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行军要点与战略原则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行军要点与战略原则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篇内容大体分为四部分:1.分别从山岳地带,河川地带、盐碱地带、平原地带,以及各种险阻地带论述了行军扎营、应敌所必须注意的事项和应该采取的措施。又比如,行军通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地区时,应“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这是在平原地带指挥行军作战的原则。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行军要点与战略原则

【提要】

本篇专门论述作战中有关行军的各种问题,诸如行军时如何安营扎寨,如何观察和利用地形,如何侦察敌情等。

全篇内容大体分为四部分:

1.分别从山岳地带,河川地带、盐碱地带、平原地带,以及各种险阻地带论述了行军扎营、应敌所必须注意的事项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比如,行军处于山岳地带应“绝山依谷,视生处高,占隆无登”;处河川地带应“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又比如,行军通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地区时,应“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再比如,行军遇有“潢井、葭苇、翳荟”等险阻处,“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2.论述行军过程中侦察敌情的几种基本方法。诸如“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

3.指出用兵打仗,主要的并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而在于“并力、料敌、取人”,也就是善于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以智取胜;那种“无虑而易敌”,一味只知盲目猛进的人,将“必擒于人”。

4.指出统帅军队必须重视平时的教育,同时,也更要重视战时军纪严肃,赏罚分明。强调为将者要言而有信,令行禁止,士卒们才会心悦诚服。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1]:绝山依谷[2],视生处高[3],战隆无登[4],此处山之军也[5]。绝水必远水[6],客绝水而来[7],勿迎之于水内[8],令半济而击之[9],利[10];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11];视生处高,无迎水流[12],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13],惟亟去无留[14];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15],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16],而右背高[17],前死后生[18],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19]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20]

【译文】

孙子说:大凡率领军队作战,观察判断敌情,在穿越山地时,要依傍着溪谷行进;要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扎营;不应去仰攻占据了高地的敌军,这是在山地指挥军队行军作战的原则。穿越河川地带时,必定要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扎营;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可以在其刚到河边时便迎击他们,而要等到他们渡至河心再发起攻击,这样才会有利;出战不要选择靠近河流的地方与敌军交锋;军队应驻扎在视野开阔的高地,且不能处于河的下游(以免敌军从上游投毒或决水)。这是在河川地带指挥军队行军作战的原则。穿越盐碱地和沼泽地时,应急速通过,不能停留;如果在这样的地带与敌军相遇交锋,必须抢占依傍水草、背靠树林的有利阵地。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指挥军队行军作战的原则。在平原地带,要选择平坦的地方扎营,侧翼要背靠高地,以形成背靠山险、面向平地的有利态势。这是在平原地带指挥行军作战的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也正是当年黄帝战胜四周部落领袖的原因。

【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21]贵阳而贱阴[22]养生而处实[23],军无百疾[24],是谓必胜。丘陵堤防[25],必处其阳,而右背之[26]。此兵之利,地之助也[27]。上雨[28],水沫至[29],欲涉者[30],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31],必亟去之[32],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33]。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34],必谨复索之[35],此伏奸之所处也[36]

【译文】

大凡军队安营都喜欢地势较高的干燥地方而厌恶地势低洼的潮湿地方,都重视向阳明亮之处而不喜欢阴暗背光之处,还要是水草丰盛、粮食充足、物资供应方便的所在,这样才能使战士不生各种疾病,才能每战必胜。如果是遇有丘陵堤防,必定要占据其向阳的一面,并且将主要的侧翼背靠它,以之为依托。这些对于用兵的有力措施都是以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部队行至河流附近,遇到上游下雨,洪水到来,如果要涉水渡河,必须等待水势稳定后再渡。大凡行军作战遇到两岸山势峭峻,一水穿流其间、地形险恶的“绝涧”,遇到四周山势高峻、中间地势低洼的“天井”,遇到四面地势险恶、易进难出的“天牢”,遇到四周荆棘丛生、进入之后如同陷入罗网,难以摆脱的“天罗”;遇到地形低洼、泥泞易陷的“天陷”,以及遇到两旁高峰壁立,中间道路十分狭窄的“天隙”等,都必须急速离开,要让自己的部队远离这些险地,而让敌军去靠近它;要设法使自己的部队能面对着这些险地,而让敌军去背靠着它们。行军遇到险峻的道路,或者是地势低洼、积水很多的地方,或者是水草丛生的地方,或者是山林和草木茂密、障碍甚多的地方,都必须仔细地反复搜索,因为这些地方都是容易隐藏伏兵或奸细的所在。

