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9月,从东北地区传来了消息,说是遭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歉收。
歉收的原因是因为年岁不好,风不调雨不顺,这种情况在全日本其实年年都有,所以当时没人把它当回事儿,甚至都没上报将军,几个老中直接就把事情给处理了——让当地诸侯适当地减免农民的年贡,必要的时候开仓救灾。
严格说来,这并非处理办法,纯粹是走个程序罢了。
只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东北这次的状况根本就不是风不调雨不顺那么简单的六个字可以形容的,那地方从当年年初开始就仿佛被诅咒了一般,先是暴雪不断,之后数月梅雨,等到种下去的稻子连根都被泡烂了的时候,雨倒是停了,可又改了日了,一场十年不遇的大旱灾降临了,每天都是烈阳高照,一直晒到8月中,于是9月自然也就别秋收了。
所谓歉收,纯粹是个场面话,真正的事态应该用“颗粒无收”这四个字才对。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不过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实际的情况是,自岛原之乱之后,日本各地的大灾大难就没听过,比如动乱结束的当年宽永十五年(1638),九州地区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牛瘟,宽永十七年(1640),虾夷国(北海道)的虾夷驹岳火山喷发,火山灰遮天蔽日,整个奥州地区好几个月都看不见太阳。
第二年(1641),也就是东北歉收的这一年,灾难继续蔓延在日本列岛的土地上。
从春节到端午这几个月里,近畿,中国(中国地区),四国等大片地方几乎滴雨未下,北陆的确则是一连下了数月的阴雨,而其余的地方则分别出现了洪水、冻灾、蝗虫等各种各样的事端。
这些年的收成,自然不用说,肯定很差。好在各藩还都有些余粮,尚可勉强度日。
到了宽永十九年(1642),史无前例的大饥荒终于来临了。
遭灾的包括了上述的几乎所有地区,而尤以东北地区为重。
说起来,今天的日本貌似是全世界浪费食物最厉害的国家,无论是便利店还是餐馆或是其他地方,每天都会因各种理由而丢弃大量的食物。对于现在的日本人而言,所谓饥荒,不过是一个仅存在于书报杂志中的字面概念罢了,但在当年,这却是一场真真切切的悲剧。
在受灾最重的东北地区,颗粒无收的农民们开始舍弃了田地家园甚至是家人而陆续逃荒,在逃荒的过程中,既没有觅食能力又容易伤风感冒还消耗粮食的孩子们就显得碍手碍脚了。
人被逼急了那就什么都做得出来了。虽然还没到易子相食的地步,但东北的农民们却用人道毁灭的方式,试图排除自己逃荒路上的障碍——没有人统计过数字,不过至少有上百名不满7岁的儿童被抛入了河里溺死,同时,也有很多被卖掉,由此也应运而生了很多人贩子甚至是人口市场。
不过当时的人口市场并非单一地贩卖人口,其实它主要是作为一个放高利贷的机构而存在的。
具体的放贷方式是这样的:根据你家中所剩的人口,来决定借多少钱给你。
比如你家里有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女儿,那么恭喜你,你能拿到最高额的贷款——金三分。
江户时代日本的货币基本还是金银铜,而金币的基本单位是两,一两金等于四分,大约折合八万日元,三分金的话就是日元六万,基本等于人民币四千八。
在放印子钱的人把那四千八百人民币交到你手里的同时,你还必须签署一份协议,大致内容是约定还款期限跟利息数目,一般月息在三成以上,如果到时候还不出,那么你的那位十四岁的女儿就要跟人家走了。
一旦被人带走,那么这辈子就不属于你的了,哪怕你第二天连本带利凑到了钱,那也都无济于事了。
而你的女儿,自然不会被人贩子养一辈子,肯定会转手再卖,至于卖到哪儿,这个你应该懂的,我就不多说了。
根据统计,百分百是说不上,但至少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绝对没有钱偿还高利贷的,也就是说,当他们决定用人口换钱的那一瞬间,便意味着这桩人口买卖的交易成交了。(www.xing528.com)
