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金融业规模体量稳步提高,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9%,提高0.1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4.2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增量为6年来新高;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101亿元,创历史新高,存贷比97.8%;银行业总资产5.9万亿元、总负债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10.2%;保险业总资产2123.9亿元、同比增长22.2%,高于全国平均8.9个百分点;实现原保费收入987.6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1.7个百分点。金融集聚度不断提升,落地中银金租、渝农商理财、小米消金、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等5家法人总部机构,吉利盛宝等金融科技企业落户,百度金融板块整体迁入,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873家,增加42家,金融业态不断丰富。
研究谋划金融中心建设方案。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川渝金融合作开局顺利,两地部门、政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16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和工作举措,为编制出台《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奠定了基础。成立重庆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与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建立川渝金融合作机制,签署《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完善金融机构体系。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牌照,全年落地运营了中银金融租赁、渝农商理财子公司、小米消费金融、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等一批新法人总部机构。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8亿元,是中国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的全球性总部,也是我市首家注册资本金超百亿的金融法人总部机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银保监会批筹,注册资本80亿元。支持吉利盛宝、度小满、万塘3家金融科技企业落地,建立重庆市金融科技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872家、新增注册资本372亿元,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集聚度不断提升。(www.xing528.com)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抓金融改革促部署落实,细化金融领域改革任务,形成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与业务创新方案并上报国家部委。推动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成功落地运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研究稳步推进,全市实现26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上线运行,5项监管试点项目完成公示。协同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助推“长江绿融通”大数据系统上线运行,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大幅增长。推进法人机构重组,支持土交所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华润收购渝康资管公司,完成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整合工作。重庆小微担保公司获得国家融资担保基金1.2亿元股权投资,全市法人小贷、融资担保、商业保理增资54亿元。全国首例铁路提单案宣判强化了铁路提单物权属性。深化中新金融合作,建立中新金融专家顾问团机制,获批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跨境资金池试点等创新开放政策,成功取得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资格,额度50亿美元。创新中新项下首笔绿色跨境贷、首笔“区块链再保理”业务,自贸区政策落实率达到98%,跨境融资累计突破130亿美元、平均利率低于境内1.03个百分点,金融板块利用外资15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