【原文】

敌近而静者[37],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38];其所居易者[39],利也。众树动者[40],来也;众草多障者[41],疑也[42];鸟起者[43],伏也[44];兽骇者[45],覆也[46];尘高而锐者[47],车来也;卑而广者[48],徒来也[49];散而条达者[50],樵采也[51];少而往来者[52],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53],进也[54];辞强而进驱者[55],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56],陈也;[57],无约而请和者[58],谋也[59];奔走而陈兵车者[60],期也[61];半进半退者[62],诱也[63]。仗而立者[64],饥也;汲而先饮者[65],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66],虚也[67];夜呼者[68],恐也[69];军扰者[70],将不重也[71];旌旗动者[72],乱也[73];吏怒者[74],倦也[75];粟马肉食[76],军无悬缻[77],不返其舍者[78],穷寇也[79]。谆谆翕翕[80],徐与人言者[81],失众也[82];数赏者[83],窘也[84];数罚者,困也[85];先暴而后畏其众者[86],不精之至也[87];来委谢者[88],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89],久而不合[90],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译文】

敌军靠近了我军却表现得很安静,这是因为他们依仗着有险可据;敌军距离我军较远,却不断地派兵前来挑战,这是希望激怒我军轻进;敌军在平坦的地带安营,这是因为形势对他们有利。树林摇曳摆动,说明敌军要来了;敌人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设置许多障碍,这是想迷惑我军;敌方阵地鸟雀惊飞,说明敌军设有伏兵;野兽惊跑,说明敌军要大举进攻;敌方尘土高扬,这是兵车已出动;尘土飞起,分散而细长,这是敌军在砍柴伐木;尘土飞起甚少而且此起彼落,这是敌军在安营扎寨。敌方表面上言辞谦卑实际上却在加强战备,这是要向我军进攻;敌方以诡诈的言辞作掩护,勉强驱军前进,这实际上是准备撤退;敌方战车先出,列于侧翼,这是在布成阵式;敌军并未陷入困境却要前来请和,说明其中藏着阴谋;敌方士卒迅速奔跑,并用战车摆开阵式,这是期望与我军决战;敌军似进似退、进进退退,这是要引诱我军出战。敌方士卒倚着兵器站立,这是缺粮饥饿的表现;敌军见利而不进取,这是疲劳的表现。敌方军营之上鸟雀群集,这是军营空虚的表现;敌方士卒半夜呼叫,这是一种恐惧的表现;敌方军营纷纷扰扰,这是敌将威望不重的表现;敌方旌旗杂乱摆动,这是队伍混乱的表现;敌方军官容易躁怒,这是敌军十分疲劳、无法管理的表现;敌方军队以粟喂马,宰杀牲口,收拾炊具,士卒不再返回军营,这是面临绝境、决意拼死突围的穷寇。敌方军官态度诚恳和蔼,轻言细语和士卒谈话,这说明已经失去军心;对士卒赏了又赏,这说明已无计可施;对部属罚了又罚,这说明已处于困境;对下属起初暴虐不堪而后又害怕下属叛变,这说明敌军将领极不精明。敌方派出使者前来委婉表示谢罪,这是企图休兵息战。敌军盛气而来却又久久地不向我军进攻,也不往后撤退,对于这种情况则应特别谨慎观察,以摸清其意图。

【原文】

兵非益多也[91],惟无武进[92],足以并力、料敌[93]、取人而已[94]。夫惟无虑而易敌者[95],必擒于人[96]

【译文】

兵力并非越多越好,只要不恃勇轻进,并能判明敌情,集中使用兵力,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就行了。只有那不深思熟虑而又轻敌的人,才会在战争中被敌军擒获。

【原文】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97];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98],齐之以武[99],是谓必取[100]。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101];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102],与众相得也[103]

【译文】

当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的时候,便施加刑罚,士卒们便会怨恨、不服;不服的军队是不能作战的。所以说,带领军队既要用政治教育的方法,使将士接受命令,又要用强制性的军纪、军法统一将士们的行动,这样才能取得全军上下的敬畏和拥护。要用平常发布的每一项军令都必须坚决执行的事实来教育士卒,这样士卒们才会信服;平常发布的军令不能严格执行,要去管理士卒,士卒是难以信服的。平时的军令能得以贯彻执行,这正是将帅同下级和士卒之间关系融洽的表现。