话说在这场饥荒中,有一个村子一下子被卖掉了60人,总价黄金127两,其中有母子四人,仅仅以8两黄金的价格被出售。
当后世的我们看到这一组组宛如批发大米蔬菜一般的人类价格,只能这样宽慰自己:对于那些被卖走的人而言,无论今后将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或许总会比饿死要强一些吧。
这场饥荒的范围非常巨大,不光是东北这种荒凉之地,就算原本的繁华地带,也未能幸免。
在当时的京都周围,到处都是饿殍弃婴,小孩子就这么被放在了路边或是屋檐下,父母的本意似乎是期盼着能有好心人收养或是屋子里出来一个人喂一口米饭,可在这种时节,哪还会有那样的善人,被抛弃的孩子们的下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活活饿死。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于是幕府也就不能再不闻不问了。
当年5月,德川家光下令受灾地区的诸侯们,必须都要亲自去灾区走一走看一看,至少得知道一下老百姓们正在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看完了之后,要求大名们人手一份报告,呈交幕府。
在了解了各地灾情之后,家光又开始了第二步措施。
6月,幕府下令全日本各地都禁止再用粮食制造诸如馒头、乌冬面、荞麦面等各种点心食物,同时,一切奢侈的行为也都被禁了,比如什么大吃大喝开酒宴之类的,一概都成了违法行为。
此外,考虑到饿殍遍地这一情况,所以中央和地方都拿出了不少存粮,在灾区各地都设置了救济小屋,也就是类似中国开的粥厂,向沿途逃荒的饥民发放口粮。
然而以上做的一切终究只不过是针对表面的治标之举,要想彻底摆脱饥荒,弄个什么百年大计出来,自然还得有更给力的政策。
其实幕府也很明白,全国大歉收,固然是天灾没错,但事情演变到这般田地,更多的则是人祸。
首先,各路诸侯对于农民的压榨,实在是太重了,风调雨顺大丰收的时候你要这么来,老百姓虽然苦些可至少还能活,可若是天崩地裂你都不改政策,那就是真的要把人往死路上逼了。
所以,第一个要调整的,就是农民肩膀上的负担,幕府放出了话来,表示自己直辖的天领内,适当地减免赋税,同时也要求各地藩国紧跟政策,好好效仿。
其次,当灾害来临之际,各藩的抢救措施也做得极不到位,农民们都在卖儿卖女卖全家了才想起来开粥厂,实在是慢了不止五六拍,正要全都把儿子卖给绝户女儿卖去窑子,那今后谁还来种地?故而幕府当机立断,下令在全日本范围内展开暂时的严打活动,主要打击对象是人贩子。
注意,是暂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政策,跟之前两部所不同,它并非“暂时”,而是一部贯穿了江户时代两百多年的正经法律——《田地永久禁止买卖令》。
说起来,当饱受饥荒之苦的农民在山穷水尽之时,第一个变卖的肯定不是儿女,而是自家的田地,虽然是责任田没错,但幕府之前也并没有不能卖,这等于是个法律的空子,所以在很多闹饥荒的灾区,土地易主现象很普遍,有人趁着机会兼并了大量田地,俨然一副战国时代的小豪族,这显然是很不利于安定团结以及和谐,而为了消灭这种现象以防农民做大变成庄园主最后变成战国大名,自然就得把土地买卖这事儿给禁了。
在这部禁止土地买卖令中,幕府除了规定日本国内的土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交易之外,同时还明文指出,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避免下一次再发生饥荒,故而农家的土地上,一般只允许种吃的和穿的,经济作物通常是不给下种的。
不过这条规矩并没有被很严密地遵守执行,很多藩国在粮食种得够吃了的情况下,自然得发展副业,横不能永远都是大米白面棉花丝绸的过一辈子,对此,幕府其实心里也明白,反正只要不闹饥荒不饿死大批的老百姓,也就睁眼闭眼地过去了。
在幕府倾心倾力的控制下,这场饥荒总算也就这么给熬了过去。
但对于家光而言,这还只是厄运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