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严厉的气氛有所缓和,也使得各民族间历史的积怨迸发出来。在民族问题上,1989年《党在当前条件下的民族政策(苏共纲领)》指出:“所有公民不论种族、宗教与民族属性一律平等。”但他在苏共二十八大上又强调“人权优先于任何民族主权和民族自治的利益”。[59]人权优先的主张抬高了苏联的利益,贬低了加盟共和国的地位和少数民族的个性,反而更加剧了大俄罗斯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的蔓延。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决不能否定苏联时期苏共在改善民族关系、提高各民族生活水平、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上取得的成就。苏联在民族问题方面所作的决定是有正面意义的。从1913年到1987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加盟共和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206倍,哈萨克斯坦增加了318倍,摩尔达瓦增加419倍,亚美尼亚增加576倍。这些数据足可以证明苏联在民族政策上的历史功绩。[60]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迁到异地的俄罗斯族开始从外高加索、中亚、波罗的海沿岸返回中央地区,人口的流动再次加剧了这些地区民族间的紧张局势。1989年,苏联进行了新一次的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苏联人口是2亿8000万人,俄罗斯族有1亿2000万人,所占比例不到50%。但俄罗斯族在俄联邦其他共和国占的比重很大,在布里亚特共和国俄罗斯族占70%,在卡雷利阿占73%,在科米共和国占58%,在摩尔达瓦占60%,在哈卡斯共和国占80%,比重都超过了各共和国的主体民族。[61](www.xing528.com)
在苏联的新体制下,各族接受了现代“民族”理念及其政治含义,民族意识不断加强。同时,苏联宪法也为这些“民族”脱离苏联并成立独立国家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苏联原有的意识形态纽带、经济秩序、政治凝聚力都遭到破坏,于是那些已建立“加盟共和国”的“民族”因势转变为独立的“民族国家”。[62]由于戈尔巴乔夫没有纠正历史上在民族政策包括文化政策方面的错误,所以少数民族的权利并未受到充分的保障,对其权利的保护更多的是停留在法律规定的层面而没有落到实处。民族自决权的被漠视使各少数民族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矛盾在苏联时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甚至导致了最终各加盟共和国要求独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最先独立,随后各个加盟国也纷纷宣布独立,强大的苏联最终宣告不复存在。在经历了短暂的独联体过渡后,原来的一个社会主义泱泱大国分成了若干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大都是以各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理论界论述颇多,笔者写作的重点并不在此,但不论什么原因,民族问题始终是重要因素之一。
对苏联时期的民族文化政策与法制,笔者认为,像苏联这样的泱泱大国,其客观情况远比任何决议政策要复杂得多。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各民族的经济文化要作深入细致的、长远的计划,决策者们应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出适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办法。新的独立的俄罗斯联邦将在困境中艰难求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