【战例】

贪小利赵国失五城

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互相争战。秦国与赵国结成联盟,约定一起攻打魏国并允诺,打败魏国后,将原属魏国的邺城割让给赵国。

魏王十分恐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最后,大夫芒卯献上一条妙计。他认为秦、赵之间关系向来不好,现在它们联合在一起,不过是为了瓜分魏国领地来扩充自己。只要给赵国一点好处,它就会断绝与秦国的联合。魏王觉得他的话有理,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使者张倚出使赵国。张倚到了赵国向赵王表示愿意把邺城送给赵国。

听到邺城唾手可得,赵王心中大喜。但是张倚也趁机提出条件,他认为魏、赵关系一直很好,而魏、秦之间素有敌意,赵国必须与秦国断绝联盟才可以。

赵王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接受邺城,而与秦国断交,并关闭了与秦的边境通道,并派一支部队去接收邺城。守城的大夫芒卯却不承认这项承诺,把责任都推给了张倚。

直到此时,赵王才知上了魏国的当。而秦王也因赵国的毁交之事而恼怒,准备联合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处于十分危险的地位。

赵王没有办法,只得把五座城池割让给魏国,让魏国帮助自己抵抗秦国。

西魏沙苑渭曲之战

534年,统一了我国北方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西魏建都长安丞相宇文泰把持政权。东魏建都邺城,丞相高欢把持政权。双方为吞并对方政权,进行过多次的战争。

东魏依仗地广人多,军事上占有相对的优势,便出动军队企图占领西魏重要关口潼关,但被西魏击退,没有成功。此后,东魏两次出军攻打潼关未成。对于东魏高欢多次袭击西魏要地,宇文泰愤愤不平,便于537年八月率军东进,攻占了东魏的军事要地恒农。没过多久,东魏高欢就命大将高敖曹领兵三万,由洛阳向西反击恒农,同时自率主力二十万,由太原、临汾南下,从蒲坂西渡黄河,进袭关中

从高欢行动的趋向来分析,他是想分两路向长安方向推进。一路由高敖曹军从洛阳至恒农,夺回恒农后向潼关、渭南方向推进;另一路由高欢亲自带领,从蒲坂西渡黄河,占领军事要道华州,然后向前推进,与高敖曹军会合。

宇文泰得知高欢西进的消息,决定尽全力阻止东魏军西进。他一面派人到各地征调兵马,一面从恒农抽调出近万人回救关中,东魏高敖曹趁势包围了恒农。高欢军渡过黄河后,即刻攻华州城,但是华州城很难攻,于是高欢军队在华州北三十余里的许原驻扎。

宇文泰军回到渭南后,便欲攻打高欢。部将们认为,各地征调的兵马还未赶到,敌我兵力悬殊,还是暂时不迎战为好。宇文泰坚持己见。他解释说:现在东魏军远道而来,首攻华州不下,便屯兵许原观望,说明他们军队人数虽多,却无战斗力,也没有苦战克敌的精神,我们应趁其立足未稳,地理不熟,进行迎击。如果让其站稳脚跟,继续西进,逼近长安,那样形势对西魏将更为不利。宇文泰的解释打消了部将的疑虑。西魏军抓紧做好北渡渭水的准备。

九月底,西魏军在渭水上搭好浮桥。宇文泰亲率轻骑七千,携带三天的粮秣,北渡渭水。十月一日,宇文泰军进至距东魏军六十里处的沙苑驻扎下来,立即派人化装成许原一带的居民,潜入东魏兵营附近活动,侦察高欢军队的情况。经过侦察,宇文泰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对方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强。而这时,宇文泰部将李弼建议利用十里渭曲(渭河弯曲的部分)沙丘起伏、沼泽纵横、芦苇丛生的有利地形,采取预先埋伏,布设口袋,诱敌深入的伏击之计,一举消灭敌人。宇文泰采纳了这个建议,决定利用渭曲复杂的地形环境打一场歼灭战。

