曹操注,可解释为以上四五件事,或九地的利害。四五者不知一:这里的意思是说,对以上这些事,如有一样不能了解。

[97] 其众不得聚:其,指示代词,这里是指敌国。众,指军民之众。聚,聚集。其众不得聚:这里是指敌国的军民集中不起来。

[98] 其交不得合:交,结交。合,合作、联合。其交不得合:这里的意思是指敌国想与别国结交,以求取得援助,也不能成功。

[99] 不争天下之交:争,争取。天下,指各诸侯国。交,结交。不争天下之交:这里的意思是说,无须争取与其他诸侯国结交,以取得它们的支援。

[100] 不养天下之权:养,培养。权,权势、势力。不养天下之权:这里的意思是说,无须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

[101] 信己之私:信,申。私,私意,这里是指自己的谋略。信己之私:这里的意思是要施展自己的谋略。

[102] 威加于敌:威,威力,这里是指军威。威加于敌:以自己的军威加于敌军之上。

[103] 其国可隳:国,这里是指国都。隳,摧毁、毁灭。其国可隳:这里是指敌国的国都可以被摧毁。

[104] 施无法之赏:无法,超越常法。施无法之赏:施行超越常法的奖赏。

[105] 悬无政之令:悬,悬挂,引申为颁布。无政,不合常规。悬无政之令:颁布打破常规的命令。

[106] 犯三军之众:犯,发生,发作。这里可引申为使用、指挥。犯三军之众:指挥三军之众。

[107] 若使一人:若,如同。使,使用,引申为指挥。若使一人:如同指挥一个人一样自如。

[108] 犯之以事:事,事情。这里是指作战。犯之以事:使用士卒作战。

[109] 勿告以言:言,按梅尧臣注,这里可解释为“计谋”。勿告以言:不要告知其计谋。

[110] 众陷于害:众,大家。害,危害、危难。众陷于害:大家都陷于危难之中。

[111] 能为胜败:能为胜为败。

[112] 顺详敌之意:顺,随顺、依顺。详,详细、仔细。敌之意,敌军的意图。顺详敌之意:这里的意思是说,要仔细了解敌军的意图,并佯装随顺他们,以使其落入我方圈套。

[113] 并敌一向:并,合并、集中。这里是指集中兵力。敌,攻打、进攻。一向,一个方向。并敌一向:集中兵力攻打一个方向。

[114] 千里杀将:千里,这里是指部队奔袭千里。千里杀将:千里奔袭,擒杀敌将。

[115] 政举之日:政举,即征举。政举之日:指举兵出征的日子。

[116] 夷关折符:夷,封锁。关,关口。折,毁折、废除。符,通行证件。夷关折符:封锁关口,废除通行证件。

[117] 无通其使:使,使者、使节。无通其使:这里是指不与敌国通使。

[118] 厉于廊庙之上:厉,督励。廊庙,庙堂。厉于廊庙之上:这里的意思是指督励大臣们在庙堂之上计谋战事。

[119] 以诛其事:诛,按曹操、杜牧注,这里可作谋划解。以诛其事:指以谋划其事。

[120] 敌人开阖:开阖,一开一阖。按曹操、张预注,这里是指敌人一开一阖,出入无常,进退未决,因而有隙可乘。

[121] 先其所爱:爱,爱惜、珍爱。这里可引申为重视。先期所爱:这里的意思是说,先攻占敌方最重视的战略要地。

[122] 微与之期:微,不。之,指示代词,这里是指敌国、敌军。期,约期。微与之期:这里的意思是说,不要与敌方约定交战的日期。

[123] 践墨随敌:践,践履、实践、实行。墨,绳墨。按杜牧注,这里可作“规矩”“法度”解。敌,这里是指敌情。践墨随敌:意思是说,循守法度,实行规矩,都要依据敌情的变化而灵活变化。

[124] 以决战事:决,解决。以决战事:以解决战争的胜负问题。

[125] 始如处女:处女,未婚女子。在封建时代,人们把未婚女子描写得非常柔弱沉静。始如处女:这里的意思是在军事行动将要开始时,要表现得像处女那样柔弱沉静,不露声色。

[126] 敌人开户:敌,这里是指的敌国。开户,打开门户。敌人开户:这里的意思是要让敌方放松警惕,大开门户。

[127] 后如脱兔:后,这里是指军事行动开始以后。脱兔,脱逃之兔,迅速异常。后如脱兔:这里的意思是说,一旦军事行动开始,就要像脱逃之兔那样迅速异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