高欢听说西魏军已进沙苑,便决定与之决战。高欢取胜心切,在未做认真部署的情况下便从许原率兵前来交战。西魏军见敌军出动,便依照原计划在渭曲布设了埋伏,以击鼓为号,以突然袭击的战法,围歼东魏军于既设阵地。高欢军行进至渭曲附近,大将解律羌举见到渭曲沙丘起伏,沼泽地深处长满茂密的芦苇,认为这苇深泥泞的地形不利野战,便向高欢建议留下部分兵力在沙苑与宇文泰相持,然后另以精骑西袭长安。高欢急于和宇文泰军决战,没有同意他的意见,挥军前进,进入沼泽沙丘搜索宇文泰军。东魏军自恃兵多势众,深入沼泽地,而且毫无战斗队形。宇文泰等到东魏军进入伏击圈后,擂鼓出击。西魏军从左右两翼猛烈冲击东魏军,将其截为数段。东魏军遭到突然袭击,本来乱糟糟的队形更乱了,在复杂而又陌生的地形中无法展开。东魏军穷于应战,互相践踏。西魏军趁热打铁,消灭东魏军六千余人。东魏军大败,高欢逃至蒲津,渡河东撤。沙苑、渭曲之战以东魏的大败宣告结束。

【注释】

[1] 处军、相敌:处军,处置军队,指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等。相敌,观察、判断敌情。处军、相敌: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观察判断敌情。

[2] 绝山依谷:绝,渡过、穿越。依,傍依。谷,这里是指溪谷。绝山依谷:这里的意思是说,军队穿越山地要依傍着溪谷行进。

[3] 视生处高:视,视野。生,生动、生机。这里引申为开阔。视生,就是指视野开阔。处高,处于高地。视生处高:意思是说,要把军队驻营于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4] 战隆无登:隆,这里是指高地。登,攀登。战隆无登:意思是说,不要去仰攻占据高地的敌军。

[5] 处山之军:处,这里是指的处置、部署。处山之军:这里是指处置、部署部队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原则。

[6] 绝水必远水:水,这里泛指河川地带。绝水必远水:这里的意思是说,军队穿越河川地带时,要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驻扎,以免陷入背水一战的死地。

[7] 客绝水而来:客,这里是指敌军。客绝水而来:这里的意思是指敌军渡河前来进攻。

[8] 勿迎之于水内:迎,这里是指迎击。水内,这里是指水边。勿迎之于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不要在敌军刚到河边时便迎击他们。

[9] 令半济而击之:令,使。济,过河,渡河。半济,渡河才渡过一半。令半济而击之:这里的意思是说,使敌军渡河渡至一半时才发起攻击。

[10] 利:利益。这里是指,对我军取胜有利。

[11] 无附于水而迎客:附,附近,靠近。客,指敌军。无附于水而迎客:意思是说,不要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同敌作战。

[12] 无迎水流:水流,水流往下,这里是指,河的下游。无迎水流:这里的意思是指,不要在河的下游驻扎,以免敌军在上游决水或投毒而遭失败。

[13] 绝斥泽:斥,盐碱地。泽,沼泽地。绝斥泽:这里是指军队穿越盐碱地和沼泽地。

[14] 亟去无留:亟,急、迅速。亟去无留:迅速离开不要停留、驻扎。

[15] 依水草而背众树:依,依傍。背,背靠。依水草而背众树:这里的意思是说,要依傍着水草,背靠着树林扎营。

[16] 平陆处易:平陆,这里是指的平原地带。易,这里是指平坦的地方。平陆处易:这里的意思是指,在平原地带也要选择平坦的地方安营。

[17] 右背高:右,这里是指军队的侧翼。背,背靠。高,高地。右背高:这里是指军队的侧翼要背靠高地。

[18] 前死后生:死,死地。这里是指的地势较低,易攻难守之地。生,这里是指地势较高的险峻之地。前死后生:这里的意思是说,在平原地带作战,要选择背靠山险、面向平易的地势。

[19] 四军之利:四军,指山地、河川地、盐碱沼泽地、平原地四种地带。利,取利。四军之利:这里的意思是指,在四种地带行军作战求取胜的原则。

[20]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黄帝,传说中的汉族祖先。四帝,指黄帝时代四周的部落首领。相传黄帝曾先后打败了炎帝蚩尤等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意思是说,这就是当年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原因。

[21] 凡军好高而恶下:军,这里是指驻军扎营。凡军好高而恶下:意思是说,大凡军队扎营都是喜欢选择地势较高的干燥地方而讨厌地势低下的潮湿地方。

[22] 贵阳而贱阴:贵,重视。阳,这里作“向阳”解。贱,轻视、不喜欢。阴,阴暗。贵阳而贱阴:重视向阳明亮之处而不喜欢阴暗背光之处。

[23] 养生而处实:养生,这里是指水草丰盛,粮食充足,军队容易休养生息。处实,这里是指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养生而处实:这里的意思是说,军队扎营要选择水草丰盛、粮食充足、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

[24] 军无百疾:百疾,各种疾病。军无百疾:军中将士不会感染各种疾病。

[25] 丘陵堤防:这里是指在有丘陵堤防的地区。

[26] 处其阳,而右背之:处,占据。阳,向阳的一面。右,这里是指军队的主要侧翼。处其阳,而右背之:这里的意思是说,在丘陵堤防地带行军打仗,军队要占据向阳的一面,并且将主要侧翼背靠着它,以之为依托。

[27] 地之助也:地,地形。地之助:利用地形的辅助。

[28] 上雨:上,这里是指河的上游。上雨:河的上游下雨。

[29] 水沫:河水的泡沫。这是洪水到来的表现。

[30] 涉:这里是指的涉水。(www.xing528.com)

[31] 〔11〕绝涧:两岸山势峭峻,水流其间的险恶地形。天井:四周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天牢:牢,牢狱。天牢是指的一种四周地势险恶、易进难出的地形。天罗:罗,罗网。天罗是指的一种四围荆棘丛生,军队进入后如同陷入罗网难以摆脱的地形。天陷:陷,陷阱。天陷是指的一种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形。天隙:隙,狭窄的缝隙。天隙是指的一种两边高山壁立,中间道路狭窄,难以行军的地势。

[32] 〔12〕亟去之:急速离开。

[33] 〔13〕敌背之:背,作使动词,使背。敌背之:意思是说,让敌军去背靠它。

[34] 潢井:潢,积水池。潢井,指地势低陷、积水很多的地方。葭苇:芦苇,泛指水草,这里是指水草丛生的地方。翳荟:草木茂盛,这里指草木茂密多障碍。

[35] 谨复索之:谨,谨慎、认真。复,反复。索,搜索。谨复索之:这里是说要认真地、反复地进行搜索。

[36] 伏奸:伏兵与奸细。

[37] 敌近而静者:近,靠近。敌近而静者:这里是说靠近我军的敌军却能保持安静。

[38] 欲人之进也:进,这里是指轻进。欲人之进:这里是指希望对方的军队轻进。

[39] 所居易者:易,平易,这里是指的平坦地带。所居易者:这里是指敌军在平坦地带驻扎。

[40] 众树动:众树,众多的树,即树林。众树动:是指树林摇曳摆动。

[41] 众草多障:众草,杂草。障,障碍。众草多障:这里是指敌军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设置了许多障碍。

[42] 疑也:疑,使动词,使疑,使迷惑。

[43] 鸟起:起,这里是指的惊起。鸟起:鸟雀受惊飞起。

[44] 伏也:伏,埋伏。这里是指的伏兵。

[45] 兽骇:骇,惊骇。兽骇:野兽惊跑。

[46] 覆也:覆,倾覆、遮蔽。这里是指敌军大举进攻,蔽天盖地而至。

[47] 尘高而锐:尘,尘土。锐,锐直。尘高而锐:尘土高扬,直冲云天。

[48] 卑而广:卑,低下。卑而广:这里是指尘土飞扬不高但面很宽广。

[49] 徒来也:徒,徒步,这里是指步兵。徒来也:这里是说敌军的步兵到来了。

[50] 散而条达:散,分散。条达,细长貌。散而条达:这里是指飞起的尘土分散而细长。

[51] 樵采:樵,砍柴。采,伐木。樵采:这里是指敌军砍柴伐木。

[52] 少而往来者:这里是指飞起的尘土少而且是一来一往,此起彼落。

[53] 辞卑而益备:辞,言辞。卑,谦卑。备,这里是指战备。辞卑而益备:这里是说敌方表面上言辞谦卑,实际上却在加强战备。

[54] 进也:这里是指进攻。

[55] 辞强而进驱:强,勉强。进驱,这里是指驱军前进。辞强而进驱:这里的意思是说,以诡诈的言辞作掩护,驱军前进。

[56]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轻车,战车。侧,这里是指侧翼。轻车先出居其侧:战车先出来列放在侧翼。

[57] 〔21〕陈也:陈,同“阵”。这里是指布阵。

[58] 无约而请和者:约,约束。这里是指陷入困境。无约而请和:这里是指敌军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请和。

[59] 谋也:谋,这里是指阴谋。

[60] 奔走而陈兵车:敌军迅速奔跑,并且用战车摆开阵势。

[61] 期也:期望、期求。

[62] 半进半退:进进退退,似进似退。

[63] 诱也:诱,引诱。

[64] 仗而立:仗,兵器。倚仗而立:这里是指敌军倚靠着武器站着。

[65] 汲而先饮:汲,汲水。汲而先饮:这里是说汲水的敌军争着先喝。

[66] 鸟集:鸟雀群集。这里是指军营之上,鸟雀群集。

[67] 虚也:虚,空虚。

[68] 夜呼者:这里是指敌军士卒半夜惊叫。

[69] 恐也:恐惧、恐怖。

[70] 军扰:扰,纷扰。军扰:这里是指敌军营内纷纷扰扰。

[71] 将不重也:不重,不持重。将不重:这里是指敌将不持重。

[72] 旌旗动:动,摇动。旌旗动:这里是指旌旗不规则地摇动。

[73] 乱也:这里是指敌军队伍混乱。

[74] 吏怒:怒,躁怒。吏怒:这里是指敌军军官躁怒。

[75] 倦也:这里是指敌军将士疲倦。

[76] 粟马肉食:粟,粮食,这里作动词用。粟马,以粟喂马。肉食,这里是指宰杀牲口食肉。粟马肉食:用粮食喂马,宰杀牲口食肉。

[77] 军无悬缻:缻,一种肚大口小的瓦器,这里是泛指炊具。悬缻,悬起来供使用的炊具。军无悬缻:意思是指军中把炊具都收拾起来了。

[78] 不返其舍:舍,这里是指的军营。不返其舍:意思是说士卒们不再回到军营去。

[79] 穷寇:穷,穷途,无路可走。穷寇:无路可走,决意拼死突围的敌军。

[80] 谆谆翕翕:谆谆,教诲不倦。翕翕,态度温和的样子。谆谆翕翕:这里是指敌军长官对士卒讲话显示出一副诚恳和气的样子。

[81] 徐与人言:徐,缓慢。徐与人言:轻言细语同别人谈话。

[82] 失众:失去了众人之心,这里是指失去了军心。

[83] 数赏:赏,奖赏。数赏:一再地奖赏。

[84] 窘:窘迫、无计可施。

[85] 困:困厄、困难。

[86] 先暴而后畏其众:暴,暴虐。畏,畏惧。先暴而后畏其众:这里是说敌军长官先对部下横施暴虐,之后又害怕起部下叛变来了。

[87] 不精之至:精,精明。不精之至:不精明到了极点。

[88] 来委谢者:委,委婉。谢,谢罪。这里是指的赔礼谢罪。来委谢者:这里是指敌方派遣使者前来委婉地表示谢罪。

[89] 兵怒而相迎:怒,愤怒。兵怒而相迎:这里是指敌军盛怒而来。

[90] 久而不合:合,交战。久而不合:指敌军久久不向我军进攻。

[91] 兵非益多也:益多,以多为益,越多越好。兵非益多也:兵力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

[92] 惟无武进:惟,只是。武进,恃勇轻进。惟无武进:意思是说只是不要恃勇轻进。

[93] 足以并力、料敌:足,足够。并,合并,引申为集中。料,预料,引申为判明。敌,这里是指的敌情。足以并力、料敌:意思是说,只要能充分地判明敌情,集中使用兵力就行了。

[94] 取人:取,取得。人:这里是指部下。取人:这里是指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

[95] 惟无虑而易敌者:惟,只有。易,轻易。易敌,轻易地对待敌军。惟无虑而易敌者:这里的意思是说,只有那不深思熟虑而又轻视敌军的人。

[96] 擒于人:被人所擒。

[97]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亲附,亲近依附。罚,刑罚。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意思是说,当士卒们还没有亲近依附时便施加刑罚,士卒们便会怨愤不服。

[98] 令之以文:令,命令、号令。文,文教,这里是指政治教育。令之以文:这里的意思是说,要用政治教育的方法使士卒们接受命令。

[99] 齐之以武:齐,整齐、统一。武,武力。这里是指强制性的军纪。齐之以武:这里的意思是说,要用强制性的军纪使士卒们统一行动。

[100] 必取:必定取得。这里是指必定会取得部下的敬畏与拥护。

[101] 令素行以教其民:令,命令、军令。素,平素、平时。行,实行。令素行以教其民:这里的意思是说,要用平素发布的军令都必定坚决执行的事实来教育士卒。

[102] 令素行者:平时发布军令都被执行的人。

[103] 与众相得:得,亲和。相得,关系融洽。与众相得:这里是指与部下关系融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